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19-11-02 17:28:21

《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
  1. 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会写“虎、操”等13个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爬山虎、操 场”等16个词语。
  2. 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3. 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连续的观察。
  教学重点
  1. 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2. 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连续的观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会写“虎、操”等8个生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7个词语, 理解“舒服”“均匀”“漾起”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细致的观察。
  3.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并积累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 引导交流:哪些同学见过爬山虎?你们看见的爬山虎是什么样的?
  2. 过渡: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你们知道爬山虎的脚在哪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要求:
  (1) 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 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 检查生字读音,指导生字书写。
  课件出示:爬山虎 操场 嫩叶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1)指导读准字音。“弯曲”放在句子中朗读,注意读准多音字“曲”的发音。
  (2)指导书写“虎、隙”。
  (“虎”“隙”两个生字较难,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并练写,其他 6个生字提示要点,学生课后再写。)
  指导书写“虎”字:第二画短横像老虎炯炯有神的眼睛,这一横下面的横钩就像老虎尖尖的牙齿,写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 学生练写。
  指导书写“隙”字:“隙”字右边上面的“小”,竖钩变成了短竖。在上下两个“小”字之间,那条缝隙里,只有日光能透过来,这个“日”要写得扁一些。学生练写。
  3. 引导交流: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1)引导学生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后,根据提取的信息汇报。

  (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提问:想一想,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
  再次板书:

  设计意图:
  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植物引入话题,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对形难字在书写过程中易错笔画的指导,帮助学生准确记住字形。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生长的位置
  1.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提取信息。
  出示自读要求: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爬山虎生长在哪些地方。
  2. 交流: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预设:墙上、屋顶。
  3. 讨论:自读第一自然段后,爬山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1: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预设2 :爬山虎是一种擅长攀爬的植物。
  追问:课文中哪些词语带给你这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围绕“满是”“一大片”两个词语体会爬山虎的茂盛。
  小结:①爬山虎生长在墙上。②爬山虎生长得非常茂盛。
  4 .指导朗读:“满是”“一大片”两个词语要读得慢一些,“满”和“大”两个字要重读,突出爬山虎繁盛、茂密的样子。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关于爬山虎叶子的描述,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
  1过渡:我们从文字中仿佛看到了那一片布满外墙和屋顶的爬山虎,它是那样茂盛。
  2 .出示: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交流:
  (1)发现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嫩红一一嫩绿一一绿得那么新鲜。
  围绕“舒服”指导学生读出安逸、惬意的感受。
  (2)了解无风时爬山虎叶子的样子。
  ① 出示爬山虎的图片,理解“一顺儿”的意思。
  ② 联系上下文“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理解“均匀”的意思。
  (板书:准确)
  (3)品味起风时爬山虎叶子的样子。
  ① 出示:微风拂过爬山虎叶子微微漾起波纹的视频。
  ② 说一说“拂”和“漾”的意思。
  ③ 指导朗读:“拂”和“漾”要读得轻一些,突出微风的轻柔和叶子微弱的震颤。
  (板书:生动)
  设计意图:
  细读描写叶子的段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品读重点语句,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感受课文生动的表达。
  五、总结收获,体会细致的观察
  1. 过渡:无论是叶子颜色的变化,还是叶尖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的形态,以及微风拂过时,叶子轻微的震颤,都被叶圣陶爷爷敏锐的眼睛观察到了。
  2. 提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叶圣陶爷爷是怎样观察这些叶子的?
  预设1:叶圣陶爷爷一定是拿着放大镜观察的。
  预设2:叶圣陶爷爷一定是走得很近,反复看了很多遍。
  3. 总结:是呀,他之所以能表达得如此准确,是因为他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啊!
  (板书:观察:细致)
  4. 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通过那些准确形象的语句,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下节课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再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
  在学生充分感受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后,通过质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这样的表达与作者细致的观察是密不可分的。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萎、瞧”等5个生字,会写“叶柄、反面”等9个词语,理解“巴住”“逐渐”等词语的意思。
  2.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作者连续观察的方法。
  4. 品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复习导入
  1. 回顾交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预设1:我了解到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预设2:体会到了作者在描写爬山虎的叶子时,语言十分准确生动。
  预设3 : 了解到作者对爬山虎的叶子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2. 小结:作者将爬山虎的叶子写得如此准确、生动,这离不开作者细致的观察。
  二、迁移运用,自主探究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作者细致的观察
  1.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学。
  (1)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用“ ___ ”勾画出表现作者细致观察的句子。
  ① 圈画关键词语,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② 学生默读、勾画、写感受。
  2 .交流学习收获,体会细致观察。
  (1)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数量、形状、颜色的相关语句。
  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讨论:从这些句子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点拨:细丝的位置隐蔽、数量精确、形态细小而卷曲都可以看出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2) 描写“爬的过程”的相关语句。
  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引导:请抓住描写爬山虎爬墙动作的词语描述“爬”的过程!讨论:“巴”字可以换成其他词吗?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 读一读:朗读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的相关语句。
  指导朗读:“触”要读得轻一些,“巴”和“拉”要读得有力些。
  (3) 交流爬山虎的脚变化的语句。
  引导:请说一说“逐渐”的意思。
  点拨:作者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脚细微变化的过程。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聚焦课文中关键的词语 反复品读,通过读、 说等多种形式,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
  三、感受连续观察
  1. 关注变化过程,感受连续观察。
  提问:通过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和脚逐渐变化的过程,大家发现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你觉得作者观察了多长的时间?
  预设1:作者观察的时间很长。
  预设2:作者是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的。
  点拨:我们通过“爬”的过程和脚变化的过程,都能发现作者进行了连续的观察。(板书:连续)
  2. 围绕表示时间的词语,感受连续观察。
  交流: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你也能发现作者进行了连续的观察?
  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出示: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 变成嫩绿的。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小结:围绕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作者进行了连续的观察。
  设计意图:
  在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细致的观察后,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事物变化的过程, 关注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作者的观察不仅细致,而且持续 了一段时间。
  四、总结观察方法
  总结: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作者不仅观察得十分细致,而且进行了连续的观察。 其实生活处处皆学问,如果我们也能这样连续细致地观察,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相关阅读
推荐
  • 高台县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卷

    高台县四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juān kuǎn lng hn bǔ zhuō rǔ mng ( ) ( ) ( ) ( ) xiāng gǎng zh lǐ wi ch gāo shng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8分) 喘( ) 陡( ) 碍( ) 枕( ) 端( ) 徒( ) 得( ) 沈(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风平浪( ) 不知所( )

  • 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

    四上《搭石》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而它这种美很朴实,亲切,真实,好像就在身边。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善良的心灵美,人性美。本学期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我就选择了它。因为它感动了我,也因为曾经听过其他老师上过,学到了很多,想到了很多,于是想把这些想法付诸行动。 这节课,我没有采用多媒体,而是最最普通的常态课。课前我做了准备,除了小黑板外,又在大黑板上画了8块大小不同排列整齐的石头,一看就知道题目《搭石》的意思了,可别认为这些石头难看,他们可有大用

  • <万年牢>磨课分析

    今天是第二次试讲,邀请了王老师和沈老师来指导,他们非常辛苦,在百忙中挤出时间。问题1:课前孩子们在欣赏完歌曲和图片的时候,不断地发出惊叹声,可让他们说感受时,孩子们的兴趣点始终是吃。 分析:这也难怪,毕竟是孩子,看到诱人的冰糖葫芦,吃是他们最直接的感受,其他的想法都已抛之脑后。再说,这与课文的内在联系也不是很紧密,对理解课文没有什么帮助。措施:经过讨论,我们就用冯晓泉的《冰糖葫芦》MTV,然后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孩子一边欣赏一边跟唱,特别轻松,特别惬意,很自然地就进入文本。 问题2:有一个环节默读课文,

  • 《第一次抱母亲》第13课反思(4月)

    《第一次抱母亲》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一位普通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爱,同时也表达出一个儿子对母爱的体会和意欲回报的心。教学时,我力求抓住一轻一重的对比,即母亲身体轻,但母亲担子重。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带有轻字的句子自读自悟。如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母亲病重,连转身下床这样平时轻而易举的事情都很难做到。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语音语调低沉了,对母亲怀着一种深深的怜惜,对作者有一种责怪感情。 而对于母亲担子重的理解,则引导学生从更高层次去体会语言的话外音,课文中多次出现担子、重担等词,这里的重担除

  • 《春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浮桥镇九曲小学 王晶《春联》一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以及读背春联的好处。教学目标主要为初步了解春联的一些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是针对这个目标有的放矢的。 一、激趣导入 我首先设计了一个对对子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字对一个字,难不倒学生,两个字对两个字,聪明的学生依旧反应迅速,三个字对三个字就有点难度了,大部分的学生没法回答,这样引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接着引出课题春联,这样的导入设计,我觉得,大部分学生是比较喜欢的,因此在以后的

  • 四下语文第四单元《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四下语文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去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篇课文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在本单元中起着一个总结的作用。 这是一首儿童诗,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全诗共五小节,可以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4)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5)发出祈盼,让战争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美好的春天。 我以找出这首诗的小节里的相同之处为切入点,进行分块教学。很快,孩子们

  • 统编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编写说明

    单元说明:本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编排本单元旨在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 围绕提问策略,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有童话、说明文、散文等不同文体类型,引导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文章时都能够主动提问。每篇精读课文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从不同

  •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选《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炎帝的小女儿溺水于东海化作精卫鸟,衔西山木石填东海。故事展示了坚韧执着的精卫形象。它本单元的《盘古开天地》一起,既为学生进一步了解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提供了范本,又为快乐读书吧阅读《很久很久以前》做了铺垫。 2.课后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指明了朗读教学的流程先正确朗读,然后才是流利朗读。它是三年级学习的两篇文言文的朗读目标提高,在借助注释、插图和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