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随笔
中国画教学的美感何在

中国画教学的美感何在

更新时间:2021-02-28 17:03:08

《中国画教学的美感何在》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美术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中国画,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也是我们千年来的骄傲。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强调骨法用笔、因此国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国画的底蕴的深厚,常常让学习的人觉得自己知识的匮乏,也因此更激励学习的人去努力。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为了能更好的上好国画课,闲暇之余勤奋努力,使自己在学生面前能自如的挥毫,为的不是自己的潇洒,而是给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减少学生对学习的怯意,让学生更多的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领悟中国画所体现的美感。

然而,现实时常是残酷的。第十三周星期四下午第七节课,本学期的国画课——花鸟画(红杜鹃)在八年级八班总算划了个句号。八年级十六个班已经上了十四个班了,我却觉得自己撑不住了,摸摸自己的额头,感觉有些发烫,于是,赶紧回家。回到家,我一头扑到床上,昏昏然的睡下。这个星期的国画课,让我深感疲惫,因为这十几节课,在课堂上,我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并没能按照我自己的设想而完成,我更多的精力都用在控制课堂的纪律了。所有班级的课还未上完,我就病倒了。

我心里始终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有些班级在学习其他内容的时候,课堂纪律都挺好的,为什么国画课却使得他们的纪律变得如此糟糕?比如七班,平时的课堂都挺好的,可国画课上,却让我气得发抖。当我把材料发到他们手中的时候,有几个男生立刻将毛笔蘸满墨汁,直接在宣纸上乱涂乱画起来,还大声的说自己在“挥毫”,当毛笔上的墨汁写干了,这几个学生又将毛笔使劲的划来划去,直划得毛笔像把扫帚一样。最过分的是,快下课了,我课前已经要求各自必须将自己用的工具洗干净,结果有几个男生就没有将事情做好,把用过的调色盘直接拿到讲台放在我的面前。当时我非常生气,被逼无奈我说了几句很不好听的话“这几个调色盘是谁用的?为什么不拿去洗干净?这样吧,今天你们几个拉屎后记得喊我去给你们擦屁股!”话音刚落,班上的同学哈哈大笑,这几个人才觉得不好意思,趁我不注意悄悄的把盘子拿去洗了。还比如十班,有几个男生更不像话,画着画着就发起疯一般,把毛笔扔了起来,不留神扔断了三两支毛笔!

中国画,那是多么具有诗意的绘画形式啊,然而,我们的学生们几乎扼杀了这份美好。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我的教学方式不对头?肯定不是,因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是我不该让他们上国画课?肯定不是,因为教学大纲有这些内容。还是学生原本就是很顽劣?这也不见得,因为平时上课他们还是懂得遵守纪律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思考了很久,我认为有如下几个因素。

其一,学生们对中国画的知识知之甚少,有的学生从来就没有握过毛笔,笔墨纸砚只是他们时不时听到的词语。他们对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原本也很正常。但是,他们的表现已经是“超乎寻常”了,毛笔在他们手上不象是毛笔,好比他手中的变形金刚,折来折去,划来划去。出现这个现象任课老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老师在遇到中国画的内容的时候,几乎是跳过去的。原因有三,其一是该老师懒得动笔,懒得准备材料,故而省去;其二是该老师自己都不会画国画,也不会写毛笔字,那就毫无疑问了,总不能不懂装懂误人子弟吧,所以也省去了;其三是学生自己什么工具都不愿意准备,老师上课时就成为表演课了,学生看完老师的表演,回过头来啥都忘记了。老师没有真正的贯彻教学大纲,没有带领学生去学习这项内容,中国画的知识在学生心里就是一个空白。海口市各个直属学校现在选用的是江西美术出版社的美术教材,七年级时中国画的内容是学画山水画。我现在所教初二学生在初一的时候,原来的老师没有给他们上这个单元的内容,所以学生对中国画不熟悉,尤其是中国画所使用的笔墨纸颜料等工具既没听说也没直接接触。所以,当我把准备好的材料发到他们手中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只有“好玩”,其他的全都不当一回事了。

由此可见,作为美术教师,不能单纯的让学生木然的画完某一幅画,完成既定的某次作业。教师对于自身的素质必须有更高的要求,我们未必是国画、油画、版画的专家,由于我们是教师,就意味着我们不能误人子弟,所以,我们对这些画种的知识是必须了解的,甚至也能轻松的去画,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全面的学习。不然,当你在教学中遇到的内容恰恰不是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时,那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忽略、忽略再忽略,对我们自己来说,教学任务变得轻松多了,可是,我们的学生呢?可怜的是这些孩子,他们却因为教师的知识面狭窄,耽误了学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八年级四班的一名男生画完花鸟画,意犹未尽的对我说“老师,我长这么大用毛笔在宣纸上作画是第一次!”听了学生的这句话,我心里很难受。我们先祖们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在孩子们的心里如果成为空白,我们作为教育者,又该如何面对?

其二,我们生活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影响较大,太多不美好的事物应运而生,太多不美好的现象总是在扰乱他们的视听。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我认为这里的“善”不单纯指的是善良,而是美好的感觉,人在很小的时候,不懂得区别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不美的,在生活中,很容易产生困惑,不美的语言、不美的行为见多了,就会自然而然的进驻他们的心里,时间长了,这些不美好的东西就会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表现出来的时候自然得像夹菜送饭一样。比如,学生在尝试进行陶瓷器造型设计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做得很好,设计了自己认为美的造型。八年级一班有两名男生却“与众不同”,有一个画了个造型普通得就像平时常见的酱油瓶,然后在瓶身上写上“争霸液,天凉凉喝更好,五元一瓶”,另外一个却写上“喝海马贡酒,你老公行,我老公更行!”晕哪!这两句都是电视上经常播放的海南话的广告词,孩子们听多了,记住了,还能运用了!当这两名学生把作业交给我的时候,还对我说,老师,我画的多好啊,您得给我个A!我几乎无语了,我能说什么?我能说他们写的东西低俗无趣?如果我说了,那不就等于说电视台低俗无趣了?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倘若一个人生活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里,即使他不是诗人,但是他一定懂得诗里的意境,因为他能感受那份美好。如果一个人总是生活在粗话脏话,环境龌龊的地方,这个人和别人交流时也很难有文明的、高雅的用语。就像金庸的武侠小说《绝代双骄》里的小鱼儿和花无缺,一个温文尔雅,一个狂放不羁,形成这样的性格就是和他们自小生活的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我们的媒体能多出现内容高雅、富有美感的语句、图片,多用文化熏陶人们的生活,那么,人们的视听美好的多了,鉴赏能力自然也就会提高,素质也就会慢慢的提高。如果我们的教学中多让学生接触我们的国粹中国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不会因为陌生而茫然无措,更不会因为好奇而乱涂乱画。

其三,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中,着重关注了学生学习中国画的艺术形式,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教与学的矛盾,即教的目的谁为了学生能学得更多,但是,学生在此环节中因为各种原因,知识衔接不上来,理解跟不上,对于知识的内涵来说,学生更不易理解。因此,面对教学中出现的矛盾,我将教案做了一番调整,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去考虑,顾全学生的感受。

学生对于中国画的陌生的现状,不是一天两天或一两节美术课就能改变的,在教学中唯有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目标,寻求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才能引领他们走上唯美的艺术道路,正如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杨豫晖在讲座中着重谈到的老师上课应该具备的基本功:兴趣氛围、内容呈现、学法指导、调控评价等等这几个方面,只有以学生为本,教师为导,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相关阅读
推荐
  • 美术教研组文化建设随谈

    我校的美术教师都毕业于师范专业,从教后亦一直是单科专职教师,面对着新课程,我们虽有着极高的热情,但也心存疑虑与不安:单翅的鸟儿能飞起来吗?因此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如何尽快地由单科教师转变为一名艺术教师,成为我们全体艺术组成员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探索是艰难的,在实施美术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很多难题,由于课堂中活动丰富,学生情绪高涨,应如何有效地把握课堂节奏?美术课本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其它门类、学科知识的度,即渗透多少?渗透到何种程度?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美术组的成员常聚集在一

  • 美术创新教育的感想

    最近看了《美术教育》上的一篇《科学巨匠钱学森辞世 生前强调艺术教育重要作用值得深思》。导弹之父两弹一星元勋的科学巨匠钱学森在晚年时一直在思考国家长远发展的大问题。钱老谈到艺术教育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他回忆自己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受的教育,学校和老师鼓励那些理工科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回忆自己的父亲很懂得现代教育,一方面让钱学森学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他去学音乐、绘画这些艺术课。他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有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他认为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

  • 美术课堂中欣赏环节的有效介入

    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离不开作品欣赏。通过欣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作品,从感性的认识内化为自身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上个月中心组活动中呈现的两堂美术课都或多或少地安排了欣赏环节,可见欣赏教学在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李老师执教的《说龙画龙》一课中,开门见山,出示龙的图片,分析龙身体各部分的特征,龙给你的感觉和在哪些地方看到过龙,以及围绕龙开展的活动舞龙,并出示舞龙的视频。这一欣赏环节的介入正符合的学生的好奇心理,迎合了学生的探

  • 有感于《温柔的扼杀》(一年级美术课)

    《温柔的扼杀》是薛瑞萍老师的一篇案例分析。 案例:一年级的美术课,老师让学生画美丽的春天。 当其他孩子都说喜欢春天,春天小草发芽了,小花也开了、小鸟飞来了,还衔来了植物的种子、春天可以春游,放风筝等等,并兴高采烈地用笔画下来时,有一个孩子却不画,他说不喜欢春天,而且在纸上写着几个大字:我tao yan春天。在老师的一再追问下,小孩含泪哭着说:我就是不喜欢春天,因为因为我的爷爷在春天去世了,我的妈妈在春天下岗了孩子的泪水打湿了脸庞。 午后放学时,男孩从老师办公室出来,手里拿着一幅画,上面画着蓝的天,白的云,

  • 关注艺术课堂的本体(三年级美术)

    这两天,正好有好机会连续听了两天的艺术课程的研讨课。先是自己学校的教研员调研课,今又是听到了省音乐特级教师的课堂展示。无论是美术还是音乐课,都让我这个门外汉爱益匪浅。最切的感受就是艺术课程的教学应当关注其本体。 在自己学校美术课程的研讨中,两节课都关注了同样的材料纸,这与学校的美术主导性课题相符,并与学校所处的乡土特色相匹配。一节课是用纸来制作各种昆虫,一节课是用纸来制作插花,两节课异曲同工,都在学校开发的美术工作室里进行。然而所不足之处是教师与学生所用的纸仍是商店里购买的各种彩色纸,而并没有开发和使用本

  • 六年级美术《路灯设计》教学反思

    通过这课学习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元素与美术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路灯的观察、欣赏,了解路灯的基本结构以及路灯的造型、色彩、功能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关注生活,认识到美妙多彩的世界来自人们精心的设计,优秀的设计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同时通过对路灯设计的尝试,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其设计意识。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中,我用课件放了一张夜晚的天空,只有月亮的微弱光芒,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每当夜幕降临,我们漫步街头,是什么把城市打扮得五彩缤纷,鲜艳夺目。这些美丽的路灯,也是孩子们身边的路

  • “量体裁衣”美术课堂评价的主旋律

    读了《评课最需要什么》,很有感触,随笔几下几条感想,如下:不同教师对待同样一个问题时的态度。就学生这幅作品最后完成的效果而言,显而易见的,后者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作业效果自然会比较理想,并且他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 美术课堂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更加注重个性。如果一个老师,无法将尊重、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课堂评价的主旋律,那么这个老师无疑是失败的。那么怎样更好的让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呢? 一、自主评价的基本要求 学生观是教师对待学生、处理师生关系的准则,必须充分培养调动学生的学

  • 小学美术第三册下册《下雨了》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利用色彩以及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和形,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情景。2. 锻炼学生以动作、线、形再现情景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表现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

  • 楚艺术精神的诠释

    湖北艺术家周韶华先生的《荆楚狂歌》组画,将楚元素的运用和楚精神的表达发挥到极致,楚文化的神秘感便是通过强烈的红与黑的色彩对比体现出来。组画中的《九凤朝阳》(图3-1)抒发的天人合一精神,《力扛钟鼎》(图3-2)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意志,无不是再现了荆楚文化的精神内涵。周韶华先生用其个性的绘画手法再现荆楚文化精神,全面展现了楚地的文化内涵,周韶华说 :楚人与宇宙无问、同天地合和的文化意识打动了我,他们直指天界的眼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