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早期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早期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更新时间:2014-07-21 12:47:54

《早期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可能是您在寻找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行为习惯,是人们成长过程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倾向。
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 “好习惯是在人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酱,这个酱会不断地增长,一生都可以享用它带来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要使孩子有良好的习惯,首先应从家庭的早期教育入手。因为父母是儿童的亲人,是儿童最亲密、最信赖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如果家庭教育方法灵活,没有固定的“程式”,在休息、娱乐、闲谈、家务劳动中对孩子的习惯进行良好的教育,使孩子不断重复或练习并形成了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他们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效率带来更大的帮助。
现代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西方教育学者曾指出:“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 那么,现代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子女的行为习惯呢?  

1、文明语言习惯—从礼貌用语做起。

  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这也是不好的习惯。试想,一个人语言文明、却举止粗野,或者举止得体,却出口不逊,这都是不和谐的。因此,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2、集体意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行为习惯。

  人是社会性的。孩子在一岁之后,越来越有了对伙伴儿的需求。但是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如何与伙伴相处,还是他们亟需学习的一门学问。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早期教育中引导孩子与伙伴儿交往。在0-3岁期间,要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接触外部世界,让孩子不认生;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就引导孩子与周围伙伴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尽管有时,孩子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孩子的热情。   一般说来4—6岁的孩子就有了东西的归属意识。比如,这个玩具是我的,这盆花是妈妈的,玩具娃娃是幼儿园。家长应因势利导,支持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教育孩子幼儿园的玩具要大家轮着玩,甚至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这样,才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集体意识,学会遇事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能仅仅以自己为中心。

  3、劳动习惯—让孩子从自己穿衣做起。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现代父母在孩子的教养上,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劳动习惯,同样是一项在幼儿时期就应该培养的行为习惯。

  一般幼儿的好奇心使他喜欢自己做。我们都知道孩子从1—2岁起就会抢着要自己吃饭,可常常是饭菜洒了满桌,就是放不进嘴里。类似的情况还有,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帮忙叠衣物、收玩具。但由于他们年纪小,劳动能力有限,在有些家长看来无异于帮倒忙。有些家长就喜欢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天长日久,就像俗话说的:父母能干,儿女娇痴。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渐渐产生了依赖性。现在有的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不做一点自我服务性劳动,认为“我的任务是学习”,进而不爱惜劳动成果;还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离开家长就吃不好、穿不好,这都是早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结果。

  4、卫生习惯—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现代家庭对子女卫生习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是良好的作息习惯。

  5岁的强强是个胖胖的小男孩,她食欲很好,可喜欢吃的除了零食就是洋快餐。爸爸妈妈说,这孩子几乎天天都要去肯德基。可前不久幼儿园体验,强强竟然血色素偏低,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现代家庭中孩子养得娇,往往是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殊不知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并无好处。

  应该注意让孩子从婴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从小形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伴随孩子一生。

  作息时间混乱是现代人生活的误区,这一点,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现在的小孩从婴幼儿阶段就开始接触电视、电脑,到了幼儿期,沉湎于电视、电脑的机会更多。有些小孩子从3岁开始就接触电脑;有的孩子精力充沛,周末、节假日甚至随着父母的生活节奏晚睡晚起,这种做法不仅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还使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   5、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师要在学生有了学习要求的情况下去教;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记;要在学生明白行动规则的条件下再要求去做。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

  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据美国教育专家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能力低下,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

  有的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至少要从孩子认字开始。其实不必如此教条—现代父母讲究的是在孩子幼儿时期开始慢慢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由妈妈带着“读”书—妈妈抱着他一起翻看图书,同时讲述书中的故事,使孩子在听的同时,领悟读书的乐趣。据专家介绍,这项活动开展得越早越好。
相关阅读
推荐
  • 记对一位幼儿的行为习惯的跟踪

    观察一:老师,他在说操☆☆☆,又在说脏话骂人了。悦悦一脸严肃地跑来告状。老师,他又打我了。加加带着哭腔委屈地说。老师,他又抢我积木了。衡衡生气地大声说道。 他就是杰杰,我班一位比较特殊的孩子,长的人高马大,而且力大无穷,经常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对他的教育真是让人头疼。为了改掉他的一些坏习惯,我从其他方面了解了他的一些情况发现,家庭教育的缺失促成了他今天的模样。 据我了解,这位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对孩子采取了放任自流,父母终日迷恋修长城,放弃了家长教育的责任。而我们的孩子还小,本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现在的小孩子在家长的眼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几乎都已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每天看到最多的现象就是早上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帮忙拎着书包送到教室门口,下午的时候也是如此.这对现在的孩子及父母来说都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而孩子们也认为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拎书包上理所当然的事情,仿佛是家长所要求自己来上幼儿园的.往往孩子的想法都是这样的. 对于这种现象,我经常会在班机里提起,有些孩子是听进去了,会有自己背着书包上学,可有的孩子还是依旧将书包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手上一塞,转身自己就往外跑了.可能往往我们的家长也有了

  • 如何帮助有破坏行为的幼儿

    我们班有几个特别调皮的孩子,图书撕破了、积木弄坏了等等常有发生。一开始,我对这些幼儿反复指出、批评,但收效不大。后来在经过对他们的观察和教育探索中,才找到了一点门路。 对于有破坏行为的幼儿,首先要找出他产生这种行为的根源,热情耐心地与他谈话,了解他的问题,然后进行教育;不要发现他有破坏行为即刻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要让那些企图通过破坏行动来发泄怒气的幼儿知道,认为老师或父母给他种种限制是不能忍受的,因而企图用破坏行为来对抗,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因为他做了坏事,破坏了东西,受到大家的谴责和教育,要比父母或

  • 关于幼儿良好行为培养研究的设想

    各位朋友: 在我前面的博客文章中,我主要从《了解 孩子 》的角度,比较全面的讨论了孩子发展的各个方面,希望能向家长和幼儿老师提供一点帮助,因为――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

  • 让孩子在争执中成长

    班上有个孩子叫毛毛,他妈妈在个人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叫《微妙感想》,说的是同事教育孩子的事情。大致情行是这样的:毛毛妈妈的同事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欺负你和打你时一定不要懦弱,不要害怕,别人打你一下要还别人两下,甚至更狠点,所以她儿子从小就很大胆,心也挺狠 , 不哭,即使哭也不流眼泪,而且经常是把别的小朋友打了,家长经常被找。但他们回家对孩子依然是他们的教育。他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孩子,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不要太懦弱。 这事件背后,凸显出新生一代父母们的育儿理念:我不能让我的孩子吃

  • 儿子握筷子的方法总是纠正不过来

    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我筷子,因为年龄小,所以那时对他握筷子的方法也没有特别的在意,没有以很严格的标准去要求他。现在才发现他握筷子的方法是有错误的。他在夹菜的时候,总是翘着他的食指。尽管我们纠正了又纠正,但是在不经意的时候,他还是把他的食指照翘不误。 看来,纠正一个不好的习惯比学会一个正确的动作困难多了,纠正一个错误的动作需要更长的时间。尤其是在很小的时候学会的东西, 孩子 会记得更老,更难改正。 宁波老话说:三岁依记看到老。这话一点也错,小时候学会的东西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影响的。所以说,在孩子小的时候,

  • 还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童年

    寿光市圣城街道崔家幼儿园 马常芹 当上孩子王二十多年了,每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不由得常常想起自己的童年,我们小的时候,可不能和现在的孩子相比,如今的孩子要啥有啥,不管是吃的、穿的、玩的应有尽有,孩子不要做父母的也给买,个个就像王子、公主似的,吃的、玩的就更别提了,让人眼花缭乱 虽然他们什么都不缺,但和他们相处久了,总觉得他们身上缺少了什么?我们当年的小孩子,虽然没有物质上的富有,却觉得挺充实,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终于在一次教孩子跳绳是找到了答案。自由,孩子们缺少的是那份无拘无束的自由。我们儿时,没有人教,

  • 幼教案例:乖孩子也需要安抚

    涵涵是个适应能力很强的小女孩,和其他孩子一样她也是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爸爸妈妈上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可她却一点都没哭。当我从她妈妈手里抱过来时,她就好象和我很亲近,也许这就是缘分吧,它让我们由陌生走向了熟悉,我们的投缘,使我觉得涵涵是个特别可爱特别惹人喜欢的小女孩,而且还可以说是一个懂事的乖女孩。因为每天早上,在我们老师的热情招呼下,涵涵都会甜甜地和我们问早;每天中午用餐,也不会让我们操心;午睡也是如此,当老师还在哄闹情绪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她就已经静悄悄地睡着了。 两个星期过去了,涵涵都是表

  • 童年的人文性精神及经验是个体精神成长的根基与渊源(2)

    可以说,科学家们在童年时期的那些惊异的发现、困惑、幻想等,镌刻在了他们的记忆深处,其实也就是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持久的精神动力。这正如弗朗兹-海仑斯所认为的:人的童年提出了他整个一生的问题,要找到问题的答案却需要等到成年。我带着这个谜走过了30年而没有思考过它一次,今天我知道在我开始出发时,一切都已决定。[1] 无论是文学家,还是科学家,或者是其他的什么行业的杰出人们,他们的童年或许会有着不一样的生活内容,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但这并不能影响他们都有着对于童年同样的感恩与缅怀,因为他们的童年有着同样的精神世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