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三岁左右的孩子处于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

三岁左右的孩子处于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

更新时间:2018-04-15 20:58:11

《三岁左右的孩子处于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依据发展心理学,三岁左右的孩子处于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2-4岁,大部分在3岁左右)。其心理需求在于要实现自我意志,实现自我价值感,如果达不到的话,会经常发脾气。

第一逆反期幼儿的行为表现在于:

1,要参与成人的生活活动,自以为别人能干的事自己也能干,并付诸行动。

2,自己认为能干的事,如果被人代做,往往坚持退回原来状态,自己重做。

3,反抗的主要对象为父母或主要抚养人,喜欢说“不”,喜欢说“我自己做”。

4,喜欢听“你真棒”等表扬话。

小孩的叛逆期是机遇期,也是小孩成长的迅速期。父母如何应对孩子的表现,如何适应孩子的发展需要是我们家长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结合笔者自己的一些育儿经验,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做如下回答,以供参考。

1,我们要明确了解认识到第一逆反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接纳处在这样的状态中的孩子。了解才能接纳,接纳才能理解,理解才能去积极面对,而不是气恼,让孩子强制改变。

2,正确认识到孩子已有了自我,自主的意识,与其说他不听话,不如说这其实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证明你的小孩开始长大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要学会如何消除,化解与孩子的这种对抗,在化解对抗中去满足孩子的这种“我很能干”的心理需要,满足孩子的这种基本的情感需求。例如,楼主文中描述的小孩开始同意你去做饭,后来又不同意,打你,还发很大脾气,楼主的处理是自己也生气,最终也打了他,还让他罚站,道歉,觉得这种处理方法不太恰当。既然小孩情绪反应大,如果做饭时间不是家里有人要上班要准点吃饭的话,可否暂时停下做饭,问问小孩为什么又不同意了?了解他的想法和情感需求,优先安抚孩子情绪,因势利导,帮助孩子,以孩子问题导向为准绳,而不是以父母的意志为基准。

3,父母在如何陪伴孩子上可以多用些方法,可以多通过一些游戏活动,特别是扮演社会角色的一些游戏活动,让孩子多多体验各种社会活动。也可以持之以恒地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帮父母做力所能及家务的能力,让他们多多体验“我长大了”“我很能干”的这种价值感,获得自主感和成就感。

4,这一阶段的孩子真的需要多鼓励,多表扬。每天看到孩子的进步,请不吝你的语言,多多鼓励和表扬孩子吧。尽可能少讲道理和惩罚。当然,也要定一些规矩和底线,以保证孩子的安全与健康及不违背伦理。

笔者的小孩也是一个男孩,也是笔者自己带大的,记忆中孩子的第一逆反期好像没什么特别大的情绪反应。在那段时间就有两点记忆深刻:妈妈下班回家后,一定要妈妈喂他吃晚饭,还有一点就是无论外出到哪里都要妈妈抱。对于孩子的这两点要求一般我都是无条件满足他的,喂饭刚好和小孩有情感交流。不过,外出都要妈妈抱可苦了我啦,二,三十斤的小孩谁能撑那么久呢?于是直接告诉小孩,妈妈抱不动了,爸爸个子大力气大,由爸爸接着抱他,这种时候即使他哭我也是不抱的。这两点要求,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孩子自己慢慢就改变了,具体什么时候开始不这样要求的,作为母亲我也已经忘了。如今,他已开始要进入第二逆反期了。

孩子也许就都是这样长大的吧。楼主提出这样的问题,证明楼主是一位爱思考,爱学习和想积极解决自身育儿问题的好妈妈。祝福您,也祝福您的孩子健康快乐长大!
相关阅读
推荐
  • 离异与非离异家庭幼儿气质特点的调查研究

    ---- 以昆明市五华区幼儿园幼儿为例 高桂梅[①] 傅淳[②]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昆明 650092) 摘 要: 以昆明市五华区中班幼儿为例,探讨离异家庭和非离异家庭幼儿在气质各维度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采用NYLS《37岁儿童气质量表》对昆明市五华区大观幼儿园、二十幼、碧江路幼儿园、师大附幼全体中班幼儿家长进行测查,随机抽取离异家庭和非离异家庭幼儿问卷各30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离异家庭和非离异家庭幼儿在反应强度、适应度、趋避性、规律性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其它维度没有显著差异。得出结论:幼

  • 宝宝皮肤也会感到“饥饿”

    正值幼儿园自由活动时间,只见先是两个小朋友搂抱在了一起,又一起摔在地板上来回翻滚。接下来旁边七八个小朋友看见了,呼的一下子都扑到这两个孩子的身上,一个个你推我拥,又叫又嚷,显得十分兴奋。幼儿园的沈老师瞧见这番情景,十分生气,把小朋友们训斥了一顿,并让他们排队罚站。 来找沈老师联系工作的心理学家张教授目睹了这一切,他悄悄地把沈老师叫到门外,劝她把小朋友都解放了。接着,他们来到办公室,与其他老师一起,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讨论。 刚才孩子们的行为并不是淘气,他们是在寻求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你们听说过小孩身上

  • 构成虐待儿童的四类行为

    生理伤害:蓄意制造生理上的损伤。例如:过分殴打孩童、强力摇摆婴幼儿、烧伤、窒息、捆绑或掌掴幼童。 心理创伤:重复性的行为,令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人爱护。这包括把孩子放到危险的环境中;教导孩子偷窃,叫孩子贩卖非法物品;重复性的忽略、责备、不公平对待、恐吓吓轻视孩子、不友善对待、过分强迫孩子作超过本身极限的事情。例如:过度学前教育、给孩子过重的学习负担。 性虐待:强迫幼童或未成年少年发生性行为,或给他们看禁书等。例如:故意触摸孩童私处、蓄意对未成年少年暴露自身私处。 忽略:蓄意不供给孩童基本需求,例如:衣

  • 让孩子快乐说晚安

    曾读过台湾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快乐说晚安》的故事。 记得开头这样写道:又到了妈妈要小建穿厚夹克、戴手套去幼儿园的日子。小建从来都不喜欢冬天,因为寒冷的山风把他房间的窗户吹得“咔吧咔吧”地响,而且好像才放学,都还没玩到什么,天就黑了,一下子就得去睡觉了。小建最讨厌太阳下山之后,家里什么都变得好大、好暗,还有许多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的怪影子会粘到窗户上来,到处都是听起来很可怕的怪声音。一想到吃完饭后,就得自己一个人去洗澡、睡觉,小建的心脏便会一直乱跳,那种随时随地害怕的感觉,让小建整个晚上都浑身不舒服。即使尿很急

  • 与害羞宝宝“过招”

    或许你会以为一个把家里搞得天翻地覆、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创意迭出的孩子,走出家门也该是天不怕地不怕、在陌生人面前落落大方、热衷于表现自己的吧?然而,这个推断不是百分百的正确,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在家里都很随便,但一遇到陌生人、陌生的场合,就感到浑身不自在,仿佛到处都是陷阱,而人们的目光、即便是友好的目光,在这些孩子看来也如芒刺一般;至于某 些原本很内向的孩子就更是如此。他们曾经在父母跟前的从容,竟一扫而光、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与这些容易害羞的宝宝“过招”,妈妈们可不能直来直去、忽略了孩子的“面子”问题,方法和策

  • 宝宝性格七色花

    每个孩子似乎都有自己无意识的色彩偏好,孩子们玩的24色橡皮泥、36色绘画水笔,总有一两种色彩早早需要“补仓”;去童装柜台买衣服,款式再怎么新颖可爱,售货小姐也无法说服孩子接受他“意料之外”的颜色。 对颜色的无意识选择有可能说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他的深层个性与旗帜特征;孩子极端地热爱某一种颜色,他的个性往往越突出,这种个性常常是他优点和缺点的“爆发点”。找准了这个“爆发点”,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可以更加有的放矢。既然颜色说出了孩子的秘密,我们可以运用简洁有效的“颜色疗法”,来对孩子的某些“极端个性”加以矫正。

  • 心理健康:五把钥匙为宝宝解压

    宝宝正被“紧张”侵袭的八种征兆: 睡眠 如果睡眠一向正常的孩子突然难以入睡了,经常在半夜醒来后哭闹,或反常地特别嗜睡,那么很可能他正承受着对他而言难以承受的心理紧张。这类压力可能直接源自他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如他不能适应和父母分开睡,或换了一张他感到陌生的床等),也可能间接来自于其他因素(如父母吵架、遭到大人斥责等)。 食欲 长期的食欲减退可能会导致孩子不爱吃饭甚至拒绝吃饭,如果出现厌食而又找不到肠胃或消化方面的问题,这很可能是宝宝的情绪出了问题。 敏感 原本性格随和的孩子突然变得异常敏感,如:当他正在用

  • 呵护病愈宝宝的“心理病”

    妞妞是个性格开朗、活泼大方的小朋友。前段时间,因为患病住院治疗,出院后又在家里休息了两个月,当她再次跨进幼儿园大门时,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整天坐在教室一角,闷声不响,羞答答、怯生生,动不动就眼泪汪汪,老师觉得很奇怪:怎么得了一场病,这孩子的脾气、性格就都变了? 其实,这种性格的改变反映了孩子心理上的缺陷。患病,尤其是患慢性病的孩子,身体康复后,性格变得任性,乖张或添上一些怪癖颇为常见。 孩子患病后,往往倍受家人、亲友、老师的爱怜,有时近于娇惯。大人百依百顺,事事由着孩子来,无形中助长了他的任性。病情好转后

  • 孩子为什么胆小

    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胆小,并担心这种状况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他们没有想到许多 时候恰恰是他们自己给孩子种下了“胆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