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三年级下册《画画我们的教室》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画画我们的教室》说课稿

更新时间:2014-07-22 09:24:30

《三年级下册《画画我们的教室》说课稿》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说教村: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第五单元是“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课程内容从虎子来信切入,从画画教室、画校园、画社区逐渐展开地图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画地图的初步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地图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增进对自己学习与生活的学校、社区的情感。在画地图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要比较深入地学习合作,感受分工对于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合作的乐趣及合作的力量。
《画画我们的教室》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是本单元地图学习的一个引子,内容相对简,但它是后面内容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不应一带而过,应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画图的乐趣。
二、说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参考书上有两个:一是享受画地图的乐趣;二是初步了解画地图的要点。
作为德育课程,我认为在以上目标的基础上,应增加一个情感目标:进一步增进对自己主要场所--教室(班级)的感情,感受合作的乐趣和力量。
为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进一步增进对自己学习主要场所——教室(班级)的感情,享受画地图的乐趣,感受合作的乐趣和力量。
2.初步了解画地图的要点。
三、说过程
本课教学活动设置分为四个环节。
1、谈话揭题,激发画地图的兴趣
首先在课前2分钟的师生介绍时,从绘画谈起,激起了学生的自豪感。
上课一开始,教师请学生帮助想个办法:“今天我来三毛小学上课的事被我的学生知道了,他们说,要我回去后向他们介绍这里的情况,他们很想了解三毛小学三(1)班小朋友的学习环境是怎样的。你们帮我想想,我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向我的学生作介绍?”将学习任务引出来。因这任务与同学们有密切关系,所以同学们自然就有了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接着从虎子来信切入,“虎子的来信”是课本上的内容,它一方面体现与上册的衔接,表现城乡孩子见的友情,另一方面包含着一种责任感。
2、主题活动,享受画地图的乐趣
(1)教师引导学生画教室。
师:我们的教室里要画的内容可多啦,有设施方面的,也有教室布置方面的。我们每天在教室里学习,对教室里的一切都非常熟悉。你们看,这银幕上的照片是哪个班的教室?看到自己班的教室很亲切吧。来想想,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
师:这么多的内容,你们喜欢画什么?你们小组打算怎样把它们画下来?
师:那同学们就按自己小组的意愿来画吧!时间10分钟,看哪个组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得又快又好。
(2)学生自主画教室,享受绘画的乐趣。(音乐)
画教室时,教师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画,去尽情地享受画图的乐趣。虽然学生因为没有任何的指导和要求,画的教室图不正规,有很多的问题,但教师在巡视中没有表示不满,而是真诚地欣赏每一幅作品,营造出一个愉悦、宽松的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3、欣赏交流,激起热爱班级的情感
一幅幅教室图完成了,让同学们把它们展示在黑板上,交流欣赏。同学们感受到了教室的美,教师富有感情地说:“这么美的教室图啊!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教室充满了深厚的情感,所以在我们的画笔下会有这样美的图画。”学生的情感之火被点燃,纷纷表达对班级的热爱,在“在这里,我们每天聆听老师的谆谆教导;在这里,同学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里,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可爱的三(1),我们热爱你!”声中,情感得到升华。
4、评价总结,发现画地图的要素。
自始至终,教师都没有向学生灌输画地图的要素,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请同学们找一找有没有两幅完全一样的图,学生发现了问题“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画出来的不一样?” 在讨论的过程中渗透画地图要素。在欣赏“寄给虎子的画”中明白了在画图时,要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方向标准。
四、说课件
1、现在的《品德与社会》教材,没有文本,全是图片,花花绿绿的,三年级的学生看书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我把教科书上的图片做到课件中。
2、公开课不在原教室上课,学生画自己的教室时不能直接观察,所以拍摄一些教室照片插在课件里,帮助了学生回忆教室中的布置,设施,有助于学生的绘画。
五、课后反思
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教学融思品、美术学科为一体,很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2、新课程力求达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的培养的统一。虽然在本节课中绘画作为一项主要的活动,但教师并不是单纯地为了习得绘画的技巧而进行教学,而是通过绘画教室,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教室,增进对班集体的情感,并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
3、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本节课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让学生在画教室时,分小组,按照小组的意愿,进行小组合作去画,老师没有强求,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发现画地图的有关因素,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2——认知目标。
4、问题:(1)、学生不在原教室上课,靠想象画,增加了对“为什么同一个教室,画出来的不一样”找答案的难度(观察角度、方向不一样)。(2)、在渗透发现画地图要素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提炼需更清晰。
相关阅读
推荐
  • “活”的有效品德课堂

    总是说:要把课上活。这里的活是什么?是灵活,是活跃,是活泼等等。今天,在余新镇中心小学听了三节课,让我对生活的课堂有了更新的认识。 今天的三节课,有两个共同点。第一,都有课前的学生调查。课前调查在品德课堂中,应该说并不少见。然而,连续三节课的交流学生课前调查,给我很大的冲击和反思。我想到了自己的品德课堂。由于这样或是那样的自己的所谓理由,有时觉得麻烦,有时被繁重的工作缚住,来不及布置等等,让学生课前去调查真的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利用光盘里的资源,统统倒给学生。 其实,品德课这门特殊的学科,并不是纸上谈兵。

  • 学习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有感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要上好信息技术课的确不容易。首先,学生的个体水平差异就比其它学科明显许多。家庭条件、电脑使用习惯、信息获取方式都造成了学生信息素质参差不齐。 其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对于硬件设备要求比较高。任何设备的意外损坏都会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使一堂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课无法进行。 第三、信息技术经常为家长和学生误认为就是学习电脑技术的学科。家长和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态度明显弱于其它主要学科。 那么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首要任务就要在教学前调和这些困难,将学科劣势转变为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有两个主要活动:1.安装一个小缆车,引出重力的概念。2.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理解重力的产生,小车又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及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为后面深入研究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奠定一定的基

  •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学期《坐立走 有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蓬勃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在坐、立、走时能表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气质。 2.行为与习惯:训练学生在生活中坐有坐样,站有站样,通过学习,能基本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知识与技能:知道坐、立、走的姿势可以表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正确的姿势有利于健康。 4.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能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认真训练,总结、提升获得的坐、立、走方面的经验和信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上课、

  • 让品德课有魅力

    要使思品课堂真正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有健全的人格,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一:重视学生具有的生活经验的积累 在学习第一课《我的家人》,我问学生:你的家庭有哪些成员?如何称呼?。有学生很茫然,居然回答:他是小姨的姨妈。,也有的学生说:他是大伯的外孙。由此可以说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忽视了对孩子们的实时教育,而生活经验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又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夯实的基

  •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浮力》单元4~6课的反思

    《造一艘小船》一课,在上周末就布置学生回家动手做一艘小船,要求是比一比谁的小船在能放入实验室水槽的情况下,能装在的物品多。这个要求控制了小船的大小,那就要求学生在制作小船的材料和方法方面思考了。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体积控制了,那么越轻的材料越容易浮;并且船壁越高放的物品越不容易掉入水中。上课时还发现,有些学生折了纸船带过来,纸船放入水中不一会就漏水下沉了,那么做船的材料还要是防水的;有些学生在纸船的外面贴上了塑料胶带,这样就比较防水,但是船底面积很小,船体大,这样容易侧翻。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小船的过程中,

  • 科学素养目标解读(家庭实验室)

    (一)家庭实验室项目介绍,杭州市T小学自2009学年开始,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更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探究的能力,围绕激发动机、激活兴趣、激励创新的理念,在六年级首先开始了 家庭实验室的辅助教学活动。经过一学年的试点,在三至六年级全面开展了 家庭实验室项目。 我专程访问了该校的科学组教研组长,并了解了相对详细的项目实施情况。在访谈过程中,科学教研组组长告诉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会清晰地发现,不同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存在较显著的差异,而且学校的科学课堂实验用具不充分,孩子们的动手探究欲望不

  • 适合孩子的课一般是他们占据主动权的

    这一周三年级科学有两节课分别是《指南针》和《做一个指南针》,两节课是紧密联系的,只有认识并且会用指南针后,学生才有自己做一个指南针的能力。《指南针》一课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指南针的历史,第二部分是指南针确定方向。通过视频资料和指南针图片帮助学生去认识和了解指南针的相关知识,在这环节之后,我让学生自己先玩指南针,看看他们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什么疑问和困难。显然,第一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是不够的,其实提前让学生去准备收集资料,上课时汇报,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自学和整理的过程会更主动。而在学生使用指南针的过程中,让他

  •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六册“我的成长与他人”教学反思

    本课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六册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单元中的第二课。这一课既是对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教学目标的继续和延伸,也是对上一课的进一步升化与拓展。 一、唤醒生活记忆,让课堂贴近学生 儿童是自己生活的主体,教学要实现回归儿童生活,首先要求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有多少人为我,家人是为了孩子的成长最多付出的人。在课堂的第一环节,我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却最容易忽略的场景以视频的形式引入课堂,以唤醒孩子对自己熟悉生活的回忆,使学生有了亲切感,孩子们记忆闸门被打开了:奶奶天天早起给我烧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