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
德育,其实是所有教育中最应该骄傲的教育

德育,其实是所有教育中最应该骄傲的教育

更新时间:2020-07-02 15:24:11

《德育,其实是所有教育中最应该骄傲的教育》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德育再次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对德育工作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和方法。德育成效是十分显著的。与此同时,关于德育的种种探讨与交流,一直没有沉寂。但也未见得清晰。

    本报记者收集到来自学校和教育界关于德育的各种声音,就德育存在的问题、德育工作者正在进行的思考与实践进行了近距离的观察和理性的思考,分上、下两篇推出。

    德育。我们怎么做得更好?这个问题没有定论,这是一个充满了争论却有无限广阔空间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唯一的目标是:德——做人的教育,指向所有正在生活着的人们,并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没有人是完美的,社会也不完美。德育能否更诚实?

      德育,其实是所有教育中最应该骄傲的教育。

    “只有德育工作的成绩与效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对每个人而言,支撑他一生的:是品德,而不是知识。”

    但是,一些德育工作者没有领会什么是真正的德育。他们在接触“德育”二字的一刹那,往往条件反射地认为:我是施教者,是诠释、执行的权威。德育不诚实的前提,就是在这样的心理下铸就的。

    “教育者、家长、成年人,都不是德育的权威,更不是道德的化身。诚实德育的前提是,没有人是完美的,社会也不完美。”这一观点,在四川最近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入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召开的德育工作座谈会上,得到了共识。

    有专家指出:在诚实的德育中,未成年人不是“被教育者”,而应该是校园事件、社会情景中的一分子;诚实的德育,应该把未成年人当成“社会人”,应该让他们知道每天经历的都是真实的人生,会看到黑暗,会经历忧伤,但是,欢乐总是存在,光明总是存在。

    成都52中,一所工读学校,一所具备优质教育资源的特殊教育学校,有很多被认定的“坏”孩子。可是,校长马海军说:  “他们不是坏孩子,他们很可怜,受过太多不诚实、不公正待遇——

    老师说:  “你不用交作业了。”他就不交了;老师说:“出去,不准上课。”他就起身就走;老师说:“不准考试。”他就不去学校。最后,老师又说,这孩子没救,自暴自弃;

    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父亲想严格管教,同时又有求必应。一个月,他见不到父亲几面,但钱一直有。于是,摆阔,旷课,打架。最后,父亲说,你天生就是造孽的……

    另一方面,未成年人的道德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成人社会的映照。成都华西中学德育处副主任李原松举例说明——

    学校春游坐车,车来了,尚未停稳。男生、女生全都朝着车子疯跑,抢位子,占地盘。成人社会,这件事不鲜见;

    有学生在校园骑车。护卫队阻拦。三分钟后,110接警赶来,原来学生打电话说:  “有人侵犯我的人身权利。”这种事,报上多的是;

    学校外的小店,除了外面,里面还隔了一间。进去一看,零售香烟,一块钱一支,生意奇好……

    德育教育,应该诚实。只有诚实才能找准关键与源头。为了这样的不诚实,德育教育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成都52中做了一些“重塑”诚实的工作。以抽烟为例。好多到52中的孩子都有吸烟的历史。

    “就算一个孩子24小时不间断吸烟。也并不能代表他‘坏’。”马海军说,“吸烟的孩子就一定是坏孩子。”这个观点,是谁的?成人的。“要让一个已经吸烟上瘾的人立刻戒烟,显然不现实。”但是,面对这个问题,是夺了烟骂一顿有效,还是缓和疏通有效,这就是诚实德育问题。

    “我们不因为抽烟惩罚学生。”52中甚至想设吸烟室,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实在控制不住的学生,可以到吸烟室吸烟。

    诚实有时有点残酷,但是,却总是更接近真理的。 

    童年时听童话,少年时看“说明文”。德育能否更真实?  

    很多孩子都有“编作文”的经历:学雷锋,扶老奶奶过马路;路上捡了几块钱,交给老师或警察叔叔;有同学受伤了,他立刻跑上前去帮助,甚至天天接送……这些贴着“美好道德”标签的作文,往往是能够得高分的。老师不会去核实,有的还会鼓励:今后参加中考、高考,就这么写。

    有人总结说,孩子们接受的德育,童年时代是听童话,少年时代是看“说明文”,反正都脱离实

际——德育难道不是制造“乌托邦”就是搞一个模子的“思想道德工程设计”?        

    孩子们有着自己的生存法则,这是天性。这些天性,无论在什么时候,哪怕在那些被认定的“坏”孩子身上,“良善”总是多于“卑劣”。成都52中让每个刚来的孩子填“行为规范自测表”。被认为“很坏”的孩子,在对自己的认识上,也总是“好”多于。“坏”。这就是一种生存法则,孩子需要认同,需要欣赏。   

    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成人们无视孩子的法则,而强加成年人的规则。这些规则,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好的规则,却不创设易于孩子吸收的体验情景,只是一味的“要求”、“强加”。比如“遵守纪律,孝敬父母,团结同学。”   

    对孩子来说,这些只是一些既定的词组,是成年人的“语言”。如果换作孩子们的“游戏规则”,这些,词组可以转化成一些场景:比如遵守纪律是什么?就是在踢足球的时候,犯规了要被罚下;

    但是,很少有人为孩子们精心设计,更没有入“蹲下来”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更多的是按照成人思维与方式准备的“教育”。这一点,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了。

   而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体验到成人世界正确的、真实的规则时候并不多,因为他们被当成“小孩子。当他们长大了,按照自己的生存法则和模仿的游戏规则长大,却发现成人社会是如此地拒绝他们。于是,残酷的青春,被放逐的成长。这时候,受指责的还是孩子们,因为他们抗拒、他们固执、他们粗暴。

    成年人中坏的“潜规则”,面对孩子时总以“坚决不准学习、不准效仿”的模样出现,却同时又被成年人毫无顾虑地实施着。,比如言而无信、谎言、背一叛、争斗……孩子在无知的情形下,进行着无意识的模仿。最后,成为“坏孩子”。   

    “我们就是旗帜,你们就是风。”孩子无辜地唱道。                        

    德育需要真实,真实的场景,真实的问题,在真实的经历中,真实的犯错中真实地生长。

    到成都52中的孩子,刚去的时候,好多人想过“逃跑”。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孩子自觉自愿留了下来。只因为52中的老师很真实,52中的生活很真实。在52中,作为孩子的生存法则得到了认同,成人世界的一些规则被修复。

    可是,修复也并不简单。

    刚送孩子到52中,许多家长说:“只要让我的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其他都不在乎。”两年或三年过去了,家长的要求却变了:  或是考虑花钱让孩子上重点高中,或是设想让孩子立刻工作。

    可是,孩子们怎么想?52中今年要毕业的两个初三班,50多个学生大多想考职高,想学点有用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东西。但是,家长们大多不同意,他们怕孩子“又学坏。”

    成人意志总是超越了孩子内心真实的需求。

    就此一项,被修复的规则又被破坏了。52中正在尽力“救”孩子,但是,谁又来救护家长们,救护这个社会?        

    大道理不能打动孩子,打动他们的是细节。德育能否更踏实?。

    在成都市52中,听到了子白的故事。

    2002年,子白的父母送他到成都52中。准确说,是“骗”到学校。在德育处门口,子白和父亲对打。父亲没有还手,一直往后退,最后转身就跑,跳上汽车,头也不回飞速驶离了学校。

    子白的父母都是大学本科生。对子白,他们无条件地爱溺爱。子白的“回报”是:谁也管不住,谁的话都不听。为了不上学,他在家里拿着菜刀说,谁再提上学的事,就砍谁。     

    终于有一天,跟着一大帮人在外面混。有人抢劫,站在旁边看的子白被抓住了,被起诉判刑。最后因母亲四处走访,才得以缓刑。可是,子白并不领情,觉得母亲破坏了他的“光荣”。子白打过母亲,勒令父亲下跪。父母怕他, 看见他就战战兢兢。

    子白刚到52中的第一个月,有一系列事情发生:自残、自杀、绝食,仔细策划过逃跑……整整一个月,父母没来看过他,也没有打过电话。

    班主任雷加明、生活教师张果见证了这一切。这一个月,他们冷静地处理了子自制造的一系列状况。这一个月,雷加明和张果也没有回家,轮流和子白“说话”。

    “说话”,不是谈话,更不是训话。什么都说,子白的心情,雷加明的故事,张果的过去。这样的“说话”随时进行。有时,从傍晚到深夜,甚至凌晨。

    子白流泪了。可是第二天,他照样可能准备逃跑或是挑起一场事端。尽管如此,雷加明和张果知道,一切都在变好。一个半月的时候,他们提出让子白回家一趟。接到通知,子白母亲坚决反对。经协商,勉强同意由张果陪同,在家住一夜。

    回家路上,子白很兴奋,给张果许诺:好吃的,好玩的……像所有大方好客的孩子。可是,开门的一刹那,张果转瞬就看到了三张漠然的、紧张的脸。一句话没说,子白进了自己的房门,把张果留在了门外。张果和子白的父母第一次坐下来谈话。

    吃晚饭的时候,张果敲开了子白的房门。    

    桌上都是子白最喜欢的菜,吃饭的4个人,一句话都没说。饭后,张果提议看影集。影集很老了,记录的是子白小时候:在母亲怀里,在父亲身边,在家里,在旅游景点……看的时候,子白有了笑容。母亲在一旁削水果。递到儿子手里,儿子接了。

    晚上十点,子白说要睡了,张果和母亲一起将他送进房里。看他睡下,张果和母亲都没有离开,一人坐一边,陪他说话。凌晨一点,临睡前。子白对母亲说:妈妈,晚安。

    走出房门,子白的母亲立刻哭了。儿子已经很久没有叫过她妈妈,  “晚安”更是天外之音。

    第二天,情况更好了。中午吃饭,要添饭的时候,母亲刚准备伸手,子白说:  “妈,我自己添。”下午要走了,出门前,子白回了头:  “爸爸、妈妈,再见。”

    走在半路上,张果的手机响了。电话里,泣不成声的父亲说:  “我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谢谢老师,我的儿子又回来了。”

    今年,情况更好了。家里将代管费交给子白,他完整交到学校;回家后,不外出,让母亲买了湖北黄冈的试题,在家复习。

    “德育,用‘教’的办法通常不见效。没有孩子真正听得进大道理,打动他们的往往是细节。但是,很多家长和教师总是缺乏耐心,德育必须是踏实的,要一步步,慢慢来。”这是张果的体会,到52中前,张果在部队当兵,没有学过教育。

    成都52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不比其他学校“更强大”。但是, 这是一个将德育,也就是做人教育放在首位的学校。做人是一个人一辈子要学的事,所以,52中的老师很踏实,工作做得很到位。      

    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52中这样的环境与土壤。德育工作,如今在不少学校正在遭遇“评价危机”和“师资危机”:德育工作无法量化,  “重智轻德”的残酷并未完全消除;年轻教师越来越多,没有经验,自身也不成熟……

    在这个意义上,52中是得天独厚的。马海军意识到这一一一点,他说,  “52中已经从特殊学校成为特色学校,但最终,我们应该是一个特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德育教师指导的特长学校。”

    德育需要踏实。急功近利,只会遭遇失败。
相关阅读
推荐
  •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爱的滋润

    我们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享受同等的爱,这是我们的教育观念,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长相俊俏的还是相貌平平的,是调皮的还是内向的,每个孩子都需要爱的滋润,我们都要给他们同样的、真挚的爱。 英涵是我们班新来的孩子,刚来时,他妈妈就告诉我们说,英涵比较懒散干什么事情都比较慢。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英涵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爱动和注意力不集中是在家庭环境中,由于家长工作忙,所以养成了自由散漫,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在对孩子的观察跟踪中,我发现他喜欢新奇的故事和活动,非常感兴趣的注意力能集中10分钟

  • 不要向孩子的任性妥协

    不要向孩子的任性妥协 大码头镇央上幼儿园 徐秀霞 我园年前上了午餐,中午孩子在园休息,也许是新鲜,孩子们开始表现的非常兴奋。可新鲜劲一过,几个孩子开始闹情绪,尤为胜者就是玲玲。不知是不是见她邻家孩子,因感冒,几天没在幼儿园午休,眼红,还是有其他原因。总之,每每午餐时间一到,就开始哭闹,怎么哄也没有,真有点弄得我们束手无策。不光在园闹,在早上上幼儿园时就开始跟爸妈闹,哭着喊着不上幼儿园,她的爸妈也很为难,要求接几天看看。我们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答应试试。她的爸妈接了她几次,哭闹的情况有所好转,我们试着劝她中

  • 关注让孩子成长得更快

    我班的月月小朋友,是个转学生,性格内向的她在班级里总是默默无闻,一天到晚几乎听不到她的声音,唯一听到从她嘴里发出的声音,就是早晨点名时的那一声到。 一下课,其他的孩子都会自主的进区玩,而她总是安静的坐在座位上看着他们,有时看到大家玩的开心了,她也会露出笑容。游戏活动时,大家都会积极的参与,而月月总是以一句:老师,我不想玩为由拒绝参与到游戏中来。 午餐时,我给孩子们添汤,要的孩子早就把手举得高高的,因为知道月月的个性,所以每次我都会到她跟前看看她碗里有没有,并问上一句:月月你要汤吗,她经常会用点头和摇头来回

  • 孩子就像花朵,需要给与孩子阳光

    步入工作岗位一年,刚刚步入工作的场景我还是记忆犹新,记得刚来到我所在的班级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几个活泼的小男孩,一见到我就说:老师好。通过了一段时间班里那些活泼开朗的孩子我能够叫出名字,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我甚至连名字都叫不出来。 小小就属于那种性格很内向的孩子,她安静的几乎不被别人注意,我会认识她,完全是家长和我沟通说:小小这孩子很老实很内向,老师你说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孩子的情况有所好转吗?我只是职业性的回答:没事,只要给孩子足够的锻炼机会,孩子的情况就会有所好转的。 小小的父母给孩子报了很多的特长班,为了锻

  • 没有好孩子、坏孩子的定义

    经常我们会在工作中议论孩子,说:这个孩子真聪明。这个孩子真乖!这个孩子真讨厌!这个孩子真笨!-------等等,等等。反思自己,其实我自己也经常议论孩子。也许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用我们自然的心态来评价一个孩子。但是,如果说作为一个老师,也许我们不能这样去评价每一个孩子,不管是说他很聪明,还是很乖,尤其是说他很笨、很坏。 我有时候也会当着孩子的面评价某一个孩子,但是,评价之后,我会看到孩子的不良表现。如果说,我们经常说一个很笨,很坏,那么对这个孩子来说,是一种消极的暗示。有时,我看到那个被评价之后的孩子他

  • 用爱关怀内向的孩子

    九月份开始,我就一直在关注我们班新来的小朋友小凯。经过这一个月来,他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从什么都不愿意,到愿意按照老师的一些要求,做出回应,能主动和老师请求,到现在有点调皮。虽然小凯进步了不少,却在他身上看到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小凯。 (一)从不愿意到我愿意 小凯,是一个行为习惯和动手能力较弱的孩子。在几个星期的接触下来,小凯也在慢慢地改变。他的慢慢转变,让我们老师也更有信心的来改变孩子的不足。从星期二开始,小凯吃饭的时候不再钻到桌子底下了,虽然吃饭还是有挑食,但是愿意用勺子吃了,虽然在其他小朋友一起出去玩的

  • 小班教师谈“爱心”教育

    谈爱心教育 我们的生活需要爱心,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孩子们更需要爱心,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儿园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孩子上幼儿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他从这里开始了真正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对于刚刚脱离父母怀抱的他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他们希望得到认可、赞赏、同情、关心和爱护,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挚诚、慈爱、赏识孩子的

  • 调皮的孩子变乖了

    我们班上有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从入幼儿园来都一直是令老师特别伤透脑筋的特殊孩子,他的名字就叫伟伟,上课坐不住一分钟,喜欢钻到课桌底下爬来爬去,要么就打前后左右的小朋友;户外活动不听指挥,在操场上跑来跑去;吃饭时常常把嚼过的饭菜吐到小朋友的碗里;睡觉不仅自己不好好睡,而且还影响其他小朋友午睡。是人人见他就会叹气的一个及不听话的孩子。 伟伟进入大班后,刚开始我也是极其没有耐心,总是批评他,大声吼他,罚他的站,这些对于他不起一丝一毫的作用。安静下来的时候我就思考:该怎样来引导和教育他?我又和同事们在一起讨论,最后

  • 拥有明亮的眼睛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李文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如今电脑、电视大大冲击眼球的时代,孩子们往往被精彩的动画片深深吸引,久久不愿离开,因此保护视力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家长也都很重视孩子的视力。会想方设法控制幼儿观看电视、电脑时间。尽管做到了,但孩子的视力仍会下降,眼睛出现问题的也越来越多。其实影响孩子视力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不过度用眼固然重要,但良好的坐姿和正确的握笔姿势也很重要。 幼儿进入大班后,越来越喜欢动手写、动手画了,他们有了更多需要用笔的机会,这就要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正确姿势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