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五次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
一、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三、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一、通过创情景朗读,感受西蒙悲惨命运以及她关爱孩子的善良品质。
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揣摩桑娜的内心矛盾,体会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说明要考考大家的记忆力)
在一个季度干旱的季节,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为缺水而困扰着。小熊猫为了给大病缠身的叔叔找水喝,已经走了三天三夜。第四天清晨,当它睁开眼时,他发现一只乌龟正用乞求的眼神望着它,说:“熊猫弟弟,求求你救救我的儿子吧!它的病需要你头上的几根毛发做药引子才能治好。”小熊猫想起了母亲对他说过的话:“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这是善良。”于是它毫不犹豫地拔下了自己头上的几根毛发交给乌龟。这时候,乌龟不见了,它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大碗,碗里装满了清澈的泉水。小熊猫高兴的捧起水,这时它才感觉原来自己也渴得快不行了,它多想痛痛快快喝下这碗水,可它又想起了母亲对它说过的另一句话:“在自己也迫切需要帮助时,还主动帮助别人,更是善良。”于是它打消了喝水的念头,小心的端着水向叔叔家走去,刚跨进门口,突然,这碗水不见了,它的面前出现了一口井,井里喷出甘甜的清泉……
提问:谁记得小熊猫的妈妈对它说过的话?
出示: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善良。
在自己也迫切需要帮助时,还主动帮助别人——善良。
学生齐读
(设计理念:故事导入,既减少公开课中孩子们的紧张,又能很快拉近师生的距离,更重要的是为课文的学习穿针引线。)
二、 快速阅读课文,找最能体现穷人善良的句段,由重点句段切入课文。
1、提示学习长文的方法:抓重点句,把长文读短。
2、找出最能体现穷人善良的一句话:“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3、引导理解:“这样做”指什么?分别是哪些段落写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和为什么“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提示学法:联系上下文。
(设计理念:由重点句段入手,把长文读成短文,引领全文内容的学习。)
三、 精读课文,感受桑娜的善良。
(一)学习第七小节,感受“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的善良。
1、默读第七小节,思考: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说话练习:如果不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
因为 ,所以桑拿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3、导问:此时西蒙丢下的两个孤儿,最需要什么?(帮助)假如你就在当场,你会怎么做?桑娜又是怎么做的,齐读“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由此看出,桑拿是怎样的一个人?(善良)
4、再次出示故事中的句子: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善良。
学生齐读这句话。
(二)学习第一二小节,感受桑娜“在自己也迫切需要帮助时,主动帮助别人”的善良。
1、轻声朗读第一二小节,思考:为什么桑拿的心跳得很厉害?
2、突出关键词“勉强”“填饱”,通过“理解——朗读——谈感受”的学习步骤,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桑娜一家的艰难穷苦。
说话练习:因为 ,所以桑拿的心跳得很厉害?
3、启发思考:桑拿的心跳得厉害,除了因为家庭的困难,还有别的原因吗?引导学生体会此时的“心惊肉跳”,为丈夫担忧的心情。
4、引导用“因为……更因为……所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进行说话练习。
5、导问:此时的桑拿需要别人的帮助吗?不但需要,而且……?在自己迫切需要帮助时,仍主动帮助别人,可见桑拿是个怎样的人?(善良)
6、出示句子:在自己迫切需要帮助时,主动帮助别人——善良。
导读:
师:当她想到,自己的五个孩子今后将会更苦,碗里的黑面包将会更小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师:当她想到,自己的丈夫今后将会更加艰难,起得更早,回得更晚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师:当她想到,万一今晚丈夫再也回不来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师:当她想到,如果丈夫今晚再也回不来,她的命运将会像西蒙一样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7、让学生观察两个“善良”的大小,说说为什么第二个更大些?从而体会此时更深层次的善良。
(设计理念:这两个环节的学习,是按照“善良——更加善良”的层递式设计,逐层推进,培养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主题思想的阅读习惯。同时,通过师生配合朗读,重复重点语句,更有利于渲染气氛,感染学生,加深体会。)
(三)学习第九小节,感受“桑拿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
1、导读:“但是,当看到自己的床上多了两个脑袋,当想到孩子们饭碗里的黑面包将会更小,想到自己冒着寒冷和风暴出海打鱼的丈夫,想到自己的丈夫万一今晚再也回不来时……桑娜脸色苍白——齐读此段”
2、师追问:“桑那为什么会如此忐忑不安,难道她做错了吗?”
“难道桑娜该挨揍吗?她是活该吗?是自作自受吗?”
“既然不该挨揍,桑那为什么说“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体现出桑娜的什么品质?(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3、出示句子:“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善良”让学生边读边体会,这种善良与前两个相比有什么不一样,从而体会其更加高尚。
4、学法指导,朗读指导,加深体会。
提示:桑娜这种逐层加深的善良我们是通过什么感受到的?(心理活动描写)请找找文中还有那些心理活动描写,并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
分角色朗读:每一个省略号换一个角色,最后一句“嗯,揍我一顿也好!”全班齐读,通过朗读表现出此时桑娜的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四)重温善良。
1、齐读三句善良短语。
2、再读板书的三个“善良”,要求不断提升,越来越强。
(五)再读课文,感受西蒙还有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
1、启发思考:课文中具有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的穷人,只是桑娜一个人吗?(还有西蒙、渔夫)
2、回读第三到七小节,体会西蒙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1)介绍一种读书方法——回读法
(2)回读第三到七小节,谈谈回读的收获。
预设:突出重点句“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理解重病缠身的西蒙宁可自己受冻,也要把温暖让给孩子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朗读“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读出西蒙伟大的母爱。
3、朗读体会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1)说说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体现在哪儿?
预设:“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重点理解“熬”所体现的渔夫准备过更艰苦、更辛劳的日子。
(2)有感情朗读“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读出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朴品质。
(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说话练习:
桑娜宁可 ,也 。
西蒙宁可 ,也 。
渔夫宁可 ,也 。
2、回归整体,深化主题。
导问:桑娜、西蒙、渔夫在课文里都是——穷人!
这样的穷人,你们觉得他们穷吗?(不穷)
3、深情地朗读课题,反复三遍,逐遍加深。
(设计理念:前三个环节的设计,突出一个点——桑拿的善良,体现了把短文读细读透的过程,是文章主题不断升华的过程,三个善良的逐层递进,使课堂教学的主线更加突出,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并细致感受、品味作家语言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同时渗透学法指导以及说话训练,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第四、五个环节,把点串成线,主要是回归主题,深化主题。第六个环节,把线铺成面。并且通过语言训练,加深对善良的同情、呵护。)
四、重温善良名言,写写善良名言。(音乐)
1、回忆课堂中的善良名言并再读一读。
出示: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善良。
在自己也迫切需要帮助时,主动帮助别人——善良。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善良
2、写一写善良名言。
每人发一张爱心卡,写下自己积累的或独创善良名言。
3、分享善良名言。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实现语文学习由“感悟文本——积累语言——应用语言”的过程,通过赠送善良名言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有让学生完成了由学习善良到行动善良的应用过程)
板书设计:
9 穷人
善良
善良
善良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12月12日日上午第三节我在我校多功能厅上的展示课,由于我校的六年级早已学过这篇文章,所以我只能借班上课,借我校五(3)班上。
这是我第五次修改后的《穷人》,第五次修改的地方不多,只是做了一些细节的修改,增加了一些铺垫式的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弥补了第四回体现不够充分的“工具性”,自我感觉这样处理更细腻些。
今天整个课堂的推进比较轻松。我原来很担心五年级的学生学六年级的课文,尤其像这样的长文会很困难,想不到五(3)班的同学竟然学得这么轻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论是朗读还是发言,学生大都表现出了令我意想不到的激情,可惜也有一部分学生不太能跟上,整体感觉比较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课后钟主任对我说хх教研员认为这课上得很好,应该刻录个光盘给大家。淑美老师笑着迎上来说“第五次修改的就是不一样,很顺畅,看着舒服。看来好课就需要这样不断打磨。”走出多媒体厅,邢校长也跟我们聊开了:“这三节课跟以前比,又上了一个台阶……尤雄这节上了第五次了吧?就应该这样反复磨练,上过十次后,你就可以拉出文昌了。……文昌这些老师的课真不简单,改天拉出去一定会让人眼前一亮的!”后来,还有好多熟人和同事笑着鼓励我,其中湖山教研员明哥就向我竖起大拇指:“很不错!你这种课是精心备出来的,高年级的长文就应该像你这样教!可惜今天是‘回锅肉’”我不明白:“什么‘回锅肉’”因为我们在上次南京一行中已经是哥们儿了,所以说活没顾忌。明哥压低声音说:“哎,你这是六年级第9课,学生早学过了嘛!”这可把我逗乐了:“你知道我用什么年级学生上课吗?五年级的,这是五(3)班的学生!”明哥更乐了,嘴巴努得圆圆的,眼睛也瞪得圆圆的……我感觉这样的团队真的能带给人力量,带个人乐趣,起码今天。
中午吃饭时,林道宏老师十分肯定这种长文短教的方法,并说找重点句对于学生是一个难点,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这正是我之前一直担心的地方,在景山的四次课堂,只有第二次学生能很快找到重点句,其它三次都是我逐步引导后学生才找到的。也正是出于这份担心,所以当学生一下便找到后我便得意忘形:“哇,真厉害!一下子就找到了”,破坏了整堂课静穆、凄美的调子。备邢校长逮了个正着:“就想唱歌走调,破坏了整堂课创设的氛围。”另外邢校长还提出两个对比句的出现顺序:“1、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还只能填饱肚子。2、勉强填饱肚子。勉强吃饱。”如果调换过来效果将更好:先体会“填”的简单无味,再体会“勉强”的不充分,更能体会其贫穷。当时林道宏老师也很赞同邢校长的意见。我觉得邢校长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很敏锐,的确应该调换过来。我还体会到了什么叫反复“打磨”,这就是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