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克的认识教学案例

三年级克的认识教学案例

更新时间:2016-10-20 19:56:11

《三年级克的认识教学案例》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总第     课时    上课日期      [教学内容]克的认识,教材第31页~33页例题以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
学生逐步掌握了1千克的重量概念,懂得要知道物体的重量需要用秤来称,知道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
小型电子称(借),天平、花生米、1角硬币,2分硬币、1元硬币、纸巾、学生尺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千克的认识,知道哪些物体的重量是1千克?
    学生交流。
2.谈话引入:
我们知道18个鸡蛋大约是1千克,10个橘子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那么假如要知道1个橘子的重量,或者一个鸡蛋的重量,还能用千克做单位吗?为什么?
引出:秤一些比较小的物品重量时,那就需要比千克更小的重量单位。
(板书:克的认识)
1克到底有多重?它和千克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探究中体验、认识“克”
1.克的认识
(1)出示台秤,用台秤称一包瓜子,说说多重?
满不满1千克,为什么?
教师放大瓜子的包装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135克)
教师说明:克是比千克小的重量单位,我们用它来称比较轻的物品。“克”可以用符号“g”表示,指导学生跟着老师书空一遍。
继续说明:那么称轻的物品我们一般用小型电子秤或者天平。
(2)介绍小型电子秤。
教师出示小型电子秤,让学生说说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秤? ( 家里妈妈做面包的时候)
这样的电子秤怎么称物品呢?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
(3)建立1克的实际观念。
用小型电子秤分别称出1枚2分硬币,1角硬币,1元硬币的重量,看看它们各是多少重?
师生共同明确: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约是1克。
2.学生通过各种感官体验1克的概念。
(1)掂一掂
把1克中的2分币放在手心里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觉?(几乎没感觉)
放在中指尖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觉?(很轻很轻)
1克的重量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2)你觉得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克重呢?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回答,在天平上验证。
一张白纸、3~4粒黄豆、一个图钉,一颗花生米,一根皮筋,……
(4)教师出示一个橘子,一把尺子,一本练习本,一根头发丝,让学生说说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
三、操识作探究中认几克并教学克与千克的进率。
1.谈话:估一估,一个橘子大约中多少克?一本数学书呢?一个鸡蛋呢?
说说你是怎么估的?学生估好后教师在电子秤上称出准确的重量。
2.称出10克黄豆,大约是几颗?并用手掂一掂10克的重量。
继续称出20克黄豆的重量,学生掂一掂。
称出500克黄豆的重量学生掂一掂,再称出500克黄豆的重量,加在一起掂一掂。
追问:现在有多少克?(1000克)
4.克和千克的关系?
(1)谈话:一袋糖重500克,两袋糖重多少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说明:两个500克,也就是1000克。也可以说是1千克。
1000克是几千克?(板:1千克)
1千克是多少克?(1千克=1000克)
(2)千克和克都是重量单位,谁大谁小?
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合适?
小结:我们知道了1千克=1000克,平时,我们称量较轻的物品就用克作单位,称量较重的物品时就用千克作单位。
三、巩固新知,运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看图说说这些物品多重?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再次明确:克可以用“g”来表示。
追问:知道这两样物品之间哪个稍重一点?重多少?
2.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的水果各重多少克?
学生说说这两个水果分别重多少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填写,并同桌交流批改。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补充:2千克300克=(    )克     
5300克=(  )千克(   )克
5030克=(  )千克(   )克
5003克=(  )千克(   )克
4.想想做做第5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在电子秤上称出5克盐,看看有多少。
学生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估测一下5克盐有多少?
师生共同称出5克盐,看看你家有多少人,每天大约要吃多少盐?跟日常生活中的食盐量比一比,多了还是少了?
教师简单说明,食盐过多和过少的危害。
5.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两张图:能看懂这两张图的意思吗?
(空杯子的重量是200克,倒入水以后的重量是350克)
追问:根据这两张图,你能求出什么问题?
(被子里面的水重多少克?)
如有困难则引导:为什么第二张图上的重量为增加了?(增加了水)
四、拓展提高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投影)
舒肤佳香皂 400 (    ) ; 钢笔 20(     );一只鸡重2(     );
2.填空:
(1)一枚2分硬币重1克,5枚2分硬币重(   )克。
(2)一袋洗衣粉重500克,2袋洗衣粉重(  )克,是(  )千克。
3.判断:
(1)一瓶墨汁重260千克。( )
(2)一个西红柿重230克。( )
(3)1千克棉花比 1000克铁轻。( )
五、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阅读“你知道吗?”
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质量用克来做单位的,找一找并和班级同学分享。
相关阅读
推荐
  • 2012学年(上)三年级数学天天练(1)—(4)

    2012学年(上)三年级数学天天练(1)(20121009)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竖式计算:(打*的验算) 689+2349= *5002-1879= 6209= 89007= 4077= 二、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688+145+255 719+542+181 574+496 8403-250 2012学年(上)三年级数学天天练(2)(20121009) 一、竖式计算:(打*的验算) 4032-1039= *6000-4218= 4087= 9145= 20704= 二、列综合算式解答: 1

  • 2013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三年级数学试卷)

    一、直接写出得数 3003 = 4008 = 2140 = 6050 = 3023= 2022 = 8.6-3 = 3.9+2.4 = 二、用竖式计算,有★的题要验算 7077 6468 ★4066 4560 8.3-3.4 ★2425 三、填空 1. 6000米=( )千米 36个月=( )年 5000公顷=( )平方千米 2.(1)一个小贝壳的面积大约是23( )。 (2)这个海水浴场的面积约为2( )。 (3)数学书的封面约为4( )。 题号 正确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3. 7平方千米=

  • 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例1的课堂口算设计

    口算乘法例1的课堂口算设计 班级: 姓名: 课堂小测(每题10分,共100分。) 20002= 910= 802= 70004= 3400= 503= 5005= 604= 1008= 2005= 多位数乘一位数(例1的笔算乘法)练习设计(1) 东升镇太平小学数学科组 一、课前练习 1、口算。 23= 203= 2003= 31= 301= 3001= 42= 402= 4002= 52= 502= 5002= 二、课堂练习 1、课本74页做一做。 3 2 3 1 2 3 2 2 2 ( ) ( ) (

  • 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案例:1.体会数量不同时,可能性的大小(出示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装着5个白球和1个黄球)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先来做个摸球游戏。瞧,老师带来一个袋子,里面装有白球和黄球,一共6个。 游戏规则:在口袋里摸球,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10次。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同学们赢;摸到白球的次数多算老师赢。 大家争先恐后地上前想要摸球,最后老师请了一位学生来摸球,活动就开始了。很多人只是专注于教室前的摸球游戏,摸到黄球时他们兴奋异常,

  • 期中反思: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

    这一周终于结束了第4单元,做完了前4个单元的体验评价卷和期中练习卷,,抓紧了有限的时间进行了简单的复习,感觉前半个学期的内容还是很有难度的。对此感觉自己也急需梳理一下,回想今天教研组几个人简单的交流和做练习过程中的发现,接下来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去关注。 1.注重过程性的知识 比如让孩子会说计算过程,还要回看题填空,不单是嘴上会说。比如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乘法算式的意义,会用示意图表示。 2.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 新版教材对解决问题的要求更加高了,这个学期除了要求孩子掌握一般的求总数,求剩余,

  • 观华应龙《认识面积》有感

    上周六,在太仓港城小学开展了华应龙工作室送教(太仓站)活动。如果要用四个字去形容华老师的课,那就是酣畅淋漓。课的一开始,华老师笑眯眯地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课堂上可以笑吗?一些孩子摇头,一些孩子点头,还有一些孩子笑着摇头孩子们可爱的反应让人忍俊不禁,一下子华老师就和孩子们拉近了距离。接着,华老师用凤凰城的织布视频引入,让孩子填一填积__成__,孩子们开动脑筋,填积土成山、积善成德、积水成渊最后归纳为积线成面,引出面积。 上到这里,我脑子就闪过一个想法:这里不就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学科+吗?我们之前曾讨论数学可以

  •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评课教学反思

    一、注重对比,巩固提高: 在杨老师的课上,我们可以看到她非常注重让学生进行知识之间的对比。比如在教学四分之一这个分数时,老师出示了总数不相同的几种情况,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总数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每一份都可以表示成四分之一,以此来揭示分数的含义。而后面二分之一出示后,也不忘记和四分之一进行比较,继续追问学生:都是把4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为什么一题中每份表示为四分之一,另一题每份则表示为二分之一,在学生思考之后,让学生明白了4个桃这个整体虽然相同,但是平均分的份数,决定了每份到底是几

  • 在“分与合”中丰富周长的联系——三年级上册“周长”复习课的实践研究

    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现于邳州市八义集镇果满山小学支教) 胡良梅【课前思考】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单元,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关图形的拆分拼合计算周长的相关知

  • 教学《口算乘法》有感

    今天上午第二节我讲了《口算乘法》。这节课的内容不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口算的两种方法。我觉得这节课的不同之处在质疑和激励语的运用上。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学探究。自学的环节里,有的小组讨论的很激烈,组长的带领作用发挥的很好。没过几分钟就找出了2-3种方法。可有的小组讨论了半天还没有找出3种方法。(如1603就有三种方法)这个环节我发现了问题:组长之间确实存在差异。以后我要和语文老师商量一下孩子们的座位问题。最后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