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1-11 16:41:23
《观摩了三节复习课后我对于复习课有了新的认识》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我们于1月9日在贾汪区团结小学举行了培育站的第十一次活动。临近期末考试,所以此次的主题紧紧围绕着复习课而展开。首先观摩了三节复习课,而后听了一个讲座。一、直接写出得数 3003 = 4008 = 2140 = 6050 = 3023= 2022 = 8.6-3 = 3.9+2.4 = 二、用竖式计算,有★的题要验算 7077 6468 ★4066 4560 8.3-3.4 ★2425 三、填空 1. 6000米=( )千米 36个月=( )年 5000公顷=( )平方千米 2.(1)一个小贝壳的面积大约是23( )。 (2)这个海水浴场的面积约为2( )。 (3)数学书的封面约为4( )。 题号 正确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3. 7平方千米=
口算乘法例1的课堂口算设计 班级: 姓名: 课堂小测(每题10分,共100分。) 20002= 910= 802= 70004= 3400= 503= 5005= 604= 1008= 2005= 多位数乘一位数(例1的笔算乘法)练习设计(1) 东升镇太平小学数学科组 一、课前练习 1、口算。 23= 203= 2003= 31= 301= 3001= 42= 402= 4002= 52= 502= 5002= 二、课堂练习 1、课本74页做一做。 3 2 3 1 2 3 2 2 2 ( ) ( ) (
吨是个较大的质量单位,三年级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又无法体验,这使得吨的认识成为质量单位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单位,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呢?书中10袋100千克的大米,只能从数字上来说明1吨有多重,学生无法体验,就连我也搬不起100千克的大米,也没办法准备这样的教具。于是我就地取材,没办法的办法,把学生(约25千克)、我(约50千克)、纯净水(约20千克)都活用为教具,没想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活动: 1.抱一抱你的好朋友,问问他有多重?
《24时记时法》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的,有关时间的学习,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过渡的阶段,生活经验不多,概括能力不强,不能多方面的思考问题,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由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渗透模型思想的意识,以此让学生能真正地掌握24时记时法。 一、化曲为直,建立模型 在此之前,学生都是通过钟表来认识时、分、秒的,多数学生对时间的概念都是建立在钟表之上。而这节课认识的24时却不能很直接的在钟表上表示出来。因此,我将钟表上的一圈圆形数字变为直线数字。化曲为直。一圈
总第 课时 上课日期[教学内容]克的认识,教材第31页~33页例题以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 学生逐步掌握了1千克的重量概念,懂得要知道物体的重量需要用秤来称,
新沂市马陵山镇玄庙小学 李先尚,一、说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这个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
姚敏 太仓市新区第四小学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87-8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知道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写出
姚敏 太仓市新区第四小学,今天刚刚教学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我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新授部分处理略显粗糙;练习部分处理过于精细;教师引导过多,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待提高。 一、 新授部分处理略显粗糙 新授部分对于教授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第一次把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讲透每一个知识点,才能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在新授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反思: 1. 一位小数写法和读法的
长度单位的换算,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的学生来说会感到一定困难。因此,解决困难很大程度上在我们教学中要取材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分米和1米的长度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这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