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3-6岁学前期成长发育
论文:理念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人生——谈孩子早期教育

论文:理念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人生——谈孩子早期教育

更新时间:2014-07-21 16:06:40

《论文:理念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人生——谈孩子早期教育》可能是您在寻找3-6岁学前期成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每个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成长,但对孩子早期教育的理念却不尽相同,有的家庭重视技能培训,有的家庭重视性格培养,有的家长愿意付出时间,有的家长愿意付出金钱,作者对母亲城市家庭养育孩子的模式、方法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认为父母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早期教育方式。
    关键词:早教 家庭 陪伴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孩子出生的时候,大抵是相似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不会相差很多。然而,出生之后的生长环境,各不相同,乃至相却甚远。物质生活上,也许表现在奶粉的品牌不同,玩具的档次差异,除非遇到了黑心厂商,这些物质条件带给孩子的影响相差无几。可是,在精神层面,主要是养育孩子的理念上,各个家庭却差别很大。
    一、养育孩子的三种家庭模式
    这是个节奏快、压力大的社会,家庭的责任和重担一般都需要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全职太太仅占少数。传统意义上的严父慈母已经发生改变,那时的慈母因为以照顾孩子身体、生活为主,所以常以慈祥面目出现,似乎较少严厉管教孩子,而现在的母亲目前大多白天职场拼搏,晚上照顾孩子,或者干脆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现代家庭养育学龄前孩子的模式大概有三种:一是祖辈帮扶型,即祖辈帮助孩子父母一起养育孩子,三代人一起生活或居住不远;二是祖辈承包型,即父母将学龄前儿童全全交给父母;三是母亲全职型,即母亲不上班,承担养育孩子主要责任。这三种方式中,在城市里,以第一种居多。
    二、培训机构能帮助父母完成早期教育么
    很多家长重视孩子教育,鼓励孩子多学知识、增长能力,课外班、特长班、英语班遍地开花,里面学员越来越低龄化。但是,把孩子送进培训班就是真的重视孩子早期教育么?
    这些家长普遍会说,上班太累,没有精力陪孩子玩、学,宁愿花钱送他去培训机构,一来省心,二来老师更专业。这话听起来不错,但是商业化培训项目似乎对有一定基础、年龄稍大些的孩子更有效,比如小学高年级、中学阶段,针对某些弱科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1-6岁的学龄前儿童,有必要进行专项培训么?
    我陪一位母亲旁听4岁孩子上的课外英语课程,晚上6点半,5个孩子坐在一间教室里,学习句型“这是一月”,以及12个月份的英文单词。这需要花费2个课时,课时费260元。5个孩子的家长(主要是爷爷奶奶)齐刷刷坐在孩子后面,也排成一排。老师很亲切,孩子们也感兴趣,其中穿插了不少小游戏、小礼品。问孩子母亲学习效果如何,母亲说孩子喜欢上课,但是效果似乎不怎么好,因为课外没时间陪孩子复习。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是需要运用、重复方可熟练掌握的知识,只靠每周一次的课程怎么能掌握那些在家里、幼儿园都用不着的单词、句型呢?这不又回到上代人填鸭式、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了么?只是换了个场所和形式罢了,不知道孩子到底喜欢的是小游戏、小礼品还是课程?
    这种培训机构市面上比比皆是,也很有市场,也许培训机构摸透了家长们愿意花钱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的心理。为孩子付出金钱是无私的,因为从物质上讲,为孩子投资永远是入不敷出的。但是比付出金钱更珍贵的,是付出时间和爱的陪伴。
    三、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养育之路
    相反的,有另外一群家长,他们赞同应该自己带孩子的理念,要么母亲全职带孩子,要么父母在上班之余全力陪孩子,一起做游戏、读书、户外活动,与孩子一同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读书的愉悦、分享的快乐。这是一种更加辛苦的育儿方式,但是培育出的孩子语言能力更强、性格更加开朗、遇到冲突时更容易沟通。如果把养育孩子当成盖楼房,培育孩子好性格、好品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帮助孩子步入发展的正轨,则如同给高楼打下牢固的根基,岂不是更稳健?而且,从精神上讲,为人父母,再没有陪伴孩子成长更快乐、更富有意义的事情了,人生又能有几个这样的5年呢?
    每个人年幼之时都没有选择的能力。孩子成长的每一次选择都取决于父母的思路、眼界。我们要做大概率的事情,从这个角度上讲,孩子的人生已经在父母有意无意的选择中决定了。(作者:彭黎明[ 联系地址:penglm@126.com
相关阅读
推荐
  • 两大儿童与宠物相处的原则

    对家里养宠物的 父母 来说,要同时照顾 宝宝 与宠物,的确相当辛苦。不过,父母可以在宝宝与动物的相处中给予随机 教育 ,让宝宝在日常 生活 中逐渐观察并了解动物的性情及习性,从中学到与宠物相处的正确方式,而如下2项原则可供大家参考。 原则1: 安全 教育 2岁半的洋洋很喜欢家里的黄金猎犬小夫,每次回到家都要和它玩好长时间,有时不自觉地就玩疯了,惹得脾气超好的小夫也经常不高兴地呜呜叫。这让 妈妈 有点担心,毕竟洋洋不懂得狗狗的习性,自己家里养的狗还算听话,如果是外面的狗狗,洋洋也这样玩可就危险了。 对于不足

  • 字词游戏

    小孩子喜欢吃零食大多是一个接一个,吃得不亦乐乎;让孩子更聪明的妙方,就是要把握“吃零食”的特性:孩子喜欢——兴趣(好吃);一个接一个——持续(接力)。以下介绍几种活动,父母不妨试试看。 给孩子一个常用的词: 1、如“太阳”,让孩子用“阳”来接一个词,如“阳光”,再用“光”来接另一个词,如“光明”……用“明”接“明天”……如此“太阳”→“阳光”→“光明”→“明天”→“天气”→……一个接一个,接得愈多愈好。 2、也可以改变接词尾的方法,用“太阳”的“太”当词首来接,例如“太大”、“太早”、“太太”、“太长”…

  • 专家:10招杜绝宝宝再玩小鸡鸡

    问:宝宝11个月了,最近坐着没事的时候手总是喜欢伸到小鸡鸡那里玩,应该怎么杜绝这种情况? 专家答:如果孩子这种行为延续时间较长,可以试试以下纠正的方法。 1、自己不要紧张,要以正常心对待,千万不要打骂、训斥、羞辱。须知他只是在寻求快乐,不懂社会准则。你的打骂、批评反而使他得到反馈(至少有人注意他了),更加会去这样做了。 2、尽可能地让孩子用许多手的活动来占住他的手。最好是和他玩需要双手协调活动的游戏,比如串串珠子、搭搭积木、玩玩拼图、吹吹肥皂泡泡、投球入盆、敲打锅铲出声、开动惯性小汽车等。 3、和他一起看

  • 宝宝尿频难愈多为神经性尿频

    神经性尿频:好发于学龄前儿童 ,尤以4~5岁为多见,主要表现为每天排尿次数增加而无尿量增加,尿常规检查正常,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每天6~8次增加至20~30次,甚至每小时10多次,每次排尿量很少,有时仅几滴,睡眠后则无尿频,常在上床睡觉前、吃饭时、上课时加重。 发现孩子尿频时:首先要到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感染性疾玻一旦确诊为神经性尿频,纠治的关键是寻找可能的致病原因,如新近入学、被人寄养、害怕打针或考试、对某些动物的惧怕等。在必要时,可采用一些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和松弛膀胱逼尿肌的药物进行治疗。面对神经性尿频

  • 儿子的自尊心——宝宝成长轨迹

    这几天特别冷,等在幼儿园门口接孩子的家长看见大门开了,就像洪水一样涌入了幼儿园 。今天我跑的比较快,第二个来到教室门口,听见老师喊儿子的名字,只见一个穿浅绿色衣服的孩子挤了出来我没在意,我的眼睛近视看得不是很清楚,我还在那里等着,心里想谁家的宝贝,家长没来就跑出来了,我还在门口喊儿子的名字,大约有1分钟的时间还没有看见我的宝贝,这时感觉一只小手在拉我的衣服,我低头一看我的身旁站着的正是我的儿子,怎么自己换成另一件衣服。明明早晨穿的是一件橘黄的的衣服怎么一天时间就变成了浅绿色。。 于是我蹲下来问儿子;你怎么

  • 善于发现孩子的敏感期

    作为孩子妈妈双重身份的我,意识到教育3~6岁孩子,要因材施教,顺其自然并善于发现孩子的敏感期,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天,我正在写笔记,五岁的女儿跑过来问:妈妈,你在写什么呀?我告诉她:写字呀。听完后就跑开了,不一会,女儿自己找了个小本子,一个小凳子学着妈妈的样子写起字来。我好奇走过去一看,当时真有些惊讶,女儿竟画了一行行的小字,我想这可能是孩子对符号的敏感期吧!于是我对女儿说:妈妈教你写自己的名字好吗?女儿显得特别高兴,我拿了一支粉笔,一笔一划的写名字,不一会工夫女儿就学会了,我便趁机表扬她:你真

  • 中班随笔:姜子涵的成长故事

    当一个幼小的生命呱呱坠地时,每一位年轻的父母都会感到欣喜若狂。孩子那清脆响亮的哭声,那鲜花般娇嫩的面庞,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神往。是他们的降生为我们带来了创造生命的喜悦,更为我们带来了将幼小生命抚育成人的神圣职责。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良 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个性行为品质,并使之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强有力的催化剂。我想谈一下子涵成长过程中在家的表现。 子涵是个聪明活泼,兴趣广泛的孩子。喜欢画画,每个星期六到少年宫去学水彩画,从小班开始每个星期四和星期天都要到老师

  • 发现孩子有‘对眼’了我们该怎么办

    发现 孩子有对眼了我们该怎么办 孩子两眼向前或向其他方向转动时,双眼的视轴应是平行的,如果有一只眼向内、外、上、下斜视,俗称对眼,或斗鸡眼。 出生数周的婴儿,因缺乏双眼单视的能力,可有暂时斜视,6个月以上孩子双眼单视能力就发育的和成人一样,不再有斜视了。有的婴儿鼻骨发育未成形,两眼距离较近,看起来向眼内斜,其实并不是对眼。 如果孩子6个月以后仍有对眼,应到医院眼科去检查,以便及时纠正其视觉异常。婴幼儿期是预防和治疗视觉异常的最好年龄。 预防孩子对眼,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注意,母亲在逗孩子玩或讲话时,俩人之间

  • “兄弟”和“朋友”

    案例 “兄弟”和“朋友” 象山海韵幼儿园 顾海静 一、案例背景 当今社会不良的文化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可谓是危机四伏。电视上播放的暴力,警匪题材的影视剧中的帮派团伙,热力庞大,称兄道弟,所谓的“老大”更是成了未成年人崇拜、模仿的对象,给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我班的小杰生性顽皮,比同龄人早熟,父母都是菜场卖肉的摊主,电视和菜场便成了孩子最忠实的玩伴和唯一的娱乐场所。 二、案例描述(一) 早上,小杰的妈妈带来一个大蛋糕和一些饮料,她说:“老师,今天是小杰的生日,我和他爸爸都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