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科学有效地分解,循序渐进地传授

科学有效地分解,循序渐进地传授

更新时间:2020-12-11 16:04:10

《科学有效地分解,循序渐进地传授》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有几位一线语文教师能够像游泳教练一样,科学有效地分解,循序渐进地传授?为什么一线语文教师做不到这一点?怎样才能做到?

“科学有效地分解,循序渐进地传授”用在语文教学中,就是把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科学有效、循序渐进地分解到每一年级、每一单元乃至每一课时中。

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在小学应该怎样分解?

我们来看看《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三维目标的制定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制定了由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九年级的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10项“总体目标”。在总目标的统辖下,又分解成了四个学段(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的学段目标。每一学段的目标都是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来制定的,而具体到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就没了下文,留下了一条许多一线教师一辈子都无法逾越的宽而深的鸿沟。

“宽”在哪儿?“深”在哪儿?为什么一线教师无法逾越?

说“宽”,在于每一学段目标的时间长达两年,有四个学期,80个周,由四五百节语文课组成;说“深”,在于每一学段目标的内容所涵盖的知识、能力点复杂而抽象,没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全盘把握课程总目标能力的教师是很难一步一个台阶走上来的。这个问题在数学等理科教材中是不存在的,教什么教材里直接反映出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或学数学课之前、之中和之后,该做什么教材都写得非常清楚。而语文课则另是一番风景:面对一册教材,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而课文并不真正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它只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而已,我们真正要教和学的内容是隐藏在课文之中的。

我想,很难有哪位老师备课时能做到一下子备两年四五百节课,也几乎找不到有几位教师能在全盘把握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对学段目标进行科学有效的分解,让自己的学生像登塔一样一步一个台阶螺旋上升,顺利到达塔顶。而更多的现状是备课以单元(组)为单位、以课文为主要考虑对象,考虑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忽略了学段目标以及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之间的梯次关系。一年级不好好培养喜爱汉字的情感、教给识字方法、大量识字以扫除阅读障碍,为二年级的学习做好铺垫,而去分析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题,这不明摆着不务正业吗?学生都五六年级,还得在课堂上分析字形结构,查字典了解字义,这不是走回头路吗?联系起来,一年级的“不务正业”不就是造成以后的“走回头路”吗,经常走回头路,我们不就总徘徊在这条“鸿沟”里了吗?

我想,这就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一辈子都无法逾越这条鸿沟的症结所在了。

但是,这“宽”与“深”的问题,到底该不该抛给一线教师,一线教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解决这两大难题,我觉得还是有待深入研究的。
相关阅读
推荐
  • “保护=爱护”吗?该如何使用呢

    今天在检测中,有这样一道选词填空:爱护 保护 (1)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 )它们。(2)我们要( )身边的一草一木。学生的答案有两种:一种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我们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另一种则反之,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我们要(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与学科组的老师争论了一番,没有结果,因为大家都有理由,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的,但如何向学生们解释呢? 翻阅《词语手册》中发现:尽力照顾,使不受伤害叫保护;爱惜并保护叫爱护。个人认为对于动物应该是保护比较合适,使其不

  • 语文学科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指导性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条主线。对于课堂线索的看法。 我个人喜欢简约的课。课堂线索是很多因素的综合,首先是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其次是教学重点的筛选,再者是教学环节的设计。 比如,语文课堂,听说读写,有很多练习的项目,但在具体某一节课,所针对的重点可能只是一个项目。以三年级下册《日月潭的传说》,这是一篇中国传说。向这个类型的体裁,练习复述故事,是比较合适的方式。那么,课堂的线索就很简单,扣英雄一词,理解人物。再用不少于15分钟时间来练习用四字词串联的故事复述。 上简单的课,就是把最需要教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深入地教。 分秒必争

  • 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在五年级上册中的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非常感人至深的文章。虽然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使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加强了一些感性认识。但是对于我们这里的学生来说,要去深入地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还是需要老师再进行深入地引导的。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份四川汶川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资料。一开始,我觉得非常适合在本课的结尾拓展处,把这份资料补充进来。但是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当我给学生讲解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在来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个句子时

  • 抓住重点 学习字词

    《我要的是葫芦》是二上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插图入手学习第一自然段,然后导出第四自然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在第2课时再学习二、三两段,探究其缘由葫芦为什么落了。在第一课时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这篇课文简短精悍,一共6个生字。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在教学其他几个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己把生字读一读,再安排他们同伴互助学习生字,学习后学生交流。经过了学生的交流,我就知道哪些生字

  • 评王老师的《北京》

    我们这次的教研主题是关于词语教学,整堂课教师比较注重对词语的了解和掌握,评课时很多老师针对词语方面的教学谈得也非常细致,在这里我想针对教师评价和朗读方面说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 教师评价语言及时准确,起到了激励指引作用。 当老师让学生到导游来介绍北京,学生读完了课文,教师是这样说的:你的语言清楚,声音响亮。这样的评价不仅激励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也对后面的小导游提出要求,起到了指引作用。再如:当学生读完立交桥的句子,教师评价:你的朗读用上了表情和眼神。当学生读完描写草坪的句子,教师评价:你的朗读把老师带到

  • 从语文中考试卷看教学有效性

    语文中考应能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整个初中语文学习的水平。中考试卷承担着检测师生三年教学成果的重任,其结果能否体现与教学过程的统一,直接影响着下一轮教学的方向。 新课程语文中考卷试题模式有没有体现出教师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对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书的有效教学呢?本文以2006年嘉兴语文中考试卷为例,结合初三教师和中考生的评价,从微观角度做一点探讨。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有七题。 第一题是根据括号内的注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此题考的是认读和书写常用字的能力,其背后支撑的知识是学会汉语拼音,

  •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堂课的三步曲

    上个星期,我们在区教研室的组织、领导下,参加了在龙湾区第二实验小学举办的龙湾区小学语文高效教学专题集中培训班。首先为自己能有这样一次深入学习高效课堂的机会而深感荣幸。通过这几天的听著名特级教师讲课、评课、讲座以及龙湾区小学几位名教师的精彩报告,还有与老师们的交流、探讨使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论和实施环节有了更深、更细致的认识和了解。 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 标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打造高效堂课的三步曲是:一

  •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春联》教后记

    《春联》这一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课文描写了春联给新春带来的喜庆气氛,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春联对仗及音律美的特点,安排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孩子们感受贴春联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懂得诵读春联,既是学习又是享受,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课文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等五幅春联为例来展现以上内容的。这些春联充满诗情画意,更多的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引用的五副春联的

  •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次感受语文的诗意

    很多时候,我都感觉自己是一个凌乱的人。凌乱地思考、凌乱地写作。直到自己开始从事一项不该凌乱的事业(不知这样讲是否妥当),于是不免有些痛苦与不适应。但一路走来,我第一次如此细心地收集记录的点点滴滴却让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欣喜。今天,当我在整理这个学期三次公开课的七份教案和相关材料时,内心的感受是复杂的。这些洁白的、散发着油墨香的纸记录着我人生太多的第一次。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次感受语文的诗意 从选课文到汇报上课,我初次体验到一堂好课是怎样磨成的。前后三次教案的修改,让我理解语文教学艺术的技巧性。前后三堂课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