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能力培养
高高兴兴游戏快快乐乐识字

高高兴兴游戏快快乐乐识字

更新时间:2014-07-21 16:12:10

《高高兴兴游戏快快乐乐识字》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高高兴兴游戏 快快乐乐识字
作者:俞洁
日期:2005-10-12
  
汉字是传递人类信息的一种载体,作为一个特定的符号系统,在今天被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士所重视。开发幼儿的潜能,提倡在幼儿阶段进行早期阅读,已成为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然而,对于2-3周岁的托班儿童来说,如何抓住这一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指导他们进行早期阅读,开展科学认读教学,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高高兴兴游戏,快快乐乐识字。
一、   玩中识、识中玩
儿童教育专家曾经说过:“玩即是学,甚至更进一步,玩是最有影响力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婴幼儿时期,游戏几乎占据儿童的全部生活,它是儿童期孩子一种固有的、快乐的活动。因此,针对小朋友爱玩的天性,在科学认读活动中,我们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通过游戏让他们在充满乐趣的玩耍中轻松地认读、习得汉字。在“小手拍拍”的音乐游戏中,幼儿边唱边游戏,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分辨五官,同时识记认读了“眼睛”、“嘴巴”、“眉毛”、“鼻子”、“耳朵”等汉字;在“滚彩球”游戏中幼儿滚球入门,兴高采烈,渐渐熟识学会了“红”、“黄”、“蓝”、“绿”等颜色名称的字词;在玩小公园时,小朋友们对饲养角的小动物充满了兴趣,从饲养动物的房子上认识了“小兔宝宝家”、“ji宝宝家”等词汇。通过操作具体形象地、可感知的材料来积极地游戏,成了小朋友自主学习汉字的最好方式;通过游戏这种途径,幼儿学习集中注意力,锻炼想象力与记忆里,游戏把严肃的目的与快乐的情绪合二为一,让幼儿真正体验感受到“玩” 汉字的快乐。
二、   日积月累,顺其自然
在学习识字的过程中,很自然,有识字快的孩子,也有识字慢的儿童,对于这些能力相对应比较弱的孩子,我从不急于求成、操之过急,逼迫他们掌握多少多少的汉字,以数量来衡量他们的学习成绩,或剥夺孩子的游戏权利,这样不仅会挫伤小朋友的自尊心,同时也无形增加了其负担和压力,识字成了一种痛苦的游戏活动,久而久之,在失去游戏的乐趣的同时,也使他们对学习汉字产生了恐惧和不安,从而适得其反、事半功倍。因此,教小朋友认识汉字也应遵循教育的原则:循序渐进、顺其自然,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耐心去等待他们成功的一刻。
成功的体验会激起他们学识更多汉字的热情,从而促进其主动发展。不夸张地说,一个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早一点喊“妈妈”,便让“妈妈”这两个字音在孩子的耳边重复过上百次、甚至上千次。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妈妈”这两个汉字在孩子的眼前重复出现上百次、上千次呢?可以肯定,如果我们这样做了,一个刚刚学会喊“妈妈”的孩子,一定也能够认识“妈妈”这两个汉字。
从家庭走入幼儿园,每个幼儿都带有不同程度的个性的烙印,而教育的任务并非是将他们塑造成具有统一个性的标准件,而应顺应幼儿个性的心理需要,顺其自然。如有的幼儿对“小兔”“小鸭”“小鸟”等一些小动物的称谓很感兴趣,而有的小朋友则对食物比较偏爱,即对相应的“苹果”、“香蕉”、“葡萄”等汉字较易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承认并允许小朋友发展上的差异,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识字水平。对于这些幼儿,更应采取他们所感兴趣的方式,让他们增强与汉字接触的次数,增加无意识记忆,给予积极的刺激,促其转化成有意识活动,从而加快大脑的发育与成熟,让
   
幼儿在快乐的气氛中获得成功,受到鼓励而产生兴趣,日积月累,习得更多的汉字,达到快快乐乐识字的目的。
潜能是可以开发的,开发需要艺术和技术,更需要宽容和等待。良好的教育智能的开发,往往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顺其自然,把“笨孩子”安排到最适合他的位置上,他同样也能获得他的成功。

   
推荐
  • 培养孩子需“量体裁衣”

    我从不要求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达到良好就可以。但这并不代表我不去培养他,相反,我懂得了量体裁衣—只要快乐就好。 那年“六一”,儿子所在的幼儿园要进行朗诵比赛,当时院里有个叫童童的小朋友和儿子在一个班,他妈妈问我:“朗诵比赛有个单独朗诵的环节,你儿子报名了吗?”见我摇头,她马上说:“孩子从小就要出类拔萃,我一定要为儿子争取这个名额。”结果,我儿子回家就玩儿,而童童却要被他妈妈逼着读古文。 “六一”那天,我到幼儿园看表演。儿子在集体朗诵中读得摇头晃脑,我使劲为他鼓掌,竖起大拇指赞他“棒”—儿子快乐地对我眨眨眼。

  • 培养宝宝耐性的11种方法

    现在的孩子没有耐性是众所周知的,动不动就耍脾气,同小朋友们打架,缺乏耐性时,遇到很小的困难就会放弃。 判断孩子的耐性指数 1、做事不能有始有终。 2、任性。 3、经常容易哭。 4、情绪易激动,很难预测他们会干什么。 5、吃饭时爱动。 6、看电视时一会坐着,一会站着。 7、不能坚持玩一个玩具,而是拿拿这个,碰碰那个。 8、自私,只关心自己。 9、咬手指甲。 10、神经敏感、神经质或经常感到不安。 11、情绪不稳定,变化无常。 12、所做的事与年龄不相称。 13、经常争吵。 14、坐立不安,多动。 15、经常

  • 请教——左撇子宝宝的父母

    曹山 原帖: (写于9/7/2001 8:26:27 PM) 我女儿17个月,从种种迹象表明,她是一个左撇子——老是用左手画画、拿勺子、搭积木。 真是又喜又忧:喜的是科学表明,左撇子右脑发达,有聪明的条件,忧的是全家族没有一个当过左撇子,不知在今后的生活中是否会遇到什么麻烦不便。想请教一下左撇子们,你们知道怎么办吗?请讲讲有关话题! somestone 的回复: (写于9/11/2001 8:10:41 AM) 我就是个左撇子,除了吃饭、写字用右手。其余的只要是开始学,总是左手顺手。打球之类的,还有用刀子

  • 让幼儿在亲身尝试中学会生活技能

    案例: 喂,宁宁、豆豆醒一醒,该起床了。我轻轻唤醒孩子们在熟睡的孩子。孩子们揉着惺忪的睡眼慢慢地坐了起来,我对孩子们说:看看哪位小朋友的小手最能干,自己能把衣服穿上。经我这么一提议,孩子们一下子来了精神。老师,我会穿。老师,您看我穿得好不好? 老师,您看我会把背心掖到裤子里。说着鑫淼撩起上衣让我看,嘿,还真没露肚皮。可一转身就露了馅儿,衣服后边嘟噜着一大堆,我一边夸鑫淼能干,一边帮她把后边的衣服掖好。 老师,您能帮我个忙吗?一个小小的声音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我回头一看,子骏披着衣服走了过来。我问:怎么了?我

  • 盲目批评会扼杀幼儿的天性

    午餐后,活动室虽然有阳光,但冬日的阳光在寒风中却显得那么柔弱。于是,我们在温暖活动室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一声声笑声充斥着整个活动室,面对画面中的这一对天敌,令人不禁在笑了之后,想到那个经典的故事。 很久以前,猫和老鼠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劳动,一起玩耍。这年秋天,猫和老鼠经过共同的努力,积攒下一坛油,它们商量着把这坛油留到冬天,过冬的时候一起享用,于是猫和老鼠就一起把它埋在屋外的地下,然后继续每一天一起劳动一起睡觉。这样过了几天,老鼠有些嘴馋了,特别是到了晚上,每当它闭上眼睛似乎就闻

  • 在学习生活中把孩子当成朋友来看待

    我很想替孩子们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老师骄傲地说我长大了。只是孩子们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也渴望父母、长辈还有老师的理解、鼓励和尊重,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表扬。 半个多月里,我发现孩子们都有进步了。因为幼儿存在着个别差异,所以不管进步多少,都是在进步。这说明他们在点滴中成长,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积累经验。现在的他们变的懂事了很多,其实孩子们都很聪明,就是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有些孩子虽然表面很调皮,但是如果老师跟他好好谈谈心,他会把老师的话放心上,不过也需要一段过渡期,孩子会慢慢变乖的

  • 论文:浅谈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有一位美国教育家曾提出:培养孩子的要决之一,就是能够早让他们自立。他说:过分的保护只会防碍孩子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得有效经验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所以想要自立必须自理、独立。 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又是怎样呢?在教学活动中,我总会发现几个小朋友说:老师,这个我不会剪。、老师,帮我做一做。等一脸悲伤的样子,其实这些都很简单,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正呈现着增长的趋势,一个孩子往往是一个家庭的唯一希望。父母都恨不得捧在手心含在嘴里,为孩子包办一切,孩子只要听话、聪明,就是

  • 关心孩子的“同辈群体”关系

    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的儿童心理发展专家雷特指出,从儿童早期阶段与同辈群体相处所出现的问题,可预测儿童日后在人群中的适应情形。他提醒父母关心孩子的“同辈群体”关系,在家庭中注意孩子的两种行为倾向: 1、孩子在儿童的同辈群体中,是否经常表现得畏缩或被群体忽视?如是,表明儿童不易打入社会关系,易变得孤独、自卑,可能造成以后逃学或喜欢游荡的行为。 2、孩子与同辈群体相处时,是否经常与同伴摩擦?是否使用暴力攻击别人?因为攻击性是儿童被拒绝加入同辈群体的主要原因。如果你的孩子有攻击行为,这显示他的人际关系并不良好,

  • 很腼腆是缺点吗

    腼腆的孩子外在表现很典型,一般都不敢见生人,喜欢独来独往,不愿与人接触,常常爱藏在大人身后,或者把头埋起来,不愿引起别人注意。腼腆的孩子有时像“小大人”,不外露自己的情感,显得很稳重,有的家长认识不到腼腆是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一种破坏,他们认为腼腆是很正常的事,过分活跃是没教养不谨慎。其实腼腆和谨慎完全是两回事。如果说谨慎是一种良好品质,那么腼腆就是一种心理缺陷,时间长了,孩子容易缺乏自信心,看别人的眼色行事,结果会变成一个依附性很强、离开别人的帮助就茫然失措、寸步难行的弱者。 家长在平时应该有意识地对腼腆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