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园“失窃”事件

幼儿园“失窃”事件

更新时间:2014-07-21 12:47:49

《幼儿园“失窃”事件》可能是您在寻找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最近一段时间,班里时不时会丢掉些东西,很多小朋友都来向我反应自己带来的某某小玩具不见了。就连学校的积木,有时也会少掉几个。每次发现这种现象,我都会在班里进行询问,可不管怎么询问,始终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承认。

于是,我便特别留意班里每个孩子的一举一动,希望会有所发现,弄清情况。几天下来,事情有所进展。早晨的体育锻炼排队时,肖文博总是最后一个站到自己的标记上。游戏进行中,小朋友都各自玩着,而肖文博却一个人在旁边的积木篮边徘徊着,哪个比较好玩、有趣,他就拿来玩。他自己没有带来小玩具,却又非常喜欢小玩具,所以常常会先“借”别人的小玩具来玩,可玩到最后,也确实没有见他放。通过种种的情况,我也差不多了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可为了解其真实的原因,以及不伤害到肖文博幼小的心灵,我没有立刻揭发。而是,采取与家长先进行沟通的方式。我请求了肖文博妈妈的帮助,通过接送时间进行交流。让孩子的妈妈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严重性。家长对孩子的“偷窃”行为是非常敏感的,并表示回家一定好好教育,“不行就打他一顿,看他还敢不敢”!我立刻反驳了她这一看法,“孩子还小,对于偷窃行为并不能真正理解。回家后可以检查孩子的衣袋,如果发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必须立刻了解清楚来由,并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让孩子明白道理,知道拿走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让他自觉的把东西归还给别人。”听了我的话,肖文博妈妈表示了配合与感谢。除此之外,我也对肖文博也进行了个别教育,同时对于他能承认错误,把玩具归还小朋友的行为进行了表扬。一段时间过后,偷窃事件在班里逐渐减少。

对于类似的“偷窃”事件,是比较常见的。年幼的孩子暂时还弄不清楚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在他的观念里,“只要我喜欢的就是我的”。很多的家长把孩子的要求视若圣旨,不论孩子要什么都予以满足,导致他心中没有是非标准,想得到什么就会毫无顾忌地拿。这类家长往往会默许孩子把公共财物拿回家,比如幼儿园的玩具等,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有出息”的表现,也有的家长认为这是无足挂齿的小事,但长此以往却会养成孩子随便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渐渐发展成有意识的偷窃行为。所以正面教育幼儿更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孩子年纪小、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更需要成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生动的方法进行教育。我们也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让孩子体验丢失东西后着急的心情,感受不经同意随便偷拿东西给别人造成的伤害和麻烦,以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掌握正确的行为。
相关阅读
推荐
  • 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坏习惯是宠出来的

    现在暑假在家里,经常会看到这些情景:洗衣机里的衣服洗好了,宝宝在旁会给我递撑衣杆;饭做好了,偶喊一起:宝宝,准备吃饭了。接着儿子就会把正在看的电视关掉,自己去洗手;我说哪里疼的时候,儿子会跑过来说:妈妈,我给你吹吹吧.然后用他那小嘴呼呼的吹起来,他爸一回家,儿子就会拿着拖鞋要爸爸换鞋。 而在邻居的家里,也有一个和儿子差不多大的宝宝。我偶尔看到的情景是:吃饭还是妈妈在追着喂;吃完零食垃圾随地扔;到别人家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得拿回去;他 要吃的东西没给他,还会举起小拳头挥上几下(有一次在偶家非要吃糖果,他那

  • 从调皮蛋变成小帮手

    涵涵是我班的一个很调皮的小朋友。过了一个新年,来幼儿园显得更调皮了,除了睡觉以外其他时间都是动来动去,没有一刻安宁的时候。不管怎么教育,就是控制不了自己,让我们老师伤透了脑筋,拿他没办法。 每天的午餐,我们的孩子都会在老师的要求下,把小碗、大腕分开放,小勺子放在小桶里,可是总有些贪玩的孩子,吃完就拿玩具玩,都不自觉得把碗和勺子随便一扔就走人了。这时,老师就要帮忙把碗勺分开放,督促吃得特别慢的孩子,关注早吃完孩子的安全等等。涵涵每次总能早早的吃完饭,搬着小椅子往外跑,开始调皮了。记得《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

  • 幼儿教育个案分析——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存在问题:每天早上总是入园比较晚,有时都等到上午10多才慢慢悠悠的入园。班里平时安排的小礼仪、小喇叭等活动轮到他时,头一天反复提醒,但第二天照样是因迟到没能参加。这样不但耽误孩子的受教育活动而且对孩子的入园秩序和常规都有影响。 问题分析: 霖霖的父母都是个体经营者,上班时间没有限制。通过与家长的谈话了解,才知道孩子跟着父母晚起后,还要再到姥姥家去吃早饭,后再由姥姥送来幼儿园,所以就将入园时间耽误得越来越晚。 效果与措施: 在一次傍晚离园时,我和霖霖的妈妈进行了谈话。谈话的内容大致为:首先,向家长介绍了孩子

  • 将不良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

    涛是一个没上过学的新生,昨天他妈妈送他来上学怕他哭闹一直陪着他,我们让她走,她就是舍不得,后来换奶奶来陪,直到他睡着了才走。午睡醒来后涛不见奶奶在身边就大哭起来,我过去安慰他时竟然乱抓乱打还骂人,怎么哄也不听,我只好给他上家伙把他带到隔壁空房间里,声音严厉的说,如果再哭再闹的话就不理他,马上打电话叫爸爸妈妈不要来接,把他一个人留在这里,并假装掏出手机做打电话状。这下把他震住了,他马上停止了哭闹看着我。我看机会来了,就问他:还哭不哭?今天是不是留在这里陪阿公阿婆?他连连摇头。一看有门!我赶紧柔声对他说:这样

  • 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受用一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朋友一生受用的,然而这些必须从小做起,这也只家长门所忽视的一点,他们往往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点在教吧有的家长知道着是不对的,但是又对他的孩子没办法。这样的家长我见过很多,我影象最深的就是: 有一天中午,我班的一个小朋友的奶奶来接他,因为下过雨,地上有一点湿而不肯自己走路,就非要奶奶背他回去,我们班的老师都跟他说要自己走路,因为他奶奶在的原因吧,他就是不听,还一边哭闹,一边在地上打滚。他奶奶呢?一边说他,一边生气的拉起来。我想如果他在家里这样子一定会挨打。我看得出这位家长很生气,她也知

  • 论文:探析婴儿恋物行为的成因与矫正

    摘要:恋物行为是 2 岁左右婴幼儿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指婴幼儿对特定的物品执着的依恋,他们在有这些特定物品的陪伴时,能获得安全感和慰藉,而一旦离开它们,就会哭闹不止、焦躁不安。本文以个案跟踪的形式,从科学和实践的角度探析了婴幼儿恋物行为的成因和矫正过程,记录了托班孩子壮壮脱离恋物情结前后变化的经过,为今后类似案例研究和工作实践,准备了第一手资料,总结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恋物行为 矫正 恋物行为在幼儿园、尤其在新入园的托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指婴幼儿对特定的物品执着的依恋,如有的宝宝每天带

  • 弱小的,更需要关注

    孩子们,我们一起为昊昊喝彩 两个活动之间有一段时间,孩子总希望我能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我问孩子今天想玩什么游戏,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抢椅子,好,那就抢椅子吧。我让他们把椅子往旁边推一下,在中间腾出更多的空间来,以方便做游戏。第一轮,我请了五位孩子。到最后的时候是多多和斌斌两个人的角逐,孩子的加油声此起彼伏,仔细倾听,他们偏向于多多小朋友能赢,想想可能是斌斌平时比较顽皮,喜欢捉弄小朋友的缘故吧。最后结果,多多不负期望,最后抢到了椅子。多多高兴地回到了座位上,旁边的小朋友一窝蜂地来到了多多的身边,都伸出大拇指夸奖他

  • 善于观察幼儿,关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经历了几次的课改洗礼,去年又有学习《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我在改革的洪流中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而教育改革的日新月异,时时督促着我们的步伐必须要与时俱进。《指南》第二章提出了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可见,这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了解、尊重幼儿 了解幼儿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每个孩子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教师应深入了解了幼儿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才有与幼儿相处的基

  • 让幼儿在鼓励声中长大

    品灼是堂妹的孩子,今年刚上小班,是个能说会道的小精灵。可吃饭的速度比较慢,常常是把小菜吃个精光,而不动一颗饭粒。晚饭后,我和老公去他家玩,正好碰上他们在用晚餐,小品灼不卖老妈的帐,坚决不肯吃青菜炒油豆腐,还编造出许多拒吃的理由,什么油豆腐有气味的、青菜很老的,我嚼不动堂妹拿他没辙。 我知道品灼很犟,要说服他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我说:品灼最喜欢玩奥特曼打怪兽的游戏了,等一下,你当奥特曼,大姨当怪兽,一起玩好吗?他使劲地点点头。那奥特曼是青菜萝卜都吃的,你能和他一样吗?他迟疑地朝我看看,马上点头默认了。好,奥特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