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教学课堂实录
幼儿园中班活动实录与点评——小鱼游来游去

幼儿园中班活动实录与点评——小鱼游来游去

更新时间:2014-07-20 11:48:27

《幼儿园中班活动实录与点评——小鱼游来游去》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学课堂实录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设计思路:
游戏音乐选自俄罗斯作曲家彼·伊·柴科夫斯基所写的音乐剧《胡桃夹子——糖果仙子舞曲》。音乐剧描述了圣诞节,女孩玛丽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后来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糖果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的快乐。整首乐曲充满单纯而神秘的童话色彩。

这首乐曲结构大致可以划分为A—B一过门一A—C。如何把这首乐曲设计成既适宜中班幼儿欣赏又符合乐曲本身的结构、性质的活动呢?我们想到了游戏。游戏与教育情景的结合可以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在分析乐曲的结构、性质后,我们确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目标:

1.在游戏情节的提示下随音乐做相应动作。

2.能迁移并创编小鱼游、吹泡泡等动作,表现音乐快乐的情绪。

3.体验在音乐变化时及时控制自己身体的快乐。

准备:

1.自制胸饰(美人鱼),魔法棒。

2.音乐磁带。

过程:

一、欣赏AB段音乐,创编小鱼游、吹泡泡等动作

1.欣赏AB段音乐。

师: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鱼宝宝,它们喜欢游泳、吹泡泡,生活得很开心。这里有一段音乐说的就是这群可爱的鱼宝宝,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创编AB段动作。

(1)创编游泳的动作。 ①师:音乐里的小鱼是怎么游泳的?谁会用动作做一做?

一幼儿做出“双手手掌相合,在胸前左右摆动”的动作,教师反馈:“好可爱的鱼宝宝!我们一起来跟他学一学。”全体幼儿坐在座位上模仿。

(为什么让幼儿在座位上练习动作?这是因为在坐着的空间状态下,幼儿的注意力最集中,同时便于教师观察幼儿的动作。)

②师:还有谁和他游得不一样?  

一幼儿做出“左手在身体前摆动表示鱼鳍,右手在身体后摆动表示鱼尾”的动作,教师边模仿该幼儿的动作,边提问:“前面是什么呀?后面是什么呢?”幼儿回答后,教师邀请全体幼儿:“那我们一起来学小鱼游。鱼鳍摇一摇,尾巴摇一摇。”全体幼儿依然坐在座位上模仿。

③师(重复两个幼儿的动作):还可以怎么做?

一幼儿做出“晃动身体,摇摇摆摆地游”的动作,教师边模仿该幼儿的动作边说:“还可以一摇一摆地游。”

④师:我们可以往这里游一游(左手在胸前自左向右游),还可以往那里游一游(右手在胸前自右向左游)。

(教师一方面调动幼儿已有经验,一方面注意丰富幼儿的动作经验。)

(2)创编吐泡泡的动作。

师:小鱼是怎么吐泡泡的呢?请你们用动作表示一下。

●一幼儿做出“伸舌头”的动作,教师模仿。

●一幼儿做出“双手放在嘴边似吹喇叭状,连续地、摇头晃脑地吐泡泡”的动作。教师边模仿该幼儿的动作边反馈:“这个鱼宝宝吐出来的可不是一个泡泡,而是很多很多泡泡,是一串泡泡。我们一起来跟她学一学。”全体幼儿模仿。 ●一幼儿做出“连续吐两次泡泡”的动作,教师(边反馈边做出相应动作):“我看出来了,你连续吹了两下泡泡,泡泡越吹越大了,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全体幼儿模仿吹泡泡的动作。该幼儿强调:“我是先吸一口水,再吐泡泡的。”教师:“好,那我们一起先吸一口水,再吹一个大大的泡泡。”全体幼儿再次模仿。

(3)创编打招呼的动作。

①师:我们是怎么打招呼的?小鱼可以用什么动作跟朋友打招呼呢?

一幼儿边摆动左手边说:“用鱼鳍。”教师走到该幼儿面前,蹲下:“那我们用鱼鳍来打打招呼,好不好?”教师和该幼儿面对面,左手与左手相互拍打:“哦,这是两个鱼鳍拍拍。”其余幼儿模仿该幼儿的动作。接着教师逐个和幼儿拍打左手(鱼鳍),并和每个幼儿打招呼:“你好!你好!你好!”

②师:小鱼除了用鱼鳍和朋友打招呼,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打招呼呢?

幼:用尾巴。

教师请该幼儿演示用尾巴和朋友打招呼。

教师和该幼儿背靠背,用右手(鱼尾)互相拍打,教师同时说:“你好!你好!你好!”

③师:这个办法也很好!小鱼可以用鱼鳍打招呼,用鱼尾巴打招呼,还可以和好朋友点点头打招呼呢!

3.随音乐练习AB段动作。

①师:我们把小鱼游、小鱼吹泡泡、小鱼和朋友打招呼的动作一起跟着音乐做一做。

教师带领幼儿随AB段音乐做动作。A段音乐——反复做“小鱼游”“小鱼吹泡泡”的动作,B段音乐——做“和朋友打招呼”的动作。

②师:这一次,小鱼要到大海里去游泳了,小鱼该注意什么啊?

幼:大鲨鱼。

师:对!要注意听音乐,还要看一看周围环境是不是安全。

③幼儿散点站立,随AB段音乐做动作。

A段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反复做“小鱼游”“小鱼吹泡泡”的动作。

B段音乐:全体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游到“大海”里,随后用各种动作和好朋友打招呼。 二、学习C段游戏

1.引出美人鱼。

①音乐间奏(类似碧波荡漾的水流声),教师用“嘘”声提示幼儿注意音乐的变化,同时给自己贴上“美人鱼”的胸饰。

②重复A段音乐:美人鱼和小鱼一起在大海里做“游泳”“吹泡泡”的动作。

③师:小鱼们,谁来和你们玩游戏了?

幼:美人鱼!

2.学习C段尾声游戏。

(1)学习玩“照镜子”游戏。

①师:美人鱼也想来和你们玩游戏。我们教它玩个“照镜子”的游戏吧。怎么玩呢?

幼:镜子里的小孩和照镜子的小孩做一样的动作。

师:那你来做照镜子的小孩,我做镜子里的人,我们一起来玩好不好?该幼儿即兴做动作,教师随即模仿其动作,边做边说:“我要跟你做一样的动作。”

②师:刚才这个小朋友教我玩“照镜子”的游戏了,现在我想和所有小朋友玩这个游戏,好不好?现在我做照镜子的人,你们做镜子里的人。

在没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教师边做动作边用语言提醒幼儿“点点你的头”“扭扭你的腰”“招招你的手”。幼儿观察并快速模仿教师的动作,进一步明确“照镜子”游戏的规则。

③师:美人鱼和小鱼照镜子的时候会做什么动作呢?

部分幼儿做出摇动鱼鳍、晃动尾巴、双手手掌相合摆动等动作。教师肯定幼儿的动作并逐一模仿。

④师:现在小鱼们就和美人鱼一起跟着音乐玩一玩“照镜子”的游戏吧。

A段音乐:师幼一起做“小鱼游”“小鱼吹泡泡”的动作。

B段音乐:小鱼游到大海里找朋友,和朋友打招呼。 间奏处:美人鱼(教师扮演)出现。

重复A段音乐:美人鱼与小鱼一起做“游泳”“吹泡泡”的动作。

C段音乐:小鱼和小鱼(或美人鱼)两两相对,玩“照镜子”的游戏。(美人鱼带头做洗脸、梳理等动作,拓展幼儿的创造思路。)

音乐结束,教师表扬按规则游戏的幼儿。

(2)出示魔法棒,介绍魔法棒的作用。

①师(出示金光闪闪的“迷你型”魔法棒,在空中画一个大大的圆圈):当魔法棒出现的时候,海底世界的时间就会停止,小鱼就要变成一种海底动物,定住不动。

(在韵律活动、游戏活动中,教师经常会使用一些道具,但有时这些道具的使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甚至适得其反,成为幼儿学习的障碍。此处,应选择体积较大的魔法棒还是选择体积较小的迷你型魔法棒?我认为答案应该是后者。因为迷你型道具反而容易使幼儿聚焦,有助于幼儿关注魔法棒的运行状况。)

②师(先用魔法棒在空中画一个圈,然后指向某幼儿):你想变成什么?

幼:鲨鱼。

师:请你用动作做出来。

该幼儿双手相对,做出一张一合的动作。

师(模仿该幼儿动作):这是什么?

幼:这是鲨鱼的牙齿。

③教师按上述方法鼓励其他幼儿创编。

幼:我想变成贝壳。(双腿跪下,双手趴在地上,头深深地埋在身体里。)

幼:我也想变成贝壳。(双手掌稍空,上下相对合拢。)

师:他们两个都是贝壳,但不一样,我们来看看好吗?

教师请两幼儿面对大家做各自想出的贝壳的动作,并分别问幼儿是用身体什么部位变贝壳的。 师:这条小鱼是用身体变贝壳的,那条小鱼是用手变贝壳的,都可以!

④师:我们来和魔法棒一起玩这个好玩的游戏吧。当魔法棒出现的时候,也就是魔法棒画圈圈的时候,你们就要怎么样?

幼:找好位置站好。

师:对!这个办法好!要找好位置站好,然后想着小鱼要变成什么海底动物。当魔法棒停止不动的时候,小鱼们就要定住不动了。听懂了吗?

幼(众):听懂了。

三、完整游戏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游戏,在C段音乐结束处,教师用魔法棒画圈,并在音乐的最后一拍果断地将魔法棒指向幼儿。幼儿各自摆出某一海底动物的造型,定格不动。

(1)小鱼们都变成什么了?

①师(用魔法棒指向一幼儿):你是什么呀?

幼:鲨鱼。

师(模仿其动作并反馈):她是一条张着大嘴巴的鲨鱼。

②教师依次用魔法棒指向其他三个幼儿,并提问:你是什么?

幼:鲨鱼。

师:他也是一条鲨鱼,可他是一条伏在海底的鲨鱼。

幼:小鱼。

师:这是一条在水面上游的小鱼。

幼:小贝壳。

师:这是一只站着的小贝壳。

(2)师(挥舞魔法棒):现在魔法消失,鱼宝宝们回到家里吧。 2.分析了解魔法棒的作用。

①师:刚才魔法棒出现的时候,所有的鱼宝宝都变成一种动物在海底一动不动。魔法棒是怎么帮助我们的呀?

幼:用魔法。

②师(先夸张地用魔法棒画圈,再指向幼儿,并作解释):一开始,魔法棒用画圆圈的方法告诉小鱼“准备好!你们马上要变成动物定住不动了”,当魔法棒停住不动的时候,小鱼就停下来变成海底动物了,是不是?

③师:我们再和魔法棒玩一次游戏,希望鱼宝宝们注意魔法棒的出现,注意它一停,就跟它一起停下来。

师幼共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对个别注意力开始涣散的幼儿,教师轻轻地游到他的身边,和他共同游戏。

(当个别幼儿的注意力不太集中时,教师可以采用空间接近、目光接触的方式来调整幼儿的学习状态,引导他重新参与活动。)

在C段音乐结束处,教师边用魔法棒画圈边提醒幼儿,“注意了——”此时,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教师手中的魔法棒,当魔法棒定住不动时,全体幼儿迅速扮演某种海底动物,定格造型。

④师:请你说说你变的是什么动物。

幼:美人鱼/海螺/贝壳……

⑤师:魔法消失了。我们把魔法棒带回去,和其他小鱼一起玩游戏吧。

在音乐声中全体幼儿模仿小鱼游动作离开活动室。

(江苏南京市游府西街幼儿园 禹心悦/执教)

点评:

这是将经典音乐具体化为幼儿游戏活动的一个很好的尝试。可见将游戏自然渗透在音乐教育情境中,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参与音乐活动,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 活动结束后,执教的教师进行了自我反省,她提到: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第一部分的创编小鱼游动作,还是第二部分的美人鱼游戏,以及最后的完整游戏,教师的引领一直贯穿其中,这是否表明教学活动的失败呢?

其实,这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固然,执教的教师希望通过设计游戏情节让幼儿感受名家佳曲,并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不过,我认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时还要考虑到三个因素:

(1)幼儿的因素: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具体班级的幼儿来说,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足够吗?

(2)教师的因素:执教教师有能力帮助幼儿达到理想的状态吗?

(3)活动本身的因素:在这个活动中,能够追求到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追求了这个价值,什么价值又可能流失?这个流失的价值以后还可以追求到吗?

如果我们在设计一个音乐活动前都能够综合考虑上述三个因素,那么当出现价值判断的两难境地时,我们便能理直气壮地作出选择,进而逐渐形成一种价值判断的能力。

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来分析一下“小鱼和美人鱼“的活动:

一般来说,中班幼儿对于小鱼游、小鱼吐泡泡和照镜子之类活动还是有一些前期经验的,因此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唤起幼儿记忆深处的经验并与具体的音乐匹配,这是完全可行的。然而在活动中我们也看到,教师在做“打招呼”和“照镜子”动作时始终是有乐句感的,但她并没有刻意地要求幼儿对乐句有所反应。其实教师这样处理并不是由于疏忽,而正是在研究音乐、研究幼儿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识的教学行为。因为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依靠一次活动既要初步感知音乐的情绪、结构,又要按乐句、节奏做动作,可能对幼儿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而且该音乐结构不够方整,节奏不够鲜明,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幼儿按乐句做动作,很可能连原本应该追求也是可以追求到的价值无法实现。

此外,教师在本活动中有两个环节用到了动作预令的策略:

第一个环节是在吹泡泡的音乐出现时,教师每次都会提前两拍做深呼吸、鼓起嘴巴、双手放在嘴边做准备吹泡泡的动作。这个预令要表达的意思是:下面要吹泡泡了,快快准备好!它可使幼儿有较充足的思想准备,同时培养了幼儿从教师的行为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要求幼儿在音乐结束处扮演一种海底动物并造型定格时,教师用魔法棒画圈的方式来表达预令,目的是暗示幼儿对尾音的感知,使幼儿有意识地关注魔法棒的运行状态,并从容不迫地进行动作造型,从而避免因即兴的快速反应而出现混乱或焦虑。

这两个动作预令都是在充分考虑幼儿可接受性的基础上设计的,从幼儿的学习活动来看,这两个策略是有效的。

最后,我们再回到执教教师自己的疑问上来。教师的引领始终贯穿于活动中,这样的教学活动是否意味着失败?这里除了上面分析到的幼儿因素、作品因素和活动本身的因素以外,还需要分析教师自身的因素:设计和组织该教学活动的教师是一位新教师,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对于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缺少应对策略。因此,对她而言,选择与自己能力相符的高结构式的教学活动,是比较合理且适合自身情况的。由此可以说明一点: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实事求是地考虑应为之事和可为之事,既要考虑给孩子多大的空间是适合的、有益的,也要客观地考虑这样的空间对自身来说是否游刃有余。当然,教师应该培养拓展空间的意识和自觉性。
相关阅读
推荐
  • 幼儿探索活动实录:茶叶是叶子吗

    一年四季,叶子在孩子们眼中就像一幅幅精美而多彩的图画,孩子们通过叶子感受大自然,叶子也因为有了孩子们的关注变得充满生命力。 进入大班,我们依据《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中有关叶子系列活动的种种线索,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叶子的神秘世界。于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发生了。随着故事的不断增多和不断推进,我们不断地发现和收获 在围绕叶子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茶叶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随着对茶叶了解的不断深入,孩子们以自己喜欢的游戏方式踏上了快乐茶社的探索之旅。 这是快乐茶社探索之旅的路径图: 路径一:叶子的探索我们来认识叶子吧! 1

  • 教学活动反思与评析:音乐欣赏活动

    班里有两名正在学弹钢琴的幼儿为大家表演了四手联弹《匈牙利舞曲》,这首欢快、热烈又富有变化的乐曲受到了全班幼儿的欢迎。许多幼儿竟不由自主地随着旋律哼唱起来,表现出对这首舞曲的浓厚兴趣。他们的情绪感染了我,也引起了我的思索:《匈牙利舞曲》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世界名曲,它明快富有节奏变化,能给予幼儿丰富的想象空间。既然幼儿有兴趣,那么,我能否借此创设一个让幼儿用多种表现方式进行音乐体验的机会,引领幼儿走进世界名曲的音乐世界呢? 于是,我设计了音乐欣赏活动匈牙利舞曲。 活动目标 一、运用幼儿喜爱的拍手、随乐伴舞、观图

  • 硬币购物——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评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园一位教师设计了一个大班认识硬币活动,主要活动环节如下: 1.认识硬币。幼儿比较一角、五角、一元三种硬币的大

  • 案例实录及反思:小椅子的游戏

    案例实录: (一)开始部分:我让幼儿每人抱着小椅子听音乐排成六列队伍,做小动物模仿操。师:上次我们做的模仿操还记得吗?幼1:记的。幼2:老师,我在家里玩过在小椅子上跳舞呢!幼3:我没玩过呢,现在老师能让我玩玩吗?。师:大家觉得他的主意怎么样?幼:太好了------师:现在我们轻轻地站上去,要站稳了,那要是掉下来了应该怎么办?幼1,我再站上去。幼2,我会两只脚并在一起,站在椅子中间就不会掉下来了。(老师倾听,微笑,默许-----)师: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做操吧。(幼儿听音乐做操)师:刚才我们在小椅子上做操,你有

  • 小班数学活动笔记《小鸡吃虫》

    今天第二个活动是科学《小鸡吃虫》。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分清13的数字,并根据数字取相应的物体。一开始,我就用母鸡妈妈的口吻对孩子们说:小鸡宝宝们,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去草地上抓虫子吃。你们可要看清楚,妈妈请你们几只虫子你们就抓几只虫子。可千万别抓错了。孩子们很兴奋,跟着我边叽叽地叫着,边做小鸡走的动作。小班的孩子很容易沉浸到自己的角色中去。我举起卡片说:宝宝们,你们看妈妈手里的数字是几,就去草地上抓几只虫子回来。孩子们兴奋地到草地上去抓了虫子回来,一个个伸出小手给我看抓的对不对。接着,我又举了2和3的卡片。孩子

  • 小班美术活动分析:小鱼吹泡泡

    一、背景《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可见,美术活动的内容、材料形式涉及的面相当的广,由于竹是我园的特色,而竹子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植物,我们古代的诗人画家也经常把竹做为他们赞颂的对象。所以我们结合竹子开展了一堂有趣的美术活动。 二、实录 活动开始了,在我引导幼儿们一起来观察小鱼吹泡泡的外形特征后,我鼓励孩子们进行了大胆想像。 教师:每组的桌上都有红黄篮三盘颜料、纸、记号笔、竹圈和竹筒,请你们想一想,怎样用

  • 小班幼儿建构活动:节节高

    一、背景:小班幼儿的建构特点是无意识的摆弄各种建构材料,在建构活动中他们只是对建构的动作感兴趣,重复着把积木一块一块搭高、推倒,再搭高,再推倒的动作,以此感到满足。幼儿对于建构游戏中的基本技能不能一下学会,只能通过不断的建构逐步学会。为了激发小班幼儿的游戏兴趣,促进幼儿主动性的发挥,学会建构的技能。在小花园这一主题活动中,我根据我园的竹特色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建构区投放了各种长短不一的竹筒,以及各种形状的竹叶,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二、实录 角色游戏时间到了,瑞瑞和奇奇马上就来到了建构区,他们准备拿积

  • 中班美工区活动实录:我来教你折蝴蝶

    幼儿活动情况记录:今天涵涵和伟伟两人来到了美工区折纸蝴蝶。只见他们一进区角就各自拿了一张纸开始折了起来,可是两个人折了好一会还没有成功,我想他们可能忘记怎么折了。我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涵涵是忘记了应该正反折,而伟伟是全忘了,于是我看着涵涵说:涵涵,再想想老师刚才说的,要往前折一下,往后折一下哦。不一会儿,只听见涵涵兴奋的声音,我的蝴蝶飞起来啦,老师你看你看。我表扬:真棒,涵涵可以做小老师教小朋友了。伟伟羡慕的看着涵涵,涵涵马上仗义地拍拍小胸脯,:伟伟,我来教你吧。过了不久,又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出来了。 行

  • 我是快乐的小农夫

    园长妈妈为我们准备了一块大大的农田,我们就是幼儿园里快乐的小农夫。一个一个的农田箱子有的排成一字,有的围成方形,有的像滑滑梯从高到低。而我们呢,常常背着铲子、提着水壶来这里播种、照顾、看望它们。恩!有时会觉得辛苦,因为干活有点累,太阳公公太热,但更多的是快乐和甜蜜,因为在我们的照料下植物们不断长大了! 葱儿登场你是谁? 陈锦菁:你是草,跟滑滑梯下的草长得一样! 吴奕洁:绿绿的,长长的叶子,哦!我知道了,你是大蒜。 朱泫霖:不对不对,你是洋葱。 邢正藤:妈妈做菜的时候告诉过我,这是葱。 Z老师:孩子们,这就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