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专题 > 幼儿园师幼互动教育
师幼互动,探索主体性策略

师幼互动,探索主体性策略

更新时间:2014-07-20 17:07:36

《师幼互动,探索主体性策略》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师幼互动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研究背景: 背景一: 2001年9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了。贯彻《纲要》,创造优质的幼儿教育,成为摆在我们幼教工作者面前新的历史任务。《纲要》总则第二、三条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机会”。《纲要》的每个部分都贯穿着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终身教育思想、开放教育思想、发展适宜性教育思想、合作教育思想。同时,《纲要》着眼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充分体现了对儿童权利、个性、学习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 背景二: 马公街道花园社区文化氛围浓厚,周边有常州市委党校、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城建学校等高等院校,中小学更是市区重点。我园处与该社区中心,毗邻常州文化宣传基地——广电中心。如何将学前教育工作置于社区大环境之中,以优异的保教质量,发挥自身优势,为社区群众提供幼儿家庭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服务,传播文明行为规范,成为我们必须深思和致力于探索的课题。 背景三: 近年来,我园的教科研呈良好的发展态势,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中,“以科研为先导、科研兴园”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全园上上下下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一大批课题研究脱颖而出,产生良好的实践效应,如:“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小班化教育研究”、“新体验需要的满足给幼儿成长注入生机的研究”、“幼儿现代科技的研究”等。在多年的教科研实践中,我园已形成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的科研骨干队伍,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环境与基础。 二、课题思考: (一)、概念的分析 师幼互动:幼儿在先的情动和老师在后的促动,幼儿与教师互为主体、教育伙伴式的互动,是一种自动化的融通性互动。 主体性学习:就是要求教育者在观念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爱幼儿、尊重天性、启迪灵性、激发兴趣、激活潜能、鼓励实践、激励创新,培养主动、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在行为上要转变角色,减少显性指令,渗透隐性指导,重视活动环境的创设,操作材料的提供以及探究性的设问、探索性的活动,注重幼儿对物质材料和学习内容的操作、探索、实践,注重与人际环境的互动,广泛开展同伴互动、启发讨论、实践操作、自主创新等活动,在幼儿园各类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主动学习、自主探索。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战略,是当今中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增强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决定因素。”幼儿园课程,这个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和教育目的落实到幼儿身上的中介,只有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并最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共享:将各类教育资源(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统一调配,共同使用,优势互补,推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研究内容: 改变教师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机制;建立教师学习化群体、确立终身教育理念。创建名师、名校工程。 研究幼儿主动学习的策略。在五大教育领域、课堂教学中(尤其在语言领域),让孩子参与式、活动式、讨论式、探究型、体验型的运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 建立幼儿自主型、活动型的游戏活动——区域活动。 充分挖掘家庭和社会资源,使这些资源能更好的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来,让孩子生活与学习相联系;让学习与社区相联系;让家庭与幼儿园相联系。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教育现场观察、实验和行动研究法。在全园各年龄班开展实践与研究。 四、研究措施: (一)、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实施主题活动方案。 卓越的幼儿教育是要选择和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和创造适合教育的儿童。我们从适合本园园情的目的出发,保留了一些成功的课程,增加了一些活动,确立了“交往式主题活动”。追求教育内容的预成性与生成性有机融合;追求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多元性和教育性;追求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和高尚人格;追求教育过程的师幼相互影响,共生共长。我们课程改革的总目标由幼儿园课改小组以《纲要》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我园的教育教学特色,并选择相应适合各年级开展的主题活动内容,制订成主题活动总目录。然后由各班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求来确定主题活动小目标,把原来由上至下,由目标到幼儿来制定计划,转向由下而上,从幼儿到目标来制定计划,教师全面把握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同时保持对每个幼儿发展需要的敏感性。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班级特点来自主的选择与主题相适应的各领域的活动。这样,变刚性计划为弹性计划,变教师设计课程为师生共同构建课程,使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保留原有教育特色,探索教学园本化新路。 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增强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决定因素”。我们必须从人、自然、教育、社会四维空间上重新审视其目的与价值,作为人的一生发展打基础的幼儿教育也不例外,幼儿课程改革是幼教改革的核心,幼儿教育目标的调整势必要求幼儿园课程随之作出积极的应答,因此,开发园本课程已经是势在必行。 我园在语言、音乐、美术、数学、区域活动等领域都颇有研究,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对全区姐妹园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我们对这些领域作进一步的研究,保留成功的经验,吸收新的理念,形成园本化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园始终处于一个能动的发展状态之中,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 (三)、确立终身教育理念,建立教师学习化群体。 未来竞争日趋激烈,是人才竞争和学习力的竞争。作为一名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尤为重要。教师的成长和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体,只有教师持续不断地发展才能不断地为幼儿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为了幼儿,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 1、学习。 为了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了解周边地区先进的课改经验,我们分别组织教师到上海、南京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幼儿园参观环境,观摩教育教学活动、课改汇报活动;参观名园、特色园以及常州地区的姐妹园的园舍园貌。利用暑假组织青年教师100%的参加培训,远到北京、浙江杭州、近到上海、南京、苏州、常州等,共花费了2万多元。定期聘请上海专家来园做语言教学的培训。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地区课改先进经验,掌握第一手资料,分别为教师配备了海南出版社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新编》、南师大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和课程指导》、南京太平巷幼儿园的《田野课程》以及台湾吉得堡教学机构的课程等从中吸取经验。使教师进一步确立了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形成了一支热心爱教、文明执教、优质施教、廉正从教的科研队伍。 2、反思。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反思通常有两种结果:一是教师行为是适宜的,二是教师行为是不适宜的。适宜的教育行为中有些是属于非自觉的、下意识的行为,通过反思这类行为将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对于不适宜的教育行为,通过反思使我们明白了为什么不适宜,从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引发教师向更新的知识和更高的水平迈进。实践——反思——实践的改进——进一步的反思——实践的进一步改进……就是在这个不断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教师获得了成长,教育实践得到了改进。正如教师们平时做的那样,一旦发现自己的言行不利于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就自行纠正。将“说给我听”变为“我们大家来说说”,将“按我教的做”变为“大家来试试看”“谁还有更好的办法”。 3、研讨。 研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时教师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心得,有时组织教师进行辩论活动,有时进行征文比赛“如何使老教材焕发新的活力”、“如何保证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如何实施弹性活动方案”“瑞吉欧教学在中国”……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每个教师自己能够大胆剖析,勇于提出新思路,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当“发展”成为教师自身需要时,教师才能主动提高、主动成长。 (四)、完善师幼互动机制,实施幼儿主体性活动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问题,不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而是建立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使教学获得成功,一个关键性的重要因素,就是是否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1、区域活动中的互动展现幼儿主体性。 素质教育只有在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中才能实现,而区域活动以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形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幼儿园中继续开展了区域活动,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由于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起幼儿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因此,每个幼儿都能通过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进而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的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这已经成为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2、早期阅读中的互动展现幼儿主体性。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摈弃过去由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教育模式,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图书。我们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图书,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驱使幼儿产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情志;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情况,提出问题,让幼儿产生认知冲突,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的阅读图书;幼儿阅读完毕,则鼓励幼儿大胆的对尚未理解的内容进行讨论,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同时,我们扭转“统一要求”、“同一提问”的倾向,在提供阅读材料、提问设计,提高互动频率等方面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幼儿的主体性,给他们量力而行的机会,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主动自主的投入阅读活动。 3、户外活动中的互动展现幼儿的主体性。 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教师退后二线成为旁观者或提醒者,教师的积极参与能更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兴趣和质量。案例分析:有一次,一群孩子对向前滚圈追跑的玩法失去了兴趣,围坐在台阶上闲聊。这时,教师故意在他们面前将手腕一勾,抛出竹圈,孩子们惊奇的发现竹圈会自己滚回来,他们一下来了兴趣,在几次尝试过程中,孩子们又“发明”了正转圈、反转圈、抛圈等多种新玩法,活动情绪又趋高涨,当一个孩子想出与众不同的玩法时,教师就说:“真好玩,我来向你学吧!”以鼓励幼儿不断创造出新的玩法。而且,在活动中我们还发现孩子们更易接受自己或同伴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在评价时,教师适时的让幼儿参与,引导他们就玩了什么?怎样玩?心情怎样?遇到什么困难?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想想、说说,再请幼儿共同讨论。让幼儿参与评价,促使他们学习独立的对事物做出合理判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意识。 (五)、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 1、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 幼儿教育是多层面、多元化的综合系统工程,幼儿良好素质的培养单靠幼儿园,靠老师的教育而得不到家长、社区的切实配合将流于形式,成为空谈。因此,重视家长工作,密切家园、社区联系,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为此,我们开展活动时尽量考虑社区、家庭的因素,经常召开家长会,请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为我们的活动献计献策;请专家进行家庭教育讲座、举行家教沙龙、“实话实说”的方式让专家、教师、家长面对面共同讨论商议教育热点问题。我们也经常参与到社区举办的各类活动,锻炼幼儿的能力。 如:我们开展的“幼儿播评社会新闻消息尝试活动”。设计者和活动者一起参与,在亲自实践、直接体验中,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在准备新闻播评活动的过程中,各班教师与幼儿、家长一起动手,共同收集新闻素材。孩子们一改过去关注动画片的热情,主动要求收看新闻节目,家长也时常将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报纸、图片、录像、网上资料等提供给自己的孩子。为了使“刚性”的新闻播报生动起来,我们老师和孩子一起动手,将收集到的新闻材料布置成了三块色彩明快,内容丰富的展板:有展示家乡新面貌的“新常州、新住宅、新生活”;有展示我们国脚精神的“我们出线了”;有中国与世界的最新报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在活动中,老师、家长不再是操纵者、主持者,而是忠实的倾听者,足智多谋的策划者,充满情趣的引导者,实实在在的体验者。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孩子初步学会了多渠道、全方位获取新闻信息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多元表达能力及主动学习的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师、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发展、共同提升。 再如:大班幼儿结合11、9消防日开展的“我是小小消防员”运动会。事先教师和幼儿就发动各种资源收集关于“消防日”的各类宣传材料,各班有选择的布置消防知识宣传板,进行消防安全的前期知识准备。并提前邀请消防中队战士来园对幼儿进行队列训练,让幼儿无论在知识上还是体能上都做了较好的准备。在活动当天,孩子邀请消防中队的全体指战员官兵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参与活动。活动中既有指战员官兵、幼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同层次情趣盎然的队列训练,又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园同乐游戏活动,幼儿俨然一个个“小小消防员”,在活动中既了解了消防知识又锻炼了自我保护能力。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 社会资源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补充,是幼儿社会化的另一课堂。社区中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物产资源,所以我们常常带幼儿走出园门,挖掘利用社会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幼儿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生动形象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例如:每逢传统节日“重阳节”,我们带孩子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把敬老院布置的漂漂亮亮、热热闹闹的。同时,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小礼物、精彩的文艺表演、欢乐的娱乐游戏以及童言无忌的悄悄话,都使老人与孩子体会到浓浓的亲情,让孩子在与老人们的交往中,懂得尊重、关心别人。再如:秋天带领孩子们到果园摘草莓,体验收获的喜悦;冬天带领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做冰灯,感受白色的纯洁;春天带领孩子们捉蝌蚪、放风筝、踏青,感受田野的气息;夏天……。 3、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 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请他们到幼儿园进课堂当“老师”,给孩子讲解或演示,会使孩子感到新鲜,增强学习兴趣,丰富知识与感受,同时也丰富班级的教育内容。如:大班徐乙江幼儿的妈妈是一位电台主持人——彩虹,曾获得全国“金话筒”奖,还曾当过教师,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教学经验。我们请她为孩子们上了一节语言活动《城里来了大恐龙》,她那纯正流利的普通话、惟妙惟肖的表演,开放自主的提问,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参与兴趣,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如:大班金大中幼儿有一位酷爱运动的爸爸,常常利用休息时间来园教孩子们溜滑板,他那矫健的身姿和粗犷豪放的男子气概,使长期只接触女教师的孩子们兴奋不已。再如:幼儿园由于教师人手较少,经常采用“家长志愿者”形式,邀请家长来园参与幼儿活动。既方便了幼儿园的工作,又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性,还促进了积极的家园互动。
相关阅读
推荐
  • 提问——师幼对话与倾听的秘诀

    在2011年的寒假,我品尝了一味师幼教育对话的鸡汤,那就是由丽萨波曼撰写的《老师,你在听吗?》一书。本书的译者序和导言写得也同样精彩。本书紧紧抓住对话和倾听两个词而展开,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认识、收集了许多案例,从师和幼两个角色出发,分析如何创设民主对话的环境、怎样支持高质量的交谈、怎样鼓励支持对话的学习和发展,深刻形象地阐述有效对话和有效倾听的内容和形式,展现了一种图式化和情境性的教育画面,给立足教育一线的教师一个现场指导的感觉。 我在细细品尝中领略师幼对话有效度的把握、了解师幼对话收集与分析的技巧、明白师

  • 师幼对话构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当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建立在权威教育为基本特征关系上的,是教师主控儿童的师幼互动关系,是一种单向的师生沟通方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活动的控制者,幼儿则处于一种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这种权威式的教育关系难以建立和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如何建构良好的师幼互动呢?通过《老师,你在听吗?》的读书活动我对这一问题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通过师幼对话明确孩子在互动中的角色定位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重视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主动地位和主体性的发挥,认识到孩子是互动中的学习主人,充分相信幼儿的能力,允许幼

  • 带教随笔《互动你我他》

    六月的天空艳阳高照,碧蓝的天空好似孩子纯洁的心灵一般。在这个快乐的日子里,孩子们也进步了许多,六月八号,顾教师又来到葫芦班与孩子们学本领咯。 今天开展的语言活动是《一朵云帽子》,生动的故事情节牢牢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在活动中,顾老师始终以孩子为主,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尚弱,自信心不强,如何引导孩子更为大胆准确地表达呢? 让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顾老师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良好的师生互动,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对故事情节、人物也进一步了解清楚了。幼

  • 号召小朋友用写信的方式和老师交流

    心雨生病了,三天没有来幼儿园上课。今天早上我刚一进班,就看见她手里拿着张纸蹦蹦跳跳的向我跑过来,大声喊到:沈老师,沈老师我给你们写信了,你们快看看。 我兴奋的从孩子手中接过了信:老师,我很想你们了,刚回到家我就想你,我家住在离幼儿园很远的地方,我爸爸妈妈都要最生意了,我很想他们。我家住在一楼,我家的沙发不漂亮了。 看完信后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心雨平时在班上不太爱讲话,也不愿意和小朋友们交流,性格较内向,我们一直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平时经常找她谈心,可是收效不大。但是今天她却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

  • 师生依恋情感的培养和研究

    依恋是幼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系,是人与生俱有的一种情感表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走向独立。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尤其是我们寄宿制班的幼儿,他们离开了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进入了陌生的环境,接触到陌生的老师和同伴,最容易失去安全感。那么,如何让幼儿从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对老师的依恋,从而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就是我们正在着手研究的专题。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和培养的。 一、 了解幼儿依恋情感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

  • 幼儿涂鸦与成长

    在任何一个人的记忆中,童年的涂鸦总是快乐记忆里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当你拿起笔,信手涂着画着的时候,就会暂时远离心中的烦恼。而涂鸦更是孩子们表达自己心中所思所想,描述他们眼中现实世界的一种语言,一道桥梁。 在我参加幼儿教育的这几年里,在与孩子们的亲密接触中,我慢慢领悟了涂鸦在幼儿的成长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于是我便在我的实际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试图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涂涂画画中快乐的成长。让涂鸦的快乐,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开出更为芬芳的花朵。 一、技巧自信的基础 美术活动中,老师最怕的莫过于孩子用天真的眼神望着你,

  • 良好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发展

    片断一: 早晨,老师刚来到教室,就有一位家长领着一个男孩走进了班级,老师好孩子一声清脆的问候打破教师里的寂静,而老师似乎在低头忙着今天的教学准备吧,恩,好!头也没抬,孩子扫兴的自己玩去了,家长也败兴离去。 片段二: 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户外散步,突然一个孩子大叫花大姐,花大姐,啊随着惊叫声望去,一只花大姐随从孩子身上飞走了,另有几个孩子一起尖叫着,还有的孩子说有啥可怕的,可是遗憾的是孩子刚才发生的一幕并没有引起老师太多的关注。 分析与反思: 在以上两个片段中,老师都没有对孩子的言行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冷漠的态

  •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作用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恰到好处的师幼互动是最重要的。当孩子活动时,教师就是孩子的最佳观众和听众,倾听孩子的交流,观察孩子的表现;当孩子对活动规则模糊和不清时,教师要耐心示范引导,帮孩子逐步建立规则意识;当孩子在活动中兴趣减退或转移时,教师应成为孩子的玩伴,用激情感染孩子,激发孩子活动兴趣;当孩子遇支困难时,教师是孩子的合作者和支持者,为孩子搭建起通往成功的桥梁;当孩子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教师以引导和鼓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发现更优化、更合理的操作方式,

  • 良好的师德是有效家访的前提

    摘要:有效的家访不仅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幼儿,也能拉近与家长的心理距离,便于开展家园工作,促进孩子的发展。家访需要做好访前的充分准备和访后的记录反思,并将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长期坚持,才能成为家园联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家访 幼儿园 家园联系 一、问题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可见,幼儿教育离不开家长工作,幼儿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家园之间的紧密配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 幼儿 园应与家庭、社区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