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3-6岁学前期成长发育
3~6岁是塑造孩子人格的关键期《无条件养育》读后感

3~6岁是塑造孩子人格的关键期《无条件养育》读后感

更新时间:2018-04-27 10:50:44

《3~6岁是塑造孩子人格的关键期《无条件养育》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3-6岁学前期成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有人会说习惯培养很重要,有人说品质培养最优先,也有人会说,我希望孩子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的童年。这些都没有错,也都寄托了家长对孩子的美好期望,可是这些答案都没有触到本质。

育儿的本质,一方面是孩子:了解孩子长成发育的科学规律,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用孩子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另一方面是家长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给到孩子的就是什么样的教育,育儿即育己,育己比育儿的优先级更高。

可以怎么做?《无条件养育》这本书,给出了13条非常具体的建议:

1.在吼孩子之前,请深思熟虑

丹麦诗人兼科学家皮亚特·海恩曾经说过:“在别人身上最难以原谅的错误,其实就是你自己的错误。”面对孩子,同样如此。孩子最让你生气的行为,本质上,最可能是你自己无法接受的那部分自己,是你最不喜欢的那部分特质。处理好自己的问题,你才能心平气和、公正地面对孩子的行为。

2.家长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要求

很多家长都自觉不自觉地希望孩子“听话”“服从”,因为这样能省很多麻烦。但是你想过吗?从小就学会“听话”的孩子,长大之后也会“听话”“服从”,你希望将来孩子是这样的人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真的需要好好考虑我们对孩子的要求,长远来看,能把孩子带到何方。

3.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

无论是孩子的行为问题、习惯问题,还是品格问题,良好而亲密的亲子关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父母和孩子之间有良性的沟通互动,有信任和相互的支持,你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有效的。

4.改变视角,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我们实施惩罚的时候,而是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我们和孩子才是统一战线。

5.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感受,也尊重孩子的需要。孩子行为的背后,其实都在反应他的某种心理需求,有这一点认知的改变,才能让孩子知道,他的情绪、感受、需要,都很重要。他这个人本身,很重要。6.做个真实的父母,父母也会犯错,也会尴尬,也会有做不到的事情,也会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事情。父母不是完人,让孩子看到这一点,我们和孩子之间才会有真实的联结。

7.少说、多问

“说教”是最没用的教育方式,可也是被我们用的最多的方式。放下这个执念吧,真正放下姿态,去听听孩子说了什么,他的想法究竟是什么。上一条我们说看到真实的自己,这一条,是看到真实的孩子。

8.考虑孩子的年龄

我们都知道要求一个6个月的孩子说话不正常,却经常要求四五岁的孩子“控制好情绪”,要求3岁的孩子“说到做到”。太多在父母眼里孩子的“捣乱”的行为,其实只是孩子符合年龄的正常表现而已。

9.不必过于教条和死板

每天都必须刷牙、玩完玩具必须归位,孩子做不到就是“习惯不好”;父母要统一战线,否则孩子就会钻空子,品质不好……真的有这么严重中?生活本省就是充满弹性的,灵活变通,也是必备技能啊。

10.不要太匆忙

“孩子磨蹭”这个问题,各个年龄段的家长都会头疼。但是其实,孩子可能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在生活。不慌不忙,才是做孩子的乐趣啊~

11.不说没必要的“不”

放弃那些无缘无故的对孩子的约束和你的过度担心吧,我们对孩子说的“不行”里,有一半是担心过度,剩下一半的90%,也都是多余的。

12.在符合事实的前提下,以最好的可能性看待孩子的动机

“自我实现预言”是非常神奇的心理学效应,用在孩子身上,会有更神奇的功效。当你相信孩子是好的,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这一点。

13.专注于长远目标

你现在对孩子的要求、培养,长远地来说,目标是什么?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说:

你惯常对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应该根据你的最终养育目标加以评估。
这就是《无条件养育》这本书中提到的13点养育原则。然而,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面对真实的孩子,看到孩子的需求,是每个做父母应该修炼的功课,做更好的自己,更是父母应该树立的目标。
相关阅读
推荐
  • 帮孩子打开“孤独”的心门

    一个两岁多的男孩,被诊断患有孤独症。他一直只会重复简单的词语,还时常发出怪声。在经过几个月的专业康复训练后, 孩子 会叫爸爸妈妈,会和老师说再见了。 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 医院 ,这样的例子时常发生。2006年底,该院儿保康复科开设了 儿童 发育 行为 专科门诊,专为孤独症的患儿开展短期康复训练,并为家长进行理论培训。医生们想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告诉更多的家长,千万别以为孤独症的孩子只能永远紧锁心门。及时为他提供长期高效训练,这些天使的孩子沟通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耐心狠心帮助康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保康复科

  • 多动症儿童感知缺陷的表现

    感知是指人的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们认识客观现实的起点,是通过视、听、触、味、嗅等感觉器官来实现的。其中视觉和听觉特别重要。知觉是人们在各种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的过程是:首先是通过感受器官对刺激物产生感觉接受;接受的感觉通过神经把信息传到中枢,对信息进行加分析;然后将加工分析后的信息作出动作性反应或者加以储存。 多动症儿童的感知缺陷,主要表现在:感知的速度比较缓慢,感知的范围比较狭窄,感知的分辨能力较弱,感知的加工分析过程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1)视觉 视觉是感知外界事物最重

  • “四点半问题”困扰家长引关注

    四点半放学后没有家长接的小学生由谁来托管?他们该做些什么?如何解决这个困扰许多家长和老师的四点半问题?沪上部分家长表示正经受着四点半压力的困扰。据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受访家长表示,学校取消晚托班已经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超过三成的受访家长称影响很大。 昨日,在四点半小课桌研讨会上,来自政府相关职能部门、 儿童 研究专家、教育机构代表以及家长代表和必胜客员工都对这个社会热点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专家们最终认为,最为合理的晚托班模式应该是社会机构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力量捐助这种三位一体

  • 营养与运动一对好搭档

    幼儿正值生长发育阶段,很自然,家长会十分重视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养料除了三餐和零食没准还吃点补药。但是, 孩子 们还需要另外一种养料,那就是运动。营养有了运动做搭档,会收获超值的营养。 运动,收获营养上的超量恢复 孩子们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弹琴、画画。。。基本上属于静态。到户外跑跑跳跳,新陈代谢旺盛了,孩子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就会比静态时强了好几倍。适量 户外沐浴阳光,收获钙的好搭档 在户外,接受适量紫外线的照射,使皮肤加工出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利用,留住了钙。这对好搭档谁也离不开谁。 运动使人愉悦,收

  •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11月下旬开始,我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的网上在线课程学习,课程内容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目前,学前教育实践工作者已经从转变教育观念的阶段发展到如何在坚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阶段。通过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掌握观察方法的基本知识、提高观察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我参与了网上在线讨论活动,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问题一:在观察幼儿行为时,纯碎用感官看和专业的观察,孰为重要?两者关联如何? 我的评论:纯粹用感官看和专业的观察各有各的重要性。对幼儿教师来说,在观察

  • 关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休息期间我翻阅了很多关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文章,也初步了解了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其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这点我感触比较深,到了大班之后我经常听到 孩子 在大家面前评价自己说:我会唱歌跳舞,但是画画不行。或者是一些:我儿歌念的好,可是我不会唱。。。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也就表现为儿童的自我评价。 2、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表现,比如,在参加户外活动时摔疼了,他能忍着不哭,课

  • 发现孩子有‘对眼’了我们该怎么办

    发现 孩子有对眼了我们该怎么办 孩子两眼向前或向其他方向转动时,双眼的视轴应是平行的,如果有一只眼向内、外、上、下斜视,俗称对眼,或斗鸡眼。 出生数周的婴儿,因缺乏双眼单视的能力,可有暂时斜视,6个月以上孩子双眼单视能力就发育的和成人一样,不再有斜视了。有的婴儿鼻骨发育未成形,两眼距离较近,看起来向眼内斜,其实并不是对眼。 如果孩子6个月以后仍有对眼,应到医院眼科去检查,以便及时纠正其视觉异常。婴幼儿期是预防和治疗视觉异常的最好年龄。 预防孩子对眼,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注意,母亲在逗孩子玩或讲话时,俩人之间

  • 宝宝入园丢“面子”怎对待

    宝贝是父母一生最得意的作品,父母都希望他不断往自己脸上“贴金”,可是当宝贝在幼儿园令你“丢面子”的时候,你不自觉地会采取什么态度呢?忽略、掩盖、回避、训斥,还是劝慰、教导、矫正? 避开4个心理陷阱 例1:忽略 离园的时间到了,月月老远就看见爸爸往教室方向走来,快到门口的时候,月月大声叫了一声:“爸爸——”同时把门口的一只垃圾袋当做皮球向爸爸踢去,但是垃圾袋口没有扎紧,结果垃圾散落出来,旁边有几个小朋友就踢起垃圾来。 正好老师走出来,发现地面一片狼藉:“这是谁干的?垃圾怎么到处都是?”小朋友就互相“指认”起

  • 在乎孩子微小的进步——读《大师谈教育激励》有感

    阅读书中《孩子期待的是鼓励和表扬》一文,让我即时感悟,要在乎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尤其对于孩子后天努力所表现出来的微小的进步。 文中克丽亚特夫人讲述这样一件事: 当她去洗漱间时,看到儿子亨特的牙刷又扔在台子上,便叫他:亨特,你怎么又把牙刷放在外面了?我不是对你说过牙刷用过后要放在牙缸中吗? 这段话告诉我们,孩子是非常需要注意和表扬的。当孩子做错事时,我们应该提醒和纠正他们,但是在他们改正错误,养成了好习惯后,即使在大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我们也应该给他们足够的肯定,使他们对自己的正确行为有信心,并有足够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