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反思:错让我们朝正确的方向走的更远

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反思:错让我们朝正确的方向走的更远

更新时间:2015-02-14 19:54:44

《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反思:错让我们朝正确的方向走的更远》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苏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比例》这一单元的内容。还没有学,却发现很多学生因为感兴趣,提前完成了练习册上的作业,大部分学生都还做对了。面对这个情况,欣喜的同时,我考虑如何调整教学,如果依旧按预设的去教,那真是在禁锢学生的生命,是对学生极大的不尊重。
有位哲人说的好:我是教师,我诞生在第一个孩子发生问题的时候。现在我的孩子都说会,我就必须得退下。  
教学片断再现:
师:今天我们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生众:简单。
师:老师发现好多同学作业都完成了(学生偷笑),所以今天不教了,直接检测。
出示左图:画出把长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
 
 
 
 
(一圈巡视发现全班46人只错了7人)
师:交流一下你们的画法吧!
生展示上右图:按2:1放大,原来长是4现在的长放大2倍是8,原来的宽2放大2倍是4。
(大部份学生同意,画错的几个孩子没再举手。)
师:老师知道有同学不同,你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即便错了也可以说说问题在哪?
生先展示下图:
(还没等这位同学开口,下面学生就嚷嚷开了“错了,错了!只放大了长,没有放大宽。”我没有发表意见,但我猜想也是这个原因)
生:我是这样想的,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8,放大2倍后是16。
面积?!出乎意料的回答,让孩子们立马陷入安静地思考中。
有的孩子在下面自言自语:也有道理哦!
师:不同的想法不一定就是错的,针对两种不同想法谁想说点什么?
生:我觉得图形的放大缩小指的是把边放大缩小,而不是面积。
师:恩!书上也这么说。
生:为什么一定是按边长?我觉得面积也可以。
师:问的好,这个书上没说。
学生有点困惑了,我又出示了另一种错误的画法:
同学看,刚才还有位同学是这样画的。
 
生笑:哈哈!都成正方形了。
师:别光笑,想这样画背后的思考是什么?
笑声停止,生:他也是按面积放大的吧?
画成正方形的学生有点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师:同样是按面积放大的,刚才有同学觉得也有道理,现在为什么笑了?不急着回答,好好思考,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
片刻后
生:我们认为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应该根据边长,而不是面积,因为按面积图形就变形了,按比例放大和缩小图形是不应该变形的。
生:我补充,图形的放大就像拿放大镜看得到的,只是大小变了,形状不能变。
掌声自发响起!
师:我想大家的掌声是送给这句话的,边说边板书:形状不变  只变大小
师:按面积放大会变形,那按边长放大真的不变形吗?你能说明吗?
学生观察思考
生:我能说明,长边和宽边同时放大2倍,长和宽的比没有变,原来长和宽的比是4:2,也就是长是宽的2倍,现在长和宽的比是8:4,长还是宽的2倍,所以没有变形。
师:哦!长方形形状不变就是指长和宽的比不变。
师:(把三幅作业一同展示)通过刚才的交流,说说你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理解。
生激动: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形状是不变的;所以按2:1的比例放大是指按边放大而不是按面积。
师:(拿走正确的作业,把两份有错的作业放大),你们怎么看这两份作业?
生:这两份作业虽然错了,但让我知道了为什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指把每条边放大或缩小,而不是面积。
生:我觉得错题是很有价值的。
师:同学讲的真深刻!穿越错误,可以让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更进了一步。感谢这两份与众不同的作业!
上完课,我为自己给学生留下出错的机会、让学生直面错误加分!但为自己和孩子们一样,那么简单的、主观的去理解学生的错误扣分,所幸的是养成了尊重学生的不同表达,耐心倾听学生思考过程的习惯,总算没有主观武断的遏制了学生的问题与困惑,顺利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入。
我要为我的学生喝彩!
为学生喝彩的第一个理由是:“图形的放大缩小为什么不是看面积”这个让老师讲起来觉得费时费力的问题,也让很多老师在这一课时避而不谈的问题,孩子们却凭借两个错例,轻而易举的理解了,这使得学生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本质“形状不变只变大小”有了深刻的体验。
为学生喝彩的第二个理由是, “我们不仅知道了是什么?还知道了为什么?”当学生激动的说出这一收获,体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畅快时,我为他们喝彩!
为学生喝彩的第三个理由是,他们体会到了错的价值。每个人都爱展示自己成功的一面,尽可能的回避错误与失败,而这些孩子却体会到错误的可贵之处。错误是宝贵的学习资源,有了这样的意识,孩子们将更大胆的展示自己的不同,更坦然的直面问题,在共同化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学习。
    错让学生朝对的方向更进一步,相比“对”的教育,我觉得“错”的教育更有力量,更能触及教育的真谛,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说:在课堂上,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但错误的一定是创新。给学生出错的机会,给学生化解错误的时空,培养学生尊重错误的态度,我们会因此而享受因错误而美丽的教学旅程!
相关阅读
推荐
  • 六年级数学线角三角形总复习检测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线、角、三角形练习题 一、填一填。 1、直线有( )端点,射线有( )端点。线段有( )端点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处于( )或( )两种关系 3、角的大小由( )决定,角安度数分,分为( ) ( )( )( )( )。 4、由三条( )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有( )个角。 5、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 )、( )和直角三角形。 6、任意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锐角,最少有( )个锐角。 7、一个三角形有( )个顶点,最多可以画( )条高。 8、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度,

  • 六年级数学梯形和圆复习练习题

    小学数学总复习梯形和圆的练习题 一、 填空 1、( )叫做梯形 2、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用字母(d)表示。 3、画圆时,把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定为4厘米,画出圆的半径( ),周长是( ),面积是( )。 4、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 ),所有的直径都( ),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 5、圆周率表示同圆内( )和( )的倍数关系,用字母()表示。 6、画一个周长是18.84厘米的圆,它的直径是( ),如果它的半径扩大2倍,它

  • 2013年区蓉园小学数学科毕业检查试题

    一、填空。(18分,每空1分)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它的面积约为三万五千七百六十平方千米,写作( )平方千米。改写在用万作单位是( )平方千米,省略万位后面尾数是( )平方千米。 2、8小时18分=( )分 108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一个蛋糕4千克,把它平均分给10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个蛋糕的( ),每份重( )。 4、如果 A= B,那么A:B=( ):( ),A与B成( )比例。 5、在比例尺为1:3500000的图上量得零陵到道县的距离是2厘米,零陵到道县实际相距(

  • 2013年秋季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浠水县英才学校兰溪中学2013年秋季第一次月考六年级 数学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时=( )分 千米=( )米 吨=( )千克 (2) 教室里的座位整齐摆放,如果四排七号用(5,8)表示,那么(4,3)表示( )排 ( )号。 (3) 16 ( )= ( )=( )0.3 = 1 (4)一根绳子长 米,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米,每份占这根绳子的( )。 (5) 吨的 是( ) 12的 是( ) (6)一根绳子长8米,先用去了它的 ,再用去了 米,这时

  •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可能性》教学思考

    六上的《可能性》,这是我的一些个人教学前置思考:思考一:小组合作与小组交流的区别。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它不仅强调资源的互享,更强调任务的分工、协作。小组合作不仅是一个方式更是一个目的。而小组交流主要是资源的共享。省教科室王一军所长认为,现在课堂上常见的小组合作只能称作小组讨论、小组交流,它是一种变相的接受式教学。我很赞同这句话。这两节课,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展示

  •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概括

    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对于学生来说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更高,所以如果学生的感知不充分,学生是很难展开空间想象的。于是,在授课前,我收集了一些正方体的张开图,设计了一些展开图是无法围成正方体的,在纸上画下来,准备课上进行观察、交流。 课上,我首先出示了一个正方体,然后展开,告诉学生这就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我们生活中买了物品的包装盒就是先设计并生产好,再围起来的,让学生体会到学会展开图的重要性。 在出示了几幅正方体的展开图后,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判断的窍门呢?让学生发现如果一行或者一列有3个或以上的正方形,相对的面之间

  • 教案交流:圆锥和圆锥的体积

    预习目标:1、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2、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求出圆锥的体积。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预习重难点:1、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2、测量圆锥的高。 预习过程: 导语: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3页插图)。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

  • 培智学校校本教材《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培智学校校本教材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和重要性。教材中设计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讨论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和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为认识除法打好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