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专题 > 幼儿园中班教育专题
中班幼儿“合作与分享”教育的初探

中班幼儿“合作与分享”教育的初探

更新时间:2014-07-21 06:26:31

《中班幼儿“合作与分享”教育的初探》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中班教育专题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说到合作与分享,就会使人想起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当一大笔奖金送到他手中时,他却说:“这笔奖金的一半应该属于我的妻子,是她的合作精神促成了我的成功;而另一半奖金应该属于这个研究小组的三百多名成员,自己只是其中的一员,自己的所得只该是这三百分之一略多一点。”这位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把自己的成功看成是合作的结果,并能与所有的合作者分享合作的成果,在这一点上,他的认识达到了真理性的高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面对未来世界的挑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便指要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在我们《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也中指出:“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在我们的教育对象身上“合作与分享”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家长的过度呵护与溺爱,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通常表现出不会与人合作,缺乏分享精神等。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起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呢?

一、 确立一个目标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而分享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指能与人共享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快乐,也指能与人分担忧愁。分享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互利。合作与分享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光有合作没有分享,会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会使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品行。因此,培养孩子合作与分享兼有的品质就愈显得重要了。对于我们中班的幼儿来说,确立的具体合作与分享的目标是: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并能在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与他人分享物品、情感体验等,养成合作与分享的良好习惯。

二、 把握两条途径

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的途径是多样的,我们则是从把握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这两条途径开展工作的。

1、 幼儿园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园有着自己的优势:专业的师资、专门的设备、预定的课程计划、精选的教学内容,以及独生子女家庭所缺乏的儿童伙伴等。除此之外,我们幼儿园还花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成长着。

2、 家庭教育。

影响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的养成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更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不刻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家庭(包括社区)环境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积极地利用了这一资源,打破关起门来孤军作战的局面,与家庭(社区)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幼儿吸收合作与分享精神提供了多方的信息。

三、 设置三个保障

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并且逐渐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在提高教师素质、创设环境、选择内容与实践活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的形成和内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1、 提高教师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但对其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因此,我们教研组以科研为抓手,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促教改。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文章,如《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幼儿在分享活动中的体验》等内容。此外,我们组教师还积极参加市、区级的各类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地丰富教师有关幼儿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幼儿如何学会合作,如何学会分享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专题实施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为实施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温馨气氛。

在《纲要》的“总则”中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显然,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形成的有效资源。

(1) 物质环境的创设,让墙壁也会说话。

近两年来,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无论在内容、色彩、形象还是情趣方面都有了显著地变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我们中班年级组每班的墙面环境中结合分享与合作的主题内容,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共同布置。如:墙面布置中的“分享树”,幼儿通过画画、贴贴、剪剪,共同创作完成了一棵普通的树。然而,孩子们经常会带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来,如照片、图片、书等挂在“树”上,和同伴一起说说看看,“树”上的内容则根据孩子的意愿不定期的更换。一棵“普通树”由此就变成了“分享树”。孩子们从中感受了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又如“我们一起放风筝”、“去郊游”、“愿望星”、“心情栏”等系列主题,使孩子们在参与制作、欣赏富有童趣的画面的同时,与同伴合作分享的愿望更被激发了出来。

(2) 心理环境的创设。

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的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氛,一种感觉。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a.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各个活动中,我们总能以理解、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孩子去倾听同伴的叙述。我们教师经常会说一些这样的话:

“老师有件高兴的事,真想告诉你们,让你们和我一起开心!”

“你有什么不快乐的事就说出来吧!让大家一起替你想个好办法!”

“你们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积木,真好!”

“你们都想当经理,没人当员工,玩不成了,怎么办?”

教师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亲切地点头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与分享的动作,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与分享的行为。

b.温馨的家庭氛围。

温馨的家庭生活是幼儿形成良好情感品质的摇篮。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于是,我们把转换家教观念,改进家教方式放在家教工作的首位。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合作的精神,有了好东西不仅要与孩子分享,更要与老人分享。具体方式如下:

2 定期开展相关内容的家长讲座,如“帮助孩子学会合作”,“如何使孩子学会分享”。

2 每月出好一份相关内容的家园小报,如“怎样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他需要帮助”等

2 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养成”的重要性。

2 家长观摩幼儿园的半日活动,从中分享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

2 举办家教经验交流会。

2 利用素质教育活动的机会,引导家庭之间自由结伴,形成家庭友好小组,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之间在合作与分享方面的互动作用。

3、 选择多种内容与手段,提供多样的实践活动。

(1) 关于目标的制定与内容的选择。

a.事先收集与专题相关的资料与教育内容。

b.根据中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中班幼儿身心特点的目标,将专题的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与日目标层层相扣、紧密结合。

c.选择的教育内容与目标相对应、相匹配。如:把分享目标划分成物质分享和精神分享,又把精神分享划分成分享快乐与共担忧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在中班第一学期主要安排物质分享方面的内容,如:语言活动《佳佳真快乐》意在让孩子们懂得“我把好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很快乐”的道理。在第二学期则安排精神分享的内容,如故事《忧伤鸟》,意在让孩子们知道分担别人忧愁,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原来也是件快乐的事。体游《两人三足》、《网鱼》、美术《手拉手、去郊游》、计算《欢乐的相邻数》等教学内容都很好地结合了合作与分享的目标!

(2)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手段与方法。

《纲要》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教育方法运用要恰当、灵活、多样,充分体现幼儿是教育过程的主体的原则。合理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方式,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能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发展的条件。

a. 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相结合。

(a)正式教育活动包括语言、音乐、常识、美术、计算、体育等内容。采用的教学手段通常有:欣赏歌曲、故事、儿歌、情境表演、观看图片、幻灯片、VCD等。如:幻灯故事《大狮子与小老鼠》,幼儿被“看小电影似的”这样一种形式给深深地吸引住了,唤起了幼儿参与讨论与交流的激情,从而得出了“原来强大的和弱小的之间也能合作互助”的道理。

(b)非正式教育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就更广泛了,区角活动、角色游戏、自由活动、散步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合作分享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结构游戏中、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分享共同游戏的快乐。又如:带孩子到户外散步时,看见蚂蚁运粮食,孩子们会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着。抓住这一机会,就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蚂蚁来搬这块食物呢?把食物搬进洞后,蚂蚁们又会做什么事呢?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这些活生生的实例中,孩子们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又得以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了。

b.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a)集体教育的作用:幼儿在没有进入幼儿园之前,生活在家庭的小天地中,是被关爱、被满足的重要对象,因而没有分享、合作等方面的意识。而进入幼儿园后,集体教育使幼儿有机会与同龄人游戏和交流,促进其社会化的萌芽。如:在主题游戏“大家齐Happy”中,通过系列的集体活动“大家一起过生日”、“我们动手做果汁”、“招待小客人”等,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同伴共同合作与分享原来是如此的快乐!

(b)个别教育的作用:个别教育是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发展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由此,个别教育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实施个别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2 观察在先

个别教育应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真实的记录和客观的分析,才能掌握幼儿的特点。例如:有位叫文文的小朋友,虽能说会道,却有攻击性行为,不会合作、不爱分享,没有自己的朋友,显得比较孤立。

2 因人施教

幼儿的发展状况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教育要求、方法也应该是有针对性的,与幼儿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例如:根据对文文的观察,发现孩子有交朋友的愿望,由于方式的不正确,导致他没有朋友。因此,我们把培养文文的重点放在“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建立与同伴合作与分享的良好关系”这一层次上。

2 循序渐进与持之以恒

心理品质的发展有明显的变化性与反复,幼儿常常会出现反复甚至倒退现象。反复的指导和强化,对幼儿巩固积极的行为,并逐渐内化成良好的品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常常帮助文文展示自己会讲故事的优点,以确立他在同伴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同时,又帮助他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一方面鼓励他带书、玩具来和大家一起看、一起玩;一方面表扬他的分享行为。久而久之,他也能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与分享关系。

2 一致性

坚持一致性的教育原则,这既包括教师间的一致性教育,也包括家园间的一致性教育。我们的老师对文文的教育就经常交流,取得一致的认识。

同时,还争取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合作与分享能力,经常把孩子的同伴邀请到家中来,引导他们做一些合作性的游戏;也十分支持孩子将书和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3)丰富多采的实践活动。

a. 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

教学活动中单一的说教已经抓不住孩子的心了。因此,我们在这一环节中也设计了不少的实践活动。如:在常识活动《认识花生》中,我们准备了许多熟花生,孩子们既合作剥花生,又共同分享,品尝了花生的美味。这样的实践活动,既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更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了合作与分享的愉悦。

b. 在社会活动中的实践。

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居多,孩子很少参加社会公共活动。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经常组织一些适合幼儿园孩子参加的社会活动。结合重阳节,我们的孩子自带礼物走进敬老院去慰问孤老,并为老人做一些捶腿敲背等力所能及的事,看着孤老们一张张欣慰的笑脸,孩子们也露出了天真灿烂的微笑,和孤老们一起快乐地分享着“关心人与被人关心”的幸福滋味。

c. 在其他活动中实践

在自由活动中,我们经常会有意识地提供各种数量有限,新旧不等的玩具和图书,让幼儿在实践中自己学会合理分配图书、玩具,轮流分享。在三×八节的亲子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实践,既与妈妈增强了合作伙伴关系,又与妈妈共同分享了游戏的快乐。

总之,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工作,已获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

1、 我们的教师逐渐转变了观念,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从小就有合作与分享品质”的重要意义,能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物质环境。师生间也能建立起一定的合作与分享关系,彼此的距离也愈来愈近,师生共为主体,平等和谐共处。我们教师写的专题心得“浅议幼儿合作与分享意识的培养”在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的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得到了好评。

2、 家长改变了传统的育儿观,增强了科学育儿的意识,能为幼儿营造一个比较温馨的家庭环境,支持幼儿与同伴的合作与分享行为,能为幼儿园的活动提供一些社会资源。如:提供当地的农场作为活动场所,家长与孩子共同合作植一棵“爱心树”,并能将买树的钱捐给灾区的失学儿童。家庭与家庭之间也能建立起“友好小组”,为幼儿间的交往提供了保障。

3、 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在孩子身上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在区角活动、角色游戏等一些活动中,孩子们愿意与同伴协商、谦让或合作,他们知道许多事情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同时,他们也愿意将好吃、好玩的东西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当同伴生病或有困难时,愿意伸手相助。个别自我观念特别强的孩子,也在合作与分享中渐渐融入了集体。

当然,我们的研究工作也是在边摸索边实践中进行的,有着许多不成熟的想法与做法。由于人的心理品质的差异性,决定了我们的研究工作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因此,我们还应更全面、更细致地去做好个案方面的工作,在一如既往的努力中,力求有更大的突破与进展!
相关阅读
推荐
  • 中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在实施《纲要》改革课程的今天,积极创设活动区,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从中获得主动发展,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存在不少指导上的困惑,主要表现在:1、投放的材料,如何及时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2、孩子多时,教师指导如何支持孩子个性需要和发展?3、不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这几个难题影响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得本该发生的教育过程被失落,区角成为孩子们打发时间的地方。因此,我们进行中班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针对难点、结合实际,探索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策

  • 《中班幼儿早期阅读组织与指导》专题计划

    一、专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幼教界越来越关注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问题,也开始逐步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幼儿的早期阅读。的确,在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人的阅读能力被视为一生中重要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基础,它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学业成就,从而影响着一个人的成功。而生存在终身学习时代的孩子,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和价值多元的观念,更需要通过阅读与书不断对话,逐渐学习独立思考和理解表达,从而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开启智慧,丰富知识,发展个性,提高语言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能力。我班有一部

  • 4-5岁幼儿安全启蒙教育目标、内容、实施的研究

    2004年课题计划 中班教研组 4-5岁幼儿安全启蒙教育目标、内容、实施的研究 一、 立论依据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建立房屋、设备、消防交通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以及食品,药品和幼儿接送制度,防止发生火灾、触电、砸伤、烫伤、逆水、吞咽异物、防止幼儿将异物入眼、耳鼻、口内等安全事故。《学前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抓好安全工作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使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会保护自己。密切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 第六周中班案例分析:引导孩子学着商量

    观察时间:第六周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过程: 放学了, 孩子 们都接得差不多了,就剩下陈思进和杨舒文还没有走,看着他们焦急的样子,我问:你们想不想用电脑学画画?听了我的话,他们俩跑到我面前都挤在电脑前,都抢着说:我想画,我想画。可一台电脑只能由一个孩子来操作,文文向我求救,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解决,于是就说:这个问题挺让王老师伤脑筋的,到底由谁先来玩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的? 文文,看看我,又看看陈思进,那我让陈思进先玩吧,我们是好朋友,应该让着对方的,我先看她玩。陈思进也同意了,于是陈

  • 中班第十二周课程审议:周主题《水里的动物》

    执笔:陆志红 本周主题《水里的动物》,主题目标是以认识鱼类为中心,通过观察图片、实物、谈话、讨论以及各种制作活动,了解鱼类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形成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喜欢小动物。 一、集体教育活动: 1.数学活动《不同的家住几个》:操作要求比较简单,幼儿也能理解意思,但是操作材料设计的不够合理,用连线方法操作,因线条太多导致画面很乱。 建议:在家的旁边写数字。 2.欣赏活动《水族馆》:挂图不适合教学,所以第一教时老师没有出示图片,只是让孩子在认真倾听音乐的基础上分辨乐段并创编动作;第二教时,让孩子听辨乐句

  • 教育因常规而显现孩子的沉稳

    摸索着时间的轮回,看着它从指尖悄悄划过,我叹息道:时间,你过得好匆匆啊!布莱希特说: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确实,溜走的时光中有着我们优秀的成绩,有着我们辛勤付出的汗水,有着我们遗憾而一直想改变的事实。 这一年对我们中二班来说是摸索、重新定位与努力的一年,回忆起我们走过的足迹,貌似孩子们变得坦荡了、开朗了、成熟了,做事的逻辑性在一步步地逐渐建立起来。此刻的总结就像刻录在时光机中的彩色片段,让我们再次确认自己的色彩,那么,现在我就来回放中二班五彩斑斓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倾听、欣赏我们的

  • 强弱结对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交往

    早晨,张安琪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最后来到特色区,她拿起一起瓶子看了看:这是什么呀?做花瓶啊!一旁的龚钰涵看了张安琪一眼说,喏,你把它(双面胶)剥掉,就可以了。张安琪哦了一声,哗哗哗地将瓶身上的双面胶全都剥掉了,这下好了,不管手放在哪个位置,都是黏黏的了。哎呀哎呀,怎么这么粘啊!张安琪抽掉这个手,那个手就被黏住了。接着她又拿过来一团毛线,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劲地往瓶子上饶了起来。可是由于很多毛线都是重叠的绕在了一起,没有粘在双面胶上,所以掉了下来。张安琪有忙着捡掉下来的毛线,手又会黏在瓶子上,弄得手忙脚乱,结

  • 幼儿园“艺芽杯”评优课反思

    近期,中心内进行了艺芽杯评优课,青年教师按照要求准备一节公开课和一节随堂课,在十三周我进行了中班社会活动《大老虎和小老鼠》的教学,在十六周我进行了中班美术活动《大熊猫照相馆》的教学。以下进行简单的反思。 一、 中班社会活动《大老虎和小老鼠》 这是一个关于朋友间相处方法的绘本,幼儿比较有兴趣。活动中,我的教态自然、语言亲切简单,比较容易让幼儿接受理解,幼儿的参与度较高,常规较好。但是活动的内容更适合大班上学期的幼儿,本班幼儿处于中班上学期,他们才从小班过度上来,对于故事中情节的理解,对于故事中大老虎和小老鼠

  • 正确引导中班幼儿的不良行为

    暑假结束了,小朋友们刚开学进入中班。刚开学孩子们都比较兴奋、热情,对教室里新投放的玩具也很感兴趣。而暑假在家两个月,没有幼儿的约束和常规管理后,再加上有的家长比较忙疏忽了对孩子们的管教、有些暑假由老人照料对孩子比较宠爱,所以各方面的缺点都又暴露了出来。 事件: 开学后小朋友进入了中班,我们在生活区里投放了游戏筷子夹弹珠来练习使用筷子。但是每次在游戏后我都发现会少掉几颗弹珠,没过几天珠子就没有了小朋友无法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