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语言活动论文
解读诗歌欣赏诗歌教学的环节设计

解读诗歌欣赏诗歌教学的环节设计

更新时间:2018-11-02 11:04:52

《解读诗歌欣赏诗歌教学的环节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语言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诗歌欣赏”的概念,诗歌包括儿歌、儿童诗、古诗、谜语、绕口令、散文诗等。诗歌欣赏就是围绕儿歌、散文诗等文学作品开展欣赏、学习活动。它不仅仅局限于散文诗欣赏。诗歌欣赏往往充满诗歌意境,语言凝炼、生动,情境优美,内容短小精悍、文情并茂,贴近幼儿生活。
二、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剖析以往自身教学,发现诗歌欣赏的结构与策略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在诗歌欣赏活动中,我们总是套用儿歌教学、故事教学等模式。诗歌欣赏怎么定位?它到底包括哪些环节?
2.策略的使用欠妥当,情景创设多迷茫。生动的情境和丰富的策略反而阻碍了幼儿的欣赏、学习,远离目标。
如何从幼儿对理解散文的认识水平出发,在逐渐提高要求的前提下,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我们在接下来的两次研讨中渐渐解疑、释疑,对诗歌欣赏的组织有了一定的见解与雏形。接下来,我以散文诗《捉迷藏》为例说说诗歌欣赏的一课三研过程、模式、初步的经验。
    三、诗歌教学的环节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散文诗《捉迷藏》是一首充满童趣的作品,作者用拟人、夸张的手法,将黑夜、太阳和各种颜色都赋予了生命,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述了太阳被黑夜蒙住眼睛来找,各种颜色来躲的捉迷藏游戏的全过程。散文诗短小精悍,结构简单,意境优美,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又不乏大胆、奇特的想象,能将孩子带进一个无限遐想的世界。全诗成三段体,第一部分描写的是躲藏前的规则和动作,凸出“静悄悄”;第二部分是颜色宝宝的相应躲藏,诗中“**颜色躲在**里”句式反复出现,易于孩子们进行学习和运用,同时蕴涵着颜色间的内在联系;第三部分是太阳的捉,找到颜色宝宝时兴奋无比,情感到达高潮。
中班的孩子开始留心周围美的事物,对自然界的变化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但往往无法用好的词句进行表达。《捉迷藏》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欣赏与感受。语言生动有趣极具儿童色彩,动感十足易于表现,很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二)目标:
1. 在欣赏散文诗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拟人的表现方法,感受散文诗有趣生动的意境。学习词:静悄悄。
2. 理解散文诗内容,学习句式“XX躲在XX里”,初步尝试仿编。
3.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和恰当的语气表现诗歌,在游戏中感受捉迷藏的快乐。
(三)研讨与调整
本次研讨,我们共经历了三次磨课和研讨,边研讨边调整,具体如下:
第一次研讨的基本步骤:谈话导入——欣赏理解诗歌(一次配乐完整朗诵,了解题目、大意;第二次借助多媒体朗诵,借助格式图重点学习句式“**颜色躲在**里”)——仿编创造——游戏结束
问题:1.散文诗挖掘还不够深入,诗中的太阳、黑夜及捉迷藏过程蕴含的白天与黑夜的联系及“为什么**色躲在**里”,颜色间的对应也存在着内在联系,颜色相同,不容易被发现。
2.欣赏、感受不够。如静悄悄、“哇,一下子都被找到了” 发现后的喜悦、兴奋之情等。
      3.仿编部分占得时间过长,第一课时,重在欣赏、感受。用纸片颜色代表自己是什么颜色宝宝?幼儿角色转换较弱,而且影响了后面的游戏环节。
第二次研讨的基本步骤:游戏,体验快乐,激发兴趣,初步感受捉迷藏——欣赏感受散文诗(第一次教师配乐朗诵,幼儿初步欣赏;第二次多媒体放映,重点解决颜色躲在哪里?为什么;第三次借助格式图感受学习散文诗,体验静悄悄;第四次师幼合作完整朗诵散文诗)——仿编(本次仿编幼儿借助身上衣服的颜色)——游戏
问题:1.前后两次游戏的设置单纯是为了游戏而游戏,一放一收,游戏使孩子心绪兴奋,反而无法集中的听老师、理解散文诗,对散文诗的欣赏感受起到反作用。如何将游戏与散文更好地结合,为其服务。
      2.格式图中的文字过多,怎样有效图文结合帮助孩子感受、理解。
      3.体验还是较弱,可以注重语气语调来表现幼儿对散文诗的情感体验,还可以利用动作、表情等多感官体验、表现。
      4. 应注重提问的有效性和递进性,及适当、合理的小结。
      5.教师的动作较随意,教具的出示、摆放教师的站位等要体现细节。
散文诗教学的重点应是“欣赏散文诗、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整个教学活动应突出“让孩子反复感受与体验”这一主导性目标。在三次的开课研讨后,我们的思路逐渐清晰、明朗。现向大家介绍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并进行了时间上的分配,希望能带给老师们带来一些启示,如有不合理的请大家提宝贵意见。
(四)环节设计、时间分配和教学策略
活动共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引题
★时间:3分钟内,占总活动时间的15%
★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集中注意力,调动幼儿情感。
★方法:背景音乐熏陶法、情景感染法、谈话引导法、图片感受法等引入主题,熏染氛围。
●以散文诗《捉迷藏》为例:
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是怎么玩的?追问:玩的时候动作、声音……
什么是静悄悄?你们能不能用动作表现!
捉迷藏真好玩,太阳也想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是怎么玩的。
评析:在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诗,充分激发幼儿兴趣,集中注意力。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捉迷藏游戏,孩子们非常喜欢、熟悉,知道游戏规则。通过谈话,引发幼儿的经验,引导孩子通过语言、动作体验静悄悄,为后面的散文诗欣赏、感受做铺垫。
第二环节:欣赏、感受、理解
★时间:13钟左右,占总活动时间的55%
★意图: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挖掘散文诗内在联系,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突破活动的重点。
★方法:结合背景音乐、图片、多媒体、格式图等形式,幼儿多次欣赏,多感官参与,用肢体动作、表情语调表现散文诗,诠释自己的理解。
★包含三个内容:一)多遍欣赏,主要以完整欣赏、分段欣赏这两大种欣赏方式为主。根据需要,教师可运用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或自身魅力吸引幼儿注意力,当然还可采用特殊手法如看无声电影等)。
要求:散文诗朗读是一种艺术性的有声语言活动,是对散文诗完整感受、体验情感的创造过程。这要求朗读时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情感。在朗读中,除了运用语言外,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身姿等表情和动作来表现,体验散文诗的意境美,进而理解其内在联系。
(二)深入理解
1.设计问题情境。在散文诗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围绕散文诗内容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指向明确,层层深入,引导幼儿展开扩散性想象,进一步理解散文诗内涵,为以后仿编作铺垫。
2. 提供格式图。将文字符号转换图片符号,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诗歌,掌握诗歌句式,为第二课时的仿编(替换仿编、片段仿编、创造仿编)提供支架。
(三)多感官感受
1. 多听少问,边听边问。先让幼儿多听,整体欣赏和部分(片段)欣赏交替,让幼儿在反复听的过程中体味散文无处不在的美。同时注意提问的策略,如在听前提问,使理解感受具有指向性;听中提问, “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是这样”等多一些开放性的提问,引导孩子更多的情感体验。听后提问,如“给你什么感觉?”……
2. 多感官参与。在欣赏、理解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感官、途径开展活动。如语言描述、表演、绘画、制作、音乐等活动,丰富对作品的美的感受。
★基本步骤:
1.第一次欣赏(教师完整朗诵,根据需要配乐),初步理解诗歌,感受意境。
关键性提问:诗歌的题目,人物、主要事件
2.第二次欣赏(可配合多媒体、视频、图片等进行操作朗诵),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为重难点服务。
关键性提问:深入分析诗歌情节、人物、意境,感受内在联系。
3.第三次欣赏(根据需要可分段欣赏,结合格式图),重点学习理解某一片段。
关键性提问:掌握句式结构,分析自我感受。
●以散文诗《捉迷藏》为例:
我们通过对散文诗的反复欣赏、动态感受、宽松交流来帮助孩子理解、感受散文诗,与作者对话。
第一遍,配乐完整欣赏,初步理解、感知
1.诗歌的题目是什么?——捉迷藏。
2.谁在捉迷藏?
3.有哪些颜色?它们分别躲在哪里?
——第一遍欣赏后,孩子对散文诗的理解和感受是片言只语的,教师应放手让孩子表达,不要急着走过场。
第二遍,结合多媒体再次欣赏,突破重难点
1.带着问题“颜色都躲好了,躲在哪里呢,我们仔细的听一听!”有目的地去欣赏。
2.欣赏后提问:
问题一:颜色分别躲在哪里?重点学习句式“**色躲在**里”,利用格式图,
帮助幼儿梳理思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散文诗的仿编做准备。
问题二:为什么*色要躲在树林里(或大海里)?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小结:因为他们颜色一样,是好朋友,树林能保护绿色,这样绿色就不容易被发现。解决散文诗中颜色对应的内在关系。
第三遍,操作背景图完整欣赏,重点感受、理解意境。
相关阅读
推荐
  • 浅谈幼儿园文学活动的组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言内容与要求: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那到底应该如何组织文学活动呢?作为一个新老师,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这次听了谢老师的讲座后,我得到了一些启发,现在将我的一些看法与我的实践、发现总结一下: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不仅是组织文学活动,组织任何活动都是一样的,首先必须先是选择合适的教材,我是第一年工作的新教师,就先就我现在带的中班年龄段的孩子举例,中班孩子学习的教材要贴近幼儿生活,但又可以初涉

  • 语言区域活动与日常生活语言情境

    案例:有一天,早上数数、飞飞来的比较早,我们两位老师跟幼儿交谈了一会后,飞飞就跑到娃娃家里去玩了,数数也紧跟着去了,那里正好放了一个天线宝宝,数数抱起了天线宝宝,在哄它睡觉,嘴里还不停的唠叨着,后来又来了几个小朋友,过了一会,我听到几个幼儿在畅谈天线宝宝的事,穿红衣服的是拉拉,一个说不对是丁丁,丁丁头上是天线不是这样的,当时我没有打断他们的争论,只是在一边听他们说,午餐后,我跟他们谈起了天线宝宝,没想到发言的小朋友这么多,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几个小朋友也说了几句。 分析:晨间活动中听到几个幼儿在畅谈天线宝宝

  • 在情景化中让幼儿主动的学习语言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而发展语言的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孩子的经验,提供孩子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根据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短,而且又好动,要抓住这宝贵的几分钟来达到最好的效果,则需要老师用多种有趣的形式和形象的外部环境来吸引孩子,把孩子的目光抓住了,他们感兴趣了,才会积极地开口跟着老师说话。 活动中,我比较注重情景创设,故事中生动、优美的语言,特别能吸引孩子

  • 怎样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幼教专家们都十分关注早期阅读,认为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程度,将会影响其终身学习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美国已经将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新的教育改革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全美各州强力推行。我国在新《纲要》的内容中,也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

  • 浅谈方言在幼儿普通话教育中的影响

    普通话是一张名片,一张好的名片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作为一种语言它不仅是社交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然而在普通话大力推广大的主流之下,近一个时期,社会上又不时传来保护方言、保卫方言的口号声。在一场争论后,勿庸置疑,开展普通话应是一项长期而深入的工作。 一、为什么要学说普通话,并从幼儿抓起 (一)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幼儿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很难矫正。我们大班一幼儿中班之前跟随爷爷奶奶在胶东地区长大,入园

  • 浅谈幼儿科学认字教学

    中国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来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如何让这一瑰宝得以传承呢?这里我想可以套用一句认字应从娃娃抓起。 每个汉字都是音、形、义有机联系的符号刺激物,幼儿学习汉字有利于右脑开发,而右脑的开发对幼儿智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幼儿时期进行学习会促进大脑皮层的发育,从而培养出脑细胞质量高、头脑聪明的人来。由此可见,在幼儿期开展认字教育是完全必要也是可行的,关键只是在于应该采用一个科学的符合幼儿

  • 睡前小故事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午睡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孩子们午饭后心潮澎湃的心难以安静下来,采用强制性的办法对于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没有效果,反而会引发孩子们逆反心理的产生。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孩子们安静的入睡呢?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睡前小故事能帮助孩子们入睡。 故事是所有孩子们的喜好,孩子们喜欢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更喜欢从故事中学会做人的准则。于是,我便开始采用睡前小故事的策略:在孩子们午饭后组织些安静的游戏(比如:听平静的音乐等)来平静孩子们心潮澎湃的心,让孩子们首先能安静的走进睡眠室;到睡眠室后我会告诉孩子们安静后

  • 如何进行大班散文教学

    幼儿园新《纲要》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平时让大班幼儿欣赏一些短

  • 浅谈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开展

    关注幼儿早期阅读。《纲要》明确的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中,并提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早期阅读作为听、说、读、写等诸环节的重头戏,自然而然的引起了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其突出优势在于通过早期阅读教育,促进幼儿心智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增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