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小学中年级学的第一堂京剧课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小学中年级学的第一堂京剧课

更新时间:2014-07-22 09:09:20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小学中年级学的第一堂京剧课》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引言:在金老师的简单说课中让我对本课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她说:“这节课的定位是‘语文·京剧综合课’。”上这样的课型是因为金老师参与了京剧进课堂活动,这是一种尝试,以寻找到语文和京剧的结合点。“由于是中年级学的第一堂京剧课,所以它是启蒙课,意在让学生了解京剧,熟悉京剧,从而喜欢上京剧。”这是著名特级教师杨明明老师在点评中的话。
【课前准备】:
金老师非常从容,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写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歌词,并提醒学生这节课不用语文书,只需要准备一枝铅笔,所以请把语文书放下去。而在发放的过程中,最前排的一个孩子说了声“谢谢!”金老师马上说“这么有礼貌啊!”这一个小小的细节让人感觉金老师真的好亲切呀!
【课前谈话】:
师:你们有没有觉得金老师的样子很怪?(因为录像的老师在金老师身上别上了很多东西,如话筒、跟踪摄像等。)
学生比较拘束,没有说。金老师就说:“你看金老师身上别的东西,这是电线(边说边指身上的物品)、话筒、跟踪摄像的,就像一个机器人老师。”[也许就是这个“机器人老师”的称呼让孩子们笑出了声,那份拘束慢慢地解开了。]
师:喜欢我叫你们小朋友吗?
生;喜欢。
师:你们老师叫你们“小朋友”还是“同学们”?
生:同学们。
师:那我也和你们老师一样叫你们“同学们”吧。
接着金老师便和孩子们互相问好。
[这个环节,很多孩子已经不再拘束了,课堂的气氛得到了缓和。]
师:我来自我介绍一下吧。我是崇文实验学校的老师,是四(5)班的语文老师,也是音乐老师,我很喜欢唱歌。你们呢?
生:喜欢。
师:那我们一起来唱首歌吧,就唱《十分钟》。还记得这首歌吗?
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慢慢地胆大起来。于是,金老师为学生哼出前奏后让孩子们一齐唱。当学生唱得过程中出现停顿时,老师马上帮忙接下去。
接着,老师要求学生在唱到“十分钟”时拍三下手。于是,加上动作又唱了一遍。师问:有没有觉得快乐一点?(这里有学生说“没有”。)
金老师笑着说:“那觉得快乐了一点的同学举手。”这是举起了很多手。金老师接着说:“有的同学举手了,看来还是有同学有的。下课的十分钟很快乐,课堂的四十分钟也会快乐的。”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拘束感已经荡然无存,完全被金老师的亲切、随和给同化了。所以我觉得金老师与学生特亲近,亲和力特强。就在这么短短的几分钟内,通过几次谈话就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为后面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设。]
【教学过程】:
大屏幕出示:《国粹京剧》
师:有没有看过京剧?
生:电视里看到过。
师:哪个频道?(中央电视台CCTV11频道)看到过的举手?(不多,小手了了无几)好听吗?喜欢听吗?
生1:听的时候觉得很舒服,唱得很好听。
生2:不好听,不喜欢听。
师:不喜欢听,觉得不好听?
生3:我去国家大剧院听过京剧,觉得一点也不好听,曲调与现代的曲调差异太大了。
师:中国有那么多的戏剧,但京剧是第一大剧种,所以应该听一听的。
一、欣赏《贵妃醉酒》,走近京剧,激发学习兴趣
1、学生欣赏《贵妃醉酒》
[在欣赏的过程中虽然有个别学生表现出不奈的样子,但绝大部分学生还是非常专注,表现出新奇,包括我也是,因为从没有这么认真、安静地看过京剧,呵呵~~~]
师:呦,都静静地坐在那,好看吗?有没有哪个动作或画面特别吸引你的?
生:笑!
师:我小时侯也和你们一样的。但长大了,慢慢地,慢慢地就喜欢上了。那你有没有觉得贵妃娘娘的衣服上有什么?(由于灯光太亮的缘故,学生看不太清楚。这里金老师请求管理灯光的老师帮忙关掉几盏灯。)
2、说说对京剧有什么印象
师:衣服看不太清楚,那看帽子?
生:有很多很多珠子。
师:这些珠子很名贵,贵妃娘娘戴的这顶帽子叫——“凤冠”。那她穿的衣服叫什么呢?
生:凤袍。
师:那不叫凤袍,而叫“霞帔”。
    有没有注意到贵妃娘娘走路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悠闲。
师:能不能学学看?女孩子来学学?(没有学生敢来尝试)
师:那我来走给大家看看。古代人有“笑不露齿,走不露趾”的讲究,走路时膝盖要夹紧。(金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在师生的对话互动中了解了贵妃娘娘走路的姿势。)老师专门学过的,这是戏曲里的旦角就是这么走路的。(师走给大家看)
[教师的示范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的积极性明显被金老师带动起来了,课堂也变得轻松欢快起来。]
师:语文课《白鹅》中的那只白鹅是怎么出场的?
生:大模大样的,昂首挺胸的。
师:这是京剧中的净角,就是这样大模大样的。
教师示范“旦、净”的步法。
[这个环节上金老师还教学生念锣鼓经“ɡànɡ céi děi céi”(字实在写不出来,就用听的音来替代了。)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锣鼓经走步。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热情也开始高涨。]
金老师先走旦角,再走净角,学生锣鼓经“敲”起来。(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金老师在走旦角的时候,说:“这个不是高贵女人的走法,而是高贵女人旁边的小丫头。”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被金老师的话逗笑了。)
师:谁说你们不喜欢,看你们笑得多开心啊!
[学生和听课老师都笑了起来,课堂原有的紧张和拘束到此完全没有了,大家都被金老师的出色表演深深地吸引住了,对于京剧有了明显的兴趣。]
师:净角叫“大花脸”。那么,还有——
生:小花脸。
师:是,你们真聪明。“小花脸”也叫丑角。
幽默的男人叫丑角,粗犷的男人叫净角。今天你们看到金老师化妆了,对吗?那是生活中的淡妆,贵妃娘娘的是彩妆,用油彩画的。(这些专业术语的得出是在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完成。)
师出示道具“马鞭”,问:知道这叫什么吗?
生:五彩棒。(大家笑)
师:这是京剧中的一种道具,叫“马鞭”。“马鞭”是干吗的?
生:打马的。
师:不是的,这就是马,舞台上这样就是骑马。(金老师边说边挥动“马鞭”。)
[这时学生已经非常兴奋了,一点都看不到不喜欢的样子了。]
接着,金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两种骑马的动作,在做之前又教学生一句锣鼓经:“ɡé ér…… bènɡ bènɡ cánɡ”。
[这一环节中,老师教的锣鼓经比较难,但学生还是形似的学了下来,和老师一起完成了骑马的动作。金老师再次夸孩子们聪明,大家有些得意的样子,锣鼓经也就喊得更起劲了。]
师:有没有一点喜欢啦?
生:有!(很多孩子都回答“有”,只有个别孩子依然说“没有”。)
师:金老师从开始会唱一点开始,慢慢地,慢慢地就喜欢上了京剧。
[在整个第一部分中,金老师就这样亦诙亦谐又无痕地让学生渐渐地走近京剧,走进京剧,非常自然。学生也在如此轻松的环境中对京剧有了最初的认识,知道了如“凤冠、霞帔、彩妆、旦角、净角、马鞭”等“京剧行当”。最另人佩服的就是金老师就是这样让很多学生开始喜欢京剧,对学京剧变得津津有味起来。这也是“何为第一堂京剧课的缘故吧”?]二、学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走进京剧,感受京剧魅力。1、播放录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师:这是中国京剧院的黄炳强叔叔,让我们来听听他唱的京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听(看)完后,问:喜欢吗?
生:喜欢。
生:这个与前面的不一样。
师:是的。一个是传统京剧,这个是现代京剧。哪个好?
生:这个。
师:为什么这个好?
生:这个比较快。
生:《贵妃醉酒》声音难听,这个还好。
师:旦角是(小生)用小嗓唱的,要专门学过才行。今天我们学的是老生的大嗓。(“小生”“老生”“小嗓”“大嗓”在之前聊“京剧行当”时有所涉及。)
2、学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自己念歌词
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特别要注意平、翘舌音,拿笔在这些地方做个记号。
(2)齐读歌词
师:平舌音叫尖字,翘舌音叫团字,读准尖、团字对唱有帮助。
(3)跟师念歌词
要求:气沉丹田,眼睛瞪大,两边脸颊提起来。(师边说边示范)
(4)故事简介
师指图片,让学生一齐说:爸爸叫——李玉和,女儿是——李铁梅,奶奶就是——李奶奶。(师简单讲述故事内容)
师:爸爸李玉和叫女儿“好闺女!”该怎么念?夸夸她!
指名念(学生的兴致很高,所以声音也特别响亮,很有京剧的味道呢。)
齐念
(5)听老师唱
要求:假如老师唱得好的时候就鼓鼓掌。
(老师的演唱非常精彩,不仅赢得了孩子们的掌声,更赢得了在场听课老师们的热烈掌声。)
师:掌声对站在舞台上的演员来说是最大的鼓励。
(6)学生学唱
师:这个是2/4拍,引导学生用“一板一眼”来打拍子。(师示范:先双手手心相向,再用一只手背击另一只手的手心。)
[刚开始学生拍得非常重,金老师就提醒说:我们在唱的过程中一直要这么打拍子,可以拍得轻一点,不然你的手会很痛的。从这个小小的细节中不难看出金老师的细心。]
接下来,学生们就在金老师的带领下,一句一句地跟唱,没有音乐,就是这样清唱,但很有感觉,因为有了“一板一眼”的节奏,所以没有参差不齐的感觉。学生们学得那样认真,那样投入,兴趣完全被激起了,甚至当金老师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句比较难唱,让孩子们不要唱,听老师唱一下时,孩子们也不答应,一定要自己唱,可见他们已经喜欢上了京剧了。
这样跟唱了两遍。
(7)再看录象范唱
三、小结
师:看大家学得笑眯眯的,是不是有点喜欢了?动作是不是也很好学?(学生们笑了,有点拼命地点头。)今天回家后看到11频道不要这么摇过去,好吗?
[虽然在最后的询问中还有一个孩子说“我还是不喜欢”,但是大部分孩子还是改变了初衷,也表示以后看到戏曲也要看看了。一堂课就这样没有任何负担地过去,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得那样投入,就连我们听课的老师也忍不住学上两招,金老师的课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说真的,在没听课之前,我挺替金老师担心的,想着那么深奥、难学的京剧怎么让没有一点点京剧基础的孩子来学呢?而听完课,我这个“京剧盲”也学到了不少呢,这都得益于金老师的深入浅出,令我受益匪浅啊!]
 
今天再次回忆了金老师那天的出色表演,真的还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特别是金老师过硬的自身素质,能唱能走能说,相信一定还很能跳吧。课堂上的她又是那样干练,整堂课一气呵成,绝没有一点点的拖泥带水。尤其是那些范唱,令人回味。后来她在互动点评中还为大家表演了《木兰诗》的京剧唱腔,再一次让大家钦佩不已。虽然像金老师那样唱京剧我们无法匹敌,但她在教学中如何化难为易,如何使学生从一点都不感兴趣到渐渐地喜欢上这节课,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尤其是她是怎样的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自动地走进课堂,甚至还学得不亦乐乎。
这是一堂让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课,不仅是因为它的新颖,更因为上课的老师实在是太出色了。
 
【附歌词】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李玉和:(念)好闺女!
                               (唱)【西皮原板】
                                 提篮小卖拾煤渣,
                                 担水劈柴也靠她。
                                 里里外外一把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
                                 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学毕业班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第一次带毕业班,还有不到十天就要小升初考试了,然而面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却不知该从何下手。一直以来我的语文教学都是开放式的:课堂上有开放的思维空间、课后有开放的阅读空间。而对于生字、词语这些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我从不爱反复去磨。我以为知识是要去发现的,有一个善于发现的头脑,要比有一双善于记录的双手更重要。也许我这样说会激起许多老师的反驳:没有扎实的基础如何改好高楼?但我也想问,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受过了这样的语文教育后发展如何?我们的国民素质又如何?难道我们能否认,现在的中国人素质低公共场所随便扔垃圾、造

  • 语文低段中心组说课比赛记录

    思维的碰撞、理念的火花、文采的彰显、独到的陈述这是在平湖市行知小学举办的市低段中心组教学研讨暨说课比赛上的真实记载。以下是对本次活动的零星记录: 1、百变不离课堂 课堂是教研活动的主旋律,是赢得教学一手资料的最重要阵地。本次活动中,行知小学的陆龙勤老师为参会的老师们提供了一堂题为《三个儿子》的二年级语文课,供大家以此为载体和蓝本开展教学商讨。百变不离课堂,这是教学的永恒的旋律。 2、教得精彩,说得也要精彩 教是为了更好的说,说是为了更好的教。说课中至少可以看出教师的多方面才能。活动中,近二十位来自全市各所

  • 学做细心的孩子---《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过程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饶有趣味的儿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很适合小朋友的阅读。 但课前我组织学生预习时,发现孩子的生活积累很少,他们中有的对蒲公英,苍耳等一点儿也不了解。所以,我先请学生学做细心的孩子,去大自然采集长有种子的各种植物,观察它们的特点。 教学中,我把课堂先交给学生,让他们各自交流汇报采集到的植物,介绍已经了解的各种知识,当直观的实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

  • 品读重点词语,突破阅读难点

    《秋天的雨》语言美、意境美、篇章结构美。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要引领学生品味赏读,深入感悟秋天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并且在这一赏读的过程中结合语言训练,提高理解感悟等语文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中体验语言美、秋天美、意境美。其中,体验语言美和意境美是教学的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潘虹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点,最突出的是重点词语的品读,潘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读、想象,把学生带入秋的意境。 在学习秋雨是一把钥匙

  • 突破“三字经”的理解(二年级)

    对学生的研究应该真正进入教师确定目标的视野,而学生的学习基

  • 阅读指导课——《特迪的礼物》随感

    5月25日,我校的许雅娟、胡矿云两老师为我们当小的全体教师呈上了两堂定位于中年教师课堂展示的优质课。我听的是许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许老师上的是从课外选定的阅读指导课《特迪的礼物》。也许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并非无可挑剔,也许师生文三者的互动也未能臻于理想化的佳境。但是,40分钟听下来,我依然觉得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年教师,能以如此恬然淡然的心态,能以如此素朴的家常课的上法来执教这样一节阅读指导课,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想到自己,同为中年教师,却毫无疑问在教学追求和境界上显然存有高下之分,可真是汗颜哪! 在许老师的这节课

  • 资料与图示结合 解决理解难点——《詹天佑》教后

    《詹天佑》讲述的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设计、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故事。课文内容丰富,叙事较为简炼,文章开篇点题,中心思想一读便知。但由于文中所写的事件距今天已将近一百年,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不了解,对居庸关、八达岭、青龙桥附近的地势,也只能借语言文字去想像,二这种想象是浅层的。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詹天佑当时所面临的困境,理解他的了不起之处,从而受到詹天佑爱国思想的熏陶,激起爱国情感,形成立志学习的动力,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资料,

  • 扩张时空,彰显学科魅力,徜徉在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

    《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读完郭教授的这本书,心动的是扩张时空。适逢新春佳节,读完了《庄子》心得的电子书又洗耳恭听了几期于丹的讲座,顿觉书中自古就有一个需要读者自己开启的逍遥无垠的天地。而作为母语教育工作者,扩张小语课堂的时空,让学生倘徉文学的瀚海星空,领略学科的魅力,无疑是离不开生本的天纵之教这一妙招的。 案例一、王崧舟《望月》第二课时 关键词:写作本位、文本组块 王老师在追求千江流水千江月的个性解读的第一课时之后,不遗余力推行着读写结合。先是点拨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的写作视角,接着润物无声地将望月只是月

  • 走进文本 触动心灵

    山东省邹平县第一实验小学 王文文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关系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其核心。怎样让学生深入的走进文本,感知文本的内涵,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是我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引导。 在《平平搭积木》这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然后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走进文本的情感。如 出示: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