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乡村小学习作入门教学初探

乡村小学习作入门教学初探

更新时间:2020-12-19 15:48:04

《乡村小学习作入门教学初探》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澄迈县金江中心学校曾蕊写作文难,教作文更难。尤其是对于方言区的乡村学校教师来说,作文教学事倍功半,尤其是三年级习作入门教学,常常让老师们绞尽脑汁却收获甚微。习作成了教师、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笔者。近几年,笔者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思考,加之不断地探索实践,初见成效,现总结出几点乡村小学习作入门教学的经验,借此抛砖引玉。一、培养兴趣,激发习作动力新课程标准提出“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法,”的习作教学目标,“乐于书面表达”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可是,怎样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人教版教材的习作设计改革就中分体现了这样的意图。命题作文几乎销声匿迹了,话题作文占极大的比重,而且习作要求的范围很宽泛,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给学生留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以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语文园地一”中安排的习作,是这样引导的:“这次习作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而且提出“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语文园地三”中安排的口语交际题是“秋天的快乐”,主要是让学生交流金秋时节所做的事情和从中感受到的快乐。习作的形式是写一幅秋天的图画,可以是收集来的,也可以是自己画的,写好后要与同学交流。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好教材提示,也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首先,要围绕习作主题设置交流情境或开展相关活动,在习作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乐于表达。其次,精心引导,为学生的习作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激发习作的欲望。再次,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比如连词成句、连词成段、举办现场作文比赛、编写学生的文集等,使学生感觉到习作不是作业,而是表达的需要,同时也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习作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力。二、降低门槛,淡化作文概念《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阶段的写作都称为“习作”,一字之变,却饱含深
意,“习作”就是练习写作,是有目的地降低作文起始阶段的难度,让初学写作的孩子们树立自信心。这是针对小学阶段普遍地人为“拨高”习作要求的现场作出的调整。很多孩子一上三年级就有怕写作文的毛病,其实是被老师吓出来。老师误把“习作”当“写作”,给孩子们的习作设置过高的门槛,将他们挡在习作的大门之外,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有些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急功近利”,希望通过自己的讲授能够在短时期内使学生的习作水平迅速提高,甚至希望学生在一节习作指导课后就能写出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的作文。为达到目的,往往采取让学生抄写、背诵一些范文的做法。须不知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就是一个缓慢的、日积月累的、沉淀的过程.崔峦老师曾说:“小学作文是习作,是练笔,不是写作,更不是创作,我们要降低小学习作的门槛,不要把门槛修得太高。”因此,我上习作课时,在要求学生习作前,尽量不让学生知道这堂课是习作课。而是在充分地交流或者开展了相应的活动之后,跟学生说“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让学生“有米下炊”,再适当教他们一点儿“烹饪”的方法,降低习作门槛,引领学生循序渐进,不苛求“一口吃成胖子。三、先说后写,铺设习作台阶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个习作之前都有同一主题的“口语交际”,这样的安排,就是要求学生作文时先动口说,再动笔写。可是,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口语交际,“重文轻语”,过分强调“写”,而对“说”只是走走过场,导致小学生口语能力的普遍下降。尤其是对于我们学校这样的方言区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在中年级语文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阅读教学中,遇到精彩的片段,我会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背诵,积累语言。我还经常进行仿写句子及段落的口头训练。每单元的口语交际,都让学生充分地说,引导学生有顺序、有层次的把他们的把自己的见闻感受说出来,最后把自己所说的内容记录下来,也就是动笔作文。例如:我在教孩子们写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的习作--写观察日记时,我带去了一个多功能闹钟让学生观察,先让他们在小组内把自己看到按一定顺序互相讲给同伴听,然后推选出几位代表进行全班汇报,适时引导大家进行补充。这样下来,孩子们说的兴趣高涨,动笔习作的时候也就有话可说了。四、范文引路,领悟习作方法
仿写,可以称为迁移表达。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对于刚开始学习写作文的三年级小学生而言,仿写是很有效的练习。因为他们生活经验贫乏,语言积累不够丰富,写作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无米之炊”。在学生习作中,语言形式的习得、表达内容的选择往往从模仿所阅读的课文开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许多文质兼美,内容具体、生动、典型的好文章。在开头结尾、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过渡照应等方面对学生习作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是学生习作最好的借鉴.也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最好范文。因而,在教学课文时,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的同时,注重渗透写作方法的学习, 利用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指导学生仿写,让学生在练笔中学习习作方法。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和时间赛跑》可以渗透命题的技巧;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香港,璀璨的明珠》等课文,可以让学生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学习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赵州桥》一文,可以练习“承上启下”的过渡方法......根据课文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小练笔,有意识地把习作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例如:我在教《秋天的雨》一文时,就让学生仿写第二自然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这一段分别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秋天的“五彩缤纷”。我先让学生把这段文字熟读成诵,引导学生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在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仿写,写一写春天的雨、夏天的雨等。学生跃跃欲试,开始觉得写出优美的句子并不难,慢慢树立起习作的信心。又如,我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的时候,借助文中的精彩片段渗透“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物”的方法。“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
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设计了填空式的仿写:“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穿着衣裳,站在下。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漫山遍野的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过来,告诉我。过来,告诉我            ......总之,三年级的作文还刚刚是个起步,要想让学生顺利“入门”,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习作兴趣,让他们“想写”,树立习作自信,让他们“敢写”,还要铺设习作台阶,让学生领悟习作方法,让他们“会写”,当然,大量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只要我们多花一点心思,讲究一下方法,总会帮助学生找到一条习作“入门”之路的。
相关阅读
推荐
  • 谈低年级的古诗教学

    我最近听了师傅的两节古诗教学课有了很大收获。王老师的课给人感觉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抓住文中主线,板书言简意赅,课堂气氛融洽,学生特别容易理解!下面我就结合《锄禾》谈谈我的一些收获吧。 1、 尽情释放,先背后学。 现在的家长都很注重孩子的培养教育,在家经常给孩子唱唱儿歌,背背古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认为古诗很简单,课上也没有了兴趣。于是王老师在一开始就先让孩子背一背我们要学的古诗,还背了你自己学的古诗,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再由这个转回到课文中,学习的心情平复了,也全部的投入到今天学的古诗中了。 2、

  • 通过教学细节的设计来彰显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

    教学细节设计指的是教学中的细小环节以及其中的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细枝末节。细节虽小,却能以小见大,透射出教者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看到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精彩的细节设计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特定教学情境中的最佳选择,细节与细节上下贯通,前呼后应,中心突出,结构严谨,恰如其分,构成和谐的教学整体,细节与整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关注课堂有效的教学细节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大的生命活力,从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

  • 课堂精彩对话评析

    杨老师上的《螳螂捕蝉》这一课,层次清晰,步步深入,环环紧扣,课堂生动,以生为本,特别是朗读指导精心,让学生在课堂上留下了成长的足迹。 课堂片段一: 默词。 师:一下报了4个词语怎么记? 生1:按故事情节来记。(复述第一行词语的相关情节。) 生2:我也是按故事情节来记的。(复述第二行词语的相关情节。) 师:都是写谁? 生:吴王。 师:第二组写谁? 生:少年。 师:词语积累,事半功倍。 教师让复述不留痕迹。 课堂片段二: 师:哪些词告诉你作者在批评吴王? 生1:固执。 师:为什么? 生说词语解释。 师补充:坚

  • 艺术化语言课文难点的突破——《秋天的雨》听课后主题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从表面上看在写秋雨,实际上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以秋雨为线索,按照总分总的顺序,从秋天的到来写起,着重描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时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文章用优美的被艺术化了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图画。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优美诗意化语言的理解、感悟、朗读,来体会秋天的美好。而三上年级的学生很难直接通过抽象的语言理解那么有诗意的语句,感受秋天的美好,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潘老师在执教时,准确地定位了难

  • 张扬个性,拓宽写作之路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忽略学生个性存在,拘泥于教师命题,学生受命作文或者统一内容、要求,指导成文等等僵化的模式里,结果,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张扬,更缺乏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我们知道,作文是最具有个性化的,古语曰: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是对同一事物感受也不尽相同,写作也应各具特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由此可见,作文就是学生自我需要的表露,是个性得以张扬的一块阵地,是感受得以宣泄的一种途径。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指出:作文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

  • 课堂“静”界——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听课感受

    《鱼游到了纸上》这堂课让我再次感受到了王崧舟老师丰盈充实的学养,最重要最直接就是体现在他对于教材的解构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同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出了淫,才子佳人看出了缠绵,易学家看出了八卦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能力,其实就是自己涵蕴的体现。王崧舟老师并没有把主题解读成身残志坚,而是解读出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文中两个静静地,一层层地引领学生感受,最终体会出正是因为青年的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最终达到了物我两忘,笔下的金鱼才能游到纸上。王老师能有如此深刻的解读离不开他的饱读诗书

  • 执教《快乐的节日》第一课时反思

    在执教《快乐的节日》第一课时时,我根据孩子们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同时又根据文本语言的特点,在设计安排上,我主要采用情智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情境,感受节日的快乐,达到情智统一的效果。 首先我采用入境激情的方法,一开始就让学生谈谈刚度过的五一节,使学生受到触动、感染,学生畅所欲言,迅速进入学习情境,诱导情智的萌发。 接下来,我又设境让学生体验快乐,朗读感悟快乐,生字宝宝们回家啦,让学生很快进入文本,初步感知快乐。随后再创设情境,让我们赶快穿上节日最美丽的衣裳吧,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准备出发了,让学生以良好的

  • 指导学生作文的三结合

    原在教学中,一谈到作文,就有不少学生叫苦不迭,愁眉苦脸,不愿上作文课,巴望教师改为其它课,写起作文来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更无感情抒发了。就算强迫写出来的文章不是空洞无物的三言两语,就是千篇一律的人手亦手,或是无中心的流水帐。 如何让学生越过作文关,提高写作能力呢?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作文课和语文课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较为系统地作文训练,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可行的有效办法。语文课重点讲什么,就让学生在作文课练习写什么,这样学生写作时,好像画画有了标本儿,修房子有了图样,写作起来就不会无话可说了。如语文

  • 浅议“学·思·测”教学模式

    四川省南江县大河镇小学教师 罗定佳 近年来, 学校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打造并实施了学思测课堂教学模式,取得显著效果。 学思测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贯彻一个标准(课程标准),提高两种能力(教师挖掘整合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这一校本教研的主线实施。这是由新教材预留给教师的空间,赋予教师的责任,以及传统教学中的不同程度,较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决定的。学主要指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学生自主探学、生生合作助学、教师导引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