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例谈让阅读教学为习作架桥铺路

例谈让阅读教学为习作架桥铺路

更新时间:2020-09-13 11:58:17

《例谈让阅读教学为习作架桥铺路》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架桥铺路,首先要弄明白学生完成一篇习作需要有哪些储备,在阅读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铺垫。关于小学生习作,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阐述:“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达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结合叶老所言,我认为小学生在习作之前必须有语言、素材、思想情感、表达方法等方面的积累,到表达时加以综合运用,才能文从字顺地表达真情实感,写成一篇好习作。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必须有意识引导学生完成以上积累,才能真正为习作架好桥、铺好路。如何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一、确立指向习作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人教版教材通常围绕专题及阶段语文学习目标编排每一组教材,以先课文后习作的方式呈现,教材编者这样编排,其目的之一无非是想引导学生通过课文阅读,为最后的单元习作做好准备。故此,习作是一个单元教学的终极目标、核心目标,阅读是过程、是准备,是为实现习作目标服务的。

在进行单元备课时,老师可以先从习作入手,看看单元习作要求写什么,需要做好哪些准备。第六单元习作要求写父母之爱,写好这个单元的习作,学生必须留心生活,细心感受生活中父母之爱,在阅读中汲取足够的养分。这个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富有感染力的记叙文,通过不同事件、不同的侧面赞颂父母之爱的深沉、伟大,令人深受感动,四篇课文的主题与习作一脉相承,写法上都是抓住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刻画,主要是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四个方面来描写的,这是写好写人记事这一类文章的重要的习作技巧,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这种写人记事的写法,为单元习作做好准备。

根据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和教材单元编排意图,语文老师要确立指向习作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积蓄习作必需的语言、素材、思想情感、表达方法等,为单元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过:“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拥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很多学生习作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语言贫乏,写作时常常绞尽脑汁,勉强拼凑的作文常常会出现词不达意、语言乏味的现象。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再好,若没有丰富的词汇,也很难将心中所思所感恰当地表达出来。语言的输出必须建立在丰富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之上,没有语言的大量输入根本谈不上语言的的输出。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记忆的黄金期,因此,阅读教学得将语言材料积累列为教学重点。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除了识字、学词、典型句型、名言佳句外,还要注意整段整篇诗文佳作的积累。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朗读和背诵。杜雨雨老师所上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就非常重视朗读,老师把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等重要句段提炼出来,通过师生合作读、引读、分角色读、学生有感情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读出情感,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阅读教学还应在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第六单元课文中值得品析的语言很多,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话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段话不是直接写38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再如《慈母情深》中的“背直起来了,我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句话采用了倒装、词语重复的表达形式,从母亲背直起来、转身、吃惊地望着我,这一系列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母亲的工作是多么辛苦、劳累。入选教材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文中经典的语言很多,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好词佳句的鉴赏,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已有。这样,学生品词品句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学习了语言,丰富了自己的语言。

此外,要让课内阅读成为引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加广泛的积累语言。

三、在阅读中学习掌握写作方法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必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就此而言,学习一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习课文是怎么写的,即要更加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以及训练语言表达,这才是语文学科独特的核心任务。正如开车需要掌握方法,习作也一样,需要学习掌握写作的方法。学习写作方法最重要的途径是阅读,在阅读中,学生除了经历从文字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的过程外,还经历一个从思想到文字、从内容到形式的逆向思维。通过对课文语言形式的学习,引导学生琢磨文章的写作技巧,为习作做好准备。

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蕴藏着丰富的写作技巧。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细而生动地描写了父亲抢救儿子的过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表现人物执着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楚。再如《慈母情深》抓住了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运用反复的句式、改变语序的语句,表现了母亲的那份辛劳,让人感受到了慈母深情。通过本单元这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认知领会这些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常用到的写作方法。

方法的学习光知道还不行,按照语文方法的学习规律,阅读教学要按照“认识领会——实践运用——反思总结”的步骤设计教学流程。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认识领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提供一个实践运用的机会,方法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熟练掌握。例如在《慈母情深》一课,学生学习了作者通过抓住细节,细腻描写一个镜头中母亲的动作、神态来表现母亲的工作是多么辛苦、劳累的写作方法后,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实践运用环节,让学生用上这种写作方法细描一个难忘的镜头。

以课文为例的仿写训练,可以有效让学生掌握习作所必须的写作方法,长期坚持,一课一练,一课一得,逐步积累,可以奠定良好的习作基础。

四、在阅读中积蓄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写文章的人动了真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会像泉水一样从心流淌出来。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为文者情动而辞发。第六单元是围绕父母之爱这一主题组成的,所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孩子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时时都在享受着父母之爱,他们可能觉得这太过平常了,甚至会熟视无睹,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这一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即有大事件,也有小事件,有从孩子的角度,有从母亲的角度讲述了父母之爱的不同表现,通过这四篇课文的学习,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找寻相似的生活细节,用心去感受父母之爱,为单元习作积蓄情感。只有心中满怀对父母之爱的感恩之情,习作才有情可抒,有话要说。

五、在阅读中指导准备素材

为什么学生怕习作?因为他们自认为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概括一句话,那就是他们没有足够的习作素材,选材就更谈不上了。在阅读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章素材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记录、感受以及想象,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和《慈母情深》素材就是来源于作者的观察、感受。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想象的方法,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应注意观察场景、人物,尤其注意故事的主人,细致观察主人翁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感受在此情景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此外老师还可以教给学生选材的方法,同样是歌颂父母之爱,但第六组课文选材的角度、写作角度都不一样,《地震中的父与子》选择讲述大事件——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人物,通过写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独自一人徙手从废墟下救出儿子的感人故事。《慈母情深》则讲述了作者向辛苦劳作持家的母亲要钱买书这样一件小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选材更是独特,叙议结合,主要写了父母对作者小时候写的一首小诗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所引发的感受。《学会看病》则是从一位母亲角度出发,细腻的刻画了一位母亲让生病的孩子独自去看病时矛盾的心情,从中让人深刻地感受到母爱的真切。孩子们生活中父母环抱中,时刻享受着父母之爱的温暖,写父母之爱,可以像这四篇课文一样,从不同的角度选材进行写作。

习作源于生活,习作基于阅读,语文课本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范文,隐含着习作所必需的诸多养分。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从读学写,真真正正为习作架桥铺路。
(宋乃义)
相关阅读
推荐
  • 让库伯先生亲自来取车——《中彩那天》课文分析与研究

    《中彩那天》一文现为人教版四下二单以诚待人专题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的是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的故事。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这对家庭经济拮据,而对汽车又梦寐以求的父亲来说,是天大的喜事,可我却发现他神情严肃,没有一丝中彩带来的喜悦。我自然会感到闷闷不乐。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

  • 语文学科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指导性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条主线。对于课堂线索的看法。 我个人喜欢简约的课。课堂线索是很多因素的综合,首先是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其次是教学重点的筛选,再者是教学环节的设计。 比如,语文课堂,听说读写,有很多练习的项目,但在具体某一节课,所针对的重点可能只是一个项目。以三年级下册《日月潭的传说》,这是一篇中国传说。向这个类型的体裁,练习复述故事,是比较合适的方式。那么,课堂的线索就很简单,扣英雄一词,理解人物。再用不少于15分钟时间来练习用四字词串联的故事复述。 上简单的课,就是把最需要教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深入地教。 分秒必争

  • 苏教版第二册《骑牛比赛》教学反思

    在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特别是一些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学生,他们也敢举起小手来发言了。我想,这是小组学习带来的好处。学生能够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一些胆小的同学在讨论过后有了自信,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今天的课上,我让学生讨论骑牛比赛的场面和这位骑手为什么没从牛背上摔下来这两个问题。在交流第一个问题时,学生从挤满看出了观看比赛的人很多;从疯狂,上下蹦跳,野性大发,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看出比赛很疯狂,很激烈;从兴致勃勃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看出比赛的人很开心;从技

  • 借助图片理解对秋雨的感受——《秋天的雨》主题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色彩丰富,结构分明,层次清楚,课文是总分结构,而且每个自然段都是总分结构的段落组成的优秀散文。读着此篇短文,真的让人感到作者视点的智慧,想象力的神奇和比喻用法的确切。学生读着这些词、句含蓄、优美的散文,似乎亲近了大自然,也是三年级学生对文学熏陶的绝好启蒙。 作者对秋雨的感受,把秋天的雨比作钥匙、颜料、气味这些比喻虽然很神奇,可是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疑难,先去找结合点,读读重点词、句并用图片展示,帮助解决为什么把秋天的雨比作五彩缤纷的颜料 ,比作钥匙把金黄送给田野,把橙红送给

  • 激活阅读教学的第二重功效——《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沈琦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她紧紧抓住了课文的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最感人的部分理解、感悟得十分深刻、透彻! 这堂课的亮点还有很多。但是,我认为最大的亮点就是沈老师在说课时所谈 到的:在爱中渗透写作指导。具体而言之就是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渗透着写作方法的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无形中得到启示。最终使我们的阅读课也能为写作教学服务。 我把沈老师的做法称之为激活阅读教学的第二重功效。因为阅读教学的第一重效了解、感知文本的内容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主线。但是阅读教学的第二重功效在阅读教

  • 课堂“静”界——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听课感受

    《鱼游到了纸上》这堂课让我再次感受到了王崧舟老师丰盈充实的学养,最重要最直接就是体现在他对于教材的解构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同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出了淫,才子佳人看出了缠绵,易学家看出了八卦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能力,其实就是自己涵蕴的体现。王崧舟老师并没有把主题解读成身残志坚,而是解读出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文中两个静静地,一层层地引领学生感受,最终体会出正是因为青年的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最终达到了物我两忘,笔下的金鱼才能游到纸上。王老师能有如此深刻的解读离不开他的饱读诗书

  • 浅议“学·思·测”教学模式

    四川省南江县大河镇小学教师 罗定佳 近年来, 学校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打造并实施了学思测课堂教学模式,取得显著效果。 学思测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贯彻一个标准(课程标准),提高两种能力(教师挖掘整合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这一校本教研的主线实施。这是由新教材预留给教师的空间,赋予教师的责任,以及传统教学中的不同程度,较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决定的。学主要指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学生自主探学、生生合作助学、教师导引

  • 课堂的优化与创新

    11月4日,五队小学与百禄小学就全优课堂进行了交流活动。在交流活动中,我聆听了百禄小学的施海丽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听完以后让我感想颇多,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施老师上的是四年级的《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的第一课时。她是运用灌南县提出的全优课堂的教学模式。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正确认识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整个教学内容来看,她主要安排了学生认读生字,理解几个词语,指导学生读好课文(重点是指导读好几句话)。 纵观教学流程,她的课让人觉得很实在:为了让学

  • 语文课堂也可以生动活泼——延伸《玩出了名堂》教学的思考

    如今的语文已不再仅仅局限语文课本上的那点内容,更不是老一套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式的课堂模式所能涵盖得了的。现代语文课堂,时时洋溢着智慧的火花,热烈而蕴藉,哪里还是万马齐喑,简直是语言的殿堂!在《玩出了名堂》一课的课堂教学上,充分展示现代语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美感作用,体现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习细腻情感的关怀,所以说语文课堂,也是可以生动活泼、美丽多姿的!具体表现在 一、 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美丽多姿 。多媒体课件色彩亮丽,它把活动的形象,逼真的音响和变化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