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小学教师《科学》学科课程标准专业素养一级培训讲座

小学教师《科学》学科课程标准专业素养一级培训讲座

更新时间:2015-05-12 15:46:17

《小学教师《科学》学科课程标准专业素养一级培训讲座》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课程目标  1、明确什么是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也可以说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而在相关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发生的变化。
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
本《标准》的课程目标,就对小学3~6年级学生学习科学课程之后在科学素养方面所应达到的水平或程度作出了概括的描述和明确的界定。例如,“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就指明了小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从内容来说,是与自身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而不是什么都得学;从难度来说,是浅显的、便于儿童掌握的,而不是高深的、超越儿童认知水平的;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说,只要知道即可,只要能够把知道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由此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而不去强求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甚至据此进行发明创造。
本《标准》的课程目标,必须落实到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课程的确定与保证、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编写与审核、课程资源的配置与开发、师资队伍的培训与更新、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链接与展开、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测查与评价等等。而所有这些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使小学科学课程真正成为培养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
2、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两者的含义不同。
课程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这种结果表现为学生在课程相关素质或特征方面的变化。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
教学目标即教学目的和要求,专指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通过一个特定教学过程(如一节课),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是某种知识、某种技能、也可以是某种观念、态度的形成或获得。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过程的准则,通常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2)两者的指导对象不同。
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的建设,而教学目标只是指导教学过程。
(3)两者的实施主体不同。
课程目标的实施主体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门(如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厅、局、委、办等)、课程指导机构(如各教育厅、局、委、办下属的教研室)、师资培训基地(如师范院校的对口专业)、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与审核者、学校的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教学目标的实施主体只包括担任课程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4)两者的概括程度不同。课程目标较为抽象,教学目标则相当具体、相当微观。
(5)两者的灵活程度不同。
一般而言,课程目标往往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反复研讨、推敲的结果,具有导向作用。课程目标一旦确立,轻易不会改动;而教学目标往往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和对实际教学状况的把握来制订的,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某门课程在某学期、某堂课甚至某个教学活动环节上的教学目标是可以随时随地调整更新的。
在看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区别的前提下,我们还应该充分认识两者的密切联系:
(1)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导向。
例如,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不仅包括有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的内容,而且有与科学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还特别强调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基本过程以及基本方法。科学教师在确定每学期、每堂课甚至每个教学活动环节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落实课程目标,注意体现课程宗旨。
(2) 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
一切教学过程都必须以课程内容来支撑,不可能脱离课程而独立存在。小学科学课同样如此。课程目标明确了教学活动的方向,而教学目标就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精细化。当教师和学生在教科学、学科学的过程中互动的时候,就把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链接起来、融合在一起了。
综上所述,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掌握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和分目标,明确各部分的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主要维度或基本要素有——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实践、对与科学相关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程目标就是以这三大维度或三大要素为脉络来进行表述的。总目标对小学生经由科学课程的学习而在科学素养主要维度上的预期发展水平作了高度概括,分目标则对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而在科学素养主要维度上的具体发展内容作了明确界定。总目标和分目标一起,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正如《标准》所指出的,虽然总目标分解为三个分目标,“但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同时能兼顾或达到多个分目标。例如,一位科学教师在教授“秋天的果实”这个内容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研究果实最重要的特点,既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又使学生掌握了区分果实和非果实的一些知识,还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注重事实、说话要有证据、成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让他们带到课堂上来的水果和蔬菜不全是果实!),从而大大激发了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兴趣。这位科学教师的课,成功地兼顾了由课程总目标分解而来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分目标。4、教学中准确把握各分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把各分目标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可以而且常常需要在某一堂课、某一个教学环节上对某一个分目标比较侧重,但在另一堂课、另一个教学环节上又会体现另一个分目标,所以从总体上来说,三个分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们的教师容易偏重科学知识这一个分目标而忽略了科学探究分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分目标。希望引起注意,避免出现这种倾向。
5、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活动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质疑和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1)、目标的双重性。
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一是指向具体的、未知的某个问题或某类问题。二是指向科学的本质,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探索科学的奥秘。
(2)、活动的过程性。
任何一个科学探究活动必定由若干个基本步骤所组成,每个科学探究活动的具体目标是有差异的,但是各个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却是大致相同的。
(3)、方法的针对性。
对于不同的问题必须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如物理测量的方法,化学分析的方法,社会调查的方法等等。
(4)、工具的有效性。
科学探究活动中往往需要恰当地使用工具来帮助我们了解感官所不及的事物或现象。比方拨动琴弦来演示声波的存在、用望远镜观察月球的表面等等。
(5)、证据的重要性。
科学尊重事实、注重证据、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
(6)、结果的可重复验证性。
科学探究的结果必定通过一定方式与他人交流,一方面接受他人的重复验证,证明或证伪;另一方面可以在他人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构思方法和探究结果。
(7)、结论的开放性。
科学探究活动的结论来自对探究结果的归纳整理和逻辑推理,代表了特定的人在特定时段的研究水平,对它的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对它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带来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6、具有激发学生与人合作、乐于探究的欲望,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的能力。
(1)为什么要激发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欲望
“乐于合作和交流”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合作和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其中包括了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服他人、适当地有条件地让步等技能和策略,只有通过科学学习活动尤其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锻炼,才能逐步形成。二是乐于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沟通意愿,只有当孩子们从小就了解合作与交流的价值,能够尝试着去合作与交流,并且在合作与交流中得到了鼓励和承认,获得了成功与自信,才会形成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沟通意愿,才有利于形成开放、开朗、开阔的良好个性品质。
一个知道科学需要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兴趣与共事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发展研究的能力并且从他人的反应中得到成功的认可或者失败后如何改进的启示;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我们科学教师有责任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幸运的孩子、能干的孩子和成功的孩子!
(2)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的观念。最好是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卫生防疫、科学种田、交通工具的现代化等等来阐明这个道理。
然后,要让学生懂得:“我们现在所学的科学就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这就需要科学教师密切观察当地百姓生活,结合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些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样例,或者请同学讨论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怎样来改善我们的生活。例如,学习了“食物的营养”,就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的饮食是否营养搭配得当,应该如何改进才能确保身体健康。
这样,通过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就可以使学生看到科学改善生活的力量逐步形成努力学科学、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
相关阅读
推荐
  • 自然课如何引导学生实验观察

    小学自然课是自然科学的启蒙教育。在自然教学中重视观察与实验,不仅是学好自然课的需要,而且能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为以后学习其它各门科学知识做心理准备。那么在自然课上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提高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土壤里有什么》一课,是牛津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腐烂》单元中的一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土壤,帮助学生认识土壤里有除了有黏土和砂,还有空气、水,以及动植物的残

  • 《学画规则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规则图形,掌握规则图形的画法,熟练操作矩形、圆角矩形、椭圆工具。 2、过程与方法: 能自己保存图形,画图时SHIFT键的使用方法,前景色与背景色的使用。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方法、以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1.Shift键的使用。 2.前景色和背景色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矩形、椭圆3个选项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演示法,任

  • 《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指导预案

    一、课时辅导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身边有许多垃圾,不仅造成可回收资源的浪费,使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也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人类的健康,危害动、植物的生长。 2、经历头脑风暴,学会从专题到问题,问题到项目活动的转化。 3、了解活动计划的格式、内容,尝试制定活动方案。 4、让学生懂得减少垃圾,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单位的责任,并实际行动参与六城联创活动。 二、辅导的重难点: 确定活动的项目 三、辅导的主要环节: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所要研究的专题。 1、从温州六城联创说起:最近,温州掀

  • 六年级科学《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按自定的标准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能分别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最主要的特征,并分别举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给动物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并能体验到分类过程中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根据科学的分类标准给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动物中各个种类的特例。 教学准备: 各组自己写好20种动物的卡

  • 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教学反思

    今天我只有8班一节课,在八班的进度比其他两个班都慢了一个科室,所以我今天这节课才把第二章第3节课后面的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讲完 今天同样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喜悦,因为我在上新课前同样问了同学们这个问题: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我先给同学们大约2分钟的回忆的时间,结果我班里有大部分同学都把手举起来了,而且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几个同学也举起了手,我想那我就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吧,所以我就叫了一个学生,结果他回答的非常好,当时我就让全班的学生给他以掌声,并让他坐下,然后我又找了另外的三个同学回答同样的问题,

  • 虚拟实验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

    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实现实验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被称为虚拟实验。目前我国的实验教学有着不可避免的一些硬性条件和软性条件的限制,发展速度仍然很缓慢。借助于虚拟实验室技术,可以拟补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下面谈谈虚拟实验在教学中有主要有哪些应用。 1.为现代化教学终端设备提供互动教学软件。 随着学校条件的不断改善,不少教师配备了液晶电视、交互式白板、甚至开始了一对一的电子化学习。虚拟实验软件创建了一个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器材组装,实时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出实验结论的学习方式。例如《原电池实验》 2.弥补因实验器材不足、

  •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起来了》教学反思

    本周开始学生将学习第二单元《热》的内容。关于热现象,学生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本单元将继续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及热量转移的现象与过程。 《热起来了》从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这个活动开始,让学生讨论交流,充分打开学生的思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给身体增加热量的方法有很多,有几个学生就提到了加穿衣服,我就顺势抛出问题,即加穿衣服是怎样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有学生就说到了使衣服给我们提供了热量,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衣服只起到一个保温的作用,到底谁是谁非,做个实验就知道了。于是,学生

  • 科学课的时间问题:巧用课前三分钟

    巧用课前三分钟。我们学校提倡的课前三分钟活动,主要用于学科素养的积累。于是,科学课的课前三分钟,我们主要采用观看录像和资料交流两大类活动。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上网收集和本单元本课内容相近短小的教学录像,比如:四下《新的生命单元》,我们收集了相关克隆人的资料让大家观看,欣赏婺源油菜花的风景等。而学生的资料交流显得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维生素的故事,病毒的发现等,学生走上讲台洋洋洒洒,俨然是信息发布中心。课前三分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好习惯,锻炼了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为节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我心中的春天》教后感

    《我心中的春天》是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一课,通过多种活动,把春天留在孩子们的心中。第一课时,我先让孩子们唱春天,《郊游》和《春天在哪里》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唱跳是我的短板,我不敢在此环节多花时间。接着,我让孩子们读春天,有没有学过和春天有关的课文?于是孩子们齐声朗读《蚕姑娘》一课,春天的动物留在了孩子们的心中。古诗文,可是学生拿手好戏,去年开始,就听毛校说,部分孩子能背70首。接下来就是古诗诵春天。果然,从《春晓》到《春夜喜雨》,从《咏柳》到《绝句》,我和孩子们一起通过古诗来描绘我们心中的春天。接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