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幼教 > 幼儿园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实施特点

蒙台梭利教育实施特点

更新时间:2014-07-21 10:18:28

《蒙台梭利教育实施特点》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蒙台梭利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蒙台梭利课程的实施中,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作为指导。可以在下面的几点特点当中体现出来。
(一)让幼儿自己做,也就是所谓的“不教的教育 ”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已建构完善的人格。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 (幼儿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的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其实,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

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

“我听到了,

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

(二)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的发现敏感期对早年学习的重要性的理论已被近代研究所证实的观察。对幼儿来说,若在某种特性的敏感期学习该特性,要比他在生命中的其他时期学习该特性来得容易。蒙台梭利环境运用了这些事实,让孩子在各阶段的敏感期,自由选择活动。 何时开始?

虽然入学的年龄在每个学校都不一样,通常,小孩是在两岁半到四岁之间入蒙台梭利教室,这完全依他在教室的环境中,是否感到快乐和舒适而定。他将从所有的小孩都喜欢且最简单的活动开始;而他在三、四岁所使用的教材,将帮助他发展集中力、协调力,以及他在五、六岁时,将从事的一些较难的活动中所需的工作习惯。这整个的学习计划是很有系统的,因此,若一个小孩错过了整个计划的头几年,或在他尚未完成这里所提的一些基本课程之前,就已退出这个计划,那么他就无法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蒙台梭利教室并非托儿所,也不是提供给孩子的一个玩耍的地方。这一个独特的学习环境,是利用孩童在两岁半至六岁这段敏感年龄,能从丰富的环境中吸收讯息的特性而设计出来的。在此环境中,是让孩子已自然的方式,获得阅读和算术等基本技巧,因此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单调、乏味、辛苦或受到挫折。在蒙台梭利环境中,因为可按照个人的兴趣发展,孩子很早便产生了对学习的热爱,这是使他真正能自发性学习的关键。

(三)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在蒙台梭利的课程当中,教师称之为导师,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在儿童操作教具,即儿童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现实水平的目标,制订每个儿童通过活动可能达到的目标,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示范者和观察者,而应该是儿童发展的积极支持者和指导者。因为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具有有吸收力的心智,因此,教师不应当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和帮助幼儿进行各种感知觉的训练,从而达到发展幼儿的心智的目的。同时如果缺乏教学目标,完全依赖儿童自己操作,儿童的自动发展是不可能的。

(四)完全人格的培养

完全人格的培养是蒙台梭利课程所追求的目标。教育者头脑中应该具有的关于儿童发展的理想形象——具有完全人格的儿童。

蒙台梭利的课程当中试图通过一个一个孤立的感觉训练达到儿童的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五)混龄教育

所谓混龄教育,就是把3—6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内游戏、生活和学习。开设的目的就是扩大幼儿的接触面,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年龄儿童相互交往,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学会关心、分享、轮流合作等社会行为,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基础。

混龄教育更强调尊重儿童成长步调,最大限度的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蒙台梭利说:“适度的教育只有一种,那就是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速度的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主要特色,就是真正地实践了以孩子生命力为活动中心的教育目标。混龄教育形式,因不同年龄段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明显的差异性,更加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全面细致的了解每个幼儿的情况,组织各项活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简言之,蒙氏教学方法的根本精神就是依照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心理(生理)成长变化情形及其需要,而给予适当的帮助,以启发或诱导其心智体能的有效活动,让他们发展成未来最有用、最有效率和最幸福的人

(六)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这是蒙台梭利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所谓蒙台梭利的课程就是幼儿操作教具的过程,因此教具的丰富是进行蒙台梭利课程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儿,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蒙台梭利强调感官训练必须由儿童自己控制某些教具来进行。为此,蒙台梭利特别设计和制作了一整套进行各种感官训练的教具。例如,蒙台梭利为专门训练儿童视感知能力制作的一套教具是:一块木板上有十个大小不等的孔,每个孔相对于一个圆柱体,每个圆柱体的直径只相差一毫米。在利用这套教具进行训练时,要求儿童能正确地把混杂在一起的各个圆柱体放入相应的孔中。儿童如果把一个圆柱体放入一个比它小的孔时,则放不进;如果把它放入一个比它大的孔中,最终至少会留下一个圆柱体放不进某一个孔里。儿童通过反复运用这套教具进行练习,不断比较判断,不断纠正视感知控制的错误,其视感知能力的精确性和敏锐性就会得到训练和提高。蒙台梭利要求对儿童进行每一种感官训练,都要有与之相适合的一套教具,且要由一套循序渐进的练习组成。因此,根据每个幼儿的特征,蒙台梭利都设计了相对应的教具,可见教具的丰富性。

评述

蒙台梭利教育方案重视幼儿的内在需要,强调借助于能满足此内在需要的环境与活动,来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毕竟是脱胎于智障儿童的训练方案,再加上时代的局限,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一) 孤立的感官训练

蒙台梭利强调孤立地训练各种感官。她设计的每一感官教具均是针对一个特定感官的,她要求儿童在接受不同的感官刺激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感官上,通过对各种感官的“困难度孤立”的训练,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这是一种严重脱离现实生活也脱离实际的做法。世界上仅具一种特征的事物几乎是不存在的,人在认知事物时,也总是把它当作一个整体而不是部分来反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孤立的感官训练也许适合那些有智力障碍的儿童,却不适合广大发展正常的儿童。

(二) 对创造力的忽视

首先,蒙台梭利虽然强调在操作教具时给儿童自由,但这种自由只是选择教具和选择操作时间上的自由,儿童在操作教具的方法,规则上则没有自由。因为蒙台梭利教具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是固定的,儿童不能改变。她要求的只是让儿童按照某种固定的步骤和方式不断地进行重复练习,这十分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其次,在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缺乏最能发展儿童创造力的自由的艺术教育。在蒙式教室中,虽然孩子也使用艺术教具,但已被指定在既定的目标上创作,只强调技巧及实体复制的做法,这也反映出蒙式教育对创造力的忽视。

(三) 过于强调读,写,算

关于这一点,我们通过蒙式的课程组织结构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四) 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蒙式方案中强调个人特色,强调每个孩子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具,材料,自己进行操作,自我发展,因而缺乏与同伴协商和合作的机会。这对于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和语言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是建立在对儿童内在的发展潜能和能够通过自发,自动的活动来进行自我教育的信念之上的,因而主张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反对成人的强制性干预。但多年的实践并未能真正实现蒙台梭利的教育理想。关键问题可能在于:蒙台梭利一方面主张儿童的自由教育和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却为儿童创设了一个过于刻板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以至于限制了儿童潜能的实现。这固然是蒙台梭利自身的矛盾,但部分后来者机械地搬用蒙台梭利的形式,而未能真正领会其精神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且将蒙台梭利教育由原先的面向贫苦家庭的儿童变为面向社会上层的高收费教育,恐怕也是创始者本人始料未及的。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局限,一些新一代的蒙式教育思想的追随者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了改进和发展。主要表现为:

1、 扩展了课程内容。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的原有的五大领域扩展为十大领域,分别为:日常生活训练,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体能(大肌肉活动),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戏剧(角色扮演),社会教育(包括社会交往技能的练习)。

2、 强调课程的实质,而非形式。现代的一些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使用者 强调把握蒙式课程的实质,即回应学习者,支持他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要过于拘泥于形式。

3、 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与经验。针对蒙式方案脱离生活的做法,一些课程设计者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与单元主题方案有机结合起来,称为“蒙台梭利幼儿单元活动”。在“蒙台梭利幼儿单元活动”课程中,单元主题活动的主题往往是来自于幼儿实际的生活,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蒙式方案在这方面的饿不足。在作息安排上,基本上沿用了蒙式教室的作息安排,只不过对其原有的时间段的活动安排进行了一些改动,如蒙式上午团体时间成了单元主题活动的时间,下午仍保留原有的活动,如讲故事等,当然故事也可以结合当时进行的主题加以选择,或进行一些唱歌律动活动。另外,在工作时间幼儿可以选择蒙式教具,也可以选择与单元主题有关的工作,这主要看其内在兴趣与敏感度而定。

蒙式方案中强调个人特色,强调每个孩子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具,材料,自己进行操作,自我发展,因而缺乏与同伴协商和合作的机会。这对于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和语言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是建立在对儿童内在的发展潜能和能够通过自发,自动的活动来进行自我教育的信念之上的,因而主张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反对成人的强制性干预。但多年的实践并未能真正实现蒙台梭利的教育理想。关键问题可能在于:蒙台梭利一方面主张儿童的自由教育和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却为儿童创设了一个过于刻板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以至于限制了儿童潜能的实现。这固然是蒙台梭利自身的矛盾,但部分后来者机械地搬用蒙台梭利的形式,而未能真正领会其精神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且将蒙台梭利教育由原先的面向贫苦家庭的儿童变为面向社会上层的高收费教育,恐怕也是创始者本人始料未及的。

相关阅读
推荐
  • 五大项蒙特梭利教具

    我们针对教具的种类分别略作介绍。 蒙特梭利为儿童之家写的手册上说明:蒙氏教具计有动作教育、感官教育、语言与知识、自由、书写、阅读、做算术及品德教育等八项。后人为方便陈述,又依其目的将它们归纳为以下五项(以学前儿童所用到的教具为主): 日常生活教具 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苏格兰的男人穿裙子,从这两项陈述中,我们即可引申出日常生活教具的特制: 1、依各个文化的不同,内容也就不完全相同。 2、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动,大都可纳入这一项目中。 基于以上的特制,蒙氏并未替这项训练列出教具的目录,而希望导师能协调智能启发与文化

  • 蒙台梭利的教育形态

    一、环境 有纪律的自由 在自由的环境中,孩子的自我得以显现,生命也获得了开展。蒙台梭利非常重视自由的气氛,她提醒“视安静不动为好孩子,而活动为坏孩子”这种旧式的纪律观念需要调整。“当儿童能以有用的、智性的与自由的方式在教室中四处走动,而没有做出任何粗鲁、不礼貌的行为,就是非常守纪律的儿童了。” 很多人会误解蒙氏的“自由”是放纵之意。她说:“孩子做出攻击、放任的行为必须制止,因为它是有害的。这些行为非但没有使他们快乐,反而使他们更不快乐,所以这不是真正的自由。” 她强调要让孩子们有能力去发现自我,并借着发现

  • 蒙氏数学简介

    蒙台梭利,意大利教育家。她为现代儿童教育奠定了基石,并做出了杰出贡献。她倾其毕生精力所创造的蒙台梭利教育法,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崇和认同。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教育家不是强制的、干涉 儿童 自由行动的,而是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在自由活动中学习。她特制了很多教具,如小型的家具、玻璃、陶瓷等小物件,供儿童进行感官练习,把抽象的数学概念、高深的数学思想融入简单有趣的教具中,孩子在兴致勃勃地玩教具时即潜移默化地理解了数学概念,形成了形象生动的直观思维,在不

  • 今日蒙台梭利教育

    一、蒙台梭利教室的特征

  • 蒙台梭利和她的早教方法

    一、蒙台梭利: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1907年1月6日,意大利罗马的一个社区里,一个37岁的妇女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儿童之家”,专门招收6周岁以下的幼儿。这是一群极端贫穷、衣衫褴褛的儿童,其中50多名幼儿的父母都是文盲。事实上,他们是贫困的和未被照管的儿童,生长在贫穷破落的家庭中,缺乏激励他们心灵的东西。他们营养不良,就像注定不能开花的幼芽,需要补充营养并得到新鲜空气和阳光。面对着这样的孩子,医学博士玛利亚·蒙台梭利却感到一项伟大的工作即将开始,并且她坚信将会获得成功。 对于这些儿童,蒙台梭利做了大量妁工作,

  • 饮食金字塔

    游戏目标: 1.通过游戏帮助孩子了解各类食品营养价值和食用比例。 2.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知道怎样的饮食才是健康的。 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有益健康行为形成。 游戏准备: 多媒体播放器;FLASH饮食金字塔的光盘。 游戏过程: 一、打开多媒体播放器 1.介绍游戏名称,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认识饮食金字塔,了解饮的初步食分类。 3.边示范边讲解游戏玩法:游戏共有两关第一关提供十二款食物,第二关提供十八款食物,4.玩家需按食物金字塔分类原则,把左边的食物放在储存格内。完成第一关才可进入第二关。 5.个别幼儿示范

  • 响亮的大鼓

    【活动名称】响亮的大鼓(中班) 【设计者】松江区荣乐幼儿园金胤 【内容与要求】 1、 通过故事《响亮的大鼓》感受春雷,引起对春天自然现象的关注。 2、 尝试运用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能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材料与环境创设】 1、 教师:改编新教材故事《响亮的大鼓》 自制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前期活动照片布置而成的版面 2、 幼儿:听到、看到过春雷、春雨 认识一些动物,对它们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有一些了解 开始探索、发现春天的秘密,有一些经验 【活动背景】 1、 活动来源及整体思

  • 阅读活动:天上云

    设计思路 兴趣是幼儿一切活动的源泉,是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纲要》中也曾多次提到“兴趣”,我们开展的各项活动也是重在激发孩子的兴趣,因为幼儿愿意获得知识,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云彩和风儿”的主题活动是“多彩的秋天”中的一个小主题活动。孩子在秋天里是快乐的,有数不清的发现:形状各异的秋叶、五颜六色的果实,但人们往往忽略了身边最不经意的东西,比如千变万化的风儿和形态各异的云。前几天我带幼儿到户外锻炼,几个孩子无意间的对话生成了“云彩和风儿”的这一“二级主题”。在进行这一主题时,我结合了我园的早期阅读特色教

  • “在蒙台梭利理念下区角活动优化的建构实践研究”课题阶段小结

    本学期,我参与了课题在蒙台梭利理念下区角活动优化的建构实践研究。我是首次加入该课题,对于如何用蒙氏理念来指导区角游戏,还是个门外汉。因此,一开学我就问崔老师借了一套蒙氏的书籍,认真研读,了解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吸收其精华,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其次我还积极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分享她们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蒙氏格言第七条指出: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区角活动相对于集中教育活动来说孩子可以自由、自选,他们的自主性更强,在活动中往往会更投入和感兴趣。但是这种自由必须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上,如果没有了规则,自由就成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