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07-22 09:44:36
《成长随想:三年内向着目标,发奋工作》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毕业工作到现在正好一年了。从对教学一无所知到今天对教学有了“1”的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个小小的进步吧。曾多次听人说过对于一个教师有着这样的一条路程:一年入门,三年成形,五年成材,八年成名。这入门的一年我刚走过,我只说自己刚进大门,还没入庭院呢?所以得加快步伐跟上去,才能实现三年成形的目标。参加了贯穿整个学期的几次班主任培训,有幸聆听了几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丰富的经验,真挚的情感,向我们传递着动力努力成长为一个更优秀的班主任!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对班主任工作有自己深刻的体会:班主任,是知识的传授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更新;班主任,是学生品、行的示范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好班主任工作,得多学习、借鉴经验,得多实践、总结方法,并不断完善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第一,走近学生心灵,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这是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有效教师》中编者的话。作为教师深感责任之重大,教师生命质量急待提升。这本书为我们年轻的教师提供一个自修反思的平台,它以问题为切入点,科研为手段,引领教师获得最新的理念、最有效方法、最适合的研修方式,我庆幸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教我如何怒放教师生命质量,让心灵过上我们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现将学习后的感悟记录下来,与大家共斟酌。 一、 育人先育已,重塑人格魅力 北京师范大
昨晚,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郑委老师来平湖市图书馆讲课,我和爱人一同前往。这次活动是由大东南公司赞助的。郑老师讲课非常亲切,又深入人心。他认为:培养孩子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一生幸福。快乐往往是短暂的,而幸福是长久的。 郑老师用坐标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横坐标是现在,纵坐标是将来。 第一象限里的人感觉真的很幸福,因为他现在过得很幸福,他的将来也是充满了希望。 第二象限里的人把成功当幸福,尽管现在并不如意,但他有追求的目标,一旦他的目标达成,他就会感到幸福,当然他还会有新的目标出现,然后继续
参加了远程教师培训,受益匪浅。一、提高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通过专家的讲座、课例的研究,发现远程网上的资料都是与新课程紧密结合,也同我们平时的常规教学相符,可以模仿,更可以通过专家的讲学得到理论的知识。 二、改变了学习方式 刚开始并不认同这二十分钟一刷新的学习方式,但学习临近结束,细细回味发现大有讲究。老师工作繁忙,工作间隙花整点时间来学习,不可能做到。所以,只能利用边角料的时间进行学习,二十分钟学习一次,少且记得牢。其实需要经常来点一点这二十分钟,促使老师养成学习的习惯。 三、在反思中改变自己的课堂方式
新教师培训的时候,听了元通中心小学董林根老师的讲座《我的教师之路》,受益匪浅。董老师不仅仅给我们讲述了他的从业之路,更教给我们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还有他的种种理念:人生的理念、工作的理念和教学的理念。 董老师的幽默与机智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啧啧称道。虽然董老师在教师这条路上确实走得很艰辛,但是他有自己的生活理念,所以他还是活得非常精彩。让我回味了许久的一句话:做人要做真人,做事要做真事,做文要做真文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可能就是董老师做人的准则。陶老先生也说过学做真人,可是要怎么做真人、真事、真文?在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我们新教师一年的实习快接近尾声了。回想起那些培训的日子,往事一幕幕,让我这个对教育教学只有模糊概念的毕业生,到今天站在课台上完整的上完每一节课的教师。这期间了转变多亏了每一次的培训和自己的不断追求。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明白教学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与他们交流。 还记得第一次暑假师德培训,我们坐在那宽敞的市政府的报告厅内,聆听来自上海的王晓岚教授的德育报告。她娓娓动听地道来,讲述着她与学生的每一次谈话,每一次交流,酸甜苦辣就是王教授教育生涯的全部。发生在王教授与她学生身上
9月27日,教师专业发展日活动,主题是关注细节,教师课堂指导行为现状分析通过调查汇总,将课堂上一些常见问题都罗列了出来,并进行了分类。通过研讨,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下面就简单介绍下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及对这次活动的听后感。 对于五年级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中,对如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两个班存在的很大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好,包括上课习惯、作业习惯和考试习惯。课堂上部分学生不能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喜欢做小动作说话,回答问题没有举手的习惯,
中师毕业的我,一直有大学情怀。尽管有多次在大学里参加培训的机会,但2015年有机会再来,仍然感到非常新鲜。 走进大学,就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似乎弥漫在空气致之中。王娟博士在门口迎接我们。 第一个环节,就是和杨教授握手合影,取名为走向名师和著名教授握手开始。 第二环节是杨教授致欢迎词。介绍了华师大基础教育研究所的实力,既有国家级的研究项目,又能够接近中小学搞研究,对我们太仓实小与科小教师团队也有褒奖,气氛一下子就好起来,每个老师都全神贯注。我仿佛就是一个大学生了。 我代表学校介绍了为什么要来华师大,来
2006年的9月我校有幸成为省教科院的实验基地,从此我和省教科院的专家有了许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这样的日子每学期都会有两三次,我可以倾听专家间的辩论,可以面对面地向专家质疑,可以和专家一起研讨问题。开始我是特别怕有这样的日子,挨着专家坐着,心理特别紧张,成恐城隍,生怕说错了什么。越是这样越是会出洋相,原本我对某些问题很有见地,因为缺少自信,知道的也变成不知道了,有时会变得语无伦次。两年过去了,我越来越盼着能有机会和专家一起研讨的日子。每次研讨如果说胜读十年书的话也不会太夸张,专家的学识、工作方式、敬业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