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与对策:如何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问题与对策:如何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更新时间:2014-07-21 16:10:27

《问题与对策:如何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什么是健康和心理健康
教师健康状况分析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导致幼儿园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一、什么是健康和心理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well-being)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1.健康≠没有疾病
第三状态
生理: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睡眠不佳、性欲下降,生活质量不高
心理:学习、工作效率不高,注意力分散、情绪烦躁焦虑、缺乏生活目标与动力,常常感到生活无聊,人际关系不好,经常有矛盾冲突。
2.健康 的范围: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
心理健康的标准
认识正常:智力正常;认识过程正常,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情绪生活健全: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能较好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
意志坚强:具有良好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持性。
行为表现正常:行为反应与刺激相协调、与年龄相协调、无不良或变态行为。
人格发展健全:人格稳定、统一、协调;无人格障碍;具有良好的品格。
完善的自我:客观地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情感体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和谐的人际关系:乐群、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良好的人际支持系统。
据1999年底中国-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上我国卫生部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按伤残所调整的生命年限指标(DALY,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评价各类疾病在我国疾病社会负担中所占的比例,精神疾患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己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据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在2020年的疾病社会负担预测值中,精神卫生问题仍将排名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则把新世纪的第一年(2001)定为精神卫生年,所以不管我们愿意与否,我们正无情地进入到了“精神疾病时代”,面对着精神疾病时代的严峻挑战。
二、教师健康状况分析
职业枯竭(job burnout)一词最早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将其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是指在工作重压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职业枯竭的特征
生理:耗竭感、持续地精力不济、极度疲乏、虚弱, 会出现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
认知: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效率降低等;
情绪:烦躁、易怒、迁怒于他人等;
自我评价: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
人际关系: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
行为:对他人总有攻击性和人际摩擦增多,极端的枯竭状态会使人出现自伤或自杀。
教师身体健康状况
广东省教育工会于2002年对19所高校8417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广东省高校教师中不同健康状态的比率分别是:健康占10.40%,亚健康占45.55%,前临床状态占23.63%,疾病状态占20.42%。亚健康和前临床状态应该视为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调查表明,广东有69.18%的大学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处于疾病状态的教师中,以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最高,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不同年龄的教师无论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或肿瘤的发病率各有不同,但总体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地提高。其中心血管疾病从40岁开始增加十分明显,消化系统疾病则从30岁开始就已经有明显增加。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疾病是高校教师的常见病、多发病。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在心理健康方面,今年四月初,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外公布了一项不太乐观的调查结果: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 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
幼儿教师的疲劳感较深
幼儿教师成就感较弱
幼儿教师的内疚感较强
幼儿教师的同事关系满意度较低
三、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个体意义: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案例1:"这学期,我不知道怎么了,干事没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觉自己是在误学生,想起这些觉得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这是陕西一位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患严重心理障碍疾病,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前留下的遗书。
案例2:江苏盐城市区一名30多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也自杀身亡。
教育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成都某幼儿园老师竟命令班上30多名幼儿对调皮学生进行轮番"扇耳光",引起被伤害小孩父母强烈愤怒而闹上法庭。
因学前班孩子上课时吵闹,陕西某农村一名女老师竟拿起铅笔刀,将全班18个孩子中的17名耳朵逐一划破。
黑龙江省鸡西市城子河区某小学一名一年级学生因课间活动时对同学说了一句"你滚",竟被班主任逼到厕所去吃屎。
四、幼儿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
影响因素
工作本身因素
工作环境
个人因素
工作本身因素
工作负荷大
社会期望高
工作环境
教育管理机制
教育改革带来的压力
社会不公引发的心理失衡
激烈的社会竞争
人际关系
(社会支持)
个人因素
能力
自我评价
性格
性格与心理健康
A型性格:动作匆忙,办事的节奏快,有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遇到困难也不罢休,对任何事情都有一种不满足感。一件事情没有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情,四处奔忙。这种人雄心勃勃,脾气暴躁,干练利索,性格外向。他们常常为一些小事就可以大发雷霆,虽然有事业心,但对周围的人怀有“敌意”
B型性格:慢条斯理,不慌不忙,随和易处,没有争强好胜的压力,紧张之后尚能愉快地休息。
美国西部合作研究表明,A型性格者冠心病发病率是B型性格的2倍。北美一组研究表明,心肌梗塞发病率A型性格者较B型性格者高2~4倍。国内也有资料表明,A型性格占冠心病人数的70.9%。
C型性格:忍气吞声,强烈压抑自己的
情绪,吃苦耐劳、默默承受,从不计较
个人得失,这样的人容易得癌症
五、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外部因素
学校管理
社会支持
心理援助机构
个人因素
认知
情感
行为
人的烦恼不是起因于事,而是起因于人对该事的看法和评价。
——爱比泰德
世事无好坏,思想使之然。 ——莎士比亚
(一)认知策略
——Allis的ABC理论
个体的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C)的产生不是起因于外部事件(A),而是起因于个体对该事件的看法和态度(B)。
认知疗法的基本公式:
A —— B —— C
A —— B ’—— C’
不合理信念
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每个人都绝对需要得到其他重要人物的喜爱与赞扬。
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在各方面至少在某方面有才能、有成就,这样才是有价值的。
有些人是坏的、卑劣的、邪恶的,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与惩罚。
事不如意是糟糕可怕的灾难。
人的不快乐是外在因素引起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痛苦与困惑。
对可能(或不一定)发生的危险与可怕的事情,应该牢牢记在心头,随时顾虑到它会发生。
对于困难与责任,逃避比面对要容易得多。
一个人应该依赖他人,而且依赖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
一个人过去的经历是影响他目前行为的决定因素,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一个人应该关心别人的困难与情绪困扰,并为此感到不安与难过。
碰到的每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正确而完美的的解决办法,如果找不到这种完美的解决办法,那是莫大的不幸,真是糟糕透顶。
不合理信念的特征
绝对化要求
这种信念通常与“必须如何”、“应该如何”、“一定”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
过分概括化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过分概括化表现在人们对自身、他人、社会的不合理评价上。如当面对失败或是极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以自己或他人做的某一件或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整个人,按艾里斯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他主张去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去评价一个人,即对事不对人。
糟糕至极
这种观念认为如果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那将是非常可怕的、非常糟糕的,是一场灾难。
合理信念
自我兴趣
社会兴趣
自我指导
高耐挫力
灵活性
能接受不确定性
投身于创造性的追求
科学的思维
自我接纳
冒险精神
追求长远的享乐
现实主义
自己对情绪困扰负责
建立合理信念的方法
语义精确法
替代性选择
去灾难化法
语义精确法:思维规定语言,反之,语言塑造思维。如,
“我一定……”换成“我希望……”;
“如果……就糟糕透了”换成“虽然……,但……”等语言表述方式
替代性选择:看到问题解决的多种可能性及其他选择。
“只有被评上优秀教师,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只有被领导赏识才能说明自己是一名好老师”
去灾难化
如果事情一旦发生了,最坏的可能性是什么?
理性情绪疗法的自助表
人生的差异往往不是由于所面对不同的客观世界而产生的差异,而是由于“视界”的差异。
态度决定一切。
(二)情绪调整策略
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喜伤心
怒伤肝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
悲伤胃
情绪调整的具体方法:
宣泄法:把精神重负和心理负担淋漓尽致地倾诉出来,以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
痛者不通,通者不痛
幽默自嘲法
升华法
美好情感法
要想处掉旷野里的杂草,有一种方法,种上庄稼;若要使自己的灵魂不受困扰,让美好占有它。
世上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始终充满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头顶之上的星空和我内心的道德律。
送人玫瑰之手,历久犹有浓香
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行为调整策略
行为放松技术:通过全身肌肉的放松达到精神的放松。
放松顺序
全身:
手、胳臂、头、脖子、肩、前胸、后背、腹部、臀部、大腿、小腿、脚
每一组肌肉:
集中注意、紧张、保持紧张、解除紧张、放松
相关阅读
推荐
  •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源头

    文章来源:中国民办教育幼教版,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杭州万也心理咨询中心 杨小红 作者简介:杨小红,杭州万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临床催眠治疗师(美国催眠治疗师专业评审委员会授证),唯识深层沟通专业沟通师,曾担任香港专业效能管理学院院长、华人世界国际级NLP大师李中莹先生专职助理近3年。致力于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自我与系统的关系及深层次需求等的研究。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亲和力及感染力强,在综合运用NLP、系统排列、萨提亚模式、催眠、TA等多种治疗工具的同时,有自已的独特风格。

  • 幼儿自信心教育的重要性

    自信是指人对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进行的一种积极评价的结果。它是一种有能力或采用某种有效手段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的信念。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心理特质。自信,是走向成功的伴侣,是战胜困难的利剑,是达向理想彼岸的舟楫。 自信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作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幼龄儿童自信心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自信的孩子可以

  • 孩子的改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晨间活动时,小宇拿着圈在操场上飞快地跑着,嘴里还说:嘀嘀嘀,我要出发了!旁边的小叶看见了也跟着一起跑了起来,小宇说:你别跟着我,我不要你跟!小叶说:我也要开的!小宇立马转身拿着圈朝小叶打了上去,边打还边说:我就是不要你跟! 小叶哇的哭了出来,小宇看了一下又跑了。 我马上叫住了小宇:小宇,小叶哭了!你知道怎么回事吗?小宇眼睛看着其他地方,不说话。小叶说是你打他的,是这样吗?我继续问,小宇轻轻地点了一下头说:是他老要跟着我,我不要他跟。可是圈是用来玩的啊,如果打到了会疼的,对吗?我继续说,是的。小宇轻轻地说。

  • 做人才是根本

    我觉得如今提倡孩子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学习古代圣贤的教诲,是个好事情。我举双手赞成! 我1997年留学回国后,一直从事律师工作,与国内外各界人士接触比较多。我总结了一条,但凡有成就并且能够长期保持的人,都是目光远大、品德高尚、富有爱心的人。我感觉,我们国家对现代社会的认识有两点值得反思,一是片面强调竞争、一味追求个性和创新;再就是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忽视人格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竞争是必要的,但合作、互助、宽容,理解、平等和爱心更重要,这是人生成功的基

  • 儿童心理:让大老虎吃掉你

    不说大老虎吃掉你, 妈妈应说什么呢 1、妈妈什么也不说,用乐声对抗哭声。 2、如果宝宝在公共场合哭闹,妈妈就要拿出自己的修养来对付宝宝。比如讲道理;与不哭闹的小朋友进行比较;适当给宝宝买一些他心仪已久的东西(此招不宜常用)。 不听话就把你关到黑房子里去、再哭就让老虎吃掉你孩子哭闹,不听话时,就会听到很多家长无奈的喊叫,孩子怕什么就用什么来恐吓孩子。害怕的孩子自然被吓得不敢出声,家长也得到了安静,可你有没有想到这样做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埋下隐患?事实上,这种吓孩子的方法,很有可能导致儿童恐怖症等心理障碍,

  • 纠正孩子不良行为,可用说服+惩罚的方法

    提问:guest 回答:陈福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guest:我儿子现在3岁8个月,在和小朋友玩时只要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动手打人,而且我发现他老是有一种让别人服从他的愿望,给他讲道理他有时听,脾气上来连我也打,请问:我该怎么去说服他? 陈福国:这个孩子已经出现了不良的行为反应模式,这个问题需要充分塑造,对于他动手打人的行为应该说服,讲道理,也可以适当给予惩罚,让他这种不良的行为频度下降。 guest:每次打了以后他也后悔,可等发生了他就好想控制不住自己一样,请问:该怎么教育他?

  • 鼓励幼儿与“物”交往

    以物为对象的交往形式是幼儿独有的。这种交往顺应了幼儿心理的泛灵论倾向,能够增强幼儿的识物能力和爱物品格,是幼儿成长的必经阶段。对幼儿这种独特的交往形式,成人应当给予特定的关注与支持。 [关键词]物、幼儿、交往 雅斯贝尔斯认为,个人与他人的交往既不丧失于他人之中,又不与他人相对立,而是在彼此保持自己的个性、人格、自由的同时又把自己的心揭示给他人,并领悟他人之心,即做到彼此心心相印。川在这里交往被当然地限定于个人与他人之间。然而,通过观察幼儿生活,我们看到了一种更为独特的行为。这种行为一方面符合上述对交往活动

  • 幼儿爱心教育:营救小蚯蚓

    昨天午饭后,我带着孩子去散步。走着走着我们发现了一条躺在地上挣扎的小蚯蚓在强烈的阳光照晒下快要死了,这时我说:谁来救救小蚯蚓?大家只是发出叹惜声和可怜的眼光不敢上前救这条蚯蚓。这时我又说:再不救小蚯蚓,它就快死了!就在这时,景景发出颤抖的声音、头上冒着汗珠说:我来!于是她就弯下腰伸出小手指把蚯蚓拿到了树底下,景景刚放下手中的小蚯蚓张竹筠就一把拉着景景的手说:你手疼吗?景景摇摇头说:不疼!,紧接着贝贝上前抱着景景说:谢谢你,谢谢你!这时,大家都一起说:谢谢你!景景勇敢的行为就了小蚯蚓。站在一旁的我被这一刻感

  • 家园配合关注胆怯幼儿

    画画了,孔祥明小朋友非常认真,他的画能够很准确地抓住物体的主轮廓,画面整洁、色彩漂亮。但是唯一遗憾是孩子画的东西很小,老师虽然一再要求他将画画的大一些,可是他总是画得很小,每次老师向他提要求的时候,他总是可怜巴巴地用眼睛看着你:老师我画不大。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孩子在什么地方都表现得很胆怯,如早上来园他看到老师向他展现笑容了,他会向你轻轻地问好,反之他就会偷偷地溜进教室,不引起你的注意玩大型玩具的时候,他不喜欢攀爬类动作难度大的活动,鼓励他上去,他说:老师我害怕。 其实像孔祥明这样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