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16-01-03 17:03:25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2.理解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样做的理由,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

2.教师制作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理解课题

师:同学们,你钓过鱼吗?

生:钓过!

生:我以前跟爸爸一起去钓过鱼。……(男生)

师:恩,看来你和爸爸都是喜爱钓鱼的人。

师:今天啊,我们来学习一篇也是关于父子俩钓鱼的课文——《钓鱼的启示》【出示课题】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启发、提示)课文题目的意思是(从钓鱼这件事受到启发)

二、初读课文

1、师:那么,这件事究竟给了我怎样的启发,又在生活中给予我们怎样的警示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3课带着要求自学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通,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汇报交流

师:这篇课文的生字较多,而且有的很难读。你是不是都会读了?

【出示词语】 

师:第一排,你来

生读(师评价:你预习得真认真)

师:第二排,尽管只有三个词语,但是有一定的难度,你来试试。

生读(师评价:读得完全正确,那你知道“翕动”什么意思吗?)

生:嘴巴一动一动的

师:鱼鳃一张一合就是——生自然接:翕动

师:最后一排,你来?

生读

师评价:你预习得也十分认真!我们一齐把目标投向“告诫”的“诫”【师范写】

师:我们一起把每个词读2遍,

师:生字词学得不错,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回忆了十一岁时,和父亲一起去湖中的小岛钓鱼,“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在父亲的要求下把它放回了湖里,后来“我”从这件事中悟到了启示。

师:这就是课文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思路。先写“钓鱼”,再写“放鱼”,最后写“启示”。板书:  钓鱼  放鱼  启示

师:哪几个自然段作者是在回忆11岁时和父亲去钓鱼,在父亲的要求下将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去。板:(1-9)

三、研读1——9自然段

师:好。同学们,我愿意把这条鱼放回去吗?(不愿意)
  师:课文中写放鱼的时候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板:依依不舍)
  师:我们一起读这个句子。(幻灯片: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鱼的嘴巴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

师:这种依依不舍的情绪,还表现在哪些句子中,请迅速找出来,用“---”画出。交流: 生:“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师:知道我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很舍不得。来,你再读一遍,读出这种舍不得(生读)好,是的,听出了依依不舍,还有没有?
  生: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板:乞求)   

 师:好,还有哪些同学找到不同的句子,可以读出依依不舍之情的?
  生:“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师:是的,他关注了这个急切,他读得很急切,谁再读这句?(抽生读、齐读)( 板:急切)
  师:这就是我的依依不舍。齐读三个句子。
   师:一句句,一声声都是难舍之情。我为什么这样依依不舍?我的依依不舍有理由吗?从哪里找到了我的依依不舍是有理由的?
  生:“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xī)动着。”作者钓到的这条鱼非常非常的大,也非常非常的漂亮。
  师:是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说非常大,非常漂亮,我们能通过我们的朗读读出这种感情来吗?

 师:我看到你脸上带着惊喜的表情,谁再读(抽生读)

 师:是的,这是我钓起的鱼,多么的自豪、得意啊!谁再读(抽生读)。(板:得意)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带着惊喜和自豪、得意读这一句,起(齐读)。还有同学找到第二个理由吗?
  生:“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因为过了好长时间才钓到这么大的鲈鱼,是非常舍不得放的。

  师:这好长时间,是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呢?会读书的同学能够迅速找到有用的信息。 
   师:从“晚霞辉映”到“晚上十点”我钓起了这条鲈鱼。第二个理由是这条鱼钓起来非常的不容易。
   师:是的,非常的不容易。谁能够找到第三个理由?

  师:我和父亲争辩着。我抬头一看,我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不放鱼的更重要的理由。 

  生: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师:哪一句话和这句话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能不能一起读出来告诉我。
  生齐: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
  师:这两处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说。
  生:没有人看到我钓了这条鱼,所以即使我把它带回家,别人也不知道我在什么时候把鱼钓到的,也不知道我把它带回家了。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条鱼那么大、漂亮,这条鱼那么来之不易,这条鱼带回家去还没有人知道。难怪我会这样依依不舍。但纵有百般理由依依不舍,却不得不舍,而且不得不舍还只有一个原因,是什么? 

 生: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是,就是因为时间没有到,与捕捞开放相对的是禁渔期。老师这里收集到中国的部分禁渔期。

中国部分禁渔期

5月1日到次年1月31日是青鱼禁渔期;

6月20日到8月20日是毛蚶(hān)禁渔期;

4月15日到5月31日是淡水湖区和水库禁渔期;

 师:最短也有一个多月。禁渔期这么长,这深更半夜,最后短短两个小时,就有那么重要吗?以至于父亲看了很久,也想了很多。你觉得此刻父亲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练笔单,把父亲此刻的想法写下来。

师:所以父亲就是这样的态度。是怎样的态度?
  生:是“不容争辩”的态度。
  师:不容争辩的态度表现在哪些句子中呢?
  生:“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师:能用“不容争辩”的语气来再读一读吗?(抽生读)
  师:为了自觉遵守规则,父亲掷地有声地说:
  师:为了让儿子从小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父亲不容争辩地说:
  师:11岁的儿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急切地问道:
  师:父亲心意已决,他平静地说:
  师:毕竟才11岁,儿子哭着闹着争辩着说: 

 师:就这样,我把大鱼放回了湖里。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相关阅读
推荐
  • 201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达标测试题(S版带答案)

    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zu mo gōng tng shāng bā xī gi bǎ w ( ) ( ) ( ) ( ) ( ) to c zhē yǎn lng chn jiāo juǎn dǎi t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3分) 燥( ) 娇( ) 踢( ) 躁( ) 矫( ) 赐( ) 三、用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过来。(6分) 绿茵如盖( ) 不知所错( ) 费寝忘食( ) 坐无虚席( ) 粗荼淡饭( ) 柳暗花名(

  • 《挑山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欣赏生疑(1)学生欣赏风景,幻灯出示。(2)能谈一谈你现在的感受吗?(3)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从泰山回来,你会画什么?这幅画是作者上泰山写生,回来后画的,谁能描述一下这幅画?1、出示课文插图。2、作者是怎样介绍这幅画的内容的?出示: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一步一步在向上登攀。(指生读)3、教师介绍故事背景:(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这幅画在唐山大地震中不幸被毁。之后,他又重新画了一幅。这幅佳作曾多次在画展上亮相,很多收藏家都想得到它,更

  • 小学五年级评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评课稿

    今天,我校潘勤红老师执教了教研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从总体来说潘老师执教的这堂很成功,亮点颇多。 一、精彩之处如下 1、整节课条理清晰。先让学生复习导入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爱,学生能轻松找出体现这份爱的词句,充分品读。 接着出示小组自学要求,彭德怀分别下了哪三次命令?每次下命令的背景怎样?圈画彭德怀的语言、动作、神态,用心体会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再把全班的感受交流和指导朗读,充分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总结全文,大黑骡虽然牺牲了,但是激励红军战士同甘共苦与奋勇前行。 2、能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地品

  • 人教版五上一单元作文话题《我的读书故事》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这是人教版五上一单的作文话题之一,城市的孩子有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有专业的阅读方法指导,不少孩子都养成了勤于阅读的好习惯。几乎每个孩子与书都有故事可讲。 【教学目标】 1.回忆自己的一两个读书故事,把起因、经过、结果交待清楚。 2.在故事的叙述中,融入自己真实的心理体验。 3.感受读书的美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唤起学生的记忆,并乐于分享故事和心情。能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讲述老师自己的故事 师:同学们,也许你们还不能真正体验林海音小时候

  • 最新人教版五上《桂花雨》案例分析

    导入之后开始学文,我以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为抓手,引出桂花的香。在体会桂花香时,我抓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句话中的香飘十里和浸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和朗读。 香飘十里这个词语直接表现桂花香气飘得甚远。我先指出十里是虚指且带夸张,请学生想一想,这样写是为表明什么?学生稍作思考便可得知是为表明桂花香气飘得很远。接着,我指名学生读词,指导学生也如作者一样略带夸张,读出桂花香飘得远。在思与读的结合下,学生感受到了桂花的香。 浸这

  • 人教版五上《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3.一遍读完,谁能来说说桂花树是怎么样的?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桂花树呢? 6.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

  •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讲叙了善良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的故事。课文语言平实浅白、通俗易懂。课文围绕

  •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我的长生果》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她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象力,锻炼记忆力,增强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

  •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一、课文(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习作的话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体验出发,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样子,规划未来家乡发展的蓝图。 第一部分明确交代了本次习作的任务。教材首先从家乡对一个人的成长意义入手,创设了穿越时空的习作情境,激发学生对家乡展开大胆想象的愿望。 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一是大胆想象。教材提示了展开想象的角度,旨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为写什么拓展思路;二是强调通过列提纲,引领思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