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在乎学生,让学生体验深度学习 ——评《折线统计图》一课

在乎学生,让学生体验深度学习 ——评《折线统计图》一课

更新时间:2019-03-16 11:31:03

《在乎学生,让学生体验深度学习 ——评《折线统计图》一课》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赏析:李小兵老师的课,在朴素中蕴含着深意,在不经意中留下了回味。以学生为教学之根本,以“为什么”为教学的根本问题,以启发学生提问为教学的引线,以解决学生的疑问为教学之目的。因为在乎学生,所以在乎课堂。李老师的数学课堂真正做到了“不在于教师教得多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多明白”。

(1)在乎学生的疑惑。要学习,就有疑惑;有疑惑,就有问题。李老师抓住这一点,牢牢不松手。在学生回答可以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画成折线统计图或条形行统计图后,教者组织学生回顾了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后设疑“你有什么问题?”“那你有没有产生一个新的问题?”““你猜他可能有什么问题?”“除了这个问题,我们班上有个小朋友还提了一个问题,你猜是什么问题?”李老师自己没提几个“像样”的问题,却把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提问,说出自己的疑惑。李老师在这过程中不断地转变主体:你、他、我们班的小朋友。但不管提问的主体怎样在变,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惑。

(2)在乎学生的思考。数学课堂的主旋律永远都是思考,思考是数学课堂的“活水”。充满思考的数学课堂生机勃勃,会思考的学生不断进步。“还有不同的吗?”“你还看出了什么?”“有补充吗?”“往下想一点,好不好?”“‘一样’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话说?”“你教我,好吗?”“有没有认为不对的?”李老师一次次地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时,充分融入自己的思考,以达到学习之目的。不同的学生回答同一个问题,经过思维的反复碰撞,擦出思考的火花,留下思维的痕迹。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痕迹,才构成了学生的学习之路。

(3)在乎学生的情感。不同的学生都上李老师的课,学着同样的数学知识,却对数学有着不同的感受,有着不同的理解。 “讲得很好,太棒了!”“他跟别人说得不一样了,有想法了。”“这个问题比较难,说出‘因为’二字已经不错了。”“我不喜欢你这种说话方式(指边说边笑),再认真说一遍。”对于说的好的学生发自内心的赞扬,是那么真诚;对于不会的学生不去责怪,是那么亲切;对于不认真的学生委婉的指责,让师生都有“面子”,是那么的有情义。李老师既说了自己想说的话,尽了一个老师的责任,又顾及了学生的情绪,尊重了每个学生的感受。和谐的师生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智慧的老师造就了开心的学习之旅。

    李老师的数学课堂还在乎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在乎学生的学习方法……,李老师的很多很多“在乎”,与我们教学中的许多许多“不在乎”,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 教学建议

    正是由于李老师太在乎他的学生了,把时间充分地留给了他的学生,显得这节课对于统计图的分析,对于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好像弱化了一些。如果可以的话,前面的比较认识过程再紧凑些,后面增加一些对统计图的应用分析,这节课就更丰满了。当然,前面的整个过程自然是不能省的,不然这节课就不精彩了,学生的体验就不深刻了!
相关阅读
推荐
  •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统计与可能性同步检测试题

    五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同步检测 第1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1)班别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等级___________温馨提示: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呢! 一、基础训练。(30分) 1、从标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抽一张。 (1)抽到卡片1的可能性是( )。 (2)抽到卡片2、4的可能性是( )。 (3)抽到数字小于4的卡片的可能性是( )。 2、(1)指针停在这三个数字区域上的可能性各是多少?(10分) (2)如果转动指针120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针是 停在数字1区域呢

  • 抓住问题的本质加深对本质的理解

    很多知识之间都是有一定的关联性,抓住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亦或加深了对本质的理解。 如五下《认识分数》这一单元,这个单元首先介绍了分数的概念、分类、与小数除法之间的互化,某种意义上沟通了分数与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个人觉得这些沟通往往是技能层面的,如ba=b/a之类。这一单元有两类应用题,如4千克的糖平均分给20个小朋友,求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分之几,是多少千克很多学生总是混肴,无从下手。我们在开始学习这类题目的时候,是从分数的意义角度去分析,是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关键是弄清楚

  • 让学生在变与不变的过程中玩味数学——找规律单元的教学

    学习了解决问题一一列举的策略,为了应试几道典型题老师们都是不容忽视的。如已知周长或面积列举长方形的长、宽这类题,几次过后大部分学生解题思路已经非常清晰,如解决: 用12米长的栅栏围长方形,有多少种可能性?(先填表,后回答) 长/厘米 宽/厘米 周长/厘米 由上表可以看出,当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长和宽越接近,面积( )。 学生能很快完成任务。 为了增加点挑战性,我把题目改成: 王叔叔要用12根1米长的栅栏靠着一面墙,围一个长方形的花圃,怎么围面积最大? 学生果然立马上当,龚王均心急,憋不住说:要面积最大,就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莫高窟》课堂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读书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莫高窟艺术的特点,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史对话。体会并学习课文围绕中心句展开具体描述的写法。 课后第四题要求学生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表面看似简单,实际上学生在操作时还是暴露一些问题。我将这一题放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我努力纠正在概括大段和自然段意思过程中的一些误区,终于教会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完整地完成段意归纳的任务。 在教学《莫高窟》的第二部分时,我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彩塑部分,放手让学生自学壁画。在教学彩塑环节时,在我的点拨下学生很

  •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反思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基本完成小学阶段有关平面图形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探索和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其变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目前我班学生的特点是较大一部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较薄弱,没有很好的空间观念,对手绘立体图形的示意图是存在困难的。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上我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展开数学活动,并侧重于让学生练习手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示意图,通过几节课下来的练习与操作学生的手绘意识有了

  •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二是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解方程是学生刚接触的新知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不足,因此教学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生活问题加以数学化,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的知识渗透到抽象的去理解等式的性质,并应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这是为学生后续学习方程打下较扎实的基

  •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

    邳州市青年路小学 杨志荣(2018年4月徐州城乡大课堂交流课,课件和教学设计均获一等奖)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P105-106例一,练一练及练习十六T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回顾、比较和反思,进一步体会转化策略的内在价值,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

  • 小学数学练习课《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练习课》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练习课在新授课的基础上加以深化和提高一种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之一,约占一册书总学时的60%,由此可见其重要性。然而在我们实践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现象:一是以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带领学生核对答案作为主要形式,淡化练习过程的指导,缺乏对错因的分析;二是照本宣科,练一题讲一题,缺乏对知识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训练。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转变教师教学陈旧的观念,提升教师上练习课和整理复习课的

  • 五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

    紧张的期中考试结束了。看着学生的卷子,我的心中不免有些内疚。在考前繁忙的复习阶段,因为特殊原因,我几乎没有给学生上过课。细细的翻阅学生的试卷,我觉得学生的失误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课本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如:(1)0.65301=0.65(300+1)这是根据( ),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是( )(2)填空题的第8题。有M个饺子,每盘装10个,可以装()盘。(3)判断题的第一小题。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这三道题都是课本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