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教材 轻松执教——中班绘本《小水滴旅行记》听课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绘本阅读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我们才刚刚接触绘本,其实利用绘本拓展的空间都不一样,如实验幼儿园展示的绘本《咔嚓咔嚓剪胡子》,可以借助这个载体开展阅读活动,同样可以以《咔嚓咔嚓剪胡子》为载体开展音乐活动;如上海浦南幼儿园刘颖老师执教的小班美术阅读《小金鱼逃走了》,她借助绘本开展了美术活动。《小水滴旅行记》故事内容简单,非常适宜中班孩子独立讲述,并且在阅读中能不断给他们带来惊喜和快乐,了解水的三态变化。适合他们刚刚开始萌芽的喜欢挑战、喜欢猜测的年龄特征。在执教这个活动的时候,应体现科学性,听了朱老师的教学后,我发现我们现在有一个误解,认为一本绘本就是幼儿的阅读材料,让他们观察绘本中的画面,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简单地表述。
课堂实录(一):
老师:(示小水滴)今天小水滴要带我们去旅行,看看它旅行的时候会碰到什么事情,它就藏在这本图书里。看的时候我们要保护好它,要一页一页地看。
幼儿:自主阅读。
分析:《水滴旅行记》是一则科学阅读作品,幼儿在阅读绘本前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教师在幼儿阅读前向幼儿提出阅读要求,进一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这本绘本的画面不是很清楚,让幼儿看懂画面的内容对中班的孩子很困难,幼儿拿到绘本都是在盲目地看,在看绘本之前,教师提出让幼儿去找小水滴旅行碰到的事情,问题太广了,而且让幼儿一下子把书从头看到尾,他们有些应接不暇。教师可以抓住三态中的一点让孩子去阅读,从第*页看到第*页,这样孩子的注意都集中在这几页上,阅读的效果会更好。课堂实录(二):
老师:小水滴变成了水蒸汽,它是怎么会变成水蒸气的呀?
幼儿:有太阳,碰到了太阳……
分析:在画面上孩子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太阳,没有前期的知识经验,这里幼儿观察到了太阳,我觉得教师要重点帮住他们理解画面的内容,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就带过了,如果能利用简单的图示帮助他们理解水的三态变化,这样会更好。
课堂实录(三):
老师:这是哪里呀?(出示PPT画面)
幼儿:企鹅住的那里。
老师:企鹅住在哪里的?
幼儿:南极。
老师:和他不同的有吗?
幼儿:北极。
老师:你和我想的是一样的。(教师肯定了这位幼儿的说法)
分析:书的文字上说小水滴来到了北极,但是画面上却出现了企鹅,这本来就是不对的。企鹅是住在南极的,有个孩子回答得很好,但老师不同意他的观点;有一位幼儿回答了北极,老师马上给予了肯定,这样就误导了幼儿。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应考虑到这个问题,应该把画面处理一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俗话说:“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们在拿到每一本绘本的时候,要认真分析,反复地观察、揣摩,只有自己对教材得心应手了,才能把知识传递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