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案 > 幼儿园大班半日活动
大班探究数学贪吃的老鼠―5的减法教案反思

大班探究数学贪吃的老鼠―5的减法教案反思

更新时间:2022-07-09 13:40:22

《大班探究数学贪吃的老鼠―5的减法教案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半日活动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大班探究数学贪吃的老鼠―5的减法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5至6岁幼儿数学认知的目标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十以内的加减运算,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简单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为此,我选择了大班探究数学《贪吃的老鼠――5的减法》,鼓励幼儿通过学习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家里来了五位客人,桌子上只有三个杯子,还需要几个杯子等。

  活动目标

  1、认识并理解减法算式,学习五的减法运算。

  2、尝试通过操作与游戏活动感知并理解减法的意义。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并理解减法算式,学习五的减法运算。(重点)

  2、尝试通过操作与游戏活动感知并理解减法的意义。(难点)

  活动准备教师用材料:挂图《贪吃的老鼠》、教具《贪吃的老鼠》、数字卡“1234”、符号卡1。

  幼儿用材料:探究册第22至23页、亿童数学区“点数高楼”、自备气球卡,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请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嘴巴尖尾巴长,偷油吃又偷粮,白天洞里躲,夜晚出来忙。请小朋友们猜一种动物。(谜底:老鼠)。

  (二)集体探究。

  1、初步感知减法的意义。

  教师将教具中的五根香肠放在挂图上,提问:厨师晚上在储藏柜里放了五根香肠,贪吃的老鼠偷走了一根。大家看看还剩下几根香肠?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卡和符号卡记录操作结果。

  小结:储藏柜原来有五根香肠,老鼠偷走了一根,还剩下四根,可以用减法算式5一1=4表示。减法就是从原有的数量中减去拿走的数量等于剩下的数量。(用汉字算式表示出来:原有的一拿走的=剩下的)

  2、进一步理解5的减法。

  教师提问:还有一些食物也被偷走了,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储藏柜上每层还剩下多少食物?

  教师请幼儿展示结果后,小结:我们可以先数出储藏柜每层有多少食物,然后再数老鼠偷走的食物,最后将原有的食物减去偷走的食物就是剩下食物的数量。

  (三)分组探究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分组探究。

  第一组:操作亿童数学区“点算高楼”。幼儿在数字棒上操作方块积木,进行5的减法计算与填写算式的活动。

  第二组:操作自备材料气球卡。两人一组,一人在桌子上摆出五个气球卡片,另一人拿走其中几张气球卡,摆卡片的人迅速说出算式及答案。

  第三组:操作自备材料雪花片。两人一组。一人先用雪花片摆出总数,如五个雪花片,另一人用手遮住其中几个,同伴迅速说出算式及答案。

  (四)结束活动

  1、玩游戏“老鹰抓小鸡”。

  教师扮演鸡妈妈,请五名幼儿上台扮演小鸡,一名幼儿扮演老鹰。游戏开始后,“鸡妈妈”带领“小鸡”躲避“老鹰”的追捕。“老鹰”每抓到一只“小鸡”,其余幼儿说一说还剩下几只“小鸡”,可请其他幼儿轮流扮演小鸡和老鹰,尽可能让每名幼儿的参与游戏中。

  2、幼儿收拾材料。

  教师与幼儿共同收拾整理活动材料,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课程设置结合幼儿生活容易理解,活动过程清晰幼儿容易理解减法的意义。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5以内的加减法是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学生由幼儿园学习的基础,计算除去个别学生有难度,大多数学生掌握较好,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这个内容上面来。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 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2、复习5的组成

  3、出示直观教具

  4、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5、玩“谁最快”游戏

  6、书写算式

  7、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1、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8的减法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上的是《8的减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根据老师所出示的图案写出8的减法算式,让幼儿知道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并由幼儿自由创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

  活动目标

  1. 通过看图列算式,学习8的加减法。

  2. 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

  3. 会口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 复习8的组成

  8只小鸟飞啊飞,1只小鸟飞在前面,后面跟着几只小鸟呢?(7只),你是怎么知道的?(8可分成1和7)8还可以分成几和几,以此类推说出8的组成。

  2. 组织幼儿学习8的减法

  出示课件:

  (1)树上有8只小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

  幼儿说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说出8去掉1还剩7 即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引导幼儿列出8-1=7并知道8,1,7代表什么,教师版书。

  (2)草地上有8蝴蝶,飞走2只,草地上还剩多少只蝴蝶?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2=6,教师板书

  (3)天上有8架飞机,飞走3架,还剩多少架飞机?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3=5,教师板书

  (4)小红有8个气球,送给小花4个,还剩多少个气球?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4=4,教师板书

  3.让幼儿自由创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

  引导让幼儿口述有关8的减法数学问题,如:姐姐有8颗糖,吃了5颗,还剩多少颗?河边有8条鱼,游走了6条,还剩多少条鱼?等等。

  小结: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按照减数从1到7的规律说出8的减法算式:

  8-1=7,8-2=6,8-3=5,8-4=4,8-5=3,8-6=2,8-7=1。

  教学反思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7的减法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分解画面,并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学习编减法应用题,列减法算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积极思维能力。

  3、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实物图(一棵大树,树上有7只鸟,一只大的、六只小的;两只白色的、五只黄色的;三只停在树上、四只刚起飞);算式题卡、粉笔、人手一套1-7的数字卡片,运算符号若干、毛毛虫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鸟来做客出示图片,今天鸟妈妈带着小鸟飞到我们班来做客,小朋友们为它们表演一个节目吧!

  二、为鸟儿们表演节目

  1、 教师出示算式题卡(如5+2),幼儿快速从1-7的数字卡片中找出正确答案并举起。

  2、 游戏进行若干次。

  三、鸟妈妈出难题小朋友真能干,现在鸟妈妈出难题要考考你们。

  1、 引导幼儿仔细看图,分解画面。

  问:图上有谁?有几只?它们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颜色、动态不一样)

  2、 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编减法应用题。

  ⑴、幼儿相互讨论小朋友都看见了树上有1只大鸟、6只小鸟;有2只白色的鸟、5只黄色的鸟;有3只停在树上、4只刚起飞;你能根据这些特征编出减法应用题吗?(幼儿讨论)

  ⑵、 集中讨论。

  ①、教师根据鸟大小不同编减法应用题:树上有7只鸟,有1只是大的,几只是小的呢?然后请幼儿列式计算,并说说各数表示什么。

  ②、 谁能根据鸟颜色不同编减法应用题呢?(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编应用题,幼儿编出应用题后,集体列出算式,然后一起说说算式中各数及各符号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③、 用同样方法根据鸟的动态编减法应用题,为什么要问还剩下多少只?

  幼儿讲述,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3、 带领幼儿读7的6种减法算式。

  四、与鸟儿们玩捉迷藏鸟妈妈对我们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它们想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1、 教师遮住若干只小鸟,让幼儿看图并列出减法算式。

  2、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列的算式题中各数所表示的含义。

  活动反思: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首先通过游戏复习7组成。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图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议一议、说一说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收获。虽然大班的小朋友已经有了1-6的分成与计算初步感知,但要经历观察、质疑、自己解决问题这一系列过程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所以我设计了课件演示、花片、闯关游戏等形式,幼儿园的孩子比较没接触过用课件上的数学课,所以会更吸引孩子。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阶段,大班为小学一年级做准备。小学一年级是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幼儿园大班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提高,他们二者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幼儿园的课堂主要以育为主,以教为辅,注重的是玩中学,教学的形式是以游戏为主,灵活、自由、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而小学的课堂,是以教为主,以育为辅,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知识的密度相应增大,课堂的规则也比较多,行为上存在一定的约束力。这种教学形式上的“动”—“静”,教师教法上的差异,许多孩子存在着不适应。

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6的加减法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进入大班以后,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而加减法也是刚开始学习。为了巩固加深幼儿对加法的认识,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操作能力。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动手能力,已有经念和数学水平设计了这节活动。帮助幼儿自主学习,探索出6的加减法算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减法,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的动手、分析能力以及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同伴合作的精神。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探索出6的加减法算式,并口述相应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红色、绿色圆形、牙签若干,数卡1-10、+、-、=符号每人一套,实物若干(小毛巾、彩色笔、杯子、饭碗、铅笔等)钱币卡若干(1元—6元)、6以内数加减法算式卡一套。

  活动过程

  一、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法。

  1、出手势表示、请幼儿说出算式。

  2、 看卡读算式、等出得数。

  二、学习新课。

  <一>、动手操作(穿烧烤)。

  要求:请幼儿用牙签穿出6片为一串的烧烤,而且要用红绿两种颜色的圆形来表示。

  1、提问:你们穿了几串烧烤?每串都是6片吗?是不是每串都用红绿两种颜色来表示?

  2、请幼儿互相交流、讨论,说说能穿几串烧烤。

  3、分组检查,及时帮助没穿对的幼儿。

  4、老师动手穿一穿,然后小结:以两种颜色表示、6片为一串的烧烤,共能穿5串。

  <二>、动手操作(看烧烤串摆算式)

  1、请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烧烤串,用数卡摆出算式。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摆出的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幼儿互相讨论,交流探讨,听听别人的想法。

  4、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小朋友说,老师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5、小结:这些算式都是小朋友探讨出来的,两个数相加都等于6,减法都是用6来减,所以今天小朋友探讨出的算式叫6的加减法。

  三、结束活动。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本次活动的情况,对积极、自主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不够大胆表现的幼儿。结束本次数学活动。

  四、延伸活动。

  在益智区投放一些实物(标价为:铅笔1元、小毛巾2元、彩色笔3元、杯子4元、饭碗5元)的小商品,请两幼儿扮演售货员,其他幼儿为顾客进行买卖交易。如:一个小朋友要买铅笔和饭碗,售货员就要收取他6元钱,1+5=6。

  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本着突出《纲要》精神: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本次活动主要从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出6的加减法,在操作活动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并感知了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从中掌握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会根据直观物体列出6的加法,减法算式,口述应用题,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幼儿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操作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

  着中注意了以下几点问题:把握课程目标;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师幼交流的过程;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尽量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力求体现以下特点:倡导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呈现儿童学习数学:在玩中学数学;重视与生活的联系。

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4的加减法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前面刚学习了2、3的加减法。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的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特设计了此活动内容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实物的数量,能口头列出算式。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能自编应用题的能力和分析为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4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学会自编4的加减法口头应用题。

  活动准备

  篮球4个、篮球筐一个、钓鱼竿、卡片、小筐等,幻灯机。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运球(复习4的加减法)

  1.幼儿分成两组,四个球用两个筐运,看每个筐装几个球,复习4的组成。

  2.师幼齐读: 4 4 4

  ^ ^ ^

  3 1 2 2 1 3

  二、小小篮球赛

  1.师说话引发幼儿兴趣:刚才的运球游戏小朋友们表现的很棒,你们是那么聪明,大家合作的那么好,老师真高兴!现在老师宣布一个让小朋友们更高兴的事,今天我们班要举行一个篮球比赛,希望大家积极参加。

  2.幼儿积极报名,老师把幼儿分成四人一组。

  3.老师当裁判,哨声响起,幼儿进行投篮比赛,台下的小观众加油助威。

  4.算一算每组投了多少球,列出4的加减法算式,教师相应板书。

  1+3=4 3+1=4 2+2=4

  4-1=3 4-3=1 4-2=2

  5.给获胜队发奖章一枚,大家为他们鼓掌。

  6.齐读加减法算式。

  三、看动画编应用题

  教师播放幻灯片,请幼儿看动画编应用题。教师引导幼儿分析应用题,口头列式解答。

  四、游戏:小猫钓鱼

  1.师:猫妈妈领着小猫们来到河边钓鱼,它们钓到了几条鱼呢?

  2.老师和小朋友们戴着头饰,坐到讲台边用鱼竿钓鱼,算出每条鱼上的算式题。巩固4以内加减法。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在互相启迪、互动互学中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不断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善”学。幼儿的兴趣被引发了,他们都争抢着参加各种游戏,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师也积极地参与活动中去,师幼配合得很好,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通顺、流畅。“热闹”而不“杂乱”,当时听课的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叹这次活动很成功。

7、大班数学5以内的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学习用语言讲述减法算式所表达的图意,体验“还剩”的含义。

  观察图案的排列规律,依样接着画。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具:三幅实物图,贴绒数字及符号。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出示图一。

  “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仔细看看谁能把每幅图用一句话讲清楚?”先讲第一幅。(花上有4只蜜蜂。)“看看第二幅谁会讲?”“到底是来了还是走了,你怎么看出来的?”(飞走了两只蜜蜂。)“我们把第一幅与第二幅连起来说一说,再想想第三幅图应该怎样说?”(花心上还剩两只蜜蜂。)“大家把三幅图连起来说一说。”

  用算式记录,并表达图意。

  1、“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记录这件事?大家看他记的对不对?”

  2、“谁来说说这道算式里的每个数字和符号都表示图上什么意思。大家把算式读两遍。”

  小组活动看三幅图列减法算式。

  教后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运用简明的语言讲述每一幅图的图意,并且学习用语言讲述减法算式所表达的图意,体验“还剩”的含义。

  活动反思

  该活动教师能依据《纲要》的精神,创设数学情境,提供直观形象可操作的材料,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发幼儿观察、思考、探索、操作,有效地训练了幼儿的多向思维,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8、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9、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数学的加减法运算很重要。特别是20以内的加减法是各种数字运算的基础。学好20以内的加减法,有利于活化孩子的头脑,发展孩子的思维。

  活动目标:

  1、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算法,整理和归纳计算规律。

  2、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并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蘑菇图形、 计算题目。

  活动过程:

  一、通过例题再现,唤起幼儿的回忆

  1、 小明买了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2、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

  教师引出:9+2=11。

  3、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吃掉了9个红苹果,还剩几个?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4、示图片,在列式和计算中,体会相应的加减法算式的联系。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 9加 2得 11,所以 11减 9等于 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即:11-9=10-9+1)

  二、 小兔采蘑菇

  1、出示“小兔采蘑菇”的例题场景,请幼儿观察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想一想。

  教师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说一说计算方法,并归纳出进位加法可以用“凑十”的方法。

  2、再列出两道减法算式,说一说计算方法,归纳出退位减法的方法。

  3、采蘑菇比赛。每个蘑菇旁边是一道算式,完成计算后,如果正确,就直接跳到下一题,如果错误,则一起纠正比一比谁采的蘑菇最多最快,全部算完后选出才蘑菇最多的一组幼儿。

  三、作业练习

  1、教师讲解操作要求,分发计算蓝本子。

  2、幼儿独立完成二十以内加减法测试2。

  活动反思:

  给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看一看、猜一猜、算一算等活动中积极动脑,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大胆探索,促使幼儿在一系列的观察、猜测、思考和表述中,自己发现规律,自己解决问题。使每个幼儿都能无拘无束地得到不同的提高和发展。

10、大班数学活动教案:8的组成和加减法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教学是单调的,枯燥乏味的。再加上幼儿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为保持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注意游戏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把字形结合起来,通过游戏引导观察和教师范写。这节课重点幼儿会8的组成和加减法。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

  2、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8的组成以及8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8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从1数到7。

  ﹙2﹚6和7的组成及加减法。

  二、新课

  1、看图启发幼儿在“7”的基础上发现“8”的形成。

  给“7”添“1”是8,8里面有8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8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8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8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8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7=8 2+6=8 3+5=8 4+4=8 5+3=8 6+2=8 7+1=8 8+0=8

  8-1=7 8-2=6 8-3=5 8-4=4 8-5=3 8-6=2 8-7=1 8-0=8

  6﹑活动延伸

  7、复习总结。

  教学反思

  反思:对于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标签”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1、大班数学活动5的加减法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本学期,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的分合和10以内数的加减了,针对孩子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几乎没有的情况,我将数学的学习融入故事、图片、游戏等活动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孩子们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得轻松自如,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由此设计了这堂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复习5的分合,在掌握5的分合的基础上,学习5的加减.

  2.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加减问题.能根据分合式说出加减法算式.

  3.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算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背景图一幅,活动动物卡片(小兔子5只),5的加减算式2 +3=5 3 +2=55-2=3 5-3=2,5的分合式. 幼儿书写用具

  物质准备:幼儿已有5的分合知识.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分合。

  1.出示5的分合式,请幼儿认读。

  2.游戏:碰球(复习5的分合)师: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嘿嘿嘿,你的1球碰4球,1和4合起来是5。(依次说完5的分合)

  二、 新授5的加减。

  A1.出示背景图,老师边操作边讲解:草地上先跳来了2只小兔子,又跳来了3只小兔子,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2.指定幼儿回答。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2+3=5)6.提问:如果草地上先跳来3只兔子,后跳来2只兔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一名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3+2=5)8.比较两道加法算式的异同。

  9.拓展练习:8+9=17

  B1.老师再次出示背景图,操作并讲解:草地上的5只小兔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兔子?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5-2=3)

  5.提问:如果先跳走了3只兔子,还剩下几只兔子?

  6.请幼儿交流、讨论并回答。(5-3=2)7.比较两道减法算式的异同。

  C游戏:你问我答师:小朋友,我问你,2 3=?生:老师,告诉你2+3=5依次说完所有的算式。游戏熟悉后,可以让孩子们互相提问回答,巩固加减法计算.

  D抢答:看谁最快?

  老师准备一些口头的加减法应用题,师读生抢答,比一比,谁最快?例如:河里游来了3只鸭子,又游来了2只鸭子,一共有几只鸭子?(答得多又对的为胜,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教师总结: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鼓励相对不积极的幼儿,再次带领幼儿巩固知识.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把今天学到的加减法与自己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该活动教师能依据《纲要》的精神,创设数学情境,提供直观形象可操作的材料,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发幼儿观察、思考、探索、操作,有效地训练了幼儿的多向思维,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大班数学活动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老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老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活动反思:

  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13、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案反思

  一、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二、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三、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四、 设计思路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五、 活动流程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14、大班数学活动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活动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15、大班数学活动买水果(5的加减法)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如何在组织教学时,让孩子们感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欲望呢。《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我们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水果店”“购买水果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水果店(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水果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2、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3、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泡沫垫20块。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水果店。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把幼儿园的许多水果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成贝贝水果店吧!”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水果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

  教师:“小朋友看。水果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

  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

  ※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水果,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水果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水果(1)。

  ※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应该怎样写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1=5),边出示写好的算式。

  ※请幼儿观察小筐上的即时贴颜色,告诉幼儿负责整理与自己身上即时贴颜色相同的区域。

  ※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准。

  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

  三、请各组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

  2、鼓励幼儿给水果店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以买水果的游戏形式学习5的加法。

  1、教师:“水果店布置好了,我要5元钱去买一个喜欢的水果(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个4元钱的※※,还剩几元钱?应该怎样记录?”教师出示范例5-4=1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水果店买喜欢的水果。

  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水果,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

  五、小结活动,表扬活动中积极动脑的幼儿。

  活动反思:

  1、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16、大班数学公开课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活动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17、大班数学活动小熊请客(数字5的减法)教案反思

  目标:

  1.初步理解剪发的含义。

  2.掌握5的剪发,认识“-”。

  3.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准备:

  “-”卡片,1-5数字卡片,小动物头饰

  每人一份操作卡片及玩具卡片

  过程:

  1.通过拍手游戏,复习5的分解组成,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纷呈3和几?

  幼儿:于老师,告诉你,5可以分成3和2.

  2.创设情景,摆放数字卡片,利用数与量的对应,理解剪发的意义。

  教师:今天天气真好,小熊请他的好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小熊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有5根骨头,5捆情操,5个胡萝卜、5条小虫子。他的好朋友小狗,小羊小兔子小鸡来了以后真高兴,他们吃的真香,我们来看看他们吃的多少。

  教师:小熊拿来了5个胡萝卜,用数字5表示,小兔子吃掉了2个用数字2表示,还剩下几个胡萝卜呢?剩下三个用数字3表示,5-2=3

  理解剪发就是减掉后数量变少了

  3.开展游戏,请幼儿扮演小动物,算一算面前盘子里的5个食物,吃掉几个,还剩几个?

  4.减法计算练习。幼儿两两自由结组,每组幼儿取5个玩具,开展猜拳活动,幼儿家在幼儿乙闭上眼睛后,拿走若干玩具,请幼儿乙用剪发算算幼儿甲拿走了几个玩具,并用数字卡标出算式。

  建议:为了巩固和熟练掌握5以内的剪发,教师在活动后可以在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玩具,调动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情景中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并加以巩固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让幼儿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最近发展区)更进一步的发展,较符合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师的教学方式要突出“趣”,引起幼儿的兴趣。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比较适合幼儿,容易让幼儿接受,调动幼儿的求知兴趣和操作欲望。我同时也发现个别孩子的能力真的是很弱,尤其是新来的几个孩子更是如此,应与家长多沟通,让孩子尽快适应学习。

18、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重点难点

  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相关阅读
推荐
  • 半日活动《娃娃游中国》反思

    为创设一个自由的交流情境,让幼儿将自己快乐美好的旅行经历分享给小伙伴的同时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得幼儿在其他同伴的旅行经历中,了解到祖国各个旅行景点的壮美,并产生对其的向往,我们安排了一个半日活动:《娃娃游中国》。为了使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我活动前布置小朋友们从家里带来自己旅行时的照片,打算由谈话导入,紧密联系幼儿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并适时进行提问,帮助幼儿丰富其语言和培养思维表达能力。但很出乎我的意料,很多小朋友都没有去过稍远的地方旅游,只去过嘉兴

  • 幼儿园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方案《面具秀》

    江油市人民街幼儿园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方案,大班家长开放日活动方案:半日主题活动--《面具秀》地点:江油市青莲镇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 执教:张静 孙雪梅 活动目标: 1、幼儿和家长利用多元化的材料装饰纸浆面具。 2、幼儿和家长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面具。 3、通过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学会爱和被爱。 活动准备: 纸浆面具家长和幼儿每人一个、绘画笔、各种废旧材料 ( 音乐 活动流程: 一、装饰面具 1、教师以礼物的形式出示白色的纸浆面具。 提问:这个是什么?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幼儿回答。。。。。。 2、面具变变变,越变

  • 大班半日活动计划《爬山钻洞》

    一、晨间活动:活动内容:户外自主游戏:以桌子、椅子、半月

  • 野趣研究小组经验分享活动策划案

    野趣研究小组活动开展了两年,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实践风格,过程中也曾经用海报、经验分享等方式向大家宣传过我们活动的过程和痕迹。从去年开始我们尝试了新的研究模式,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将学习、研究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们,呈现出非凡的效果。正值美丽的春天,我们将邀请老师们亲身参加野趣探究活动,体验孩子们野趣活动中的工作,了解我们野趣研究活动的开展模式。 活动时间:3月21日中午(下周一中午) 活动主题:山林里的春天 活动准备:野趣寻找春天记录表、花瓶人手一个 负责人:王水莲、马金娜 活动地点:老鹰山 活动过

  • 亲情节之“同伴日”活动策划

    活动背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王子,什么东西都是我的,与伙伴相处的机会少,分享、合作、关心他人的意识薄弱。但随着幼儿动作、语言、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孩子们开始愿意与同伴一起玩,但是他们却缺少合作的方法。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只了解自己,对于同伴的特征,同伴的爱好好不清楚,而且根本没有去了解的欲望。而同伴作为孩子们生活、学习中重要的伙伴,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们设计了以下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真正认识同伴、了解同伴并学会同伴合作。 活动内容: 活动安排: 时间

  • 大班田鼠太太的项链教案反思

    1、大班田鼠太太的项链教案反思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能按照物体的一些特征寻找出相匹配的算式题。  2.通过故事讲述,了解和体会故事的含义。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

  • 大班教案爱心菜单反思

    1、大班教案爱心菜单反思  一、活动背景:  1、分析孩子的兴趣点:  近阶段我们根据主题提供的线索正在进行子主题"绿色菜篮子"活动,为了拓展孩子的生活经验,我们发动家长让孩子把家里的蔬菜带来,还带孩子参观了农民的

  • 大班幼儿园教师心得

    1、大班幼儿园教师心得  又要学期末,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人生就要甘于实实在在,甘于默默无闻,甘当辛勤的“园丁”,这样才能浇灌出鲜艳的“花朵”。  半年的集体生活,让孩子们学会了许多,也进步了很多。

  • 大班认知说课稿认识球体反思

    1、大班认知说课稿认识球体反思  一、教材内容分析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