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案例分析 > 幼儿园个案分析报告
儿童个案:一个怯懦儿童的转变

儿童个案:一个怯懦儿童的转变

更新时间:2014-07-20 18:08:11

《儿童个案:一个怯懦儿童的转变》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个案分析报告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与你同行,拥有晴空一片 —一个行为怯懦儿童的转变

关键词:怯弱

1

情况分析:

来到大三班,认识了陈静。知道了陈静有许多她这个年龄不该有的特点。她性格孤僻、懦弱、爱哭,很少与人交谈、交往,我发现班里好象根本没有她喜欢或喜欢跟她玩的人。总是一个人蜷缩在座位上,怯生生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下楼梯时,她自觉地退到最后,等别的小朋友走完后,一个人慢慢地扶着栏杆下,对于教师的主动接近,她总是显得恐慌、紧张。

通过与陈静母亲的交谈,我了解到陈静入园前这种情况不很明显。入园后,有一次看到同班的小朋友因为“犯错”被老师罚站后就变得事事恐惧。她妈妈经常这样评价陈静:“这孩子就是胆子小,什么也不敢。”她还告诉我这样一件事:陈静在家不敢开录音机。因为怕掌握不好音量放得过大,所以每次开时,都是一只手捂住耳朵,一只手去拧开关,拧一下就跑出老远。

从自己观察、家长反应及侧面了解,我认为陈静怯懦、畏缩性格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首先是心理承受能力弱。因为看到同伴被老师不正当的体罚产生了心理压力,害怕自己也受罚,所以时时处处小心。其次家长对孩子表现出的特殊性格没有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教育,而是消极地用“她就是胆子小”、“什么也不敢”来评价孩子,使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形成思维定势——我不敢。另外,被家长过度娇惯、保护着的陈静来园前缺少交往体验,入园后面对集体生活中不免要发生的争执、矛盾,无力处理,就干脆逃避、退缩。日子长了,这种怯懦、畏缩的性格也就自然形成了。

转变目标:

通过家园联手,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加以引导和教育,让陈静走出封闭的自我,消除怯懦心理,融入集体,变得勇敢起来。

教育准备:

配班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及时沟通,保持联系,达成一致的教养共识和统一的评价标准。

转变方法的尝试:

(一)给孩子加倍的爱

成人的爱可以使孩子消除自卑、肯定自己。我把陈静在一切活动中的位置前移,无论上课、做操、游戏都尽量让她在我视线直接可以找到的地方;增加与她的个别交流,尽管有时会“碰壁”,但从没有放弃努力。(建议家长多与孩子交谈、“爱”但不“溺爱。)

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陈静因为没来得及上厕所,小便到了裤子里。我生怕孩子穿着湿裤子会着凉,就要她把裤子换下来,可哭得眼泪汪汪的她却使劲提着裤腰,不让我靠近她。我没有再犹豫,一把把她揽在怀里,抚着她的头安慰她:“不要怕,先把湿裤子换下来,要不会着凉的……”渐渐地,她的情绪平静了下来。当她看到我裤子上沾到的一大片尿渍后,提着裤腰的手慢慢松开了。从这以后,陈静开始跟我讲话。尽管她 说话很慢,可每次我都会耐心地听完她讲的每一个字。

(二)抓住时机,及时表扬,不漠视微小进步

每个人都有长处、优点,行为懦弱的孩子也不例外。教师要创设条件深入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其体验成功,获得自尊。“今天的两级台阶没有扶栏杆,你进步了!”“陈静原来认识这么多字,你真棒。你能大声读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吗?”(建议家长改变对孩子的评价,对孩子进步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

为了使陈静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独立地走下楼梯,我和她约定了一个“秘密协议”:只要能不扶栏杆走下楼梯,就可以得到一颗“进步星。”有一次我看到她下最后两个台阶时,试探性地松开了手,一步一步地挪着走了下去,等她站定之后,我急忙走过去,对她竖了竖大拇指说:你可以得到“进步星”了。就是这颗小小的“进步星”让陈静迈出了不平凡的一步。

(三)选择交往伙伴,重归集体

在班里有意识地选择一两个性情温和、善交往的孩子。引导他们主动接近陈静,成为游戏伙伴。让陈静体验交往的快乐。(建议家长给陈静带一些玩具、图书来幼儿园,创设机会让陈静与他人分享、合作。)

刘瑶在班里是一个年龄稍大、做事稳重的孩子。为了给她们创造接触的机会,我就把她俩的座位调到了一块儿。开始引导她与陈静的几次接触,陈静都回避了。直到有 一次,陈静对刘瑶折出的“飞鸟”产生了兴趣,机会终于来了: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让刘瑶折飞鸟。陈静也一声不响地把手工纸几次想推到刘瑶面前,几次又抽了回来。张开的嘴巴几次又合上了。这时热心的刘瑶主动问:“我给你折一个吧!”陈静用力地点点头。当她拿到折好的飞鸟后,在游戏活动时间,没有再拒绝刘瑶的邀请,两个人走到了一起,陈静在班里开始有了她的第一个朋友。

(四)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我能行”

同伴的平等对待,集体的尊重认可,是帮助怯懦儿童正确评价自己的关键。教师要给孩子提供为他人服务,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她有信心地说“我能行”、“我也会”。发现陈静总是用很向往的眼神看着值日生分碗,就请她来试一试,她却怯生生的拒绝“我不会。”“你会。来,试试看”。当她摇摇晃晃地抱着碗向我走过来时,我看见闪在她眼里的兴奋。可碗却在半路上洒落一地,她害怕地愣在了那里,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没事捡起来就可以了”我用极为平静的口吻对她说,并走过去与她一起收拾。在吃饭前,我特意提到了今天的值日生是陈静,孩子们给陈静鼓起了掌,陈静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效果分析:

经过一年的努力与尝试,陈静的怯懦性格有了明显的转变。与陈静同行的日子里,我的脑海中保留了她许多的“第一”:第一次不扶栏杆走下了楼梯;第一次自己爬上了攀岩;第一次主动跟老师说“再见”;第一次能在离园活动中主动要求讲述……相信这一切都仅仅是开始。只要我们努力创设一切条件满足他们渴望安全、尊重、信任的需求,怯懦儿童就回早日走出阴霾,拥有自己的一片晴空。
相关阅读
推荐
  • 个案:幼儿阅图之畅想

    一、观察对象: 丽红,女孩,七岁,是这学期的插班生。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一般,识字量大,使用普通话与人交流,对图书阅读有一定的兴趣。 二、阅读表现: 在阅读区域活动中,丽红进入阅读吧,拿起绘本《小老鼠的漫长一夜》和艺卓一起看。丽红只是根据文字讲故事,当老师发现后给她换了一张动物聚会图,结果离开文字,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由此可见其阅图能力欠缺。 三、分析成因: 与家长沟通后得知,家长比较注重让孩子认字,久而久之孩子对字敏感性强。家长对图画书的理解不是很到位,未能将成人与幼儿阅读的本质进行区别成人读字,幼儿读图。

  • 孩子具有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郁xx一,不太爱说话,性格内向。由于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非常忙,很少抽出时间陪她,因此他常常一个人玩。在平时的生活、游戏中缺乏主动性,很少自己主动跟孩子们打招呼、一起游戏。 《建构式课程》提出:幼儿园课程要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个性。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都应存在着教育,郁xx一不能主动找小朋友玩,与孩子们的交流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影响着他的心理健康及今后与孩子之间的交往。 观察实录: 1、郁xx一见到老师便躲到爸爸妈妈的身后,或是自己躲到墙角,不让任何人碰他。他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

  • 幼儿个案追踪——彩色面条

    观察实录 实录: 小宇:老师,我不会,我不会! 师:左右手的拇指食指紧捏纸,撕一撕、移一移,重复到完成为止。把撕好的面条装饰在大碗里,粘贴时,轻轻地摸上胶水粘贴在上面。 再次示范给小宇看,小宇好像有点明白了,但是第一次接触撕纸,他撕出来的面条是短短的、粗粗的。 师:小宇你真棒!长长的、细细的彩色面条,小猫会更加喜欢哦! 小宇:你看,你看,我撕的面条!哈哈! 小宇在重复多次的撕纸面条的过程中,面条撕得越来越好了。 师:小宇,你太棒了,真是超级聪明! 小宇开心、自豪地笑了。 分析: 我们为幼儿准备了鲜艳的彩色

  • 角色游戏个案观察记录

    一、情况分析: 戴铭丽是我班的一个女小朋友,在园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丽丽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无暇照顾孩子,虽然她妈妈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少了一份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对话也许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与别人交谈的能力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在同伴的眼里已是个被冷落的人,无法交谈的人,而她偶尔说一句话,还会招来一阵耻笑,时间一长,她更加难以启齿了。 二、观察实录: 观察一角色游戏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角色,可是丽丽总是坐在小椅上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坐在她边

  • 中班幼儿区域活动区个案跟踪

    观察日期及起止时间:2011年10月20日星期五上午:(8:108:15) (10:1510:20) 观察环境:活动室 区域活动区 观察目的及由来:1.幼儿过于自我的行为习惯,在活动中表现出不遵守规则,比较随性。2.幼儿与小伙伴想出时表现出缺乏耐心,行为粗鲁暴躁。 观察项目:晨间活动,学习活动,区域活动,角色游戏等在园的所有环节。 观察实录: 镜头一(8:108:15):小宇一脸沮丧的表情,入园后勉强和老师问候,声音明显带着不开心。老师仔细观察了一下,小宇已经开始换牙了,上面原先蛀掉的四颗门牙已经全部脱落

  • 孩子,请及时插上电源

    昨天晚上,我带毛(儿子的小名)上音乐课,毛的表现一向是很积极的表现也是很棒的。上到中途,我对毛说:今天晚上吃得太赶了,爸爸坐在这里肚子很胀,很难受,我出去走走,你自己在这里练琴,可以吗?毛点点头,于是我就出来了。碰到同事林虹的老公,他说:你儿子都不用你管了?我说:不管也可以,小孩子很棒的。我还从外面看了一下,毛确实在练琴,而且很认真。其实我本不想这么做,总感觉这样做就是不相信孩子,我也打算不再这么做,虽然毛不会知道,但我有理由充分相信我的孩子。 最后,老师要拿出五线本,画一个2/2拍的节奏,毛画不出来,情

  • 循序渐进地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基本情况:思思是个特别淘气的男孩子,经常有意无意的打伤和撞伤同伴,在班上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就连我们班从未谋面的家长都知道他的大名,因为,他的名字以最高频率通过自己孩子的嘴巴出现在家长们的面前。思思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自控能力较差,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强烈的占有欲,经常因为争抢小朋友的玩具而起争执,甚至攻击别的小朋友。另外,他的动作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经常有意无意推倒小朋友,要你抱他,他会显得特别高兴和兴奋。他的攻击性行为与恶意攻击和伤害别人的行为有本质上的不同,他的攻击性行为常常伴有较强烈的情绪变化,这一行为称

  •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绘本阅读活动个案记录

    时 间:4月 对象:乐 乐 记录人:严静静 背 景 阅读活动中,老师给孩子们介绍绘本。 事件记录与思考 记录: 老师问:你知道什么是绘本吗?不知道!于是老师拿了2本书,请乐乐翻阅后猜测哪本是绘本。乐乐翻了几下就猜对了哪本是绘本。当老师问其猜测的依据时,乐乐说:因为这本比较硬,比较大!之后老师给乐乐介绍了绘本的含义,也拿了更多的书来让乐乐辨认,小家伙一下子就找对了,几乎没有出错。当问其原因时,他说:你看,上面有铅笔画的痕迹哦!显然小家伙对绘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思考: 虽然我们平时一直在进行绘本阅读,但是

  • 观望者vs参与者

    我授权北京学前教育使用我的稿件并拥有电子版权,如需转载须经过北京学前教育网同意, 观望者vs参与者 (一个孩子的转变) 洞泾幼儿园大(一)班 顾奇萍 幼儿姓名:柯伟福 幼儿性别:男 幼儿年龄:七岁 原始分析: 柯伟福我班的一名弟弟小朋友,性格沉闷,胆小害羞,特别不自信。表现为对于老师的询问,总是以最简单的言语回答,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掉头或摇头表示的;非常敏感,小朋友欺负他了,他会一整天闷闷不乐,却不敢向老师和小朋友说;上课时不爱举手发言,大家都高兴地做游戏,他却在一旁远远观看,不敢也不愿意积极参与;在孩子身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