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幼教 > 幼儿园文学活动
浅论儿童语言教育的整合性和多样性

浅论儿童语言教育的整合性和多样性

更新时间:2014-07-21 10:34:04

《浅论儿童语言教育的整合性和多样性》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文学活动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高县文江镇幼儿园 刘 萍
[内容提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了,而且社会发展也决定了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语言的运用能力。《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应重视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靠形式多样的语言教育活动形式和各领域的相互渗透的整合来完成。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为幼儿创设了比较丰富的语言学习情境,提供幼儿语言发展需要的形式多样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在活动中与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互动操作,促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和获得有效的、有用的语言。

关键词:儿童 语言 教育 整合性 多样性


柏拉图说:“语言是教育的工具,它既是教师的工具,也是儿童学习的工具。”语言是社会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全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我国这个有着多民族语言,多种方言的社会里,学前儿童需要学会本民族语言或本地区方言,才能与人们进行交际;同时要学会全社会通用的普通话,才能为日后更广泛的交际打好基础。

一年多来,我对本班幼儿进行了语言方面的研究:1、通过多渠道的口语练习:幼儿在口语方面有明显提高,能积极主动与人交往的比例成倍增长能用较准确的普通话表达;能有表情地朗诵诗歌、讲故事、扮演游戏角色。2、幼儿的自主阅读习惯和能力方面有很大进步,幼儿认识很多常见标记和自己的名字,会认读20多个汉字;幼儿喜欢阅读图书,而且有自主阅读的兴趣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根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教育的要求,落实语言发展的教育目标,针对现代社会的需要,我认为在组织实施中应这样落实儿童教育的整合性和多样性。

一、儿童语言整合观的确立及其意义

本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早期幼儿教育的重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逐步地得到愈来愈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自60年代起,有关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有突出性 地进展,大量的相关领域研究信息引起了人们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新思考,从而在观念上改变了传统的思路。可以说,近30年是世界范围内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变革时期,变革促进了当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发展。

1、语言学习三环学说与整合观的提出

尽管儿童语言的研究已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但将儿童语言作为一个学习系统来认识,却是本世纪70年代的事。在此之前的研究,习惯于把语言的语音或语法形式的学习获得作为唯一的研究内容,很少考虑语言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对儿童存在的意义,也忽视儿童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和如何交际的问题。率先提出以系统性方式研究儿童语言构成的,是美国儿童语言发展学家路易斯·布伦姆和玛格丽特·莱希,这两位研究者在分析综合儿童语言和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儿童语言学习获得的三环学说。这个三环学说用三套环图示表明,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由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三方面构成:

布伦姆和莱希认为,儿童语言的三环组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儿童语言和儿童怎样学习语言的问题。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是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

2、语言学习四范畴学说与整合观的确立

70年代末以来,人们在布伦姆和莱希理论的影响下,开始普遍接受并以系统的观念看待儿童语言发展与语言学习。尽管布伦姆和莱希提出的三环学说对语言教育产生了极大影响,但他们的理论核心仍然将语言学习系统看作;语言规则知识。卡洛·乌尔福克和伦奇提出从更大范围对语言学习系统进行整合思考。卡洛·乌尔福克和伦奇的四范畴(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的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语言交际环境范畴)理论,是对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的一个杰出贡献,他们的四范畴理论形成了一种新的有关饿儿童语言学习的模式,即整合观模式。

3、语言学习系统理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启示

儿童语言学习与语言教育,尤其是当代幼儿语言教育,已经进入了整合观的阶段。这一变革趋势恰恰契合了新生人才以及全社会提倡的素质教育对儿童教育的呼唤。随着儿童语言和儿童发展基础方面研究的深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在美国另两位研究者卡洛·乌尔福克和伦奇那里又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走向儿童语言学习整合观的转型。

从关注幼儿整体和谐发展出发,幼儿园课程建设要走整合的道路。怎样走这条语言整合的道路呢?儿童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众多的因素,应加以有机的整合。它包括:观念的整合,目标的整合,内容的整合,资源的整合,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发展的整合。 语言教育观的整合: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儿童对每一个新词,每一种句式的习得,都是整个学习系统调整、吸收与发展的结果。离开了儿童发展的其他方面,语言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与此同时,儿童语言学习的每一点收获,即对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语言的发展。因此,在开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时候,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外部进行整合,将语言教育作为学前儿童教育整合中的一部分来看待,加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其他方面教育之间的联系。

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教育规律告诉我们,学前阶段的儿童实际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语言学习,一是以语言为对象的学习。幼儿因为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需要通过学习获得语言,即通过与人交往,在互动中产生基本的语言能力。二是以语言为工具的学习,即幼儿通过语言来学习其他方面的内容,在运用语言这种中介符号获得其他方面知识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实施整合课程的语言教育, 幼儿园语言整合课程是一种将语言教育课程的各个部分、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课程,它包括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性和语言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二、在整合性的语言教育前提下发展幼儿语言运用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哈佛大学研究者认为: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学习过程,反映了儿童在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及更严格意义的语言技能这三方面的整合性发展。

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性,即教育者充分意识到儿童语言发展与其他智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关系。在选择和编排语言教育内容时,把语言学习内容视为一个整体,而非将教学切割成分离的技能成分。儿童语言运用是指儿童在学习和获得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操作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现象。儿童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在交往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1、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1)提供说的环境,让幼儿由想说到爱说。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把儿童语言获得看成是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幼儿在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可以形成一种刺激而引发幼儿说的反应。因此,丰富的生活会使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为他们创设了多种活动区域,如“娃娃家”“理发店”“语言区”“表演区”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去体会角色,增强角色意识。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多看、多听,到社会中观察成人的劳动,接触多种事物,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内容,形成了一个个的刺激,从而丰富了幼儿的说话内容,使幼儿有话可说。同时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的环境,为幼儿创设说的条件和机会。每周我们让孩子把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同大家一起玩,进行分享 活动,请他们相互介绍游戏中自己的新发现、新创造。班上小朋友过生日,全班小朋友都为他举行生日庆祝会,把美好的祝愿送给他,提高了幼儿说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说的需要。

在一日生活中,注意去发现幼儿在生活中的热门问题。如,请外出归来的小朋友讲讲自己的所见所闻;请大家说一说,今天谁缺席,猜一猜其中的原因,讲一讲,议一议,昨日的动画片、周日的趣事、生病的感受,使幼儿有话可说,有机会可说。

(2)发展说的能力,让幼儿由爱说到会说。

在发展幼儿表述性语言中,我们努力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幼儿从会模仿到仿编,从被动的接受语言到主动的吸收语言,创造性的运用语言。如“模仿”,模仿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班图拉曾经讲过:儿童学习语言、获得语言,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与模仿。由于儿童思维具体形象,很难理解词所表达的抽象概念。在丰富词汇的同时,丰富其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使模仿经历感受→理解→运用这一过程,以调动幼儿的主观因素,使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如春天,我们带小朋友到园子里去感受阳光,理解了温暖的阳光,暖洋洋等词的涵义后,他们会说“太阳照在身上好舒服,好暖和”。

2、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在不同的语言情景里如何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来与人交往。小班的晨间接待时要求幼儿学习用普通话与老师问早问好,同时老师个别启发幼儿“早餐你吃了什么?今天上幼儿园高兴吗?”等;谈话活动中幼儿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语言,并采用合适的内容和语言形式与他人交谈。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语言刺激,如:说词说句、讲故事、儿歌卡片、摸箱、录音磁带等。每周都有适当的更新,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讲述活动中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比较清楚地讲述个人的看法,如在指导 幼儿看图讲述的时候,我们要求小班幼儿学习“讲出图片基本内容”在我们让全班幼儿轮流做值日生时,值日生每天要轮流报告天气消息和个人卫生检查情况;听说游戏时要求幼儿使用应变的语言进行交流,在小班的第一学期举行了说量词的家园互动活动,小朋友的积极性很高,大部分幼儿基本能应变。3、提高有利于幼儿创造性语言的机会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主动观察的兴趣。我们采用了拟人法、游戏法、猜谜法、竞赛法激发幼儿的兴趣,美的事物陶冶情感,变“要我观察”为“我要观察”。以“寓观察于游戏之中”充分调动幼儿观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美的感受,欢乐的情绪体验激发幼儿爱大自然、爱观察的情感。

(2)积极运用词语,在言语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如观察猫和狗后,我们不是问“你看见了什么?”而是问“你喜欢猫还是狗?”“为什么?”由于是从最易触发幼儿情感之处提问,幼儿情绪活跃,语言积极,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3)学习编儿歌、故事,进一步培养幼儿在言语活动中的创造性。首先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扩展想的广度,丰富说的内容;其次根据幼儿的能力,提高幼儿想的条理性和说的连贯性。例如请幼儿仿编出了《春天是什么颜色》《绿色的世界》《春风》等儿歌。

三、在整合性当中渗透多样性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必由之路。

在当代幼儿语言教育整合观的指导下,语言教育方式的变革也是无可扭转的趋势,观念与内容的整合牵制着语 言教育方式的整合走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研究,比较关注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关注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为幼儿创设具有真实语言运用机会的不同交流情景,使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成为教师与幼儿共同建设的积极互动的过程。

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建设的和积极互动的过程。我们采纳的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为幼儿创设了比较丰富的语言学习情景,提供幼儿语言发展需要的形式多样的活动过程。

1、重视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首先我们在幼儿的各种重要用具上贴上各种标记,如在小班幼儿的图画本的封面贴上小朋友喜欢的动物;各种游戏区贴上不同的标记,小朋友进入各游戏区前带上符合该区的入区卡。在主墙饰的设计制作中,我们采取了情景与文字相吻合,在每一个情景旁边设置相应的情景文字,如“放风筝”“野炊”“探索”等;在小墙饰专门设置了一个识字角,以孔雀为背景,每片羽毛上设置文字,每月更换文字一次,其他墙饰设置了主题与文字相结合。;还分别在幼儿的口盅、手帕、水彩笔上写、绣上幼儿的名字,培养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如“××的口盅”“××的手帕”。

通过指导幼儿认识文字的最基本规则来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文字概念,如知道看书要先看封面标题,文字阅读是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的顺序等。

2、注重各领域的相互渗透。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把各领域的联系在一起,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积极参加探究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组织幼儿讨论讲述探究的过程;在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参加社会活动,让幼儿讲述参加的情况,若发现问题,组织幼儿讨论,确定大家以后该如何做。如,幼儿玩玩具时,有的不爱护玩具,随地扔。通过讨论,就可以确定大家要爱护它,玩了玩具要放回原处;在艺术活动中,让幼儿先感受艺术的美,然后通过唱、跳、画等方式表现出来,或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与大家共享;在健康活动中,通过活动,先让幼儿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比如“心理活动,等一会儿这个活动中,新玩具少于幼儿人数,请幼儿自己拿,让幼儿感受拥挤的不快,然后讨论刚才拿玩具时你的感觉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

在这样的学习中,幼儿不仅学得活,而且学得有趣,如果我们坚持以符合幼儿语言教育规律的方式来指导幼儿学习语言,在整合性和多样性的语言教育中,我们的语言教育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关阅读
推荐
  • 教给孩子从童谣中获得知识

    本周小朋友认识了日历,知道了一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有大月、小月的区别,其中两月份为平月。大月每月31天,小月每月30天,平月有28天和29天不同。一星期有7天,每星期按照周一到周日周而复始地循环,可以在日历中找到规律。小朋友们还认识了新年的知识,我们一起制作了新年倒计时,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算算离正月初一还有几天,给孩子们一个期盼新年的希望。 最有趣的是我们教小朋友握起拳头来数数一年中的大月小月的规律。握起拳头,点着突起的指关节的骨头,我们就可以数: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

  • 小班组教师期中诗歌教学观摩有感

    再次,在幼儿倾听理解诗歌的环节中,也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具的设计使用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本次期中开课的教师们都使用了图示法,它对于幼儿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有很大的好处。但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受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幼儿对诗歌的欣赏与创造不能象成人那样直接通过阅读文字轻而易举地来把握,而是要依靠教师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语言传递来学习。因此,在本次我们小班组教师的诗歌教学过程,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幼儿去欣赏、理解和喜欢文学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诗歌本身的

  • 组织文学活动中的实践与思考

    幼儿园文学活动包含了很多,有诗歌、故事、散文等内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文学活动的教学有了些许的想法与思考如下:一、选材适合幼儿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文学活动内容的理解是不同的,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内容非常重要的,如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能力比较弱可以选择一些短

  • 绘本阅读《小蓝和小黄》活动反思

    带孩子们阅读了绘本《小蓝和小黄》之后,对活动反思如下。 1、阅读活动的常规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活动中一部分孩子们不能遵守纪律,即使坐在第一排还是喊着看不见,影响的其他孩子也不能安静听故事。这需要在今后的常规培养中加强教育。 2、教师在讲故事时,提问过多,影响了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谁是蓝爸爸,谁是蓝妈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孩子们能分出来,但说的理由与老师预设的答案相差太多,在活动中老师过于追求寻找答案,导致了孩子对听故事失去兴趣。 3、故事中的一个小情节与幼儿生活有冲突。故事中有这样一

  • 浅谈幼儿快乐识字

    严惠芳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虽然幼儿教育大纲没有要求 幼儿 识字,而我国却自古就有三岁开蒙的说法,白居易五、六岁能作诗,李大钊三岁开始识字,当代四川的三岁孩子千让,每天都会手拿《成都晚报》津津有味的阅读,山东淄博市庄泽正、庄泽方孪生兄妹,三岁识字2400个,这类例子比比皆是。我国的幼儿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主张幼儿园应有识字教育,因此,我们认为幼儿识字已成为可能。其实汉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幼儿早在潜意识中对汉字有了一定的情感和兴趣,通过有目的的接触只是强化了幼儿的这

  • 如何指导孩子看图书

    幼儿园的孩子不识字,不会读书,但能读图。暑假是让孩子学会看图书的时机。让我们一起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指导他们学会“读图”,学会看图书。 一、辅导孩子看图书,可以从观察图形、了解故事、展开想象、积累词汇等方面逐步入手,这是了解掌握内容比较完整、系统的方法。 观察图形。可以问孩子“画面上有什么?有谁?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小动物穿什么衣服?表情怎样?”等等,让孩子学会仔细观察,并运用简短语言对话。 了解故事。可以问孩子:“小动物在干什么?谁和谁在一起玩?发生了什么事”等等,孩子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了解故事

  • 睿智宝贝识字乐园

    全套产品分为《牙牙学语》、《小试牛刀》、《书海畅游》、《妈妈宝宝读书库》四集,共16张光盘,四本精美图书和一本《父母必读》。 软件内容包括1500个高频字、词组、句子动画、35种识字游戏、68首童谣及游戏、66个益智游戏、30个模拟生活场景、3000多篇约一千万余字经典儿童文学作品。 图书内容包括:1500个汉字拼音、组词、看图造句、近2000幅精美图画,68首优美的儿歌、汉字教育理论知识、本软件开发的理论基

  • 儿童直映高速认字法

    儿童直映高速认字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轻松高效的幼儿识字法,在直映认字的实验班上,5—8岁左右的普通儿童,用3—5个月左右时间,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认识常用汉字1500—2000多个,同步具备阅读书报的能力。 直映是指事物直接映射在人脑中。“直映联想认字”简称“直映认字”,它把最常用的1500-2000个汉字以不重复和贴近儿童的生活,儿童易理解为原则组成700多个词,再按生字笔画的繁简、词义理解的难易、生字出现的频率高低为编排顺序,笔画简单、容易理解、出现频率高的词先学。又给每个词配上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用图来提

  • 带领孩子走进书的乐园

    幼儿园的环境体现了幼儿园的园所文化和精神,充满书香氛围的幼儿园中弥漫着浓郁书香气息,让每个走进幼儿园的人都置身于书的海洋,都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气息。我园以读书节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旨在让幼儿、教师、家长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增知识、长见识、融亲情,而我班就在幼儿园读书节的带动下,带领孩子走进了书的乐园。 1、增设图书资源,奠定物质基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