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研计划总结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 (一)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寻找影响区域活动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2.如何界定和评估某一区域活动是有效活动; 3.如何提高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⑴实践和分析影响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理念;
⑵探索和总结出提高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每一个幼儿多元化地、全面性地发展。通过丰富的区域环境创设、提供材料、组织活动、有效指导,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幼儿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积极思考、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⑷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将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动和区域化的个体学习活动进行有效选择和整合的能力,能依据幼儿兴趣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投放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差异性的区域活动材料,并能对幼儿园在区域活动的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做出调整与推进,使区域活动内容具有有延续性和拓展性,提高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推进区域活动的能力。
2.研究内容
⑴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现状调查分析,查找影响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因素。
⑵探究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特点、提高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具体策略包括:内容选择、区域设置;情境创设、材料投放;观察记录、介入指导;评价分析、反思提高。
⑶构建界定和评估活动有效性的体系。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1.通过全面学习,提升对课题的认识与理解
要提高当前幼儿园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有效性,首先要充分认识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特殊意义,区域活动使幼儿的学习更自主,幼儿更有兴趣投入活动,区域活动使教师更能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并因材施教。其次要重视区域活动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区域活动的目标、区域材料的投放和区域活动的指导,以幼儿发展为本,认真落实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区域活动应有的作用,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有效发展。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地学习区域活动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探讨当前国内区域活动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问题。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理顺区域活动与幼儿课程、区域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并结合我园的环境育人理念初步梳理出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2. 突出研究重点,探索园本实施策略
牢固树立“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的观念,努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整体规划幼儿园教科研工作,以科研促办园水平的提高,以科研促教师的专业成长,以科研促幼儿的全面发展。着眼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本质,以“有效”为目标,从区域环境设置、游戏材料投放、教师有效指导及评价等全方位开展“有效性”实施策略的研究。根据研究需要,深入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调研、实验、观摩、研讨活动,真正让幼儿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3. 完善过程设计,保障研究落实与效果
为使研究过程在不同的阶段能完成预期的目标任务,取得应有的效果,我们将整个研究过程精细设计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09年2月——6月)
课题前期准备主要完成:建立课题组,填写研究课题申请书、申请立项,拟定开题报告,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等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2年2月)
1.主要完成文献研究学习。(2009年9月---2010年1月)
2.研究区域活动的有效设置。(2010年2月---2010年6月)
3.研究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2010年9月—2011年1月)
4.研究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有效观察指导。(2011年2月—2011年6月)
5.研究区域活动的有效交流评价。(2011年9月—2012年2月)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2月——6月)
全面总结,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并制作光盘、整理课题论文、案例等资料,对课题做出鉴定。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举措
(一)构建研究的网络系统
研究之初,我们建立了合理的科研网络:一是由园长、业务园长、课题小组长组成的课题指导小组,负责规划、确立课题、制定规划、修订方案、调控实验、鉴定成果;二是以年级组长为核心的课题实施小组,组织本年级组师幼进行具体实践活动。课题指导组负责修改、完善课题方案,课题实施组确定各年龄组研究重点,每位老师根据自身特色,开展班级课题活动计划,定期进行课题汇报。期末,教师就课题研究内容进行小结,参与全园性的交流活动。
(二)夯实研究的理论基础
1.全园性的专题报告,切实转变教师观念。
我们定期开展全园性的专题学习活动,让教师从大方向上把握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从源头上转变教师观念。自课题开题以后,我们系统学习了课题四大支撑性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有效性教学理论》以及与区域活动相关的理论。教师又通过自学进一步内化理论,为课题研究强根固基。
2.小组性的集体攻关,着力提高理论水平。
小中大各年级组在每个学年期初就集体讨论,列出所要学习的一些理论项目,合理分配到各个月份。然后各个小组针对学习计划中的各项内容,进行集体攻关学习,把所学的每一项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并直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3.菜单性的外出学习,准确把握研究方向
研究几年来,菜单式的培训学习计划让每位课题组成员都有机会外出学习。我们不惜重金去上海、江苏南京、山东青岛等地取经,全国性的幼儿游戏论坛连年参加,每次学习归来,以点带面进行辐射。我们在外出学习时不失时机与游戏专家对话,请专家释疑解惑,与姐妹园老师切磋幼儿玩艺。课题组成员有了专家指导和理论支撑,不再盲目研究,更不会走入研究的误区。
4.个别化的针对学习,有效补充不足养分。
个别化的针对学习是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所进行的个别化的理论学习。教师们通过幼儿教育杂志、网络、电视、专家讲座、外出观摩等多种途径进行补充性学习,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活动,教师们的教育观念不断转变,教育行为不断优化,为全面实施课题研究打好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搭建研究的多种平台
1.每周的区域准备——课题研究的基础
每周一的集体备课与周四的自主学习时间,是老师们雷打不动的区域活动准备时间。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分工进行区域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尽量做到资源共享。我们对各项区域活动的内涵、目标、材料、实施过程作充分的讨论和交流,然后一起准备区域活动的材料,各班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特色材料。正是这每周固定的区域准备活动为我们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2.每天的区域活动——课题研究的阵地
每天上午的区域活动是我们进行区域研究的主战场。在这里,我们把和幼儿一起精心准备的材料呈现,我们让幼儿主动与材料互动,我们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我们将自己的设计意图不露痕迹地在这里实践。我们还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调整材料和实施方案。一个个区域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成熟,教师设计和实施区域活动的能力也在这里得到不断的锤炼。
3.每两周的区域反思——课题研究的理性提升
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周记录两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除了要记录幼儿活动的表现,还要对幼儿的这种表现结合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作理性的思考。制度上的约束,管理中的落实,让每一位教师由被动反思到主动反思,逐步养成了教师肯思考、勤动笔的习惯。在不断的反思中,教师对课题研究的作用有了深一层次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组织实施区域活动的能力。
4.每月的课题组活动——课题研究的活力源泉
每月,我们以科研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组大组研讨。课题组活动内容包括对策商讨、经验交流、困惑释疑、理论学习和运用等。
5.每学期的区域观摩研讨——课题研究的有效载体
我园于课题开展以来多次成功举行了与课题相关的市级、园际培训活动;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课题专题讲座;每学期进行一次大型区域活动观摩与展示,在这些活动中对区域活动各环节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课题组成员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观察记录和相关案例,每一篇观察记录,都源于日常细致入微的观察,每一篇活动案例,都给予理性的有效性分析,每一篇实践论文,都有以小见大的经验提炼。
(四)提供有力的研究保障
1.物质保障。我园大、中、小共十八个班级,班班都有符合标准的幼儿活动室,活动室宽敞明亮,功能齐全,能切实保证幼儿充足的区域活动空间。老师根据幼儿培养目标、主题活动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区域环境设置,提供了优质的物质环境保障。
2.制度保障。制订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使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运用激励机制,重奖科研成果,对研究成员评优、晋级等政策倾斜,激励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整体推进教师队伍和科研兴园。
3.经费保障。幼儿园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各项经费的使用,所需物品的供应,教师研究成果的奖励等,确保课题研究活动正常开展。
4.时间保障。课题研究与幼儿园工作相协调,规划课题研究与幼儿园整体发展目标相协调;落实课题研究成员与幼儿园课职务相协调;安排研究工作与幼儿园日常工作相协调;做到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四、课题研究所形成的理性认识
(一)研究幼儿园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有效性理念的主要成果
1.课题研究丰富了课程观
几年的区域活动有效性研究拓展和丰富了《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我们在目前幼儿园普遍使用的主题课程基础上,研究形成了一套综合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园本课程。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把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实现主题课程与区域游戏课程相为融合,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
2.课题研究更新了教育观
幼儿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如何组织、指导、评价幼儿的游戏,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一直是广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我们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课题研究,从实践层面诠释了区域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明确了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提出了如何看待和评价幼儿的游戏,课题研究总结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和方法。我们控制每周课时量,避免集体等待和时间的隐性浪费,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游戏,使幼儿在多样性的、自主参与、独立决策的活动中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通过参与游戏、支持游戏、关注游戏的进展,通过赞许幼儿的新思路、鼓励幼儿的新探索,给幼儿提供机会和条件上,培养幼儿的自律性和责任意识,让幼儿感受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是受到重视的,游戏的过程是积极的、有吸引力的、游戏中的快乐和满足是值得留念的。
3.课题研究明确了环境观
我们把活动环境还给每个孩子,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幼儿创设一个积进、生动、富有挑战的环境,让每个幼儿拥有创作、表达、表现的平台,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会自然地表现出兴趣与需要,这样就为幼儿园课程的形成、发展和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课题研究形成了评价观
通过研究我们解决了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为什么评价、评价什么、何时评价、怎么评价、谁来评价等问题,适宜地运用评价策略,调节、指导我们的工作,提高区域游戏水平,在评价中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开放式的评价,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升华、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学习成效的加深。幼儿自主评价、教师全面评价、小组评价、情境化评价、展示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都不仅仅只侧重于结果,而更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更为科学有效地引领幼儿游戏发展。
(二)研究幼儿园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有效性实践的主要成果
成果一:架构了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框架结构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要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主要要把握好四个关键环节:
1.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要以丰富的环境为基础
2.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要以多元化材料为支撑
3.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要以有效性指导为核心
4.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要以科学性评价为保障
成果二:形成了区域活动四大模块的有效性策略
三年多的研讨与实践,我们围绕总课题分解了许多子课题,各课题组成员围绕区域活动的内容选择、区域设置策略;情境创设、材料投放策略;观察记录、介入指导策略;评价分析、反思提高策略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提炼,形成了区域活动四大模块有效性策略。
模块一[内容选择、区域设置策略]
1.选择活动内容,体现教育整合
通过对不同班级同一主题背景下的同一区角活动内容中幼儿的表现和活动后的成效比较,得出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内容选择适宜性策略。首先,合理选择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内容。主题内容的预习、主题内容的巩固和拓展、主题内容的下放、主题内容的提升都是区域活动内容选择的效途径。在具体实施主题过程中,还应动态调整区角活动内容。另外把握兴趣点使区域活动更具成效,学习游戏化使区域活动更精彩。
2.确立适宜目标,凸显和谐发展
区域活动的目标突出以“主题活动”教育内容为核心,以“项目支持”为内容,以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并注重幼儿年龄的连续性。根据区域活动整体性、层进性等原则,我们将主题目标逐层分解,依据集体教育活动和区域活动不同的教育功能,将主题教育目标分解为集体教育活动目标和区域活动目标;再根据各类区域的不同教育功能,将主题性区域活动目标转化为各区域活动的发展目标,使各区域保持内在的联系。确定近阶段幼儿应该获得的关键经验,将具体的关键经验转化为层次目标。
3.优化区域设置,合理利用空间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地分配活动区域,使得活动中动静皆宜、各得其所、各取其乐。区域活动设置应具备全面性、合理性、教育性。
模块二[情境创设、材料投放策略]
教师在设计投放材料时要突出材料本身的安全性、科学性、教育性、综合性、主题性、多元性及功能性,其次在材料投放的趣味性、层次性、递进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考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模块三[观察记录、介入指导策略]
1.有效观察策略
教师应掌握好三种观察的方法,即全面观察——巡视;重点观察——看内容;个别观察——看幼儿;把握好观察要点:看与看到、解读与判断、适时介入。观察活动离不开记录与分析,科学设计图表,能客观、动态反映幼儿的发展与变化,我们常用的方法有平面图法、比较记录法、个案分析法。
2.适时介入策略
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开展的活动,在幼儿顺利进行游戏并积极投放其中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幼儿的游戏动机和分析幼儿的行为水平。然而,当幼儿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帮助时,教师应当顺应幼儿的游戏意愿为前提,把握时机,适时地介入指导,以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游戏构思,实现“在最关键的时刻给予帮助,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予提升”。
3.适度回应策略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除了关注介入的时机,介入游戏的方法也极其重要,在长期的观察中,我们发现教师因介入游戏时不同的角色、地位、行为和态度,会导致幼儿游戏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大量事实表明:回应,只有“适宜”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模块四[评价分析、反思提高策略]
在交流评价环节具体要做到“三性”:
(1)评价对象的主体性
(2)评价形式的灵活性
(3)评价策略的多元性
成果三:形成了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幼儿园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主题背景突出。区角设置突出主题教育目标,创造性地开辟区角领域,体现生活化、教育化、游戏化,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环境设置独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兴趣及活动主题的需要,科学利用场地的不同空间精心构思,巧妙设置,体现科学化、课程化、个性化、美化,有效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3.内容形式丰富。所设区角主题鲜明,内容及形式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区角设置要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安全环保、趣味性强。
4.教育价值凸显。充分发挥区角活动在一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为各阶段的主题活动开展服务,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陶冶幼儿情操,达到促进幼儿认知、个性、情感和社会性等多方面发展的教育效果。
5.幼儿兴趣浓厚。区角活动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蕴涵新颖、时尚、现代的社会信息,能够充分调动幼儿活动兴趣,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游戏和玩伴,并能以积极愉快的情绪专注地参与活动,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
6.教师指导适宜有效。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敏锐的观察能力,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予以科学、适时、有效的指导。要有教师跟踪指导情况分析记录,包括幼儿表征特点、相应指导策略等基本情况记录。
五、课题研究产生的成果与影响
(一)理论成果与影响
1.2012年4月,幼儿园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展示于《泰兴教研》,对全市幼儿园如何开展有效的区域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2011年12月——2012年4月,课题研究接近尾声,我们总结、梳理、提炼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研究专刊,全书分:研究报告、研究成果、研究案例、研究感悟四大部分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园课题研究的成果。
3.2012年7月8日,我园在泰州市教科所、泰兴市教研室和幼教办的牵头下,举行了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有效性研究》结题暨泰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园拓展性户外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开题现场观摩活动。此次结题和开题活动向全市幼儿园开放,各幼儿园课题主持人和核心组成员共150多人参加观摩。泰州市教育局副调研员、师资处朱三峰处长,教科所胡唐明副所长及泰兴市教育局教研室、幼教办相关人员组成的5人专家组,来园进行现场结题论证。专家现场审阅了课题研究的资料,观看了课题研究成果专题片。最后专家组对课题进行了论证,认为该课题选题精准,研究目标、内容定位准确,研究方法适宜,研究过程扎实有效,研究成果丰厚、规范,前瞻性、系统性、创新性强。专家组一致同意课题结题并推荐该课题申报江苏省精品课题。整个课题结题、开题现场,为全市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示范,课题研究成果专刊在全市推广,得到了姐妹园的认同和称赞。
(二)实践成果与影响
1.2012年4月27日,泰州市幼儿园区角游戏比赛举行,来自全市四市三区的24名教师携带作品参加比拼,我园小、中班2名教师作品经过泰兴选送参赛。我园小五班以《六个好宝贝》为主题的区角游戏,因其游戏理念新颖、游戏过程清晰、游戏方向明确,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中班以《我们居住的地方》为主题的区角游戏,因设置布局合理、材料丰富多样、师幼互动性强、幼儿游戏水平高,更深受专家的高度评价。经过8位专家严格评审,两个游戏作品分别获得泰州市小班组、中班组一等奖的骄人成绩。
2.近年来,我园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精神,深入开展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让游戏不仅成为幼儿的生活方式,更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法,进而整体提升全园的保教水平。取得了较为丰硕的阶段性成果。每年接待省内外参观学习数十次。
3.2012年10月我园对泰州市幼儿园开放“区角游戏观摩”一日活动,进一步将研究成果向泰州市各幼儿园辐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