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更新时间:2018-12-12 10:26:44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新沂市马陵山镇玄庙小学  李先尚,一、说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这个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说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经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分月饼、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正方形纸片。

  四、教学过程

(一)教授新知

1.教师出示月饼图2个,问:老师有个问题问问大家,老师拿来几个饼?你是什么时候学的?

生:2个月饼,幼儿园学的

出示3个月饼图,问:现在老师拿了几个月饼?原来有几个?增加了几个?

生:现在有3个月饼,原来有2个,增加了1个。

出示半个月饼图,问:现在问题来了,老师拿了几个呢?小朋友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生:半个,幼儿园就知道了。

出示小块月饼,问:问题来了,这样又是几个饼呢?

生:半个;小半个;小小块;一半的一半。

师:到底几个呢?我们通常称作小半个。

师:那么在数学上,两个用哪个数字表呢?一个呢?半个呢?

生:2个,1个,0.5个。

师:那这个小半个呢?用什么表示呢?

生:······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的数,好不好?这样的半个、小半个,以至于更小的饼,用哪个数表示。

二、新课讲授。

师:再学习之前啊,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这样的半个饼,是怎么来的?你能说清楚吗?你有没有拿到过半个饼的时候呢?谁能说清楚半个是怎么来的?(学生说,多找几个学生说)

生:一半是从一个饼切成两半,拿出一块。

师:他为什么说两半,而不说两块呢?谁能说清楚?

生:两块一样大的才叫两半,如果不一样大的叫两块。

师:两块一样大的才叫两半,如果不一样大的叫两块。一个大的叫大半个,小块的叫小半个。一样多才叫两半。两边一样大,我们以前叫做“平均分”。
师再强调这个半个是怎么来的?多找学生回答。讲明白没有?拿到半个容易吗?(不容易,哪里不容易?一定要平均分)

我们把这个分的过程说一下,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拿一块就得到了半个。

同学们,这个难不难?不难,那接下来难的来,我们数学课真的要开始了。这句话用数学的话怎样把它记录下来呢?怎么记呢?接下来我来教你们,好不好?平均分我们用一条短线来表示它,两块用2来表示,一块用1来表示,连起来用2分之1来表示。

师:我再问一下,你喜欢把这半个用这一句话表示,还是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写呢?

师:为什么喜欢用下面这个来写呢?意思一样吗?(因为方便、很简单)

师:用这样的数来表示这么长的一句话,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数?这种数叫什么数?知道吗?

师:这个数该这么读呢?(学生试着读)

师:平均分成两块,这句话我们把它读作二分,一我们把它读成1,读作:二分之一。会读了没有?

师:这样的数与以前的数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比较难,你能回答出一点点就很了不起。

师: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的数,这个研究好了,那我们来研究这个数好吧?这个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你想应该先来确定什么?这一个小半个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你想应该先确定什么?这个问题有点难哦。(首先应该确定一个月饼应该分成几个这样的小半。)

师出示三块小饼拼成一个完整的月饼。(生回答)

把一个月饼     分成三块,拿了其中的一块。(有没有补充?)平均分

师:同学们拿出纸,用数学的方法来记录上面这句话。(教师找出学生们的不同记法,问哪个记录的比较好。)

师:讲述正确的写法,顺势让学生读出三分之一。

这小半个用三分之一表示,半个用二分之一表示。有感觉了吗?有什么感觉?

师:这些数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的数,那这些数叫什么数呢?这些数是怎么来的?(分出来的)所以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分数。(教师板书课题)

师:这些数有几部分组成啊?教学分数的三部分名称。

2、小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2、做“想想做做”第二题、

3.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引导:我们刚才通过平均分初步认识了1/2,1/3,那你能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涂上颜色表示出它的1/2吗?自己折一折,再和同桌交流是怎样折、怎样涂的。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交流:你表示的1/2是怎样折,怎样涂的?(学生展示,互评)

追问:每张纸上的涂色部分表示的是几分之几?谁的1/2?

比较:这些纸的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它的1/2呢?

指出:不管是怎样折的,也不管折出的这1份的形状是怎样的,只要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是它的1/2。

引导:你还能用一张纸折出它的1/4吗?折一折,再互相交流。

刚才我们用同样的正方形纸折出了1/2和1/4,那你能拿出刚才的两张正方形纸,比较出1/2和1/4的大小吗?

谈话:刚才我们折出了1/2、1/4。现在再拿出一张同样大小的圆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1/8,然后把它和上面的两个分数分别比一比大小。

学生动手操作

讨论:1/8和1/2比,哪个大?1/8和1/4比,哪个大?通过上面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3、做“想想做做”第三题

(1) 让学生先在书上填一填。

(2) 让学生读一读填出的两个分数。

(3) 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应用内化,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四题

2、做“想想做做”第五题

3、做“想想做做”第六题

4、做“想想做做”第七题

四、全课小结,交流体会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相关阅读
推荐
  • 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听课思考

    首先,这两位老师相比较平时的课,形式上、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对于每一个问题都是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教师不再是一一引导。相对于我自己平时的课,我觉得这两节课都已经有很大的突破。优点非常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下面我就谈谈一些我个人的思考。 思考一:小组合作与小组交流的区别。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它不仅强调资源的互享,更强调任务的分工、协作。小

  • 重点题需要小题大做(三上数学书第12页第6题)

    三上数学书第12页第6题,属于单元复习中的一道小题目,很不显眼,但有经验的老师知道,这是一个重要考点?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属于逢考必争的题。为什么成为重要考点?因为这其中蕴含着重要的数学规律,谁能舍下最数学的内容呢?看似其貌不扬的一道题因规律而需要小题大做一翻。 发现规律 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8422= 7832= 9624= 844= 786= 968=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组题结果是相等的。 师:猜猜可能的原因? 生:22=4 、32=6 、24=8 一般老师会在这个环节解释规律,而我在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小数是十进分数的。 3.初步建构数系,逐步培养对小数的数感。 教具准备:视频展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感知小数 1.创设情境,提取小数 出示运动会三年级男子实心球成绩。 能把这些数分分类吗?你分成了几类?什么分的? 揭题:整数我们已经学过,今天来认识小数 2.回归生活,寻找小数 提问:你还

  • 巧设呈现点,构建简约开放的课堂——《角的初步认识》说课反思

    2015年,3月18日,是我第二次参加太仓市级的说课,前一次,还是6年前的五年以内青年教师的说课比赛,那时候自己还比较青涩,死记硬背,但又不能完全脱稿,说的时候牙齿打架,声音发颤。今次,课件、稿子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尝试了说课,不是背说课。但在随机应变的方面有待加强,说课过程中不应该太拘泥于自己的说课稿,临场发挥显得不够自如。 6年以前,同事们说了什么内容也已经模糊。6年后,我学到了很多。沈云英老师用扇形统计图分析学生学情,黄晓蓉老师语音功底深厚,戴菊老师说课气场强大说课中翻转课堂微课未来教室如雷贯耳,

  •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克》,主要教学克的认识以及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两部分的内容。关键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对1克有多重进行充分的感知。由于教学内容具有生活化,所以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使课堂活动能有序的进行。教学中,先从食品包装袋上标有的计量单位克引出称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作单位,让学生体会克的产生也是实际生活中计量物体的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天平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方法,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会对一些实物进行估测,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教学中,让学生用天平秤出10克的黄豆大约有几粒,体会克是一个很小的质量单位,1克很轻;再让学生实

  • 2018年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56页例题,试一试 及想想做做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试一试中的四个图形彩纸、剪刀、例题中的3张图片。字母C、N [教学过程] 一、 试一试眼力,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姚敏 太仓市新区第四小学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87-8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知道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写出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

    【李允允 】 一、案例背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册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知道把长方形某个面的形状

  • 加强对比练习,突破小数加减法难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是《小数的初步认识》,在这一单元里有一位小数的认识和意义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因为是小数的初步认识,在认识里我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一位小数,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然后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在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教学时,我首先复习了整数加减法的练习,使学生明白了进行计算时必须相同数位对齐。 课本中的例题都是一位小数加减一位小数。对于一位小数加减整数,整数加减一位小数,这一教学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