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经验论文
习得·精神建构·科技人文主义——关于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校本化实践的三点思考

习得·精神建构·科技人文主义——关于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校本化实践的三点思考

更新时间:2018-11-05 11:12:40

《习得·精神建构·科技人文主义——关于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校本化实践的三点思考》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秦晓华,摘要: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校本化实践让我们对教育教学的观照有了崭新的视野:从使人成为人的角度观察,就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言,习得比学得更重要;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通过及物、及人的方式,创新了由物及人——由人及物——及人及物的育人方式;用科学人文主义超越技术理性,让学生们在认识、改造世界的方式上有所思考、有所作为。
关键词:习得  精神建构  科技人文主义
博伊尔曾经说过:经验和技巧会成为负担,会让工作方式越来越机械化,离人们的内心越来越远。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接触你不了解的事物。

保持适度的好奇心是我多年来的工作信条。实际上,当我们的关注点、聚焦方式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可能会完全不同。

两年前,我对机器人马球运动还一无所知,是徐州市电教馆周岩馆长跟我提到它并问我是否感兴趣。正好他手中有些资源,可以免费提供学校使用。这当然是极好的,我立即表示了兴趣,而且有所期待:这种“你不了解的事物”有可能给学校教育带来些新鲜的东西。

两年过去了,这个愿景部分地得到了实现。倒不是说我校的机器人马球队先后获得了几项全国比赛冠军,也不是说我们将一个小项目做成了江苏省教学改革前瞻性项目,而是它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对教育教学的观照有了崭新的视野。

具体来说,它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拓展了我们的眼界,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1.学以成人,还是习以成人?学和习并非一回事,孔子早就有所觉察,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的对象是知识、规则,习的对象是策略、方法;学得的主要方面是教师,习得的主要方面是学生。到底是学得重要,还是习得重要?依我看,不能一概而论。就学科课程而言,学得比习得重要,而就校本课程而言,习得比学得重要。还是让我们回到孔子的观点,我想他的本意是跟老师学习了一定的知识之后,一定要在实践中反复进行运用检验,才会真正获得求知的快乐。当前的学校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割裂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在应试教育思维下,这种倾向得到了强化甚至固化。
然而,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要想打破这种局面,就必须超越先验主义的教学观,让学生回到经验、回归感性。就像我们对待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光用耳朵听、光用眼睛看是不够的,要把它拿起来放在掌心去感受,那一定是一种别样的体验。我们围绕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开发了系列课程,比如机器人马球、机器人舞蹈、无人机编队表演等,真正需要学得的原理、规则并不多,重点是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相关的原理、规则,这就必须靠习得了。
实事求是地说,习得的过程并不比学得的过程简单。王大庆是校首届机器人马球队的队长,他同时也是校足球队的队员。被选入马球队时,他很纠结,这是两个不同的项目,能不能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他来说,是一个挑战;他本来是没大有领袖气质的人,因技术不错被选为队长,如何由一个人战斗转变为带领一群人战斗,对他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他是一个好胜心很强的人,但在全国比赛中强手如林,加之比赛总是充满偶然性,遭遇失败是常有的事,怎样及时调整控制自己和队友的情绪,对他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几年来,王大庆成长了很多:他很好地平衡了足球和机器人马球的关系,既获得了机器人马球比赛的全国最佳队员,也以足球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南京体育学院;他成功地获得了领导能力,赢得了队员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也不再是几年前的毛头小伙,举止稳重,待人礼貌,而且怀揣梦想。他对我说,我跟别人不一样,他们踢球可能是为了上个好大学,而他的梦想是打职业队,他相信自己有这个实力。
在徐高中,这些年,我一直推行项目思维,即以项目为载体推进各项工作。我们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几乎都有省级项目。党建有省一校一品项目,德育有省品格提升工程,教学有省课程基地、前瞻性项目,安全有省安全教育基地等等。从王大庆身上,我看到了项目建设的终极意义,那就是助推学生的发展,它应该成全更多像王大庆这样的学生。所以,在我看来,从使人成为人的角度观察,就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言,习得比学得更重要。学得处理的是人与知识的关系,而习得处理的是人与生活的关系,学得着眼于人的局部,而习得着眼于人的全部。

2.可见的物质化表达与不可见的精神建构是怎样的关系?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有一句著名的口号:运动炫科技,智慧赢未来。话说得很有力量,也很鼓舞人心,但仔细推敲,不是没有问题。尤其是“运动炫科技”这句话,类似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之类的表述,有本末倒置之嫌。运动不是手段,它本身就是目的。为什么是用运动来炫科技,为什么不可以用科技来炫运动呢?运动为体科技为用,还是科技为体运动为用,兹事体大。
我本来以为古希腊以人体为美、以运动为美的古老传统早已成为历史的绝响,因此,当我读到《窗边的小豆豆》里小林校长的做法时,顿时感到无比震惊:豆豆和其他一年级同学跑到礼堂一看,那些大一点的孩子们正吵吵嚷嚷地脱衣服呢!并且,脱完衣服以后,就像进澡堂子洗澡似的光着身子,一个接一个地飞跑着到校园里去了。校长为什么不让孩子们穿游泳衣游泳呢?校长的想法有两个,一是“男孩和女孩若以诧异的眼光打量彼此身体的不同,那是不值得的”,再是让孩子们懂得:“硬要把自己的身体在别人面前躲起来,那是不正常的”。校长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的。”“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的”,这是我所知道的最棒的身体美学。
身体是一种可见的关于自身的物质表现,而美则是一种不可见的诉诸心灵的精神感受。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通过科技的手段,以运动的方式,将科技之美、运动之美充分地展示出来,是一种新的美的表现形式,是人与物的完美结合。古人主张格物致知,我以为教育应该是及物的,这项运动将美感以科技和运动的方式外化出来,很好地演绎了可见的物质化表达与不可见的精神建构的联通方式。这项运动还使我联想到歌德和牛顿对色彩的不同解释。
据说这一争论至今没有平息,在我看来,执着于谁对谁错是没有多大意义的,重要的是这一争论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牛顿对世界的观察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的眼光将自然数据化,而歌德对世界的观察则是以一个诗人的灵魂拥抱作为人内心反映的自然。从教育学的视角,我更倾向于歌德的看法,因为数值化的机械论是无法解释色彩与心灵之间的关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又应该是及人的。综上所述,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通过及物、及人的方式,创新了由物及人——由人及物——及人及物的育人方式。
3. 科技人文主义何以超越技术理性?科技人文主义基本上是我生造的一个词语,主要是受到了杜维明创造的精神人文主义一词的启发。杜维明基于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责任心,试图以“仁以为己任”的儒家人文精神超越工具理性,提出精神人文主义的主张。这让我很受启发,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很容易被人理解为一种科学技术或运动技巧,甚至形成对技术或技巧的迷恋。就像有些人评价的那样:这个项目永远不会过时,但永远也不让人感到新鲜。
如果这个判断是就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做出的,我不敢苟同;如果这个判断是就人的发展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的关系而做出的,我将高度认同。实际上,人文何尝不是一种技术,就像艺术,无非是一种将精神物质化的技术而已。有人说,当下是学校繁荣,教育衰微。这有一定道理,以数据繁荣为表征的学校繁荣体现的是技术理性,人性丰富、人格健全才是教育的根本追求。过度功利的教育无疑加剧了技术理性的泛滥,立德树人的教育旨归几近被遮蔽。当然,我们不能要求现实语境下的学校能够获得全面超越体制的成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在某些方面实现点的突破,比如用科学人文主义超越技术理性。
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的校本化研究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努力,它培养的固然是技术员、运动员,确实有一批学生获得了相关专利,在机器人足球项目上做了多项技术改进,在无人机项目上自行设计了多种机型,还有一批学生在机器人马球、机器人足球、机器人舞蹈等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但它也在培养文化人、生态人。学生们用科学推广文化,他们举办科技周,积极参与全市科技节,广受赞誉,他们成立社团,在全市社团展示活动中多次获得金奖;学生们用技术大做公益,他们用无人机为全市元旦长跑提供航拍服务,为小学生开设科普讲座、培训小小机器人马球赛手,无偿修理平衡车、机器人等。在推广文化、大做公益的时候,我相信,他们已超越了运动员、技术员的身份,成为了有担当、有情怀的科技人文主义者。这正是我们从事这项研究的终极目的:让学生们在认识、改造世界的方式上有所思考、有所作为。
注:本文发表于《江苏教育》2018年第9期。
相关阅读
推荐
  • 给学生消化知识的时间

    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定律:一节课上下来,优秀的学生可以游刃有余地熟练解题,而却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是跟不上老师节奏的,他们只会照老师的板书依样画葫芦地解题,停留在模仿阶段。简而言之,他们只会解那些跟老师的例题数字不一样而题目意思一点都不变的题目,只要稍微变化一下已知条件,他们便会束手无策。 作为老师,我们不可不承认,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实是有很大差异的,他们对新知识内化所需要的时间的确是不同的,因此,每授一个新知,我认为必须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哪怕是一分钟也好,甚至是短暂的几秒钟,让他们利用这段

  • 和谐课堂应该是有情有趣的课堂

    在这次学校的和谐课堂展示活动中,我有幸听到了两堂数学课,李燕老师的《鸡兔同笼》和沈孝平老师的《排队问题》,两个精彩的课例,不仅带领着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地邀游,连我这个语文老师也被深深吸引,如同学生一般,兴味盎然地参于课堂中,回味着、反思着,很受启发。 1 、富有情趣,适于探究 我们都知道,有情有趣的课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李老师的鸡兔同笼问题和沈老师的排队问题,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用我们平时的说法是属于奥数题,如李老师的例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8头,下有26足。问:鸡有几只?兔

  • 提高小学生面向大众的口语交际能力

    今天听了一节随堂课,是口语交际课介绍家乡景物,老师首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要介绍家乡的什么景物,孩子们非常踊跃,唯恐自己轮不到;第二步是四人小组相互介绍,交流得也相当热烈;第三步是四人小组中推选一名同伴到讲台前来介绍。 前两步都没有问题,很热闹也很顺利,但是当孩子们听说要到讲台前介绍时,一只只小手都缩回去了,就剩一个孩子还举着手,本来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安静了。看着这样的情况,老师先让举手的孩子上讲台前介绍,又点了第八小组,小组一致推荐一男孩,因为他在小组内介绍得最好。可他就是不肯上来,同学们鼓第二次掌他才很不情

  • 精彩源于课前教学的思考

    这次,我有幸听了嘉兴市小学数学教学带头人课堂展示活动,听了6节数学课和专家的精彩点评,让我对数学教学这门艺术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独出心裁,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源于执教者对教材的深入解读,精彩源于课前教学的思考,读着他们的教学思考,每一个环节设计是那么有想法。对教材中的难点,突破的方法也是形式多样,充分体现教师的智慧。 平师附小的倪培培老师上的《克和千克》。让我感受最深就是本课通过丰富估测的参照物,运用感悟类推的方法,把克与千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倪老师从超市里一袋苹果的标签入手,1

  • 一线老师对“有效教学”的解读

    上周五,有幸参加了苏州市名校长、名教师第4次例会,学习了各位老师对有效教学的解读。有一点自己的感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总感觉忙忙碌碌于日常的琐事,一刻不得闲,如果辛苦的付出只换得个无效,那岂不冤? 但要有效,容易不? 首先是有个评价问题。在沙龙时,有一个物理老师说得大家都觉得很直接。他问在场的有体育老师么?他想问问体育老师,是不是每一个练体育的人通过练习都会有好的体育成绩?比如说长跑,不可能每人到最后都是世界冠军吧?练体育的是要先考察身体素质的,比如说肌肉比如说骨骼。否则。但

  • “走进孩子的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或是拆迁户。大部分家长都在服装长里上班,孩子由老人照顾着。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让孩子多参加劳动,总是怕孩子吃苦,说现在家务又不多,他们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何必让他们受累;要么就是认为孩子在学校累了,心疼孩子,不让他们干。造成孩子事事依赖,任性,能力缺乏。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关心孩子快不快乐,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分数与成绩是否理想。一见孩子没事或玩一会,心里就发火,光知道玩,看你能有多大出息!就脱口而出,逼着孩子加班加点,马不停

  • 阅读教学中感情朗读策略的探讨——情景创设可以服务于感情朗

    青川县孔溪小学:赵翠荣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彻底的向我们说再见了,现在的阅读教学特别重视感情朗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每个阶段目标中也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情朗读说起来简单,要想做好的确很难,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读的有感情,那未免就太牵强附会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有感而发呢?感情朗读前如果能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文本内容之中,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的有感而发,有情可抒。 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动画等资料创设情境,从而感情朗读。 我听过一位姓于的老

  • 让学生汲取终身受益的教学“营养素”

    生物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段生物课程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情感,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初一生物教材上有一个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

  • 培养良好习惯 奠基幸福人生——西乡塘区大塘小学“星级班级”评

    一、活动目的: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为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良好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和你追我赶争先进的竞争意识,营造良好的班风、校风,加强班级队伍建设,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班级凝聚力,保证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进一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全校性星级班级评比活动。 二、活动重点及难点: 活动重点:让学生拥有良好道德认识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活动难点:学校、家庭、社会持之以恒地密切配合,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营造浓郁育人氛围。 三、活动前准备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