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苏教版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19-01-03 14:22:22

《苏教版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第五册的教学内容,这节内容学习了“分数”这个新的概念。在学习这节分数前,学生用两年多的时间学习并掌握了万以内的整数,分数的学习是学生对数的概念第一次扩展。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产生了分数,同时认识分数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创设熟悉的生活情景对本节课的学习意义尤为突出。

教学片断: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野餐吗?

生:喜欢(齐答)

师:在野餐的时存在一些数学问题,同学们信吗?

生:信(齐答)

课件出示:公园里2个小朋友野餐,准备分物品: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

师:你在这幅图里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1: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

生2:2个小朋友(举手补充)

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信息,很了不起。

师:你能公平的帮助这两个小朋友分食物吗?

生:每个小朋友分的同样多就公平。

师:每份分得同样的,数学上就叫平均分。(这句话同时做了板书)

师:想一想,这些食物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4除以2,每人分得2个苹果;2除以2每人分得1瓶矿泉水。(学生举手回答,习惯很好,表达很清晰)

生:还有半个蛋糕。(一个响亮的声音补充)

师:“半个”怎么分呢?谁会把蛋糕进行“平均分”?

学生分蛋糕(一把剪刀,一个蛋糕模型)。

师:像“1、2、3”等等这些数都是整数,2个苹果、1瓶矿泉水可以用整数表示,“半个”用什么数表示呢?

生:二分之一(大约4个同学说)

师:同学们听说过这样的数吗?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我们一起学习分数,好吗?

案例评析: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这个情景教学中出现的苹果的个数、矿泉水的个数、蛋糕的个数都可以用“整数”这个已有的知识来表示,但是在学生对这些食物平均分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已具备的知识不够用了,心理上产生了对学习新知的渴求,这时,老师直接引出了“分数”。完成了学生对数的认知上的飞跃,同时在回答问题的碰撞中,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分数与整数的不同,也为进一步的学认识分数做好准备,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素养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以生动的实例把“分数”这个新的概念变得那么熟悉和亲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建议老师在实施教学方案时,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低年级的孩子好动,渴望走出课堂,创设“野餐”这样的教学情景迎合了孩子心理。从情景的第一次出现,学生个个显得兴致勃勃,情绪很是激动,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孩子们迫切想知道接下来会做什么,自然地有了学习知识的欲望。

回顾这个片段的教学过程,我们看到了老师没有直接把“分数”的概念呈现给学生,而是学生经历了困惑,产生了心灵碰撞后接受了新概念。概念的教学不仅仅是只要求学生去理解概念本身,而是通过情景再现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去掌握知识,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经过孩子们的观察发现最容易记忆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情景设置上多下功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以单一、枯燥的知识传授来教学,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和以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在情景中解决问题,在情景中总结问题,主动探索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教师不断的科学创设数学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才能主动、快乐地与教师一起愉快地学习,教学也就会成为真正的生活趣味课堂。
相关阅读
推荐
  • 2013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三年级数学试卷)

    一、直接写出得数 3003 = 4008 = 2140 = 6050 = 3023= 2022 = 8.6-3 = 3.9+2.4 = 二、用竖式计算,有★的题要验算 7077 6468 ★4066 4560 8.3-3.4 ★2425 三、填空 1. 6000米=( )千米 36个月=( )年 5000公顷=( )平方千米 2.(1)一个小贝壳的面积大约是23( )。 (2)这个海水浴场的面积约为2( )。 (3)数学书的封面约为4( )。 题号 正确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3. 7平方千米=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国庆假期作业)

    六套小学三年级数学国庆假期作业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想一想,填一填。(20分) 1、488 = 48( )( ) 96( )( )= 966 2、603=( ),商的最高位在( )位上,商是( )位数。 3、把42个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个。 4、有73个苹果,平均分给幼儿园2个班的小朋友,每班分( )个,还剩( )个。 5、( )5=143 6、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 )+( )=被除数 7、最小的四位数是( ),比它小1的数是( )。 8、2个千、3个百、6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一、我会填! 1、10.15读作();一点零六写作()。 20.18读作();十点零八写作()。 2、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把()对齐。 3、小华买钢笔了10.5元,买图书花了12.6元,小华一共花了()元,小华卖图书花的钱比买钢笔花的钱多()元。 4、30()=1800 20()=1800 40()=1600 20()=1800 5、20的32倍是()。 14个23相加的和怎么列算式(),结果是()。 6、一个水龙头每秒钟能流出90克水,那1分钟能流出()克水。 7、五十元五角五分写成小数是();1

  • 三年级克的认识教学案例

    总第 课时 上课日期[教学内容]克的认识,教材第31页~33页例题以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 学生逐步掌握了1千克的重量概念,懂得要知道物体的重量需要用秤来称,

  • 《恐龙》中“食肉”与“肉食”

    苏教版三年级的语文书中有一篇介绍《恐龙》的课文,第四自然段是这样写的: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霸王龙就是非常凶猛的肉食恐龙。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在这两句话中,第一句中用了食肉一词,第二句话中用了肉食一词。也许你会问,这两个词有什么异同呢?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细细的辨析一下。 从构词方式上来看,食肉和肉食两个字正好颠倒了一下,但意思却没有什么变化,都是吃肉的意思。也许有的同学会追问,既然意思一样,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互换一下位置行吗?当然,互换一下是没有什么错误的,但这 样的表

  • 观摩了三节复习课后我对于复习课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于1月9日在贾汪区团结小学举行了培育站的第十一次活动。临近期末考试,所以此次的主题紧紧围绕着复习课而展开。首先观摩了三节复习课,而后听了一个讲座。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复习课都有一个共性,他们不是单纯的进行书本知识的再回顾,而是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之上求活,求变,进行拓展延伸。无论是李老师的一题多解,多次运用转化策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还是陈老师的七八五十六的上下左右口诀的

  • 算理、算法比翼齐飞、有效融合 —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卢晶晶, 一、竖式计算教学与算理有效融合。算理与算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算理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主要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两者在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孙老师在这节课中为促使算理与算法的有效融合,采取的几下几个措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激活经验,奠定基础。孙老师通过创设分羽毛球的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再让学生用小棒操作解决验证问题,再让学生看图解决问题

  • 《看一看(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这一范畴的内容。通过观察长方体,观察小熊两个情境,让学生体会观察位置与观察结果之间的关系。 观察物体首先要确定观察的位置,在本节课一开始学生在确定观察位置方面存在困难,这里我设计模拟占位,实际看一看,让学生直观感受观察位置与观察结果的关系。 在解决问题二:什么位置能看到长方体的1、2、3个面这一环节。我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丰富的学具,开展多样的观察、想象活动。采用交互软件沟通全体学生的认知。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案例

    一、背景分析,统计与可能性:摸球游戏,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设计摸球的游戏,让学生先猜测摸到哪种颜色的球摸到可能性大些,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会少些;再通过分小组开展摸球的游戏活动,进一步验证自己猜测可能性是否合理、正确,最终得出统计与可能性:相等可能性的概念。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