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口语交际互助学习中要探索多种形式结合的综合评价

口语交际互助学习中要探索多种形式结合的综合评价

更新时间:2019-08-13 14:15:07

《口语交际互助学习中要探索多种形式结合的综合评价》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法是目前最为契合小学生口语交际的教学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之间完成共同的任务,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学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学生没有参与度、学生合作难以实施等等。因此,采用小组捆绑式评价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现象。它是把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进行有机结合,避免了个人英雄主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得分,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互助的时效性,真正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口语交际互助学习中要探索多种形式结合的综合评价

当然,口语交际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的,可以纸笔测试;可以举行实践活动,设置一定的情境,考查对学生真实的倾听、表达、应对能力;也可以对交际中的情感态度,语言修养、合作精神等进行综合评价;还可以通过口语交际观察记录表,观察学生的表现,将学生平时的口语交际表现及时记录下来,便于教师掌握和分析学生的口语交际情况,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为学生下一步改进的方向提供建议。这几种方法扬长避短,互相补充,可以形成一个评价学生口语交际情况的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关注评价主体多元互动,增强有效性。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主体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2011年新课标就强调“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在实际实施中,评价实施者是否真的做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已意识到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能一刀切,并有所行动,开始从意识和行动上逐步让学生的同伴、家长参与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价中来,初步做到了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其次,部分地区让社会评价(比如社区居民)融入到学生的评价中来,尝试着社会主体参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再者,采用学生对自己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也至关重要,实际上,在实施自我评价表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的能力,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2.构建多维的评价内容,弥补多媒体使用能力的空缺。

相关研究显示:教师评价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内容从高到低的人数排列如下: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反应能力、肢体语言的能力、多媒体的使用能力。可见,教师评价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内容依然偏向于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能力。但目前学生所处的环境已是信息化,比如家庭电脑、学校微机课、智慧课堂等,甚至是学生已具备这样的能力,只需要更规范、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他们运用多媒体辅助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评价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时,不应该把信息时代相关的多媒体拒之门外,而是弥补这一空缺,提倡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多媒体,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运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更清晰、具体。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外显的、可观察的、具有与其对应的能力要素,适合用表现性评价来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动作、图画等语言媒介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清晰具体。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学、交际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交叉的学科,由于其复杂性和自己知识的有限性,对口语交际互助学习中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一定会继续努力,不断实践与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做到更好,从而实现高年级口语交际高效课堂的教学。
相关阅读
推荐
  • 低段语文教研组总结

    光阴荏苒,又一个充满挑战,富有收获的学期结束了。回首这学期,我们低段语文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积极投身到教学工作中,认真学习,领会和运用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落实浙江省低段语文教学建议,踏踏实实地开展教学活动。一学期来,我们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期初教学工作计划中制定的目标,切实提高了本组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也提高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质量。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在开学初,我们就以学校教研活动计划为指导,依据本年段、本学科的特点,本着务实的原则制定除切实可行的计划。通过研究,我们拟

  • 《秋天的雨》一课听课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文章用美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天图画,通过美的、充满诗意的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的课堂上,潘老师设计以读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感受,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读出秋天的美,读出浓浓的语文味。 首先,潘老师适时指导学生边读

  • 学《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体会:作文批改以鼓励为主

    学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后,收获特别大,特别是教学组织与实施这部分的第17条我尤其感触深。 第十七条的内容是这样的:作文批改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多建议少修改。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不可面面俱到,应对照每次习作要求,欣赏优点,指出不足,使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与规律。讲评之后要安排修改和后续训练,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中提到写作能力。每学期至少对每一个学生有一次面批。 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训练,而并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 我的作文我作主——一堂作文讲评课的反思

    如果你问一位语文老师你最怕批改的是什么作业,我可以说九层以上的老师会回答是作文!因为批改作文费时费力,一般来说,精批细改一篇作文需五至十分钟,而一个语文老师通常带两个班,也就是要批改近百篇作文,这个工作量可想而知了。面对这座小山,咱还真得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呢!可是这样辛苦的付出,换来的成效又怎样呢?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只是看个分数就了事了,还有的只是瞟一下评语,如有深究的也只是凤毛麟角。真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苦不堪言,收效甚微。面对这一现状,我也一直在思考作文教学的出路。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尝试设计了

  • 依托课内自读课,分解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部分教学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体现。它的理论模型来自杜威的实用主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和多重智力学说的统整。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语文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中转变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确立了新的课程观和

  • 在讲评作文时讲究科学,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庄某是我班一个学习随意性大,自我约束能力差、怪怪的男孩。为此,我常被他的一些琐事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下面举一个例子) 记得上个学期的一个周五放学时,我给学生进行了简短的安全教育后让他们排队回家。吴老师正要帮我把孩子带出去时,我发现庄某和陆某慢慢吞吞在理书包,我便上前问道:孩子,你们怎么啦?是不是奶奶她们会晚点到?他们点了点头。一个接着说:我奶奶今天有事,要到4:00左右才来接我的。另一个也说道:我不知道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奶奶也不空。噢,这样啊,那你们快点把书包整理好,等在传达室吧。哦,不,就等在老

  • 追寻麦哨般的美-----忆我的语文课堂

    麦哨声儿掠田野/一声呼儿一声应/湖畔孩子在割草/衬衫凉帽花肚兜小时侯在农村长大,有一种情结挥之不去,那就是对乡村生活的无限依恋,就如我现在热爱的语文课堂。 从六年级到四年级,相差一个段,只觉得有一种落差,何况又是新教材。 但一年下来,虽遗憾多多,却也有收获的喜悦。不知是新教材编得好,还是中段孩子的热情,他们点燃了我上课的激情,一年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了上课的快乐,上语文课的乐趣。那种和孩子一起分享文字,分享阅读的快乐,那是以前没有的,或者说从没有这么强烈过。每天到课堂中,我不觉得有压力,不觉得累。在一

  •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次感受语文的诗意

    很多时候,我都感觉自己是一个凌乱的人。凌乱地思考、凌乱地写作。直到自己开始从事一项不该凌乱的事业(不知这样讲是否妥当),于是不免有些痛苦与不适应。但一路走来,我第一次如此细心地收集记录的点点滴滴却让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欣喜。今天,当我在整理这个学期三次公开课的七份教案和相关材料时,内心的感受是复杂的。这些洁白的、散发着油墨香的纸记录着我人生太多的第一次。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次感受语文的诗意 从选课文到汇报上课,我初次体验到一堂好课是怎样磨成的。前后三次教案的修改,让我理解语文教学艺术的技巧性。前后三堂课

  • 探讨语文课堂审美时空

    探讨语文课堂审美时空 (江苏省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 张玉文 223943) 语文课堂审美时空指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共处于同一时空的语文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文本、教学环境之间形成的相吸相引、相聚相合、相融相汇、同构共振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教学的审美时空具有激励功能、感染功能、调控功能、凝聚功能。。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追求这种幸福可感的状态。 一、审美时空的形成 某一特定的点上交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灵犀相通,也就是情在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审美时空内,当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成为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