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基于学生体验的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学生体验的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19-03-11 10:48:48

《基于学生体验的语文教学策略研究》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清英外国语学校  俞丽娟,内容摘要:体验是价值的叩问,指向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只有体验才能将活生生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挖掘出来。教学中更多的引导学生在情感中体验、在生活中体验、自主探究中体验、想象中体验、朗读中体验、表演中体验,让“体验”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点亮“体验”的灯,也就照明了语文教学的路。

关键词:教学 体验 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述新课程理念时,“体验”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一共有16处,几乎分布在《课标》的各个部分,由此可见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它重视学习主体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历阅读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也就是对话)获得真切的心理感受,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理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披文入情,让课堂真正成为生命对话的场所,教师要更多地利用语文与生活、课文与课外的关系引导学生去体验式学习,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活生活体验,与文本产生碰撞,激起思维的火花,创新的灵感。

一、在情感中体验

情感是体验生成的动力。因此,体验式的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和调动,让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喜怒哀乐融入到课文中去,这是对课文投射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切身感受之后的一种创造性的“超原型”阅读。正因如此,课文的静态的文本语言才成为学生动态的现实语言,课文所表现的人、事、物、景,才会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课文中隐含的思想、观念、情感,才会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和震撼力。这样的阅读,自然就成了学生愉悦的精神享受,成了学生生活和成长的生命之旅。

二、在生活中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苏教版小语教材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这一特点,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如果巧妙地采用体验性教学方式,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

比如教学《春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诗句时,任凭老师如何引导,如何动情描述,学生仍不能理解春雨之“好”,体会到作者对春雨的喜爱,朗读始终不能入情入境。时隔几天下了一场春雨,利用课间休息,我们把学生领到操场,让他们尽情沐浴春风,享受春雨。随即布置了一道作业题:春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向家长或农民伯伯请教,现在庄稼需要雨水吗?雨后的大自然有什么样的变化?这样在学生观察、咨询、感受等诸多亲身体验中,“春雨”的形象如同人一样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丰富、丰满起来。后来再复习到古诗?春雨?时,学生读得饶有趣味,诗情、诗境与儿童的生活实际有了连接点,得到了很好地整合。
三、在自主探究中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的愿望,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胜利的欢乐。”而体验必然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学生,或同一个学生,处于不同的时空情境,参与同样的活动,所获得的心理、情感和审美体验,也存在着差异,带着个性化色彩,可能迸发创造的火花。这种差异和个性化正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财富、一种资源,这使得课堂教学表现得丰富多彩、活力四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让课堂成为自主探究、自我体验的舞台。

比如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我抓住学生读书质疑点“蝈蝈看见蚂蚁在大热天搬粮食,说蚂蚁是傻瓜”,设计了探究性问题:“蚂蚁和蝈蝈谁是傻瓜?”让学生去读文,去思考,去交流,去争论。有的学生说:“蝈蝈笑蚂蚁是傻瓜,蝈蝈才是傻瓜,一到冬天,他们又冷又饿,神气不起来了。”有的学生说:“夏天蚂蚁搬粮食满头大汗,冬天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我喜欢蚂蚁这样的傻瓜。”还有的学生说:“一到冬天,蝈蝈没有粮食吃,他们会说自己是傻瓜,夏天不该去玩。”……在探究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和作者实现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促进了能力的提高,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四、在想象中体验

    体验的直觉性并不意味着体验是一种感知活动,它还包括高级的心理活动,人的思维被大大激活时,就会变得异常兴奋、活跃而灵敏,主动地从当前一人一事一物联想到他人他事他物,或将大脑中贮存的处于潜伏状态的诸多相关的观念或表象串联起来,形成新的观念、表象或感受,而且激情越丰富,联想和想象就越活跃,思维创造性也越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这样的情势之下,主体调动自己的生命力和融注全部人格与客体共识、共振、共鸣,感性和理性、具体和抽象、形象和思想,达到了逐步整合的状态。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将更有利于学生建构作品描绘的情境,对所学知识进行反复的体验、感悟。

《雨后》是一首充满童心童趣的诗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诗歌内容,感受雨后孩子们高兴的心情。我们先让学生回忆或想象自己小时候玩水的情景,接而让大家自由说说自己跟小妹妹玩耍时的可笑场面,有的学生说妹妹常拉着他的衣服跟前跟后,还有同学亲切地称妹妹“跟屁虫”,课堂一片活跃。由此过渡到课文插图,见到文中的哥哥妹妹学生就仿佛看到了自己。进一步去学习理解课文,指导朗读时,学生倍感亲切,特别读到“他喊:‘妹,小心,滑!’自己却摔了一跤。”一句时,学生不由得笑了起来。
五、在朗读中体验,朗读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成有声的口头语言,它可以通过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把作品中的事件、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趣味以及文章语言的节奏、韵律、行文的语调、气势活灵活现、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也能把文章中的人物个性再现出来,甚至可以把书面难以表达或根本无法表达的神情妙趣抒发出来,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将美的情感与理解语文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活力。学生的朗读不是一种对课文内容的简单的理解,而是一种美的陶冶,这种感情又加深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体验。

《一株紫丁香》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爱,语言浅显易懂,但诗歌蕴涵丰富的情感,朗读是体验这份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通过表情朗读,表演朗读等形式可以深刻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及学生对老师的爱,在情感体验中密切师生间的联系,加深师生间的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六、在表演中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正如曹禺所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表演是在领悟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将书面语言外化为表演语言,进一步体验文章的内蕴。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这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我在教学《狐假虎威》7、8小节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就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来完成。首先让学生先认真读读7、8小节,鼓励学生要想演好先要读好。读完后,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老虎、狐狸、大大小小的野兽。下面学生讨论、指导“老虎和狐狸谁在前谁在后?”,确定好位置后,“狐狸”和“老虎”开始表演。师生评议,要体现出狐狸的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当演到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时,教师即时采访:“小动物们为什么跑呀?到底怕谁呀?”通过“小动物们”的口说出寓意,学生也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情感体验。

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演读中,不知不觉地转换了角色,进入到课文优美的意境中去,与课文中人物的心灵相会、相融,真切地感受到小露珠是那么美丽,小动物们是那么喜欢小露珠。演读活动情趣性强,容易让学生产生“入境始于亲”的体验。

总之,“体验是价值的叩问,指向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只有体验才能将活生生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挖掘出来。”“体验”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点亮“体验”的灯,也就照明了语文教学的路。

参考文献:
1.巢宗祺等,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邵军,经历体验 积极对话,小学语文研究,2005年第1期。
3.杨志敏,点亮“体验”的灯 照明“阅读”的路,小学语文研究,2005年第6期。
4.魏星,体验式教学的初步探索,小学语文研究,2003年第7-8
相关阅读
推荐
  • 保持语文本色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甲老师说: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要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声音逼真地再现课文内容。乙老师说:现在不是提倡以生为主体吗?我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室当作一个T形台,每个学生都可以秀出自己的风采。丙老师说:语文课就应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这才是语文的本色。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中,什么是好的语文课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它似乎古老,但却是常议常新。每一位有责任心的老师都会给出自己心中的好课标准。我

  • 《肚子再也不疼了》习作教学随笔

    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辅导孩子写作时,尤其是编写童话故事时,应该时刻不忘:鼓励孩子大胆发挥想象力。 因为儿童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虽然他们的生活知识狭窄,但是爱幻想,爱听童话故事、神话故事、传奇故事,尤其是爱听童话故事,对大自然和动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只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新奇有趣的写作情境、启发其想象力,让他们感受到作文课不是枯燥乏味的,那么学生表现出的创造力是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我在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习作8《编一个童话故事》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学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接着揭示本次习

  • 营造氛围,激发写作之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这一理念的启发下,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记得有一次作文,要求一次比赛。于是,在作文课之前,我班就组织了一次拔河比赛,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邀请体育老师作裁判,并组织其他班的学生来观战。就这样,一场激烈的比赛拉来了序幕。由于学生自己就是主角,所以感受尤为真切,激战的过程更是体验深刻。之后,我还将当时激动人心的一幕拍成照片,在第二天的作文课上展示。而此时此刻的学生,看到自己上了镜,乐开了花

  • 从课题入手 突破重点

    《父亲和鸟》是一篇讲述着父亲与鸟之间默契的感情。我从课题着手,请学生读读文本,借助父亲( )鸟的句式,让学生说说各自独有的体验。学生们有的说父亲喜欢鸟,有的说父亲爱护鸟,还有的学生说父亲十分的了解鸟。这群年纪小小的孩子居然有这么多的感悟。我顺水推舟,让学生组成4人讨论组,相互议议,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父亲对鸟儿的了解与喜欢。 没多久,一句句描写父亲动作、话语的句子呈现在了学生面前,是呀,父亲通过鼻子闻闻,上上下下看看就知道林子里的鸟儿很多。父亲还知道小鸟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呢!父亲对鸟儿真是极其得熟悉

  • 课外资料的有效链接——简谈毛海燕、韩勇中老师语文课带来的思考

    新课程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出现了不少的阅读链接内容,不经意地分布在课后、拓展平台等中,悄无声息地向我们传递着内外结合的大阅读观。它刷新了教学中惟教材论的狭隘观念,刷新了阅读教学中以课教课的封闭行为,也刷新了学生孤立单一、缺乏联系与整合的阅读方式。如何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料,实现其与文本阅读的有效链接,使阅读教学从过度预设、封闭和垄断转向生成、开放和整合的一种飞跃,使课堂开放而有活力,是我们语文老师所共同思考并实践着的话题。在这次的与天妃小学教学联谊的五年级组的课堂里,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毛老师还是韩老师都在教

  • 追寻麦哨般的美-----忆我的语文课堂

    麦哨声儿掠田野/一声呼儿一声应/湖畔孩子在割草/衬衫凉帽花肚兜小时侯在农村长大,有一种情结挥之不去,那就是对乡村生活的无限依恋,就如我现在热爱的语文课堂。 从六年级到四年级,相差一个段,只觉得有一种落差,何况又是新教材。 但一年下来,虽遗憾多多,却也有收获的喜悦。不知是新教材编得好,还是中段孩子的热情,他们点燃了我上课的激情,一年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了上课的快乐,上语文课的乐趣。那种和孩子一起分享文字,分享阅读的快乐,那是以前没有的,或者说从没有这么强烈过。每天到课堂中,我不觉得有压力,不觉得累。在一

  • 新课程实施后的点滴思考

    新课程实施已三年半了,我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成长,新课程确实是一股清新的风,给教师与学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通过三年半的实施,我也没啥经验可言,只能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一说: 1、 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 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联系,是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全面发展智力的有效途径。我在上《菜园里|》这一课时,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让学生回家观察各种蔬菜的特点,形成形象概念后,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说你看到

  •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次感受语文的诗意

    很多时候,我都感觉自己是一个凌乱的人。凌乱地思考、凌乱地写作。直到自己开始从事一项不该凌乱的事业(不知这样讲是否妥当),于是不免有些痛苦与不适应。但一路走来,我第一次如此细心地收集记录的点点滴滴却让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欣喜。今天,当我在整理这个学期三次公开课的七份教案和相关材料时,内心的感受是复杂的。这些洁白的、散发着油墨香的纸记录着我人生太多的第一次。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次感受语文的诗意 从选课文到汇报上课,我初次体验到一堂好课是怎样磨成的。前后三次教案的修改,让我理解语文教学艺术的技巧性。前后三堂课

  • 语文教学联谊活动听课感受记录

    今天去全小参加了我校与全小的语文教学联谊活动,第一环节是两个课例展示,是全小经验教师夏小蕙老师的二上《浅水洼里的小鱼》和实小新手教师蔡美亚老师的六上《圆明园的毁灭》,两堂课都非常精彩,给我们听课教师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现将自己的零星感受记录如下: 1.媒体创设,推动理解。 两堂课都恰到好处地利用了媒体,使感受更具体化、真实化。如:夏老师在开课伊始,便让孩子观看了在大海中自由自在生活的鱼群,初步让孩子们感受到鱼儿在海中的自如与幸福,这为后文鱼儿离开了海水便无法生存的理解起铺垫作用;第二处,夏老师让学生通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