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资料 > 国外幼儿教育
感触:法国孩子是这样学习的

感触:法国孩子是这样学习的

更新时间:2014-07-21 12:53:40

《感触:法国孩子是这样学习的》可能是您在寻找国外幼儿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随丈夫在法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触最深的是法国孩子的学习状态。法国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与中国人如出一辙,但对孩子的培养,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方法。

  让孩子走进博物馆法国基础教育和中国极为相似:重哲学、历史、基础文化,内容庞杂,学生负担和欧美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重的。但与此同时,法国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极为重视。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不开课,学校里的小课堂关闭了,社会大课堂却对青少年敞开了大门。体育场上小足球队员、小篮球队员在飞奔疾跑,博物馆简直成了学生专场。

  在法国,所有的国立博物馆免费为教师及18岁以下的年轻人开放,为他们组织专场讲解。享誉世界的卢浮宫博物馆是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每年接待600万参观者,其中一半是学生。

  位于巴黎东北部的维莱特“科学与工业城”是欧洲最大的科普中心。科学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而是一个集展览、实验与资料调阅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场馆。引起我注意的是“科学城”为12岁以下儿童开设的4000平方米的“儿童馆”(也属欧洲之最),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去观看、去触摸、去体验植物界、动物界、宇宙空间,在幼小的心中激发起好奇。法国中小学校常组织整个班搬到“科学城”上课一至两周,学生利用那里的设备,利用那里的常年展览和短期展览提供的知识,在教师和“科学城”工作人员的双重协助下,完成一项科学小试验。

  培养孩子的财商统计显示,法国的6岁孩子每年平均可从家长那儿得到约600法郎的零用钱,14岁的大孩子则可得到1500法郎,而当孩子在高中学习时,获取的年零用钱则可能高达6000法郎———此数额比起美国、英国的同龄孩子都要高出一截。而更引人注目的是,法国家长还大多在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即10岁左右时,就给他们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银行账户,并划入一笔钱,一般是上千甚至数千法郎。家长之所以热衷为孩子开专门的银行账户,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明智、科学,而不是机械、盲目地理财。对于孩子的财务状况,负责的是孩子自己!如此一来,孩子在学会量入为出的同时还可学到一种宝贵的责任心,领悟到一种辨证的得失观。

  法国孩子也报业余班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国很多家长都会付出金钱和精力,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法国的家长也像中国家长一样,给孩子安排一系列课外课,使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因此而加重。丈夫的一位法国同事6岁的儿子每周要上3次业余课:星期一学舞蹈,星期三学体操,周末学滑冰。为什么让孩子学这么多?他耸耸肩膀,说是孩子有兴趣,为什么不鼓励呢?与我们不同的是,法国家长在孩子报什么班的问题上非常民主,对学习的安排,父母一般会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因为在法国家长看来,孩子都是独立的人,兴趣是不能勉强的,只有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才容易出成绩,专业的高低贵贱远不及孩子的兴趣重要。(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古城东街 田淑)分页标题
相关阅读
推荐
  • 走近德国的“善良教育”

    众所周知,德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所幸的是,德国各阶层能够深刻地反思这段历史,甚至因此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爱护动物 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幼儿园也饲养了各种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有条件的还须作好饲养记录。孩子们正式入学后,他

  • 面对逆境的另一种智慧

    有一次,我带儿子去上美语课。有个女孩摔断了手,绑着厚厚的绷带,在全班同学的目光下,颇有些不自在地走进了课室。美国老师看见她,一边像往常一样跟她打招呼,一边轻松地说:哦,你有一只断手啊?然后模仿她吊着手的样子,开玩笑地说:看,我有一只断手,你有吗?引得全班哈哈大笑,那个摔断了手的小女孩更是笑得前仰后合。看到这种情形,我非常感动:面对逆境,还能幽它一默美国老师仅凭这简单的几句调侃就把他的逆境智慧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了孩子们! 我们试假设,老师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处理这件事(大凡有爱心的中国老师都是这样做的):看见女孩

  • 美国:教育流行“双性化”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两千余名儿童作过调查,结果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具体表现为: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偏科现象严重),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缺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难以灵活自如地应付环境。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往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成年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更能占据优势地位。

  • 日本:音乐滋养优秀孩子

    音乐在胎教方面的作用家长们多年前就早已了解。不过对大多数家长而言,这种了解又仅限于胎教而已。 根据日本东京儿童俱乐部多年研究与实践研制出的零岁方案来看,音乐的魔力远不止于此:只要从零岁开始并一直坚持下去,听音乐可以挖掘和启发儿童的多种智力和各项潜能。 藤泽礼子小朋友可以说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之一。她现在已经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了。父母从未强迫她用功,可她却非常自觉:每天放学一回家,她马上就开始2个小时的电子乐器的学习;接下来是读书、做作业。每周一次她还要去英语课堂和书道馆。闲暇之时,她要么自己一个人制作偶人和贴花

  • 法国:呼吁给孩子更多自由

    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多给他们一点自由。这是法国家庭教育专家们从成功与失败的家教案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我们不无启迪。 法国的教育学家们呼吁家长要尽可能带孩子去公园游玩,多鼓励他们与同龄的小朋友交往,对一些智力超常的小神童,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与一般孩子不同的发展空间,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发展的机会,否则他们的聪明和兴趣就会受到制约。为此,法国智力早熟儿童协会呼吁社会改变以往压制智力超群儿童的惯例,认可那些小神童或潜力极大的儿童,而不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变得和一般的孩子别无二致。专家们普遍认为,扩大孩子们的自由活动空

  • 美国“六龄童”的心理和行为

    美国一家研究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机构,最近对全国范围的2000余名6岁儿童(其中男女各半)作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从幼儿园回来后花费时间最多的五大活动依次为:看电视,体育锻炼,玩游戏机或电脑,与小伙伴在一起玩,看课外书籍。 ◆认为上学快乐者占71%。 ◆对数学,无论是兴趣和还是能力,都远远不如中国、日本、韩国的同龄孩子,甚至也不如英国和法国孩子。 ◆声称喜欢老师甚于父母者占了33%。 ◆占26%的孩子抱怨跟父母亲交流不够。 ◆占86%的孩子表示最爱的人是母亲,而表示最爱父亲者只占11%。 ◆记得双亲生日日

  • 海外育儿:IBM经理人谈育儿

    和孩子们一起进行的活动,往往本身也令我自己感到愉悦。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受益,其实更让我受益 家庭小档案 父亲:王中山(Hazem Elhady) IBM大中国区软件服务部经理 国籍 埃及 母亲:王端(Suzannah Wang) 北京启明星教育研究所教师 国籍 美国 大女儿:王雅敏(Yasmene) 8岁 国籍 美国 二女儿:王捷朗(Zaina) 5岁 国籍 美国 到王中山先生家时,正好是中午1点,碗筷还没来得及撤下餐桌,一家人就热情地来到客厅,倒上茶水,端上水果,两个花朵般的女孩儿,急着为大家表演木偶剧,

  • 加拿大:向6种妈妈说“NO”

    加拿大的儿童教育专家,对120余所幼儿园、2000余名不同年龄的儿童作了一次专题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6种妈妈不受孩子们的欢迎。 只想着爸爸的妈妈 尽管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孩子对母亲的爱却可能带有种种私心杂念。要知道,幼年期的儿童大多十分敏感,常常会把母亲视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不许自己以外的人、甚至爸爸分享。在这种情况下,妈妈理应有意识地向孩子作出种种表现或暗示,让他增加妈妈确实最爱他的自信。同时爸爸也应大度地退出妈妈视线的焦点,以便让宝宝更有安全感。 不好玩的妈妈 孩子大多活蹦乱跳,爱好广泛。这是

  • 澳洲幼儿生活随感之三——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权利

    中国家长往往对待做错事孩子的处理方法很直接,不是骂就是打,然后狠狠的指责一下孩子做错事的严重后果之后,一切就过去了。而实际孩子在做错事的时候最渴望知道:我怎么做错的?正确的是什么样? 而在澳洲家长处理孩子错误的方法很文明,就是让孩子去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反思,想好了错误的原因,怎么改正,就对家长进行说明。这似乎很简单,而这里所蕴藏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让孩子很认真的思考自己的错误,还要找到正确的做法。这让我也很深刻的反思了一下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一次我到朋友家做客,朋友家4岁儿子约翰,由于自己喜欢玩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