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总结》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总结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口市滨海九小 陈丽彩
2018年8月20日,怀揣着收获的喜悦,我们激动地迎来了“海南省2018-2022年小学省级骨干教师颁证仪式暨2018年小学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提高培训第一次集中培训”。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有省教育厅李燕仪副厅长,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陈振华处长,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陈力院长及省小学卓越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省级小学学科带头人、省级小学骨干教师,共五百多人。
活动在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陈力院长的主持下,正式拉开了帷幕。首先是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陈振华处长宣读2018一2022年省小学骨干教师的名单。接着是激动人心的颁证时刻,老师们个个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自豪!这是小学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的荣耀和责任之旅。
难忘导师代表冉茂娟老师的“三喜”贺言:“‘一喜’是你的优秀得到见证,‘二喜’是可以见识更高的风景、平台,‘三喜’是省骨、学带们获得了“华山论剑”的资格。”她期许大家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吃得了苦,抗得住压;书要读进去,人要走出来。冉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深深地鼓舞着我们!带上努力,担负责任,勇往直前!
培训第一课:
21日上午,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提高培训课程正式开始。第一节课由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李盛华老师为我们做讲座《苏东坡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与妥协——从东坡居儋三首诗歌谈教育改革》。李老师在开场中说:中国当前的教育非常沉重,同时也充满挑战。作为省级骨干教师,你们的起点很高,不仅仅要做“教书匠”,还要做教育专家,在教育界建功立业,让海南教育、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格局同步。李老师从“中国知识分子对教育的情怀与情结”“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和反叛”“中国知识分子对科举与应试教育的最终妥协”三个板块谈苏东坡对传统教育的情怀与反思,同时与今天的教改制度进行对比剖析,以小见大,阐述了他自己对当前中国教育的看法。
苏东坡,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首《赤壁赋》耳熟能详、流传千古。当年其被贬至海南儋州,建立“载酒堂”,传播中原文化,培养出海南进士第一人姜唐佐,并留下《和陶示周祖掾谢游城东学舍作》这首诗,道出了东坡居士对教育的重视,也道出中国知识分子对教育的情结与情怀。
李老师从苏东坡的《夜梦并引》一诗解析出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和反叛,他想起童年时期在父亲苛责之下发奋读书的场景,直至晚年依然历历在目,这是他对科举制度的痛击,也给我们深深反思:现在的我们不也是在苛责中教育孩子吗?为了分数,为了升学,我们剥夺孩子玩耍的时间,对孩子进行题海战术,孩子的童年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这样的现状如何改变?这都需要每位为师者好好思考与探索。
苏东坡的《书赠姜唐佐》道出中国知识分子对科举与应试教育的最终妥协。从“五·四”新学到素质教育的提出,以及创新教育的无疾而终,都可看出我们对应试教育的妥协。在当下,应试教育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所以它依然处在重要地位,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学生动手能力的弱化、创新教育的缺失,都让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未来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未来我们的教育该怎么改变?
李老师从苏东坡的三首诗告诉我们:当前中国教育有利有弊,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缺失让中国面临许多严峻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变,不断实践,让自己做到阅书无穷、阅历、阅人无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领域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教育自信。
聆听了《苏东坡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与妥协——从东坡居儋三首诗歌谈教育改革》这场讲座,我不禁深深地思考反思:我该如何去实践、探索传统教育的去粗取精、传承发展?我又该如何在一线教育教学中努力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我应如何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淘出最纯正的精华给孩子们?
培训第二课:
下午是张晓明教授的讲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研究与表达》。张院长先用三个引言导入下午的讲座: 1.破题(讲什么);2.设计(怎么讲); 3.结识(谁来讲)。接着他从“教学成果的呈现方式、教学成果的主要表达方式、教学成果的四大特性、理论的定位、与科研成果的不同、著作论文的价值”六大方面阐述,帮助学员们拓宽和加深了对教学成果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他还并重点针对《申报表》的填写事项,结合自己取得的教学成果为案例,我们做了全面而细致的引领指导。张教授报告,揭开了教学研究的神秘面纱,为我指明了今后践行教学研究的方向!
培训第三课:
8月22日上午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会《共读经典 对话名家 追求卓
越》。本次读书沙龙活动由省教培院关心凤主任和李立新老师精心组织,并邀请资深专家吴益先生现场指导解读。我们同读的是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环节一:明确几个概念:何为素养?何为核心素养?何为学科核心素养?学员们快速查找并发表自己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针对学员们的交流,吴益院长适时进行指点:教师职业要求我们要会学习、善于学习且善于深度学习,同时学会对阅读文本中的基本概念做好转化,将理论内化为自身的认知,再转化为具体行为,用以指导自身教学实践。
环节二:了解一个框架。在关主任的主持下,学员们从“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纷纷表达自己对核心素养内涵的认识,最后吴益院长在聚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从语用、思维、传承和文化四个维度阐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环节三:思维导图通读经典。这是自读汇报阶段,语文、英语、综合学科工作室分别就指定阅读的篇章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和教学基本策略进行了汇报。针对学员们的讨论,吴益院长对各学科工作室的代表发言给予了肯定,基于任务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有效果的,但思维导图也仅是以题纲方式梳理框架内容,想要把书读到位,应将自身的思考融入进去、也要学会将文本与实际相联系,从而内化为指导自身教学实践的理论指导或行动指南,这才是高质量的阅读,这才是深度学习。
环节四:用“质疑”“诠释”法进行精读。经过具体分工,各学科工作室成员带着自身任务进行30分钟阅读,再互相交流,最后请个别老师针对自己的困惑提出“质疑”:(梳理)1.完整性学习不仅有阅读、思考、表达,也应加入实践环节。2.先学后教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吗?3.先学后教真的适合所有学段及所有孩子吗?
在学员们的汇报交流过程中,我对“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先学后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理念、原则和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杜郎口”的“先学”力度未免过大过深了,为了能够顺利进行“当堂展示”,“先学”与“后教”难免会变味。预习也是一种“先学”,只是深浅度不同,落实措施不同而已。听了学员们的精彩讨论后,吴益院长说“话可以分开说,事要综合来做”,他这是在启发我们要懂得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会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发挥其最大成效。
环节五:课外延伸——思考自身所处的教育阅读层次
最后,吴院长对我们所处的教育阅读层次进行引领,告诫我们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停留在知识与专业阅读层面,我们应不断追求自我与文化阅读层面的发展。《教师博览》期刊社社长方心田老师提出的教育阅读四个层次:1.读什么都是知识;2.读什么都是专业;3.读什么都是自我;4.读什么都是文化。我们的阅读需要将读过的书籍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将知识转变成我们自己的精神长相、人格、行为习惯甚至是必备品格,那才叫做真正的阅读。
记吴益院长语录:
1、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建构自己的语文素养。凡是学生要达到的素养,老师都要达到,而且要更加的高宽广,用自己的语言、素养去熏陶、影响自己的学生。
2、 “先学后教”是一种教学原则,不能直接定位为一种技术。我们大多数的老师习惯于把原则问题看成是技术性问题,这是不利于教学改革的。
3、 如何布置作业应引发深度研究。作业的功能就是复习巩固、引发思考、促进学习、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生的作业能让我们看见他们学习思维的结果,这个结果背后的原因,是教学诊断的重要依据。
4、表达的形式其实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狭隘的,不只是口头、书面表达而已。不同学科、不同艺术、不同门类,都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
5、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在,就是学习!而统整、链接、超越的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教学行为。
培训第四课:
8月22日下午是李红婷教授的讲座《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李教授用了黑格尔的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经常地仰望星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来开场。李教授还结合了山东一所农村学校从精神贫瘠的老师,通过专家组的诊断,因地制宜来组建富有乡土特色的课程建设。然后通过专家组的跟踪,跟进、推进。最后带动了学校的发展,把老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最终成就了老师的职业幸福感,老师的专业也得到了尊重。
李教授的循循善诱,为我们诠释着“时时处处皆课程,一事一物皆教育!”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就能把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程建设做得更坚实。因为“这个世界上,有才华的人很多,既有才华又有好态度的人不多。决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你的才能,是你的态度。”
培训第五课:
8月23日上午,孙向阳博士带来的专题报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建设》,他巧妙引用教师与医生这两个行业来进行对比,令我们醍醐灌顶:教师的师德和专业发展,教师与医生的联系与区别,专业性强,别人替代不了,医生有挂号费,教师能不能也来个挂号呢?医生可以看病又可以讲课,教师可以吗?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一种尊严的提升,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孙博士提到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为目标,以促进知识与经验共享、以深度的教育教学反思和交流为载体,重组教师个体经验,分享彼此对于教育教学的认知和理解,以此达到共同发展。从5个方面进行引言:1.“狼孩”;2.“流氓与恶棍”;3.“官场的贪腐”;4.“同学的不同发展”;5. 诺贝尔奖。“共享一套延伸的智能”——共同体的教化作用。教化所追求的并非是特定的知识,而是一种超出自身而进入普遍性的提升。孙教授从六个方面为我们分析“学习共同体”:1.“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2.“学习共同体”的特征;3.“学习共同体”的价值; 4.“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意蕴;5.“学习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 6.“学习共同体”的创建策略。同时他还讲到了以下这9点传统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1单兵作战,学科单一;2没有形成团体愿景;3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能共享4一次性培训或者工作坊的形式5知识技能”与“实践-反思取向”;6缺少专业的支持性条件(专家、合作者、跨界、环境、技术);7不能彼此促进与合作成长;8缺少有效的专业发展;9资源的缺乏。
孙博士在讲座中讲到生长的环境很重要,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其实都是一种共同体的力量。建立学习共同体,能更好地调整教师之间的差距,激发教师对自身的需求以及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促进教师学习意识的产生,从而从被动接受专业发展到主动寻求专业挑战,进一步提升有效性。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吸引和接纳周围有追求、有共同理念的教师,形成一个能共同成长的“共同体”。而“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这个优秀的团队,就是一个让人不敢落后的“共同体”。
最后,借用省骨发言代表操老师的话语和大家一起共勉:培训能给我们补元气、添灵气、加底气;培训会让我们长智慧、增才干、促发展!省级骨干教师们,让我们携手并进,为了更加卓越的自己,为海南更美好的教育明天,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