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家访总结
家校沟通其实不难——《教师怎样与家长有效沟通》读书心得

家校沟通其实不难——《教师怎样与家长有效沟通》读书心得

更新时间:2019-03-05 15:06:17

《家校沟通其实不难——《教师怎样与家长有效沟通》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家访总结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陈陶冶 ]  阅读之前,据我所了解到的家校之间的沟通几乎都不太顺畅,甚至很多情况下的沟通是无效的。就我研究的课题而言,这个问题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横亘在我研究的道路上,怎样才能促使家校之间实现有效沟通就变成一道坎儿。尤其是对于我的研究对象,五年级的学生作为学校最高年级的孩子他们面对更多的来自学习成绩上的关心、关怀,所以这些孩子的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就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此时的家校沟通就变得更加狭隘了,家长会的召开也直接被拉到了狭窄一隅,这个时候的学校和教师就变得被动很多,行之有效的沟通就更难实现了。这种情况下的家长会也不再有份量和价值。

基于此,我有幸遇到了张晓辉和马艳君所著的《教师怎样与家长有效沟通》。从一月中旬开始阅读这本书,这本书共248页,从书的厚度上来看相当于一本数学教参,厚薄适中。书中的理论大多通俗易懂的,最难得的是理论论述后会列举家庭生活中、学校中的事例加以助解,这也大大提高了可读性和趣味性。潜移默化中就习得了一些理论的要义。阅读这本书我其实是想借助其中的理论指导能顺利的跨过难关,因此在阅读后我把其中的理论总结、梳理后制作成课件对我校班主任进行了一次试培训。培训后,我又对用了两周时间对班主任老师进行回访,根据班主任们的反馈结合自己这一个月以来的阅读感悟汇总于此。

本书主要内容有这样几块:沟通应注意场合、沟通应做到心中有数、沟通过应以孩子的利益优先、孩子是沟通教师与家长关系的纽带、教师要有更高的理论水平。这几点确实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我们常常认为:地处偏远乡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所以导致很多家校沟通变得毫无意义。究其原因,不能全部怪责到家长头上,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身负“家长”这样一个身份的人,他们是有很多共性的。即使身处乡村,孩子仍然是作为家中的中心人物,所以一旦沟通方式及内容不恰当就会导致家校之间矛盾层生。
家长会是难得一次家校交流的机会。所以就从沟通这个层面出发首先就要忌讳家长会上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单方的讲话不是交流更谈不上沟通。那么这个层面出发就启发我对家长会“一言堂”模式的更新和更替。和谐有效的沟通是你来我往的互相交流和理解。本书中提到“教师要有更高的理论水平”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书中提到了这种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文化知识会被简化或者压缩成为“速食信息”,可能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接触到或者汲取到某些文化信息;还有一部分家长会意识到文化方面的缺水就会有意识地去阅读,丰盈自己的文化储备,那么家长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与教师的交流也会越来越专业化,这在无形中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专业素养功底不够的话,是很难让家长信服的。虽然说家长不太理解专业术语的含义,教师要对家长讲得通俗易懂一些,可是我认为偶尔让家长听不懂,家长的信服程度会更高。作者的这一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家长会上我们老师会考虑到家长可能听不懂、接受不了一些比较专业的信息而放弃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平,采取通俗易懂的说法,甚至是借用地方俗语和家长交流。现在回顾来看,这种做法其实很不明智,于是也能理解为什么很多家长会对老师做出“这个老师水平不怎么样,也就那么回事”的偏颇评价。这也就提醒我,想要使得家长会沟通更加有效,家长会上家长愿意去听,这就要求教师在家长会上要适时展示自己专业水平,树立威信。这一点也引起了各位班主任的注意。

这本书确实给了我很多启发,在我课题研究进入瓶颈,无从下手的时候,及时雨一般的给我带来了研究的切口。仔细想想,家校沟通其实不难,掌握本书要义,在家长会上尝试应用自然会收到成效。因此家长会的系列变革中国,“家校沟通”理应首当其冲。
相关阅读
推荐
  • 特别的家庭教育环境育出的特别的孩子 (六年级)

    开学不久,我就发现班里有一个很特别的男孩子小超。 下课十分钟,我要找他订正作业,却一直找不到他的人影,就问其他同学,小超到哪里去了?同学们笑嬉嬉地说:不用问,准是去红领巾果园找虫子去了。在交接班的时候,我就听戴老师说起小超特别喜欢虫子,就是没想到,这家伙连下课十分钟都要去找虫子。于是下节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我就在教室门口等他,想批评他几句,让他记住一定要把学习放在首位。只见他从红领巾果园的方向直奔教室而来,手里还提着一个饮料瓶。等他跑到教室门口,我发现他满脸通红,满头大汗(开学的那几天,天气特热),不禁为他

  • 他不是优等生,不一定不是优秀的学生

    周五的下午,当我们把学生完完全全地交给家长后,我和邹校长、余君成老师一行三人开始了本周的家访之旅走进了新铺子村的5名学生家庭。车开得不快不慢,雨过天晴的太阳照在人的身上很暖和。我们边走边谈,回忆和交流起这五名学生在学校里的状态和几次考试的成绩状况,他们的成绩良莠不齐,有班上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有忘写作业的双差生;有爷爷奶奶带的留守生,也有父母陪在身边的被爱生。 此次家访的路并不长,却让我在回来的路上以及躺在床上的夜晚回味良久。 他,在学校,总是表露出一种我很拽的感觉:他衬衫的扣子有时会故意打开两粒;他早上

  • 聪明的笨小孩——家访案例

    不知为何,家访期间的每次敲门,都有一种莫名的紧张感。而这种紧张感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又变得荡然无存。我在紧张什么呢?或许是对家长对待家访态度的不确定,也可能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不自信。 而当每个家长看到你能对他们孩子在校的一切娓娓道来时,表现出的宽容接纳与理解,便能驱除我的局促不安。 所以说,即使现代通信再发达,电话、电脑及网络再普及,家访还是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因为教育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需要面对面、心对心地密切相连。即使我已经带了他们两年,学生的许多校外表现及家庭背景还是知之甚少,家访是可以获取资料的

  • 搞活家校互动,连接情感纽带——小学一年级教师家访总结

    9月17日9月19日,九曲小学周迎新老师、蔡桂荣老师、我一行三人带着学校真诚的慰问和礼物,对一(4)班、一(5)班9位学生进行了家访。周老师任组长,负责家访策划、采访;蔡老师负责拍摄家访照片;我负责记录采访情况。 9月17日的家访第一站来到熊金豪家里。熊金豪是一个既活泼开朗,又十分调皮的男孩。他上课听讲很不专心,喜欢做算术题,不喜欢学习语文。他的爸爸在沙溪镇的科通力皮鞋厂工作,妈妈在百花菜市场旁开饮食店。他们一家三口租住在当地居民的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他父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非常重视他的学习,关心他

  • 交流更直接,更省时快捷

    昨天下午,三点半多一点,作为六(2)班的随班教师,我通过六(2)班的QQ群,跟这个班的一位学生家长,也是新居民子女的家长,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因为这位家长也加入了这群的。交流从15点37分开始,前十分钟,我以为这位家长不在线,或大概忙而没有回音。我有点自言自语了。当我正要说88!时,这位家长接话了,没达到我的预期。我接过话题说开了。 永润的爸爸,你好! 科学的真理15:37:02 永润这次比上学期末好多了。 科学的真理15:47:22 这次如果在细心一点也一定能的满分的。一是可能缺乏生活经验而失分,二是可能

  • 走进家庭,关爱学生——六年级家访总结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在三月份有个走进家庭,走近学生集中家访月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走进六年级学生家庭,工商育人大计,共创美好未来。因此,我被安排到六(1)班许恒宇、刘颜颜和六(2)班徐仓三位同学家去家访。 接到活动通知及安排表后,我首先找到了这三位学生,简单的询问了一下他们的情况,得知许恒宇同学是本地王秀白荡村人,刘颜颜是河南太康人,徐仓是安徽定远人。刘颜颜和徐仓正好都住在王秀镇上,离学校不远。于是我和他们约定,先让他们把学校的这项活动回家向父母家人汇报一下,再把活动联系单和家人一起填一下,然后我

  • 六年级四月家访日记

    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小学 何丹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

  • 沟通从心开始——家访手记

    太仓市弇山小学 王敏洁,教育是心的事业,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仅要在学校,而且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真正进入学生内心,与学生进行心与心交流。家访,就如同一场久旱逢甘霖的及时雨,播洒在家校两地。 孙同学,圆圆的脸蛋儿,胖乎乎的,长得很是招人喜欢,开学以来表现一直很好的她,在同学们的一举推荐下,当上了班里的课代表。今天我们来到她家,想了解一下她再家里的情况。开门是一位中年妇女,怀里还抱着一个幼儿。这是孙同学的妈妈在学校见过好几次,看到我们的到来,她很是高兴,笑盈盈地请我们到屋里坐,问是不是孩子在学校闯了什

  • 三年级家访总结——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信的舞台

    在今年9月份,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班主任的工作。作为一名新美术老师,我感到十分忐忑和不安,尤其我并不是主课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少,担心家长对我工作能力持有不信任的态度。再加上我没有任何经验,要想真正了解学生还有一定的困难。正巧学校布置了家访的任务,这真是个绝佳的机会。 我们三(5)班总体上可以用不温不火这四个字来形容。孩子们普遍都胆小,公开课上举手的寥寥无几,大部分同学都怕说错话,缺乏自信。通常这样的学生都属于中间生,记得董开一老师曾在新班主任培训中提过,很多班主任都会忽视那些中间生,他们往往表现得平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