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童年的人文性精神及经验是个体精神成长的根基与渊源(2)

童年的人文性精神及经验是个体精神成长的根基与渊源(2)

更新时间:2014-07-21 12:49:11

《童年的人文性精神及经验是个体精神成长的根基与渊源(2)》可能是您在寻找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可以说,科学家们在童年时期的那些惊异的发现、困惑、幻想等,镌刻在了他们的记忆深处,其实也就是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持久的精神动力。这正如弗朗兹-海仑斯所认为的:“人的童年提出了他整个一生的问题,要找到问题的答案却需要等到成年。我带着这个谜走过了30年而没有思考过它一次,今天我知道在我开始出发时,一切都已决定。”[1]



无论是文学家,还是科学家,或者是其他的什么行业的杰出人们,他们的童年或许会有着不一样的生活内容,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但这并不能影响他们都有着对于童年同样的感恩与缅怀,因为他们的童年有着同样的精神世界,那是一个热烈的、诗性的、梦想的、游戏的、童话的神奇世界。而这共通的人文性的童年精神,又都共通地制造了他们同样辉煌的人生。



当然,每一个个体,无论是伟大还是平凡,都有着自己的童年,都历经着了人文性的儿童精神。这童年,这童年人文性的精神犹如蒙台梭利所说的“精神胚胎”,它孕育着了成人精神的雏形。蒙台梭利说:童年的“这种‘精神胚胎’后来可能产生天才的艺术家、有声望的领导人、一个圣徒或者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这些普通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喜好,这些不同的喜好使他们将来在社会上取得不同的地位。”[2]每一个人的人生与心灵都是从儿童时代及童年精神中得以孕育,并以此作为了起点。“我们生活的每一刻,包括我们的性格、我们的习惯、我们的情趣,实际上都在童年里头有一种同构的素质潜含在那里,而且从童年那里开成形”,“不要以为童年随着时间逝去就消失了。童年永远在那里,我们时时返回童年去居住。”[3]当每一个成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去追溯自己的童年时,这样的童年便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归宿。我们还必须看到,只有那种和谐、健康的人文性精神,自然就才会有和谐健康的成人精神。童年时期的心灵创伤和人性压抑是个体精神成长中难以消除的阴影。以弗洛伊德为鼻祖的精神分析学派,一直都在充分地关注着早期经验对成人人格的深层次影响。现代的精神分析者们,总是试图从个体童年时期的未能解决的焦虑、紧张的情绪情感体验和一直压抑不能实现的愿望中,去诊断和寻求成人阶段的精神障碍和行为失调的根源和治疗策略,从而以其独特的视角注解着人文性精神的早年体验对个体精神的终生影响。

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人。儿童的人文性精神绵延地贯穿个体生命的整个历程,并自始至终构成为生发或建构成体理性人格与逻辑精神的根基与渊源。生态学家卡尔逊(Rachel Carson,1907—1964)说“如果说,真实的资料是种子,日后能长成知识和智慧,那么感性的情绪和印象便是这些种子生长所必须的沃土。童年时光正是培育沃土的时机。”[4]这孕育着智慧“种子”的“沃土”其实便是童年人文性精神的表达和释放。正所谓,童年留下一扇敞开的门,它允许过去的感性岁月在每一个人身上继续生长,在时间齿轮的飞旋中给予他绵延不绝的精神食量。

台湾史学者陈万雄在为一本书所作序中说道:“童年的生活不是‘小儿科’。童年的成长过程,小的关乎一个人的一生;大的关乎一个国家民族的童年成长和教育形态,以至该国家民族民众日后的文化素质和生存价值。”[5]人文的童年不只是开启了一个人的一生,扩而言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也是由此而延展开来。
--------------------------------------------------------------------------------

[1] [法]加斯东·巴什拉.梦想的诗学[M].刘自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173.

[2] [意]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译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05.

[3] 张文质,林少敏.保卫童年:基于生命化教育的人文对话[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11.

[4] [美]威尔逊.大自然的猎人[M].杨玉龄译.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0,10.

[5] 张倩仪.另一种童年的告别[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7.
相关阅读
推荐
  • 尽力而为,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在惬意的寒假生活中,得知要写一篇关于生活或工作的博客文章,让我想到了女儿,平时工作忙,没有像其他母亲一样,有一个女儿的博客,把女儿的成长过程收集下来,有点小遗憾!但是,女儿一天下来,让我回想,还是有很多值得发展和培养的地方,仅供大家参考!呵呵 爱音乐的欣儿 不知道是欣儿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老听音乐的关系,还是遗传了我家里人的一点爱好。欣儿很喜欢音乐,每天当我回到家,都会看到宝贝一个人对着电脑上的音乐,自由舞蹈。虽然舞蹈很稚嫩,我也不知道她在跳什么,我都会和欣儿一起跳跳,让她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欣儿有非

  • 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这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听见的一个词,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学会用心去倾听每一个幼儿的心声,作为幼儿要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可是幼儿由于年龄等各方面的原因,他们的自控力、坚持性等等还不够,他们的倾听能力可能还比较弱,相信在每个班级里都有这样的情况,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会做做小动作,思维不能一直跟着老师走,站起来回答问题牛头不对马嘴,不能够有耐心的倾听别的小朋友讲故事或者回答问题等等。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该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作为还是一个年轻教师的我,我自知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

  • 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入园开始

    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幼儿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期,应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主。抓住幼儿教育这一段关键时期,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王杰七彩幼儿园从幼儿入园的第一节课入手,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向幼儿提出规则要求,从一点一滴开始,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幼儿逐步学会独立完成,良好的班级活动常规自然水到渠成。比如:刚入园首先告诉幼儿我们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就是妈妈,你们就是孩

  • 告诉你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孩子的好习惯是慢养出来的》读

    一转眼,似乎还沉浸在新年喜悦中的我们,又要整装待发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了。寒假的时间很短暂,为了让自己过一个充实的寒假,年前特地去书店挑了两本自己感兴趣的书。说实话也没好好的细细品读,只是对书中的内容一目十行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头一次带小班的孩子,又因家中有一个两周岁大的女儿,在众多书中一本名为《孩子的好习惯是慢养出来的》吸引了我。书的封面就很吸引人,卡通图加上夺人眼球的文字让我爱不释手。《孩子的好习惯是慢养出来的》一书倡导习惯是慢慢养成的教育理念,用生动、翔实的事例为支撑点,为家长们提供习惯培养的具体方

  • 解惑孩子的心理

    午睡醒来,孩子们一一去洗手、喝水,值日小老师要求小朋友将小椅子摆好,然后去洗手间洗手、喝水。喝水的话,本来是要在没人的地方喝,可豪豪偏偏就不听,端着水边走边喝,衣服都被水弄湿了一片。值日的小老师当时便强制性地把他的手中的水杯夺下,豪豪不愿意就蹲在地上,想要自己的水杯。小老师不给,他便和小老师对峙起来了。小老师想给他讲道理,他却一句也不听。 这时,教室里响起了动画片《灰太狼和喜洋洋》的音乐,他知道动画片开始了,就急急忙忙的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径直走进教室,坐下来眼睛直直的盯着电视机,这时,我便问大家,你

  • 发展幼儿的天性

    今天,我们幼儿园集体观看了一部以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为内容的纪录片,摄影者以一年为期,真实地记录下了某所全托幼儿园的

  •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四个“不适应”阶段

    孩子从出生到就业期间有多个成长阶段,从家庭到幼儿园,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等,在每个阶段的过渡中,如果孩子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相关能力,过渡就会顺利自然,反之则会逆反、不适应。据笔者的观察了解,认为当今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四个明显不适应的关口。一是从家庭到幼儿园,二是从幼儿园到小学,三是从高中到大学,四是从大学毕业到就业。 从家庭到幼儿园的不适应主要表现是:不会吃饭和自理;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伙伴分享合作;不适应幼儿园生活规则及要求,造成孩子这些不适应的原因主要是家长。独生子女在家里有几个家长为他服

  • 隐蔽在深山里的那些孩子

    在这个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下,我想我们都见过很多,就算没见过,至少也听说过,那些贫穷的深山里的孩子的生活。看过很多关于他们的新闻,特别是在贵州、广西等地区偏远的山区里的孩子,他们常常让人感动的潸然泪下。我想,一般人都会这样吧,我不敢把他们的生活想像的过于细节化。因为,我也是个容易心疼的人,特别是对于孩子。 孩子,多天真幸福的名词,可在隐蔽在深山里的那些孩子们身上,显得那么苍白,那么无助,他们生活,我们真的无法想像,可能我说的话一文不值,全是废话,他们,似乎离我们太遥远,与我们无关,他们中,没有一个孩子是我们的

  • 让孩子接受自然后果惩罚

    小迪小朋友是中班时插班进来的。第一天他到幼儿园来报名,就能很响亮地对老师说:老师早,老师再见。就感觉他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儿童。开学后,小迪小朋友会经常告状,某某小朋友不乖了,抢玩具了,抢嘴了,他的声音总是全班最响的那一个。他的动作幅度也总是全班最大。他对老师很亲热,也有点小脾气。总感觉他身上有无穷地精力。 在我们的区角中,有许多共五片的小拼图。有一次,在区角活动中玩的时候,小迪小朋友把许多拼图都拿出来,我听见一个小朋友在对他说:不要把拼图都倒出来,老师说要玩哪一幅,就拿那一幅。我不小迪说。(这是他的口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