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07-21 12:49:09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可能是您在寻找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幼儿情况:本地生,个性娇气,在家一直爷爷奶奶宠着,遇到困难不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脾气倔强,看到喜欢的东西认为都是自己的。存在问题:每天早上总是入园比较晚,有时都等到上午10多才慢慢悠悠的入园。班里平时安排的小礼仪、小喇叭等活动轮到他时,头一天反复提醒,但第二天照样是因迟到没能参加。这样不但耽误孩子的受教育活动而且对孩子的入园秩序和常规都有影响。 问题分析: 霖霖的父母都是个体经营者,上班时间没有限制。通过与家长的谈话了解,才知道孩子跟着父母晚起后,还要再到姥姥家去吃早饭,后再由姥姥送来幼儿园,所以就将入园时间耽误得越来越晚。 效果与措施: 在一次傍晚离园时,我和霖霖的妈妈进行了谈话。谈话的内容大致为:首先,向家长介绍了孩子
最近发现教室里的积木、玩具好象经常会很乱,这边刚收拾好,一会儿又搞混了,我就开始观察孩子们玩玩具。 早晨,我组织孩子们玩积木。我请每桌派一个代表去拿积木,其他小朋友都坐在桌子旁边等候。我刚说完,好几个男孩子已经冲了出去,结果你拿一筐我拿一筐,玩具架上的积木被一袭而空,搞得每一组都有好几筐玩具,于是,我质问几个搬积木的小朋友不是说好每组选两种玩具吗,搬了太多桌子上都放满了,怎么拿出来玩呀?我再一组一组地进行调整。 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孩子们都在尽兴地玩着,可老是有小朋友哭着来告状:老师,小朋友抢我的积木。老师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早早地就开好门等待着孩子的到来。经摸底,这学期中班年龄段的幼儿较多,故园领导安排我和孙老师接手新中班。而且由于幼儿园地方小,我们借住在外面。这个班的孩子情况也很复杂,有在中心园上过一年小班的,有去年在村幼上小班的,有今年上暑假班的,更多的则是新生,他们的年龄差异也很大,最大的和最小的整整差了两岁。对于这样一群孩子,真的是想说爱你不容易!这样一个班级对于我们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我和孙老师商量后认为要想管好他们,就要在入学第一天就开始加强各种习惯的培养。下面是我们一天
涵涵是个适应能力很强的小女孩,和其他孩子一样她也是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爸爸妈妈上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可她却一点都没哭。当我从她妈妈手里抱过来时,她就好象和我很亲近,也许这就是缘分吧,它让我们由陌生走向了熟悉,我们的投缘,使我觉得涵涵是个特别可爱特别惹人喜欢的小女孩,而且还可以说是一个懂事的乖女孩。因为每天早上,在我们老师的热情招呼下,涵涵都会甜甜地和我们问早;每天中午用餐,也不会让我们操心;午睡也是如此,当老师还在哄闹情绪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她就已经静悄悄地睡着了。 两个星期过去了,涵涵都是表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在幼儿园里,每个班中都有听话孩子和调皮的孩子,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喜欢,而那些调皮、爱捣蛋的孩子往往得到的是老师的批评和责怪,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仔细想想不应该是这样,对于这些调皮、爱捣蛋的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涵涵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聪明又活泼,长得也不错,适应能力比较强,开学没过几天他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能够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过得很快乐,可是他是我们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交流方式,有效的沟通技巧对幼儿的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怎样进行有效的沟通还需要有一些原则: 首先,以积极的形式来表达你的期望。 我们经常在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告诉他们不要这样,不许那样,一直在用一种禁止的口吻去要求孩子,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告诉孩子成人想让他们怎样做。这一类的沟通只给了孩子一半的信息,即你不想要孩子做什么。但是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使你告诉孩子什么事情不能做,而他会去做另一件同样可是不可以做的事情,甚至比之前的那个更糟糕!书中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个孩子可能
正确处理幼儿间纠纷的实践培养浅谈 对于我们教师和家长来说,如何正确地处理孩子间的各种小纠纷,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尤其是现代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即便是非独生的孩子,都是几个大人回着转,都非常宠爱。孩子们在一起生活和学习,总难免会发生一些嗑磕碰碰的事情。如:某某小朋友今天打我了;某某小朋友不和我玩;某某小朋友一直欺负我,甚至,孩子之间发生了一些身体上的小伤害等等。这时候我们总会很为难:想让孩子宽容忍让些吧,又怕孩子受委屈;想让孩子勇敢些,又不知道孩子会如何把握勇敢的分寸 小孩子在一起玩,为了鸡毛蒜皮的一些
人文性的精神是人类精神与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它如一条绵延的链条自始至终地贯穿了个体生命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历程。对于个体而言,童年时期的人文性精神及经验是孕育未来生活与生命走向的历史渊源,是生发成人理性人格的精神根基。所以,童年就是每一个成人的精神故乡。从类的角度看,儿童的人文性精神作为人类原初文化的再现,就是孕育与生成现代人类精神与文化的母体。可见,童年的人文性精神既是我们人类放逐心灵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精神回归的最后家园。 儿童精神在主客融合的亲身体验中,在诗性逻辑的性情化理解中,在感性的潜意识的
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