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之我见》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育管理经验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今天“你”快乐吗?
——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之我见
常州市花园新村幼儿园 周维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担心的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自己能否妥善地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如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可是,如今的我每天上班最不愿见到的却是孩子在幼儿园门口哭闹,不肯进园?也许你认为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我们决不能忽视它,“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决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随便想几个有趣的活动就行了,而必须真正从一日活动的每个细节着手,正如《纲要》中说的“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为了让孩子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我是这样做的……
一、晨间活动——让孩子保持愉快情绪。
1、来园谈话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
孩子们每天怀着不同的心情到幼儿园,有的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有的却是心事重重,默不作声。这就需要老师认真观察每个孩子的情绪,针对不同孩子的情况做工作。对于依恋型的孩子,我会用爱抚的动作、亲切的话语欢迎他的到来,会用理解的语气接受他们提出的要求,让他们放松心情,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而对于比较顽皮的孩子,我会用不同的方式给予鼓励,提出我的要求和建议,让他们开始愉快的一天!
妮妮是个依赖型的小朋友,每天来幼儿园总是情绪不高,还经常让家长转达自己的要求,如想少吃点饭,中午睡不着觉,画画画不好等等。为了让她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每天早上我会守侯在教室门口,主动和她打招呼,先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让她发现自己的优点,然后提出老师需要她帮忙完成的任务,以此来增强她的自信心。一段时间以后,她慢慢地主动和老师交流了,还显示出她能干的一面,交到了许多好朋友,每一天都过得很愉快!
竞择小朋友是从蒙台梭利幼儿园转来的新生,由于学习环境的影响,他的社会性交往能力很差,虽然会做的事情很多,掌握的知识也很多,可是他在班级里是比较孤立的。针对这个情况,早晨我会问他“今天心情怎么样?”让他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我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他分享我的喜悦,或者和他讨论衣服的款式,或者和他聊聊小朋友的新玩具,让他放心情,再让其他小朋友主动与他交谈,强化他的良好行为,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玩。
2、摆放材料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纲要》第一部分总则中指出“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凡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是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都能吸引幼儿主动地参与进来。许多小朋友不肯来幼儿园的原因大多数是害怕学习,对某一课程有恐惧感,担心自己学不会、学不好,一看到老师拿起了书本就嚷“又要上课了!”为此,每天早上,我会选择一些有趣的活动材料摆放在教室的显眼位置上,孩子们见了以后会不自觉地问“老师这是什么呀?”“老师这是给我们做游戏的吗”……我的回答是“呆会儿你们就知道了!”孩子们会对老师的这种语言暗示产生许多的联想,再也不会对上课产生排斥的心理了,这也正是许多家长问孩子“今天上课了吗?”时孩子总是说“没有”的原因了。幼儿在做做玩玩中,不知不觉获得了新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老师也完成了制定的教学任务,真是一举两得!
3、用真诚换来家长的放心。
孩子对环境的不适应,甚至是抵触的情绪,会让家长产生许多的误解。他们会猜想:是不是老师不喜欢我的孩子?老师对孩子过分严厉了吗?老师有没有偏爱呀?……这些都会让家长作出不正确的判断,迁就孩子。送孩子来园正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极好机会,面带微笑的迎接每一位幼儿,拥抱、抚摸他们,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消除他们的忧虑。许多孩子的父母工作比较繁忙,照顾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老人身上,孩子的不良情绪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担心,做为老师要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根据孩子的不同需要把我们的做法告诉家长,让他们放心地离开,只有家长们的配合,孩子们才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消除自己的烦恼和困惑,安心地留在幼儿园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
二、集体活动——和孩子一起回归生活。
1、让课堂成为游戏的乐园。
传统教育课程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强调技能的训练,脱离现实生活,没有考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没有真正贴近幼儿的生活,无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视野,忽略了孩子兴趣和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动又有趣的变化。《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生活,从他们的生活入手,多给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让他们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把孩子引向生活,让生活走进孩子,使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
“动物”是孩子们喜欢的好伙伴,于是,我就以孩子的兴趣为切入点,在班级里开展了“动物王国”的主题系列活动,帮助孩子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的各种本领,培养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材料的积累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由此我们开展了以下的活动:废物制作——动物乐园,谈话活动——谁的本领大,常识活动——海陆空大集合,社会活动——环保小卫士,卫生教育,在活动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把家中的宠物带来给大家观赏,看有关动物的VCD,和小朋友一起表演故事《萝卜回家了》,大家在一起又看又讲,有操作有讨论,正因为都是孩子熟悉的活动,贴近幼儿生活,所以幼儿学习起来很有兴趣。
在各学科教学中,语言活动是最难把握的。我们的一贯做法是出示几张相关的图片,幼儿根据老师的讲解了解学习内容,或记住一首儿歌,或记住一个故事,这样做也许幼儿当时会很快地接受,但过一会儿他们就会忘记了。在儿歌《小熊砍树》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1)让幼儿搜集废旧材料,通过美工教学制作需要的活动道具,2)布置活动场地,3)进行故事表演,正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有孩子们的劳动成果,通过自己的动手参与,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掌握了一些生活的小窍门,他们还懂得了环保,学会了合作,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生活是一种参与、一种实践,也是一种体验。对幼儿而言,学习的逻辑是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系统知识的逻辑。“斧头”如果直接让幼儿认识,也许他们对其不能做到真正的认识,通过故事表演的形式,孩子们不用老师给出答案,他们马上就会用语言概括其定义“斧头是用来砍树的(工具)”这样的学习还会枯燥吗?什么是“齐心协力”在故事中小鸟们团结在一起的样子给孩子们一种直观的感受,知道是团结的意思,他们马上就会造句“我们齐心协力帮小熊造了间房子。”真棒!
2、让游戏成为学习的平台。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我们提倡让幼儿多玩。在家长的眼中,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为重要。可我们要用行动来证明:学习无处不在。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之间完全是平等的,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之间的差异,可以锻炼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社会性能力比较差的幼儿主要表现在:1)自己喜欢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又没有能力要回来,哭是其发泄的手段。2)与小朋友有争执,就算自己有理却不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继而动手遭到别人的指责,有理说不清。3)没有游戏的玩伴,在家有大人的百般呵护,可以呼风唤雨,在幼儿园却没有人主动搭理,成了一只孤独的丑小鸭。4)从外表看调皮捣蛋,老师批评了也无所谓,只要有小朋友告状,大家第一个猜到的总是他,哪怕不一定是他犯的错。而能力强的幼儿他们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的玩伴,他们会用自己的小聪明获得想要的玩具,他们还会想出办法摆脱不利的局面,他们很快乐。谁说游戏没有好处,学不到知识?孩子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可以学到好多的知识,他们会感受到成功和失败,也会品尝到欢乐和痛苦,他们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都是真实的,他们经历的都是我们无法给予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不断地在学习着,成长着,到时再也不会有人说:“幼儿园真没劲!”了。
3、让环境成为最好的课堂。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我们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教师要积极创设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把握、利用蕴藏在环境中的教育资源。以前我们对环境的要求是卫生、安全、方便,幼儿园活动室的墙饰都是教师在开学前就布置好的,每当新学期来临,教师们总要苦思冥想出各种主题和内容来布置墙面,希望给孩子们一个惊喜。但常常是老师们的一番苦心只换来孩子们短暂的关注,更多的价值体现在装饰美化教室,展示教师的美术水平上。现在我们对环境的要求提升为富于变化,有助于幼儿探索,便于幼儿合作。我们不可能每天都把孩子带领到自然和社会里去感受教育,但是我们可以把自然和社会搬到幼儿园里来,于是幼儿园里出现了“海底世界”、出现了“春”、“夏”、“秋”、“冬”、出现了“旺仔超市”、出现了“贝贝医院”、出现了“小巧手理发店”等等,为幼儿创设自然和社会的课堂。
在墙面的装饰上,我们主要是根据课程安排,墙饰是用来更好的配合主题的,每一面墙饰,某一个栏目,都是一个有序的整体。由孩子们用绘画和语言(儿童口头表述,家长或老师的记录)表达的所见、所闻、所想组合而成。墙饰是反映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作用,是儿童学习过程和经验的总结,起到强化和概括、提升的作用。而某一主题下的栏目之间,也构成了一个有序的整体,使活动区、墙饰、课程融为一体,使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在进行“冬天来了”这一主题活动时,我们先以“调查表”的形式了解到孩子对冬天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请家长配合,与孩子一起,共同完成“调查表”,张贴在主题墙上,附上冬天里孩子们漂亮的照片;另外,我们请幼儿讲述在冬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美术活动中,教会幼儿剪小雪花;音乐活动中,教幼儿学唱“宝宝不怕冷”等等。幼儿园课程不再那么高不可攀,老师不再那么死板或随意,幼儿不再那么压抑和被动。儿歌说得好“幼儿园象我家”,在这个温馨的“家”,不管他们的作品是怎样幼稚,孩子们都可以张贴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可以把自己搭的玩具放在自己想放的角落,可以随心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自由地选择活动的方式,学习工具也可以自由地取用,当然,他们也得为这个家付出一定的劳动,他们必须学会自己整理学习用具,收拾看过的图书,把地上的垃圾扔进垃圾桶,保持教室的干净和整洁,真正地成为了这个大家庭的主人。我们为孩子们提供如此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了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老师始终保持引导者、参与者、支持者的身份,把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真切的呼吁,让课程回归生活,让孩子回归生活吧!
4、让思考成为幼儿学习的动力。
丰富的一天马上就要结束了,放学前除了复习一天的学习内容以外,我还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些有趣的作业,给孩子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然后抛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孩子们得出了几个答案,怎么办?请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思考,明天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复习上午学过的数学题目,老师只教了一种解决的方法,让孩子们回家思考,还有别的好办法吗?明天我们再来一起讨论;给孩子们出示一个手工作品,旁边有详细的制作说明,让孩子们仔细研究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回家自己试一试,明天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类似这样的作业还有很多,我把枯燥的东西变成有趣的探索和尝试活动,也许到了明天有些小朋友忘了做,没关系老师鼓励他们今天回家接着做,在晨间谈话的时间里,我们把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多给孩子们鼓励和赞许的话语,少一些责怪和批评,通过一天天的积累,孩子们会自觉地把自己在家画的画,做的一个折纸,或者写下的一个故事来拿给你看,他们会自豪的说:“老师这是我自己做,我把它送给你!”提供机会给孩子思考,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要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爱学习,会学习,还不觉得这是在学习,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在成长!
三、赏识 + 平等 = 打开幼儿心灵的钥匙。
只有反思才能成长,每天我都会问自己“每个孩子都关注到了吗?”经常听到家长说,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这就说明孩子对老师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他们和老师之间有一种无形的障碍。那么,我认为赏识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必要的。首先,“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绝不等于“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赏识可以激励孩子的学习热情,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本能地希望能做得和老师一样好?可是能力有限,他们失去了自信,这时,我们要尽量发掘幼儿的闪光点,让幼儿感到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消除心中的恐惧,为下一个目标而努力。孩子需要赏识,但是它不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赏识”其实改变的并非孩子的现实,而是改变了孩子的心理感觉。其次,我们要和孩子平等的对话。现在的孩子都非常有性格,我们要做一名善于观察的老师。我们要和孩子们一起开心地做游戏,一起比赛看谁吃饭快,要是做游戏输了也要学着向他们“撒撒娇”,有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件有趣的玩具,我们也要“好奇”地打听是如何 玩的,要是我们犯了错误也必须向他们赔礼道歉,求得他们的原谅……不管是活泼的孩子还是内向的孩子,我们都要关注到,哪怕是轻轻的抚摸,拉拉他的小手。
综上所述,老师每天的工作是在烦琐的小事中结束的,从早晨的进园到下午的离园,我们要做很多细致的工作,要有充分的准备,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们每天快乐地来幼儿园,每天都能见到他们灿烂的笑脸,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我的工作格言是“孩子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希望我所做的一切都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真正的理解他们的世界,和孩子一起体会成长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