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探析婴儿恋物行为的成因与矫正》可能是您在寻找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恋物行为是2岁左右婴幼儿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指婴幼儿对特定的物品执着的依恋,他们在有这些特定物品的陪伴时,能获得安全感和慰藉,而一旦离开它们,就会哭闹不止、焦躁不安。本文以个案跟踪的形式,从科学和实践的角度探析了婴幼儿恋物行为的成因和矫正过程,记录了托班孩子——壮壮脱离恋物情结前后变化的经过,为今后类似案例研究和工作实践,准备了第一手资料,总结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恋物行为 矫正
恋物行为在幼儿园、尤其在新入园的托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指婴幼儿对特定的物品执着的依恋,如有的宝宝每天带着自己的毛巾、毛绒玩具,有的带着妈妈的睡衣,还有的带着自己的尿布来上幼儿园。他们在有这些特定物品的陪伴时,能获得安全感和慰藉,而一旦离开它们,就会哭闹不止、焦躁不安、严重情况下还会失眠、拒食。
科学研究表明,适当的恋物行为,可以缓解婴幼儿一时的情绪焦虑,满足情感需要,如果行为过度则会影响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社会交往。因此,本学年我在工作中针对恋物行为比较突出的一个托班宝宝——壮壮,进行了个案跟踪观察与研究,并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渠道的干预和引导,使其在一年中终于戒掉了带大包包上幼儿园、抱靠垫睡觉的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案例简介
案例的主角是一个如他的名字一样胖胖壮壮、非常可爱的男孩子,他每天来园时都要求家长给他带个大大的包,包里装着他精心挑选的若干物品。在园的各项活动中、各个环节中,他都形影不离这个大包。
观察一 开学第一天,壮壮的爷爷奶奶送壮壮来上幼儿园,爷爷抱着壮壮,奶奶正一手拎着被子另一手拎着一个大包。我连忙上前接下来,一看,大包里面有一个红色正方形棉靠垫、一辆玩具遥控汽车,还有一本汽车画册。我说:“上幼儿园不用带这些东西的。”奶奶说:“摆在这,他一会儿就会闹着要,我们出门都是走哪儿带到哪儿的。”
爷爷奶奶走后,壮壮如预料中的大哭起来,怎么哄也没用,我就从大包包中取出一辆汽车递给他,他拿在手里还一个劲地哭着说要“巴”,我只好将大包拿来任他选,只见他放下汽车,拿出了那个红色正方形大棉靠垫,双手抱得紧紧地、脸贴上去使劲地嗅着、闻着。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个宝宝伸手要拿地上的汽车,他发现后放下棉靠垫,站起来抢过汽车,把那小朋友一把推倒,随后把靠垫、汽车和包全都抱在了怀里,又大哭起来。
从观察片段可以看出:大包里的东西对于壮壮来说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没一会儿,壮壮自己停止了哭泣,看看周围,可能是认为没人会拿他的东西了,就放下靠垫和包,把靠垫放在桌上,在靠垫上玩起了汽车来,一直持续了十分钟左右。直到我要带他去小便,他又抱起了一大堆东西。我说:“先把东西摆摆,等会儿来拿。”他把东西抱得更紧了。为防他尿湿裤子,只好答应让他带这么多东西入厕。
后来通过和家长的交流,得知原来壮壮所谓的“巴”,就是那个红色棉靠垫,其实是他的安慰物,每天睡觉时或情绪焦躁时必抱的物品,而汽车和画册则是他的最爱,随便拿一个都可以玩半天。每次出门前,他都要亲自挑选好包包里的物品才肯出门。
二、分析
从心理学上看,壮壮的行为就是一种依恋行为,是由于对亲人的情感需要不能满足时,以物来替代的现象,又叫恋物行为。通过观察与分析,以及与家长的交流得知有以下成因:
1、由家长的教养方式造成
。
壮壮的爸爸妈妈工作忙,而且年轻,爷爷奶奶正好退休在家,非常喜欢孙子,所以从小壮壮就由爷爷奶奶带。据说壮壮生下来就脾气暴躁,动辄哭闹,爷爷奶奶非常宠爱他,处处顺着他,想尽一切办法安抚他。有一次在哄壮壮睡觉时,无意中发现红色沙发靠垫能让他安静下来、并进入睡眠,于是每次壮壮一闹,就拿出这个法宝。壮壮呢,也在哭闹之后从柔软、温暖的棉垫中得到了皮肤、情绪、心理上的安抚和满足。一来二去,由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索取,红色棉靠垫便成了壮壮时刻不能缺少的“护身符”。
为什么包里还要带汽车呢?这也是家长造成的:家长发现壮壮喜欢汽车,就有求必应地给他买各种汽车,家里的汽车遍布每个角落,以至于壮壮只对汽车感兴趣,所以出门总要带着汽车。每次家长为了顺利哄他出门,就引导他自己准备出门要带的物品,久而久之养成了出门带大包的习惯。
2、宝宝自身年龄特点形成。
壮壮是2004年4月出生的,到2006年9月才刚刚2岁多,虽然他个子高高大大,其实在我们班是属于年龄较小的宝宝。从心理学上说:2岁左右的宝宝正是自我意识的萌发时期,刚好开始理解自我的存在,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其实质往往是以自我情绪、情感为中心。由于语言发展不够完善,无法及时表达、排遣他们的不满,所以通常会表现出说哭就哭,说笑就笑,遇到小挫折容易发脾气,常常无理取闹等现象,搞得家长无所是从。柔软的棉垫、喜欢的汽车,可以使他暂时忘却不如意,从触觉上、心理上得到满足、情绪情感上得到安抚,因此他对安慰物的需要是非常自然的事。
3、入园焦虑促成。
入园是宝宝从家庭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初次离开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看到陌生的老师、同样哭闹的同伴,另外还要自己独立来适应新的习惯,这些困难的出现,大多数宝宝都会觉得缺乏安全感,有种种不适和不满、甚至恐惧,这就产生了分离焦虑。壮壮本身性情暴躁,在家百依百顺,对此变化更是反应强烈。因此大包包里熟悉的物品便成为他情感的慰藉,当发现有人想争抢自己的最爱时,自是非常的愤怒,也感到一定的不安,所以才会出现一大包东西不愿放下,走哪儿带哪儿的现象。
三、干预与引导
通过分析,我认为壮壮出现的恋物行为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在入学的初期,尤其是在离开家人的那刻起到了一定的安慰作用,但如果长期、时刻这样抱着,势必影响他自己的活动,而且会使他恋家的情绪加剧,不利于正常的发展。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干预和引导。
1、满足情感需要,建立信任,形成安全感
在同壮壮家长交流时得知:壮壮在家也不是时刻拿着一大包物品,只是在情绪不安时,或睡觉时才一定需要其中的棉靠垫和汽车。那么,他在园的表现说明他情绪紧张、缺乏安全感。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建立安全感,所以从开学第一天起,作为班级老师的我们都是以热情、饱满的态度迎接每一位家长和宝宝,给他们留下亲切、友好的印象,消除他们的紧张和敌意。如笑脸相迎、亲切的拥抱、与宝宝和家长愉快交流、家人般细致的关心等,都会使宝宝感到愉快、安全,身心得到满足,从而逐渐使情绪放松,对老师充满信任。
观察二 壮壮抱着一大包来到厕所。我说:“这儿没人,我帮你拿着。”壮壮迟疑地看着我,将大包交给了我。可是他站在男小便池前没有小便,我想到他可能还不会站着小便,就说:“我把包包放洗衣机上,我帮你小便好不好?”他点点头。我帮他解决完小便,夸奖道:“壮壮真能干,裤子没湿!”一把把他抱在怀里,他也就势笑眯眯地靠在我肩上。我抱着他说:“壮壮,你在包包里拿一样东西,其它的我帮你收起来,不让别的小朋友拿,好不好?”壮壮说:“好!”他选了一个靠垫,大包交给了我。
壮壮在入园第一天就和我建立了信任,愿意接受我帮助,还将大包包交给我收藏,尽管靠垫还是不离左右,至少让我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充满信心。
2、忽视依恋物,转移注意力,循序渐进。
壮壮的棉靠垫作为他情感的依恋物,可以调节他紧张的情绪,如果硬性拿下,自然会引起他的不满,使他更加警觉。于是我采用忽视依恋物的方法。也就是对他手持靠垫“视而不见”,允许他抱着靠垫参与活动,使他自己放松心情,注意力逐渐被有趣的集体活动吸引。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让他自己意识到垫子的不便,而愿意接受成人的建议。
观察三 壮壮抱着棉靠垫坐在位子上,他看到别人在玩玩具,就把垫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拿玩具玩,不一会儿,垫子掉地了,我帮他捡起放他自己在背后小椅子上靠着,他没有异议,继续玩。4分钟左右,垫子又掉了,他没有在意,我悄悄捡起放在他座位旁边的玩具柜上,他发现了,又要求放在椅背上。
从观察看出,壮壮已能放下垫子投入集体活动了,说明他已放松了心情,当老师给他提出建议时,他能感觉到友善,愿意接受合理的建议,但不愿离开垫子太远。与此同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注意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他的注意,并在不违背他意愿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提出更高要求。
观察四 第二周的一天下午,全部小朋友情绪都很稳定,我们准备下楼玩滑梯,平时我们下楼都要排队开火车,可壮壮因为手上拿垫子总是开不起来。下楼前,我对全部宝宝说“马上我要带开火车的宝宝下楼玩滑梯。”我们小朋友可喜欢下楼玩滑梯了,壮壮一听,主动把垫子放在桌子上和大家一起开起了火车。
当宝宝情绪稳定的时候,有吸引他的活动就可以唤起战胜恋物情结的勇气。
其实,从第二周开始,壮壮已经不用带着依恋物参加活动了,但午睡时还是需要的,我们允许他经历一个过程。壮壮的大包,在整个第一学期,天天都是带着的,平时基本不拿出来。到了第二学期的第三个月,他主动提出不带大包了,只是午睡有点难过,在老师的特别安抚下,逐渐进入睡眠。一周以后就习惯了,能自己进入睡眠。
3、家园一致,配合干预与引导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有必要让家长知情,并配合。宝宝是家长的希望,对宝宝有利的事情,家长也一定会理解和支持。
当我把自己对壮壮恋物行为的看法分析给家长听以后,家长认为很有道理,并表示非常乐意配合,只是不知如何下手。于是我将自己的设想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开始阶段,重在鼓励壮壮愉快地来园、可以带大包包来园;当他情绪稳定后,要培养壮壮多方面的兴趣,建立自信。并根据宝宝在园的进步在家中给予鼓励,随时与老师交流壮壮在家在园的情况,及时配合,使家园一致。如:将壮壮在幼儿园“不用带垫子下楼”的新闻作为大事在全家人面前表扬,激发壮壮“长大了”的意识、在家时也尽量把垫子放离他的视线、避免刺激、多用语言和亲情安抚宝宝,逐步减少垫子的使用率等。同时,要培养壮壮的自理能力,树立自信,减少在园的焦虑。
孩子是家长的未来和希望,当我们向家长汇报壮壮的每一点进步时,家长乐得合不拢嘴,也更加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壮壮平时暴躁、要强,经常会抢同伴的玩具,为了培养壮壮的分享意识,壮壮家经常带小食品来和大家分享,在大家的感谢中,使壮壮逐渐懂得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是大家都喜欢的事。
观察五 五月的一天早上,壮壮奶奶送壮壮来到班上,一进门,就对我说:“今天壮壮不带汽车,带了草莓来和大家分享!”壮壮也是一脸自豪。真的,壮壮今天一天都没提要汽车和垫子,壮壮终于长大了!
据家长介绍,早上奶奶说今天给壮壮带草莓到幼儿园和小朋友分享,壮壮可高兴了,今天早饭都是自己吃的,出门时奶奶说“拿草莓就拿不起来大包包了怎么办?”壮壮主动说“今天不带大包包!”看到壮壮的进步,家长别提多高兴了,不住地说:“还是上幼儿园好!” 又过了一周,家长来告诉我们:“现在壮壮和家里人出门也不用带大包了,晚上睡觉也不用拿靠垫了!”
4、随时关注,积极鼓励,建立自信。
婴幼儿恋物行为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那么戒除,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指导者要有耐心、恒心和信心。并能细致观察,随时关注宝宝的情绪情感的需要和变化。比如第一天,当我把靠垫放在玩具柜上时,他是不同意的,我赶紧还给了他,第二天当我在把掉在地上的垫子再次放在玩具柜上时,他看了看,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而上厕所时,主动拿着进去放在了洗衣机上;第二周我们到楼下玩滑梯,我建议他不带棉垫下楼,免得弄脏了,他想了想,答应了,我及时给予了表扬,还答应下午来接时发奖品给他。之后,基本上壮壮情绪稳定时都不用拿包里的东西,只是早上拿着包进教室,然后抱一下就交给老师保管,午睡时再拿出来。到第二个学期,有一天,他主动提出不带包包上幼儿园,其后真的不用靠垫睡觉了。当然,不用垫子后老师的关注和陪伴要更多些,才能帮助他顺利度过难眠期。
另外,别小看了老师的表扬和小奖品,对宝宝的作用可大了:壮壮虽然才2岁多,但也能听懂浅显的道理,有了初步的荣誉感。老师的鼓励、家长的称赞,增强了他的“长大了的”自信,才能促使他鼓起克服恋物情结的勇气,终于丢下累赘的大包包。
四、反思与结语
现在没有“大包包”陪伴的壮壮兴趣广泛了,在活动中更投入了,入睡也越来越快,取得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这是婴幼儿心理逐渐成熟的标志。通过这一年来的跟踪观察和辅导,我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我发现:年龄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强,成人一定要抓紧各种习惯的养成期。如果孩子已经存在一些不良习惯,要引起重视,但不可操之过急,应采用恰当的方法,是可以改变的。在孩子的改变中家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孩子的变化,感受到家园配合的必要,今后会更加信任老师,为我们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此次研究,也为我们今后工作中遇到类似案例总结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参考文献 《儿童发展心理学》 刘金花 主编 《幼儿园教育纲要》 教育部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