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蒙台梭利教育模式走入中国的思考》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蒙台梭利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对当今世界学前教育改革的积极影响
20世纪的幼儿教育以重重的一笔记下了蒙台梭利(Maria Monte ori.1870"1952)这个名字。她创办的“儿童之家”成了幼教工作者朝拜的“圣地”,她创造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引起了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极大热情。20世纪被认为是“儿童的世纪”,她则被誉为“儿童世纪的代表”。
现在,蒙台梭利绝不仅仅是幼儿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她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与现代学前教育密切相关。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有蒙台梭利学校,而且蒙台梭利学校至今仍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不断涌现;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广泛,美国、日本等国家也纷纷成立了自己的蒙台梭利研究团体;在世界学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蒙台梭利教育法成为许多国家中重要的学前教育模式或渗入到其它各种各样的模式之中……美国著名
幼儿教育家莫尔(Shirley Moore)与基尔默(Sally Kilmer)在《当代学前教育——一项学前教育计划》一书中明确指出:“当代讨论学前教育的文章,如果没有论及蒙台梭利体系,便不能算作完全。”凯汀·麦克尼克尔斯(Chattin McNichols)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勿庸置疑,蒙台梭利模式像一块性能优越的磁铁,它以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儿童的成就测验中的优秀成绩吸收了众多的儿童进入。”相良敦子则认为蒙台梭利教育在日本的传播为日本1989年以业的幼儿教育改革注入了“原动力”,她说:“1989年日本公布的新幼儿教育基本法是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其功臣当属‘日本蒙台梭利学会’……国际蒙台梭利学会(AMI)带给日本蒙台梭利学会(JAM)的蒙氏教育观成为教育的原动力。”
一言以蔽之,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当今学前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对当今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与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当今学前教育体系中重要地位以及对当今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已经越来越多的人士开始关注如何使蒙台梭利教育模式进入中国的问题。根据几年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笔者认为,目前研究蒙台梭利教育模式走入中国的问题有两个思路:其一,如何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长处;其二,如何使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两个思路当中,前者主要解决以我为主、他为我用的问题,后者主要解决以他为主、他我结合的问题。两个思路的观点充分考虑了蒙台梭利教育模式走入中国的实际可能性。
思路一强调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长处为我所用,可以说是我们在现阶段将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引入中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实际来看,80年代以来,幼教工作者研究和实践了多种学前教育模式,期望从中找出或由此建立一种适合中国学前教育的模式。十几年过去了,伴随着多种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成果问世,大多数人在如何选择和建立学前教育模式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即不存在一种适合所有儿童、所有学习领域的最佳学前教育模式,我们应该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一些优秀教育模式的优点和长处,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做出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由于以往我国普遍使用的早期教育模式是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在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让儿童在活动中得到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蒙台梭利关于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与“有准备的环境”相互作用得到发展的观点;我们也完全有必要借鉴蒙台梭利为儿童提供的具体的“有准备的环境”——适宜儿童的各种设施、作为导师的教师和精心设计的活动材料(蒙台梭利对此有具体的要求),让我们的孩子也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发展。同时,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模式,对于面临观念转变到行为困难的幼教工作者来说也相对容易。蒙台梭利不仅仅是一位教育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实践家,或者说,她主要是一位教育实践家。作为“儿童之家”的一切都有具体的要求,如她对教室中环境的设备有具体的要求,对教师的角色和每日工作有具体的要求。对儿童的活动材料更是有匠心独具的设计。从这个意义上说,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更接近于处在幼儿教育第一线的幼教管理者和教师,由此,蒙台梭利的理论和实践更容易为他们理解和接受——这与我们以前所研究的一些幼儿教育思想和理论如皮亚杰的思想不同,皮亚杰的理论更多的是在观念层次上,而蒙台梭利则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处在观念与行为的结合层次上。
思路二强调在将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引入中国时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做一些调整,当然,这是一种保持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基本框架不变的非本质调整。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可以进入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应该让在世界学前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12亿人口的大国占有一定的位置。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西方国家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它凭借自己多方面令人确信不疑的优势,将众多中产阶段以上家庭的
孩子尽收“麾下”。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东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日本,蒙台梭利教育模式自6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广泛欢迎,而且比美国更进一步的是,日本在8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当中广泛吸取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精华,把蒙台梭利的不少重要教育思想融入国家于1989年颁布的新幼儿教育大纲之中,日本的不少人士都认为日本90年代的幼儿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有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影子;在与我们同宗同祖的台湾地区,蒙台梭利教育也已经有了近20年的历史,而且,台湾地区出现了大批受到专门训练的蒙台梭利学校教师,出现了协调、沟通各个蒙台梭利学校的蒙台梭利协会……蒙台梭利模式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传播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拒绝”蒙台梭利,我们应该让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占有它应有的地位——当然,我们应先从小面积的实验开始。
其次需要明确的是,蒙台梭利教育模式进入中国需要以“中国化”的蒙台梭利教育模式进入中国需要结合中国的经济、文化特点进行“中国化”。蒙台梭利教育模式是意大利人的创造,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国家都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进行了本土化的处理。美国蒙台梭利运动经历了一个兴——衰——兴的过程,“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兴”的时期盲目地、没有消化地崇拜,没有经过认真地本土化。六七十年代蒙台梭利教育在美国复兴后,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许多方面都与美国复兴后,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许多方面都与美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结合。比如,美国人以蒙台梭利文化科学教育的框架为蓝本,设计了富有现代文化气息、融合现代科学原理和知识的文化科学教育的方案和教具;再比如,美国人对相对稳定且极具特色的一些蒙台梭利教育内容也进行了充实、高速和完善。可以说,本土化的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的基本问题
现在我国已经出现了蒙台梭利式幼儿园和蒙台梭利教室,而且蒙台梭利式幼儿园和蒙台梭利教室的数量在近年将会有增加的趋势。同时,由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蒙台梭利教育模式走入我国的问题。蒙台梭利教育模式走入中国将以国人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某些长处和引入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两种面目出现。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某些长处操作起来相对容易,因为这只涉及蒙台梭利的某一观点,使用蒙台梭利的某些教具的问题,而引入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并使其中国化、操作起来则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探讨。
第一,目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今天要做的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工作的目的,人仅仅是使现在已经在中国出现和将要出现的那些蒙台梭利幼儿园能够适应中国这块土地的“地域特点”和“气候条件”,保证在蒙台梭利模式下受教育的中国幼儿也能像其他国家的幼儿一样受益,更重要的是使蒙台梭利
教育法在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认为,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改革更应该广纳百家的优点,吸纳什么,如何吸纳,单凭对外国的教育模式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是不够的,因为对于纷繁复杂的影响教育的因素在理论分析时如有些许不慎或失误,就可能导致具体吸纳时的偏差。只有在对外国教育模式进行充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尽可能移植到我国并进行本土化的工作,将其与我国现有的一些教育模式相比较,尽可能地把要借鉴的教育模式放在与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相同的条件下,使我们能够科学地对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才能使得我们在具体的借鉴中做到有理有据。
第二,教育内容问题。蒙台梭利的教育内容是有体系的,可以根据是否以配合使用专门教具为主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配合使用专门教具为主的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练习、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文化科学教育;第二类是不以配合使用教具为主的内容,包括动作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等。在第一类教育内容中的语言教育和文化科学教育方面,设计出符合中国语言文字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的语言教育体系和相应的教具,设计出适应中国文化传统与当前科技发展特点的文化科学教育体系和相应教具,应该是我们将蒙台梭利教育内容中国化的重要工作;在第二类教育内容中的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方面,剔除蒙台梭利和道德教育中的那宗教成分以及受社会、历史局限不适合我国的东西,设计出适应中国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时代特点的道德教育内容,应该是我们将蒙台梭利教育内容中国化的另一重要工作。第三,班级组织形式问题。在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班级组织应该是“垂直式”的混龄班级。混龄编班也可以说是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从理论上说适用于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混龄编班,也应该适用于我国,而且在我国目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孩子普遍缺乏兄弟姐妹的情况下,混龄编班对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更应该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
但在社会上人们普遍认同并接受了同龄班的今天,在人们的脑子里对混龄编班还没有明确概念的今天,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的班级组织形式,在进入中国时可能会面临挑战。挑战之一,教师面对的不再是同龄班上水平相对齐整的孩子,而是有着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发展需求的差异的很大的孩子,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她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面对班上水平适中的孩子来讲授和管理,她需要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挑战之二,幼儿家长对混龄编班这一有别于我国多年来传统班级的新形式,难以很快认同。年长幼儿的
家长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孩子经常和年幼的孩子在一起,发展上会吃亏;而年幼幼儿的家长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孩子经常和年长的孩子在一起,交往上要受气。蒙台梭利班级组织形式面对的这些挑战,要求我们在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时充分考虑班级组织形式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以下三种可能的班级来实验,即完全混龄编班、部分混龄编班和同龄编班三种班级组织形式,通过实验研究科学地选择出一种适宜的班级组织形式;也可以考虑由部分时间混龄编班开始逐步过渡到完全混龄编班。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走入中国的问题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问题,只有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携起手来,我们才能把这一问题解决好,从而为把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推向深入尽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