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08 16:46:07
《小班教案种子发芽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活动目标:
1、听音乐,感知种子发芽的生长过程。
2、学习音乐的变化学习用动作来表现种子发芽的过程。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种子发芽的图片、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了解生活经验,引出主题。
1、教师引导
(1)教师提问:你知道种子是什么样的吗?请你动作把它表现出啦。(幼儿交流讨论)
(2)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树是怎么生长的吗?你怎样用动作来表现小树生长。
(3)我们用身体来表现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
二、出示图式,幼儿观察。
1、春天到了,许多树长出了绿色的叶子,真漂亮。那种子发芽和你们说的一样吗?(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种子发芽是怎样长成一棵小树的?
三、倾听、欣赏音乐。
1、教师播放音乐,提问,幼儿倾听表达:听了这段音乐,你们听到前后有不一样的地方吗?猜猜“哪一段是种子生长?哪一段是种子破土而出?”
2、幼儿第二次完整欣赏、感受音乐
3、分段欣赏、理解音乐形象并创编种子的生长过程
(1)请幼儿做小种子,来表现种子的生长过程。
(2)请幼儿想象各种不同的种子,并提醒幼儿调整幼儿自己的动作幅度。
(3)再次引导幼儿小树生长、摇动的动作表现。
(4)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讨论不同的种子生长的过程。
(5)师幼共同表演。
活动反思:
先通过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种子是什么样子的,从而了解幼儿原先对种子概念的意识。再通过再次提问小树的生长,为幼儿后面了解小树的生长做个铺垫。
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幼儿又原先头脑中的图样变为直观式的图样,原先知道的幼儿再次重现表象,不知道的幼儿重新习得表象,接着通过幼儿引导观察种子发芽是怎样的一个连贯性过程。从视觉上加深印象。为下文听音乐做动作铺垫。
音乐环节,先听音乐,欣赏、熟悉音乐的优美、动听。让幼儿通过感知辨别音乐的不同,请幼儿表现听到不同音乐时自己想做的动作是什么,想象一下发芽可以用怎样的动作表示,大多数的幼儿都做了类似的动作,直接往上,个别幼儿的创造力还是比较丰富的,愿意多变化的表演。教师在这里可以多些动作让幼儿参考,在用言语提示,激发幼儿表现的兴趣,让幼儿有自己的想法进行表演。最后让幼儿表演的动作与音乐相结合,听着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不同尝试自己做动作。在此环节,教师还是要事先与幼儿做几遍,让幼儿模仿后才可以做得更好,之前熟悉的音乐幼儿也会辨析的清楚,只有个别幼儿听音乐的步骤需要平时多加强。
活动目标:
1、听音乐,感知种子发芽的生长过程。
2、学习音乐的变化学习用动作来表现种子发芽的过程。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种子发芽的图片、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了解生活经验,引出主题。
1、教师引导
(1)教师提问:你知道种子是什么样的吗?请你动作把它表现出啦。(幼儿交流讨论)
(2)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树是怎么生长的吗?你怎样用动作来表现小树生长。
(3)我们用身体来表现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
二、出示图式,幼儿观察。
1、春天到了,许多树长出了绿色的叶子,真漂亮。那种子发芽和你们说的一样吗?(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种子发芽是怎样长成一棵小树的?
三、倾听、欣赏音乐。
1、教师播放音乐,提问,幼儿倾听表达:听了这段音乐,你们听到前后有不一样的地方吗?猜猜“哪一段是种子生长?哪一段是种子破土而出?”
2、幼儿第二次完整欣赏、感受音乐
3、分段欣赏、理解音乐形象并创编种子的生长过程
(1)请幼儿做小种子,来表现种子的生长过程。
(2)请幼儿想象各种不同的种子,并提醒幼儿调整幼儿自己的动作幅度。
(3)再次引导幼儿小树生长、摇动的动作表现。
(4)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讨论不同的种子生长的过程。
(5)师幼共同表演。
活动反思:
先通过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种子是什么样子的,从而了解幼儿原先对种子概念的意识。再通过再次提问小树的生长,为幼儿后面了解小树的生长做个铺垫。
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幼儿又原先头脑中的图样变为直观式的图样,原先知道的幼儿再次重现表象,不知道的幼儿重新习得表象,接着通过幼儿引导观察种子发芽是怎样的一个连贯性过程。从视觉上加深印象。为下文听音乐做动作铺垫。
音乐环节,先听音乐,欣赏、熟悉音乐的优美、动听。让幼儿通过感知辨别音乐的不同,请幼儿表现听到不同音乐时自己想做的动作是什么,想象一下发芽可以用怎样的动作表示,大多数的幼儿都做了类似的动作,直接往上,个别幼儿的创造力还是比较丰富的,愿意多变化的表演。教师在这里可以多些动作让幼儿参考,在用言语提示,激发幼儿表现的兴趣,让幼儿有自己的想法进行表演。最后让幼儿表演的动作与音乐相结合,听着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不同尝试自己做动作。在此环节,教师还是要事先与幼儿做几遍,让幼儿模仿后才可以做得更好,之前熟悉的音乐幼儿也会辨析的清楚,只有个别幼儿听音乐的步骤需要平时多加强。
活动目的:
1、用棉签画直线和小点,表现柳树的特征。
2、喜爱春天,知道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活动准备:
1、观察柳树发出的嫩芽,看空中飘扬的柳絮。
2、棉签、绿色水粉色每组两份、纸剪柳树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春天到了,柳树的树枝越来越长,还长出了嫩芽,春风吹呀吹,把柳树妹妹的头发吹乱了,我们来帮她梳梳头吧!
二、引导操作
1、请棉签来当梳子,给柳树妹妹梳头发。
2、老师、幼儿轮流尝试给柳树梳头(用棉签画由上往下直线)
3、头发梳好了,树叶发芽了,快乐地跳起舞来。(在直线两旁点小点)
三、幼儿创作好多柳树妹妹的头发都乱了,请大家来帮柳树妹妹梳头。
1、提醒幼儿直着从上到下把线条画直,画到底,不碰头。
2、柳条上长出了好多的叶子。(鼓励幼儿多画柳树的叶子)
四、交流评价
1、谁把柳树妹妹的头发梳得最好看?
2、幼儿扮演柳树,随着音乐,舞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是用PPT图片与实物导入,让幼儿更具体更直观的去感知,在语言运用我采用比较儿拟话的语言表达,小班幼儿他们比较喜欢用儿拟话,第一我先让幼儿去感受与观赏柳树的图片,指南也强调让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中的美,通过让他们观看柳树的图片,还有让他们观看实物柳条,柳条的样子,柳条被风吹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还有柳条上有什么呢?这样幼儿他们就明白了,柳树原来是长得这样子的,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充分的用手势表示出来,如果请幼儿用手势,表现出来会更具体形象,他们理解的也比较快,指南中也指出:“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行为,以及欣赏的手足舞蹈,”同时指南也指出:“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所以在画弧线的时候,我就先让幼儿来画,画完在做指导,同时在这个环节中也没有跟幼儿讲解好柳条应画在柳树妈妈的头部(柳树树干的上面)所以有些幼儿就画在下面,在上课之前先把材料准备好放在桌子上,让他们下去画的时候也没有强调好,第一步要先画柳条,接着在画柳叶,所以有些幼儿就先画柳叶在画柳条,这样让我体会到了下次活动,在要让幼儿下去操作前要先把要求讲解、强调清楚,指南中指出:“展示幼儿的作品、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所以在最后点评幼儿作品时,我也做得比较不好,只拿了个别幼儿的作品来说,应让所有幼儿把作品放在地板中间,然后让幼儿座在作品旁边座成一个圆圈让幼儿说一说。
活动说明:
故事《苹果种子的故事》它是一篇小班科学童话,它较好地体现了两方面的有机结合---通过,语言、动作等表演,使活动既让孩子进入童话的情境,又了解了植物生长的科学知识。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语言训练和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其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种子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难点在于: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编。
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故事,能听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了解苹果种子长成苹果树的过程,并通过身体动作加深对“生长”的体验。
3、知道苹果树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
4、掌握句型“我来抱抱你吧。”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老师拿出一只苹果,切开请幼儿观察里面有些什么。(有果肉,果核、种子或果实)。把果核部分切出,把种子给幼儿,让幼儿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种子,再把果肉给幼儿品尝。问幼儿苹果好不好吃,老师接下来要说一个和苹果种子有关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苹果种子的故事》。
2、中间部分
(1) 老师拿出玩具小鸟一只,完整讲述故事:“小鸟吃苹果的时候,一粒种子掉在了地上。”老师的另一只手一松,让手里拿着的种子掉到折叠好的苹果树下。”“小鸟拍拍翅膀飞走了,泥土象又轻又软的被子盖住了种子。春天的时候,种子发芽了,伸出两只嫩嫩的小手,想要更多的拥抱。”老师伸出手模仿种子发芽,手慢慢伸出。“太阳说:“我来抱抱你吧。”老师拿出手工太阳粘在天空中,“雨水说:‘我来抱抱你吧’。”
老师拿出画的小雨点粘在天空中。“抱一抱,再抱一抱,小芽就长高了。”老师把折垒好的苹果树的图画慢慢展开。“一天,小芽正在晒太阳,听见一只小鸟在叫它:‘喂,苹果树!’它奇怪地问:‘你是在叫我吗?’是的,它已经长成了一棵苹果树。”苹果树的图画这时候完全展开,是一棵长着红苹果的大大的苹果树。
(2) 老师问:“刚才老师讲的是什么种子的故事呀?”让幼儿回答。(《苹果种子的故事》)。
(3) 老师拿出玩具小鸟,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的对话部分,例如,师:“小鸟吃……的时候。”引导
幼儿说“苹果”。师:“一粒……掉在地上。”引导幼儿说“种子”。师:“泥土象又轻又暖的被子盖住了它。春天的时候,种子发芽了,伸出两只嫩嫩的……,想要更多的拥抱。太阳说……,雨水说……,抱一抱,小芽就长高了。一天,小芽正在晒太阳,听见一只小鸟在叫他:“苹果树”他奇怪地问:‘你是在叫我吗?’是的,小芽越长越高,已经长成了一棵苹果树。”当幼儿回答正确的时候,老师及时以点头或微笑鼓励,并且用表情暗示更多的幼儿回答问题。
(4) 老师和幼儿共同把故事复述一遍以后,老师夸奖刚才大家回答得真好,现在还有没有哪个小朋友记得刚才讲的故事是什么种子的故事呀?加深故事名字的印象。
然后问幼儿苹果种子能够长成大大的苹果树,中间有哪些人的拥抱呀?点着太阳和雨点的图片,提示幼儿回答有阳光和水的拥抱。老师总结,有了阳光和水的拥抱,苹果种子才能长成的苹果树呢。
(5) 请幼儿在课室内寻找苹果,然后一个一个轮流把苹果贴到苹果树上,贴以好后,对着苹果树说声:“我来抱抱你吧。”然后拥抱苹果树。练习句型“我来抱抱你吧。”
(6) 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粒苹果种子,随着老师讲述的故事做出各种相应的动作。开始时,幼儿蹲在地上,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先伸出嫩嫩的小手,再慢慢向上生长,越长越高,最后站得直直的,双手打开向上伸长,长成了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体验苹果种子长成苹果树的过程。
3、结束部分
老师说不仅苹果种子成长需要阳光和水,我们人类生存也同样需要阳光和水,现在让我们喝水去吧。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苹果种子的故事》是一篇科学童话。教学中既要让孩子进入童话的情境,又要学到科学知识。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这节课教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语言训练和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小班幼儿处于形象思维,我非常注意发挥这一优势。“幼儿操作这一环节,把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儿童语言发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发展了思维,又训练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丰富了儿童的词、及表达能力。这节课还充分利用图画,训练儿童看图、想象和说话。
通过看图讲述,使学生形象具体到感受蚯蚓说的“外面亮得很”。第二次是在种子挺出地面以后,通过看图讲述,把“苹果种子长成苹果树的过程”具体化。
活动意图:
开展《给种子宝宝盖房子》活动。通过种植活动让孩子们喜欢和爱护植物,并获得相关的种植经验。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同时,逐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中的的问题。
活动目标:
1、喜欢种植活动。
2、了解种植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铲子、盘子、萝卜种子、故事图片。
经验准备:
带幼儿参观过大班幼儿的种植活动,他们对大班幼儿洇地、种种子等种植过程获得了感知经验,认识了相关的几种种子,并对种植工具怎么使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掌握种植过程的基本技能,如每个小坑之间要留一定的距离、每个坑里的种子撒得不要太多等。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口吻提问激发幼儿种植的兴趣。
教师:听,是谁在呜呜地哭呀?哦,是小种子在哭。种子宝宝你为什么哭呀?原来它们没有房子住,所以很伤心。那我们小朋友该怎样帮帮种子宝宝呀?
幼儿:我们给它盖个房子。
教师:你们还记得故事中种子宝宝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吗?
幼儿:像小鸟用的那样(她指的是故事中小坑的样子)。像给小蚂蚁挖的洞那样。
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获得的经验。他们的答案都来自种植活动前的经验准备。
教师:“对,种子宝宝的家就像一个小坑。”(教师出示图片)
2、给种子宝宝盖房子。
(1)带着幼儿边说儿歌《走在田埂上》边走到本班种植园地的田埂间。
(2)给种子宝宝盖房子(挖小坑)。
教师提出要求:用铲子时要小心,不要碰到手;房子与房子之间不要离得太近。由于有了前期经验的铺垫,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握铲的要求。
3、请种子宝宝住新家。
教师:孩子们,咱们给种子宝宝盖好了家,请种子宝宝搬到你盖好的房子里吧,但是,一定要注意一间房子里不要住太多啊!
先挖好坑的几名幼儿捏了好几粒种子放到一个小坑里。老师看到了马上用种子宝宝的口吻说:“哎呦,太挤了,太挤了,我们想4个好朋友住在一起,再给我们盖问新房吧!”
4、给种子宝宝盖被子。
教师:种子宝宝说他们有点冷,想请我们帮他们盖上被子吧!
“请小朋友轻轻盖,再用小手帮它按一按,把被子盖严了。”教师又引导幼儿将土踏平。
5、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给种子宝宝盖了房子,让它们住进了新家,还给他们盖了被子,它们可以安心地住在里面了。它们都说,谢谢小朋友,希望过几天来看看我们,我们会伸出头来的。
附:《给种子宝宝盖房子》
小脚丫,要注意,
种子宝宝要睡觉,
它们睡哪里?
他们睡这里.
睡在软软的土地里。
儿歌:走在田埂上
小脚丫,要注意,
轻轻抬脚慢慢走,
我们走哪里?
我们走这里。
走在硬硬的田埂里。
小鸟叼来了一粒种子。
小种子说:“这里很像我的家。请让我住进去吧!”
活动反思:
活动之前有效组织了多种体验活动,为本次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知识经验的基础。分组活动,幼儿的人数较少,能及时发现幼儿不正确种植方法,并以“种子宝宝”的身份给予引导,让孩子们能从心里很自然地接受。同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种子宝宝房子的模样,我将图片放在土地的旁边,让幼儿有一个很直观的认识,并随时给幼儿的活动以正确的支持。
不足之处:
如果在活动小结加入让孩子们与他人共同分享种植经验的环节,不仅能达到进一步巩固孩子们种植经验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以往幼儿学习歌曲都是先听音乐,再记忆歌词,所以在学习歌曲的第一课时,幼儿都不大会唱。本次活动,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学习朗诵儿歌《小狗乖乖》,然后再让幼儿在多次感受乐曲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学会歌曲。
而且传统教育认为:小班幼儿学习创编歌曲是很难的事。但据我观察,与较大年龄的幼儿相比,小班幼儿在歌曲创编上更大胆、更富有想象。作为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教材,提供幼儿学习创编歌曲机会,以免错过良好音乐创造性发展阶段。
活动目的:
1.在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演唱歌曲,唱准休止符。
2.体验、表现小狗高兴、欢快的情绪和动态。
3.让幼儿初步学习创编歌曲。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狗玩具一个、音乐设备、小狗头饰
2.幼儿会按节奏朗诵歌词
活动过程:
1.幼儿以律动《小狗》入场。
2.练声《大公鸡》
要求幼儿第一遍唱出动物在哪里,第二遍师说出班上小朋友的名字,幼儿回答。
3.复习歌曲与律动:
(1)歌曲《不再麻烦妈妈》
(2)歌表演《洗手帕》
4.幼儿学习歌曲《小狗乖乖》
(1)幼儿复习儿歌《小狗乖乖》
要求幼儿按节奏朗诵儿歌《小狗乖乖》。
(2)师播放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朗诵,并加上动作。
(3)师再次播放音乐,要求幼儿倾听乐曲,轻声朗诵,进一步熟悉曲调。
(4)幼儿逐渐熟悉曲调后,大声演唱。
(5)幼儿歌表演《小狗乖乖》
5.幼儿学习创编歌曲
(1)师出示各种小动物的玩具,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名称创编。
(2)师示范,幼儿学习创编。
6.幼儿歌表演《小猪睡觉》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活动背景:
“小袋袋”绘本系列是著名绘本大师查尔斯·福格的作品,一共有四本。第一本原名叫《我是小袋袋》,主要是介绍小袋袋这个动物形象。小袋袋是一只憨态可掬、顽皮可爱的小袋熊,它的神态表情、举手投足极具亲和力,能让低龄幼儿产生由衷的快乐和认同感。
为了更适合小班幼儿阅读与理解,我们对绘本画面进行了适当删减,选择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场景,按照理解讲述的侧重点的不同调整了阅读顺序,将原来较为零散的描述性语言改编成可以让幼儿接话或独立讲述的语言。活动的主体部分共分四个环节。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绘本画面,然后让幼儿在初步理解绘本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完整的阅读,接着师幼共同阅读绘本,教师引导幼儿重点用“我喜欢……”的句式讲述绘本内容,最后迁移学习经验,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活动目标:
1 观察、阅读画面,理解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泼。
2 愿意用动作、语言表现画面内容,尝试运用“我喜欢……”的旬式进行讲述。
3 喜欢和同伴一起阅读图书。体验集体阅读的快乐。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绘本PPT(演示文稿)。
活动过程:
一、认识书中主要人物小袋袋,猜想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
师(出示“小袋袋”图片):老师请来了一个新朋友,看看它是谁。
师:这是袋熊。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袋袋。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师:小袋袋的样子是怎样的?它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它的手和脚是怎么放的?大家一起来做做小袋袋的样子。
师:小袋袋很可爱,它喜欢做很多事情。你们猜一猜:它喜欢做什么事情?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幼儿猜想。)
二、初次阅读,感受、理解并表达小袋袋跑步、玩泥巴、躺在妈妈怀里等画面内容
1 阅读画面一:跑步
师:谁在跑步?
幼:小袋袋在跑步。
师:还有谁也在跑步?
幼:考拉熊、乌龟、青蛙、小虫。
师:他们都在跑步。谁跑在最前面?它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师:对,小袋袋跑在最前面。它抬着头,挺着胸,跑在最前面,很神气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它跑步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和好朋友们一起跑步,和它一起跑步的好朋友有小虫、考拉熊、乌龟,还有青蛙。
2 阅读画面二:扮鬼脸
师:你们为什么笑啊?小袋袋在干什么呀?
幼:吐舌头/顶鼻子/扮鬼脸……
师:对,小袋袋特别调皮,它在吐舌头,顶鼻子,拉耳朵。我们来学一学,给旁边小朋友看一看,好不好?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做鬼脸,吐吐舌头、顶顶鼻子、拉拉耳朵,真好玩。
3 阅读画面三:玩泥巴
师:小袋袋在玩什么?
幼:玩泥巴。
师:小袋袋身上哪里有泥巴呀?
幼:头上有泥巴/手上有泥巴,肚子上有泥巴/腿上有泥巴。
(教师用动作提示。)
师:小青蛙在干什么?小兔子身上有什么?
师:小袋袋玩泥巴时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玩泥巴,头上、手上、肚子上、脚上都是泥,玩得真开心。
4 阅读画面四:扮大树
师: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幼:小兔在跳小乌龟在爬……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它举着树叶一动不动像什么呀?
师:我们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变成一棵大树,一动不动地站着。
5 阅读画面五:捉迷藏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教师用动作表现小袋袋缩成一团的样子。)
师:谁躲起来了?谁在找它?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捉迷藏,把自己缩成一团,让大家找不到它。
师:现在请大家做做小袋袋躲起来的样子。老师来找找。
6 阅读画面六:回家
师:玩了一天,小动物们都回家了。谁在门口等小袋袋?
师:妈妈见了小袋袋心里怎么样?小袋袋见到妈妈心里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
7 阅读画面七:睡觉
师:天黑了,月亮出来了,小袋袋要睡觉了。谁抱着小袋袋?
师:小袋袋躺在妈妈的怀里感觉怎么样?
(师幼一边说“小袋袋最喜欢躺在妈妈的怀里睡觉,又温暖又舒服”,一边做动作并感受。)
三、完整阅读
1 在音乐声中完整观看PPT。再次感知绘本内容,并感受其中的语言美。
2 师幼共同阅读PPT并表述画面内容。
师:小袋袋喜欢玩这么多好玩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吧。
四、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师:小袋袋喜欢玩,也喜欢做好多好多事情。小朋友,你们喜欢做什么呢?
(从幼儿讲述的游戏中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游戏进行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设计背景
在进行主题活动“豆豆王国”中,提供了有关秋天的种子,开展了“分豆豆、豆豆艺术:等活动后,孩子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在”豆豆艺术“中,发现所提供的黄豆由于太大,孩子们在粘贴时有些困难,同时,只是单一粘贴相框,对孩子们没有挑战性,粘上去以后容易掉下来,影响了作品的质量,这也给粘贴造成困惑,尽管这样,可孩子们仍是很感兴趣。因此,我选择了较小的豆子“绿豆、赤豆”,还为孩子提供了部分由老师勾画好的物体轮廓纸,这样兼顾到了能力差的幼儿,体现了材料的层次性,满足幼儿的创作愿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绿豆、赤豆,进行种子贴画。
2、体验创作的快乐。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每桌绿豆、赤豆各一盒,若干勾画了物体轮廓作品、双面胶。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欣赏“种子贴画”范例。
师:“你喜欢哪幅画?它用了哪些豆豆?”了解可以用一种豆或两种豆交替排列,也可以用一种豆贴出轮廓,细小的部分用另一种豆。
2、教师示范,勾画物体轮廓,要求幼儿画的要大。
3、教师提出要求:
(1)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纸来贴,也可以自己设计,勾画时要画的大一点。
(2)粘贴时,不用取很多豆子,豆子落到桌子要拣起来。
(3)全部粘贴后,用手掌轻轻地压一下。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粘贴豆子时,手不要压到双面胶上,以免粘不住。
5、展示作品,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作品。
活动反思:
由于原来的“豆豆艺术”是区域化活动,给相片做相框、种子贴画,在提供的材料上没有兼顾到能力差的幼儿,所以在粘贴时豆豆是挤在一起,看不出所贴的物体形象;黄豆太大,粘上去后,当作品拿起来时,却掉了下去,而重新设计、组织的活动,有了较好的效果,当作品贴到柜面上时,孩子们看到了一幅幅形象逼真的“轮船、小熊、房子、火箭、蜡笔。。。。。。真正体验到了创作带来的快乐,同时也提醒我们所提供的材料的难度要与孩子日常经验相结合,对幼儿的技能要求也要作出正确的评估。观察、了解孩子的需要是一个前提条件,只有通过细心的观察,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才能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材料,让他们积累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原来的粘贴相框的活动只是单一的技能要求以直线条为主,这一操作任务对孩子已经不再具有挑战性了,这就向我们发出信号,提醒我们要调整材料,作出应答。这正是《纲要》中提倡的教师在组织实施教育活动时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活动起源:在班级课程《豌豆》的活动期初,幼儿对豌豆的种子很感兴趣,想要认识不同的种子而且,在种植豌豆时,由于天气温度高,豌豆都死掉了。幼儿问豌豆为什么死掉,所以想通过本次活动作为幼儿在班级课程中的延伸活动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种子,了解种子发芽生长的条件,培养喜欢探究的精神。
一、活动目标
1.与同伴分享认识的种子,知道种子的主要作用。
2.结合绘本图画讨论"肚子里的种子能不能长大",了解种子的生长条件。
3.在互动小游戏中产生探索种子秘密的兴趣。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二、活动准备1.标有"√"和"×"的纸牌。
2.食品及餐盘;ppt及播放设备;。
三、活动环节1.品尝食品,寻找"种子"(1)交代品尝要求。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食品给小朋友吃,品尝的时候陈老师有两点小要求:第一,注意卫生,吃完将垃圾放在旁边的空盘子里;第二,在吃东西的时候如果发现了"种子",请把种子收集好送给老师。
(2)分组品尝食品,寻找种子。
2.分享"秘密",了解种子的作用(1)说说自己认识的植物种子。
师:你们收集到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它的子儿就是它的种子吗?
师:有的人品尝了火龙果,发现火龙果的种子了吗?
师:还有人吃的是什么?它有种子吗?
师:你们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呢?请用完整的话向大家介绍。
(2)欣赏老师收集的植物种子图片。(播放ppt课件。)师: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种子,这里可能还有一些你没有见到过的种子哦,我们一起来欣赏。
(3)幼儿讨论:植物的种子有什么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种子朋友,谁能告诉我,种子有什么用啊?
师:你们说得很棒,种子可以加工成种子食品,用来吃;而种子最大的作用是能长出新的植物。
3.依托绘本,自主选择(1)幼儿讨论:小胖猪把木瓜的种子吃到了肚子里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小胖猪最近就碰到一个问题--它吃瓜的时候不小心把木瓜的种子吃到了肚子里。种子种在泥土里会长出新的植物,那吃到肚子里会怎么样呢?
师:猜猜小猪幼儿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师:小胖猪又是怎么想的呢?
师:(出示小猪头上有木瓜树的图片)小猪希望头上真的长出一棵木瓜树。他为什么愿意头上长树呢?
(2)玩游戏《我来猜》,了解植物的种子长大需要什么条件。
师:小猪的愿望会不会实现?我们来玩一个"我来猜"的游戏吧,认为小猪愿望会实现的人把你的勾勾贴在肩上,你认为不会你就贴叉叉。
(集体玩游戏《我来猜》。)师:你选择的是什么?请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到底小猪肚子里的种子有没有长大呢?
(老师讲述《子儿吐吐》的部分故事内容:他跑进厨房,喝下他所能喝的最多的水,然后飞快地钻进被窝里乖乖地躺着。满心期待头上长出木瓜树的胖脸儿,怕树长不直,连床都换头睡呢!他所做的这一切,完全都是为了树好。第二天,胖脸儿起得很早。其实,他迷迷糊糊的根本没睡好。半夜,他好想知道木瓜树长多高了,但又不敢用手去摸,怕这一摸,树反而不长了。天亮了,该可以了吧?他紧张地用手很慢地、很慢地,往头上摸--?)师:有没有长出树呢?(再次玩游戏《我来猜》。)师:恭喜你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是呀,一粒植物的种子要发芽、长大是需要很多条件的。空气、水、温暖的阳光、植物需要的温度,有时候长大还需要施肥,所以植物的种子不能在人的肚子里长大。
4.猜想交流(1)猜想:有没有一种种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长大的呢?
师:植物的种子不能在肚子里长大,那有没有一种种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长大的呢?让我们再来玩一次《我来猜》的游戏,请你一定要认真想一想,然后作出选择。
师:请小朋友们回家去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有没有一种种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长大的?
四、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参与度比较高,能跟随老师的步调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有前期吃水果的经验,因此对水果种子的兴趣比较高,大多数的幼儿都乐意参与,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种子的不同方面进行描述。但是老师没有进行种子间的比较,没有参照物,使观察的时候感受不明显。
本次活动是由教师预设和幼儿自发生成相结合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幼儿了解种子的样子,而是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绘本的方式来获得种子生长的条件,在讲述绘本的时候,老师可以更加深入的帮助幼儿了解小胖猪吃了木瓜子之后,肚子会不会长出木瓜树,给幼儿更多的机会进行猜测,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欲望。通过亲自体验培养幼儿对种植的兴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求知欲,继续探索种子生长全过程。
在课后,老师组织幼儿进行了种子的种植。让幼儿通过自己亲自动手,观察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教学反思:
活动中充分让幼儿动口动脑,既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思维,各种各样的种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不被注意的东西,因此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搜集各种丰富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的观察、操作、发现、比较、讨论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使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对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及异同展开了多角度地联想和思考,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加深了认识,以至于在“分组找种子”这一环节中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其观察能力既思维创造能力得到了高度和谐地发展。整个活动的气氛随幼儿思维的活跃而活跃起来。孩子们是在玩中找,找中学,议中学,想中学结束的。
设计意图
3-4 岁的幼儿对周围世界都充满着好奇。植物怎样生长的?西瓜内为什么有黑色的瓜籽?瓜籽有什么用?香蕉内的小黑点是什么?面对幼儿如此多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并让他们永远保持一颗充满想像的童心?从幼儿每天吃的水果开始,开展一次寻找种子的活动,这样既能让幼儿知道水果、蔬菜和花草树木都有种子,又能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水果、蔬菜和花草树木都有种子。
2.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外形不同。
3.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西瓜、香蕉、苹果、梨;家长配合收集各种种子;录像带。
活动过程
1.找水果的种子。
(1)让幼儿品尝西瓜。提问:西瓜的种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2)让幼儿品尝香蕉。提问:香蕉有种子吗?它的种子在哪里?告诉幼儿香蕉中的小黑点就是香蕉的种子。
(3)找出苹果、梨的种子
2.利用每天饭后吃水果的时机,和幼儿一起品尝、讨论:
(1)你今天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有种子吗?
(2)找一找它的种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3.看录像:大树的种子在哪里?种子埋入土里――发芽――小树――大树――结果子。
活动延伸
1.可将各种种子做成标本,贴上标签。
2.尝试种豆,观察种子的变化。
3.亲子活动: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
提问:毛豆、萝卜、青菜有种子吗?通过“家长园地”,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让幼儿介绍,展示自己找到的种子。
活动反思
活动中充分让幼儿动口动脑,既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思维,各种各样的种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不被注意的东西,因此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搜集各种丰富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的观察、操作、发现、比较、讨论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2.学习将收集的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黄豆、红豆各十颗),纸板,海洋球和乒乓球若干个。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教师依次出示红豆、蚕豆和黄豆)这些豆豆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它叫什么?(种子)二 、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帮忙,帮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画有三个标记的图片),让幼儿说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请一幼回答(排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那么第二、第三条线呢?(黄豆、蚕豆),排队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种子站在线上,三个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红豆有几颗(十颗),黄豆有几颗(十颗),蚕豆有几颗(十颗),它们都是十颗,那么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引导幼儿说出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蚕豆大,排得最长,黄豆不大不小,排得队伍不长也不短。)5.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越大,排列越长。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并说说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2.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会不会一样多?(有幼儿说一样多有幼儿说不一样多)那么我们现在来排列一下,看看到底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幼儿操作,并讲述操作结果:用的数量不一样多,蚕豆用得少,红豆用得多。)3.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
4.小结:一样长短的线条,种子颗粒越小,排列时需要的越多,种子颗粒越大,排列时需的越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1.教师出示海洋球和乒乓球,若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 短,请一幼儿上来演示。并总结出: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2.若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请一幼儿上来演示,并总结出:海洋 球大用得少,乒乓球小用得多。
3.游戏:过小桥。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走独木桥,要求脚跟对脚尖从起点走到终点,数一数,比一比,老师用的步子多还是小朋友用的步子多?为什么?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主要在操作中完成,从线条的顶端开始,一颗挨着一颗,并且在线条上,给种子进行排队。我把线条分别用三角形、花、正方形不能的记号来表示,以防止幼儿视觉错乱找不到线条。在活动中操作,大多数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排队操作。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状、空间位置等一些粗浅的知识,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设计意图音乐《神奇的种子》贴近生活,适合幼儿的想象,音乐节奏简单欢快,我希望通过PPT来让幼儿更加便于理解歌词。音乐活动需要幼儿有一个发声练习,通过与老师沟通,我了解了她们的发声方式,熟悉的东西能让幼儿更快进入情景中。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感受到音乐活动不仅仅是唱歌,它可以更愉快的进行,加入肢体动作让本次活动富有情趣。
二、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歌曲的节奏。
2.大胆用动作表情表演歌曲,学会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3、幼儿喜欢音乐并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快体验。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三、活动准备1、音乐《神奇的种子》歌词:小小种子爱喝雨水,晒晒太阳真温暖。 神奇种子发了芽,长大开花变化大。
2、PPT展示四、活动重难点1、重点:让幼儿充分理解歌词内容,并学会《神奇的种子》这首儿歌2、难点:幼儿在活动中能根据老师的指令进行肢体的韵律,在音乐中大胆的表现自我。
五、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出示图片,通过教师语言直接引出《神奇的种子》这一话题。
小朋友们好,看,图片上是什么?(种子)今天让我们做一颗小种子,跟着音乐来看看,小种子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小种子?
(二)、理解歌词1、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完整感受歌曲的旋律并理解歌词内容。
第一遍: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师:歌曲里有谁?小种子在干嘛呢?为什么会说种子神奇呢?
第二遍范唱:操作教具,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和情绪。
师:小种子喜欢干什么?(爱喝雨水,晒太阳)喝了雨水感觉怎么样?(饱饱的,不渴了)晒太阳了他感觉怎么样(真温暖,暖暖的)晒了太阳喝了雨水,小种子还是小种子么?它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发芽了)小种子长大了,它又有什么样的变化呢?(长大开花)小种子真神奇,那我们来当颗小种子,现在小朋友们扭动下身体,像小种子一样快乐。
2、朗读歌词,教师有感情的带动幼儿进行歌词朗诵。
(三)、 操作教具,学唱歌曲1、教师操作教具,放慢速度弹琴并大声范唱,幼儿小声跟唱。
师:小朋友们先听老师唱一遍,然后给小种子们一个小要求,怎么样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老师可以先示范一两个动作)然后教师可以先一句一句的弹琴,让幼儿自由发挥,最后来综合动作。
2、教师放慢速度弹琴并小声范唱,幼儿带情绪唱。
一颗小种子长大是不是有点孤单,你看周围还有这么多的小种子,我们可以找一个小种子伙伴,一起表演哟。(拉着自己的小朋友,可以转转圈,互相拥抱,增加小的互动)3、教师尝试让幼儿唱歌,幼儿随乐边演唱歌曲边游戏(四)、结束部分小种子们累了么?累了的话,我们就安静下,小种子累了一天要睡觉了。趴在桌子上做睡觉状,活动结束。
六、活动延伸回家把这首歌唱给父母听,和父母一起感受小种子的乐趣。
七、活动反思本次音乐活动我试图将奥尔夫的音乐理念贯穿到活动中,因此在活动中插入了幼儿模仿小种子进行简单动作的融入。要注意幼儿练声中没有应该充分的打开嗓子,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应该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来集中注意力再继续。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时候我利用了PPT,让幼儿试听看结合,用朗诵歌词的方式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使得幼儿在唱歌的时候表现不错,歌词记得比较快,后期幼儿兴趣比较高。在模仿小种子进行肢体动作的时候幼儿理解较快,可以自己进行简单的动作,总之这次活动还是达到了所需要的目标。
朱周宇:师幼互动较多,借助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个别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没有体现。
业云霞:目标中感知节奏并没有体现,目标没有达成,教师教态自然,对歌曲掌握较熟练,与幼儿互动较多,王其焕:优:重难点突出,幼儿参与度高,教师思路清晰;缺:目标1没有体现高梅:优:重难点突出,幼儿参与度高,教师思路清晰;缺:目标1没有体现蒋雯丽:优:图片导入,直观;课件准备充分,活动内容有趣,让幼儿用肢体表现歌曲内容,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重难点基本达成;缺:活动过程中目标一没有体现。
吴倩:活动内容清晰、延伸自然。氛围良好,互动多,幼儿积极性高。目标一没有体现。
王亚颖:优:活动氛围好,而且讲了种子很神奇就能激发小朋友的兴趣和好奇心;缺:重点没有在活动中突出,应在活动中多表现律动。
余婷:图片导入,引出种子,直观;目标一,感知节奏没有体现;目标二三已经体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情绪很高,心情愉快,活动中积极主动,感受到了歌曲优美、欢快的情绪初步学会了演唱歌曲;但是本次活动的目标多了一个,应该以学唱歌曲为主,创编动作可以放在延伸活动中或者是第二课时,课件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能够先由老师清唱,并用动作提示,幼儿就能很快理解并记住歌词。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苹果种子的故事
教学准备:
1、知识基础:幼儿已经了解水果是有种子的。
2、环境布置:可折叠画有苹果树的大型图片一张
3、教材:苹果一粒,可折叠画有苹果树的大型图片一张,八只可粘贴的纸红苹果、手工太阳一个、手绘雨点、玩具小鸟一只。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苹果种子的故事》
活动目的:
1、乐意倾听故事,能听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了解苹果种子长成苹果树的过程,并通过身体动作加深对“生长”的体验。
3、知道苹果树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
4、掌握句型“我来抱抱你吧。”
5、初步了解其特性。
6、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老师拿出一只苹果,切开请幼儿观察里面有些什么。(有果肉,果核、种子或果实)。把果核部分切出,把种子给幼儿,让幼儿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种子,再把果肉给幼儿品尝。问幼儿苹果好不好吃,老师接下来要说一个和苹果种子有关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苹果种子的故事》。
2、中间部分
(1)老师拿出玩具小鸟一只,完整讲述故事:“小鸟吃苹果的时候,一粒种子掉在了地上。”老师的另一只手一松,让手里拿着的种子掉到折叠好的苹果树下。”“小鸟拍拍翅膀飞走了,泥土象又轻又软的被子盖住了种子。春天的时候,种子发芽了,伸出两只嫩嫩的小手,想要更多的拥抱。”老师伸出手模仿种子发芽,手慢慢伸出。“太阳说:“我来抱抱你吧。”老师拿出手工太阳粘在天空中,“雨水说:‘我来抱抱你吧’。”老师拿出画的小雨点粘在天空中。“抱一抱,再抱一抱,小芽就长高了。”老师把折垒好的苹果树的图画慢慢展开。“一天,小芽正在晒太阳,听见一只小鸟在叫它:‘喂,苹果树!’它奇怪地问:‘你是在叫我吗?’是的,它已经长成了一棵苹果树。”苹果树的图画这时候完全展开,是一棵长着红苹果的大大的苹果树。
(2)老师问:“刚才老师讲的是什么种子的故事呀?”让幼儿回答。(《苹果种子的故事》)。
(3)老师拿出玩具小鸟,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的对话部分,例如,师:“小鸟吃……的时候。”引导幼儿说“苹果”。师:“一粒……掉在地上。”引导幼儿说“种子”。师:“泥土象又轻又暖的被子盖住了它。春天的时候,种子发芽了,伸出两只嫩嫩的……,想要更多的拥抱。太阳说……,雨水说……,抱一抱,小芽就长高了。一天,小芽正在晒太阳,听见一只小鸟在叫他:“苹果树”他奇怪地问:‘你是在叫我吗?’是的,小芽越长越高,已经长成了一棵苹果树。”当幼儿回答正确的时候,老师及时以点头或微笑鼓励,并且用表情暗示更多的幼儿回答问题。
(4)老师和幼儿共同把故事复述一遍以后,老师夸奖刚才大家回答得真好,现在还有没有哪个小朋友记得刚才讲的故事是什么种子的故事呀?加深故事名字的印象。然后问幼儿苹果种子能够长成大大的苹果树,中间有哪些人的拥抱呀?点着太阳和雨点的图片,提示幼儿回答有阳光和水的拥抱。老师总结,有了阳光和水的拥抱,苹果种子才能长成的苹果树呢。
(5)请幼儿在课室内寻找苹果,然后一个一个轮流把苹果贴到苹果树上,贴以好后,对着苹果树说声:“我来抱抱你吧。”然后拥抱苹果树。练习句型“我来抱抱你吧。”
(6)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粒苹果种子,随着老师讲述的故事做出各种相应的动作。开始时,幼儿蹲在地上,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先伸出嫩嫩的小手,再慢慢向上生长,越长越高,最后站得直直的,双手打开向上伸长,长成了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体验苹果种子长成苹果树的过程。
3、结束部分
老师说不仅苹果种子成长需要阳光和水,我们人类生存也同样需要阳光和水,现在让我们喝水去吧。自然结束。
反思:
《苹果种子的故事》是一篇科学童话。教学中既要让孩子进入童话的情境,又要学到科学知识。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这节课教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语言训练和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小班幼儿处于形象思维,我非常注意发挥这一优势。“幼儿操作这一环节,把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儿童语言发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发展了思维,又训练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丰富了儿童的词、及表达能力。这节课还充分利用图画,训练儿童看图、想象和说话。 通过看图讲述,使学生形象具体到感受蚯蚓说的“外面亮得很”。第二次是在种子挺出地面以后,通过看图讲述,把“苹果种子长成苹果树的过程”具体化。
主活动由来:
小班幼儿年龄小,只能直接、简单、表面地认识事物。幼儿热爱大自然,好奇心强,兴趣浓厚,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因此,老师主要利用幼儿的直接经验,通过他们的实际操作,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幼儿对落下的种子很感兴趣,总喜欢拣起来,还问:“这是什么?”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幼儿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知道它们的名称,样子不一样。再延伸到保存、种植的活动,通过观察得出直接的实际经验。
活动目标:
1、知道种子从哪儿来的,主动收集各种种子。
2、尝试不同的方法保存种子。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方法。
3、亲自动手尝试种子的种植过程。
4、观察比较种子的生长过程。
5、比较不同种子的生长速度。(生的、熟的、水里种的、土里种的)
问题板块:
孩子总是问:“这是什么?”
种子放在哪儿?
什么时候长出来呀?
为什么它不长呀?
主题壁报:
秋天种子的图片、春天种植图
区域游戏相关内容:
植物角的小植物。
植物生长过程的图例
手工区用种子粘贴作品。
家园合作:
请家长收集种子。
与家长一起保存种子。
请家长帮助准备器皿、种子。
种好的种子,带回家照顾。
资源利用:
VCD、书看VCD、电脑。
观察、讲解。
主题活动:
1、小种子从哪里来
2、给小种子找家
3、小种子种植
4、比比谁长的高
活动一:小种子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树的种子。
2、收集并区分常吃水果的种子。
活动形式:户外小组、午点环节
活动准备:树的种子、水果(苹果、梨、西瓜)
设计意图:
幼儿好奇,“这是什么呀?”认识种子的名称。(泡桐、核桃、柏树的种子。)
通过观察认识种子,能区分出是哪种树的种子。
师幼互动:
一、引导幼儿发现满地的种子,并请幼儿帮助捡种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二、请幼儿将捡到的种子进行分类,帮助幼儿了解各种种子的名称。
三、午点环节吃水果,请幼儿吃剩下的果核种子留下来。
教育反思:
这个活动是建立在幼儿的兴趣点上,幼儿活动起来非常积极。幼儿很乐意动手捡、收集。在收集的同时,还能培养幼儿分类的能力。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午点时,让幼儿留种子,使幼儿能观察种子的来源,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活动不断深入,达到活动目的。
活动二:给小种子找家
活动目标:
1、不同的保存方法,主动选用一种方法进行保存。
2、丰富幼儿的认识,进行大胆尝试。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玻璃瓶子信封小盘子食堂做炒干的工作
设计意图:
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主动进行思考,并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了解种子的保存方法。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巩固幼儿对保存方法的理解认识,并激发起幼儿的兴趣。
师幼互动:
一、讨论幼儿提出的问题,“这些种子放哪?”启发幼儿想想可以放在什么地方?
二、介绍食物,引导幼儿说出可以放在瓶中、纸袋里。
三、介绍不同的方法,还可以晒干、炒熟。幼儿不知道这两种方法,觉得很新鲜。
四、鼓励幼儿尝试用一种方法进行保存。幼儿动手选择不同的方法,教师分组指导:直接装瓶;晒干后装瓶;炒熟。
教育反思:
通过提问提出问题,引出活动内容。能够直接进入活动的主题。实物帮助幼儿加强认识。幼儿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应适时提出更难的问题。
操作时幼儿兴趣很高,教师的指导适当到位。操作内容幼儿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通过亲自尝试,加深了对老师讲解内容的理解。通过活动丰富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并提高了认识。
活动三:小种子种植
活动目标:
1、尝试种植,感知种植的基本过程。
2、区分水泡和土埋的不同种法。
活动形式:户外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教学光盘种子种子的标签种植用的容器喷壶、小铲子
设计意图:
引导幼儿观看教学光盘,先有整体的、完整的印象,激发起幼儿的兴趣。
归纳小结,帮助幼儿回忆,建立完整的认知过程,通过语言表述加深印象。
通过亲自动手,增加幼儿的感性理解,加深认识种植过程。
给幼儿留任务,是活动的延伸、延续,并且使幼儿有坚持性。
师幼互动:
一、看教学光盘,观看种子种植、生长的过程。
二、提出问题讨论:看到了什么?它怎样长的?需要些什么?怎样做呢?
三、鼓励幼儿尝试种植:提出种植要求:怎样种、种哪种?教师和小朋友一起种植。插好标签,以便区分。
四、留任务,请幼儿细心照顾小种子,观察它的生长情况。
教育反思:
此次活动幼儿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愿意与教师进行每个环节的活动,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教师的提问简短、明确,时机适当,幼儿理解并能回答出,教师以身示范,也种植一些小种子,边种植边讲,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通过活动能够认识并完成种植过程。教师设计的每个环节紧密连接,过度自然,能够抓住幼儿的心理,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进行整个活动。活动是在宽松、自主的氛围下进行的。适当的利用了家长资源,体现了家园配合,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活动四:比比谁长的高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进行比较,了解水生和土生的生长速度不同。
2、初步了解种子不发芽的多种原因。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幼儿种植的小种子没种的种子
设计意图:
以实物观察为幼儿的兴趣点,引出活动主题,直接抓住中心。
启发幼儿自己先想结果,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通过幼儿提出的疑问帮助幼儿得出结论。完成本次目标。
丰富幼儿直接经验的理论认识,通过观察进行比较。
师幼互动:
一、观察自己种的小种子是否发芽,观察其他小朋友的种子是否发芽。
二、分小组讨论“你的为什么能发芽,我的为什么不发芽?
三、与幼儿一起分析,归纳总结出结论:种子质量的好坏;种子的生熟。
四、观察比较水生的和土生的生长速度有所不同。
五、把已有的经验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和家人。
教育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观察比较,使幼儿得出直接的经验,记忆深刻。这样的系列活动,能够增强幼儿对一件事情关注的持久性,能够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抓住幼儿的疑问心理,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心理,研究事物原因的兴趣。活动过度自然连贯,幼儿兴趣高,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对活动环节把握灵活,抓住幼儿的心理。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能得出结论,适当的引导个别幼儿说出原因。教师通过清楚的语言表述,帮助幼儿理解。实物观察得出的结论,比老师告诉的经验,印象深刻,幼儿更乐于接受。保证了活动的完整性连贯性,使活动达到很好的效果。
思维接力棒:
小朋友们,你们种植的种子发芽了吗?把你的种植过程,你是怎么照顾它们的告诉你的好朋友。
活动说明:
故事《苹果种子的故事》它是一篇小班科学童话,它较好地体现了两方面的有机结合---通过,语言、动作等表演,使活动既让孩子进入童话的情境,又了解了植物生长的科学知识。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语言训练和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其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种子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难点在于: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编。
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故事,能听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了解苹果种子长成苹果树的过程,并通过身体动作加深对“生长”的体验。
3、知道苹果树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
4、掌握句型“我来抱抱你吧。”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老师拿出一只苹果,切开请幼儿观察里面有些什么。(有果肉,果核、种子或果实)。把果核部分切出,把种子给幼儿,让幼儿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种子,再把果肉给幼儿品尝。问幼儿苹果好不好吃,老师接下来要说一个和苹果种子有关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苹果种子的故事》。
2、中间部分
(1) 老师拿出玩具小鸟一只,完整讲述故事:“小鸟吃苹果的时候,一粒种子掉在了地上。”老师的另一只手一松,让手里拿着的种子掉到折叠好的苹果树下。”“小鸟拍拍翅膀飞走了,泥土象又轻又软的被子盖住了种子。春天的时候,种子发芽了,伸出两只嫩嫩的小手,想要更多的拥抱。”老师伸出手模仿种子发芽,手慢慢伸出。“太阳说:“我来抱抱你吧。”老师拿出手工太阳粘在天空中,“雨水说:‘我来抱抱你吧’。”
老师拿出画的小雨点粘在天空中。“抱一抱,再抱一抱,小芽就长高了。”老师把折垒好的苹果树的图画慢慢展开。“一天,小芽正在晒太阳,听见一只小鸟在叫它:‘喂,苹果树!’它奇怪地问:‘你是在叫我吗?’是的,它已经长成了一棵苹果树。”苹果树的图画这时候完全展开,是一棵长着红苹果的大大的苹果树。
(2) 老师问:“刚才老师讲的是什么种子的故事呀?”让幼儿回答。(《苹果种子的故事》)。
(3) 老师拿出玩具小鸟,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的对话部分,例如,师:“小鸟吃……的时候。”引导
幼儿说“苹果”。师:“一粒……掉在地上。”引导幼儿说“种子”。师:“泥土象又轻又暖的被子盖住了它。春天的时候,种子发芽了,伸出两只嫩嫩的……,想要更多的拥抱。太阳说……,雨水说……,抱一抱,小芽就长高了。一天,小芽正在晒太阳,听见一只小鸟在叫他:“苹果树”他奇怪地问:‘你是在叫我吗?’是的,小芽越长越高,已经长成了一棵苹果树。”当幼儿回答正确的时候,老师及时以点头或微笑鼓励,并且用表情暗示更多的幼儿回答问题。
(4) 老师和幼儿共同把故事复述一遍以后,老师夸奖刚才大家回答得真好,现在还有没有哪个小朋友记得刚才讲的故事是什么种子的故事呀?加深故事名字的印象。
然后问幼儿苹果种子能够长成大大的苹果树,中间有哪些人的拥抱呀?点着太阳和雨点的图片,提示幼儿回答有阳光和水的拥抱。老师总结,有了阳光和水的拥抱,苹果种子才能长成的苹果树呢。
(5) 请幼儿在课室内寻找苹果,然后一个一个轮流把苹果贴到苹果树上,贴以好后,对着苹果树说声:“我来抱抱你吧。”然后拥抱苹果树。练习句型“我来抱抱你吧。”
(6) 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粒苹果种子,随着老师讲述的故事做出各种相应的动作。开始时,幼儿蹲在地上,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先伸出嫩嫩的小手,再慢慢向上生长,越长越高,最后站得直直的,双手打开向上伸长,长成了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体验苹果种子长成苹果树的过程。
3、结束部分
老师说不仅苹果种子成长需要阳光和水,我们人类生存也同样需要阳光和水,现在让我们喝水去吧。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苹果种子的故事》是一篇科学童话。教学中既要让孩子进入童话的情境,又要学到科学知识。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这节课教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语言训练和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小班幼儿处于形象思维,我非常注意发挥这一优势。“幼儿操作这一环节,把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儿童语言发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发展了思维,又训练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丰富了儿童的词、及表达能力。这节课还充分利用图画,训练儿童看图、想象和说话。
通过看图讲述,使学生形象具体到感受蚯蚓说的“外面亮得很”。第二次是在种子挺出地面以后,通过看图讲述,把“苹果种子长成苹果树的过程”具体化。
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故事,能听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了解苹果种子长成苹果树的过程,并通过身体动作加深对“生长”的体验。
3、知道苹果树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
4、掌握句型“我来抱抱你吧。”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老师拿出一只苹果,切开请幼儿观察里面有些什么。(有果肉,果核、种子或果实)。把果核部分切出,把种子给幼儿,让幼儿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种子,再把果肉给幼儿品尝。问幼儿苹果好不好吃,老师接下来要说一个和苹果种子有关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苹果种子的故事》。
2、中间部分
(1) 老师拿出玩具小鸟一只,完整讲述故事:“小鸟吃苹果的时候,一粒种子掉在了地上。”老师的另一只手一松,让手里拿着的种子掉到折叠好的苹果树下。”“小鸟拍拍翅膀飞走了,泥土象又轻又软的被子盖住了种子。春天的时候,种子发芽了,伸出两只嫩嫩的小手,想要更多的拥抱。”老师伸出手模仿种子发芽,手慢慢伸出。“太阳说:“我来抱抱你吧。”老师拿出手工太阳粘在天空中,“雨水说:‘我来抱抱你吧’。”
老师拿出画的小雨点粘在天空中。“抱一抱,再抱一抱,小芽就长高了。”老师把折垒好的苹果树的图画慢慢展开。“一天,小芽正在晒太阳,听见一只小鸟在叫它:‘喂,苹果树!’它奇怪地问:‘你是在叫我吗?’是的,它已经长成了一棵苹果树。”苹果树的图画这时候完全展开,是一棵长着红苹果的大大的苹果树。
(2) 老师问:“刚才老师讲的是什么种子的故事呀?”让幼儿回答。(《苹果种子的故事》)。
(3) 老师拿出玩具小鸟,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的对话部分,例如,师:“小鸟吃……的时候。”引导
幼儿说“苹果”。师:“一粒……掉在地上。”引导幼儿说“种子”。师:“泥土象又轻又暖的被子盖住了它。春天的时候,种子发芽了,伸出两只嫩嫩的……,想要更多的拥抱。太阳说……,雨水说……,抱一抱,小芽就长高了。一天,小芽正在晒太阳,听见一只小鸟在叫他:“苹果树”他奇怪地问:‘你是在叫我吗?’是的,小芽越长越高,已经长成了一棵苹果树。”当幼儿回答正确的时候,老师及时以点头或微笑鼓励,并且用表情暗示更多的幼儿回答问题。
(4) 老师和幼儿共同把故事复述一遍以后,老师夸奖刚才大家回答得真好,现在还有没有哪个小朋友记得刚才讲的故事是什么种子的故事呀?(.教案来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加深故事名字的印象。
然后问幼儿苹果种子能够长成大大的苹果树,中间有哪些人的拥抱呀?点着太阳和雨点的图片,提示幼儿回答有阳光和水的拥抱。老师总结,有了阳光和水的拥抱,苹果种子才能长成的苹果树呢。
(5) 请幼儿在课室内寻找苹果,然后一个一个轮流把苹果贴到苹果树上,贴以好后,对着苹果树说声:“我来抱抱你吧。”然后拥抱苹果树。练习句型“我来抱抱你吧。”
(6) 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粒苹果种子,随着老师讲述的故事做出各种相应的动作。开始时,幼儿蹲在地上,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先伸出嫩嫩的小手,再慢慢向上生长,越长越高,最后站得直直的,双手打开向上伸长,长成了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体验苹果种子长成苹果树的过程。
3、结束部分
老师说不仅苹果种子成长需要阳光和水,我们人类生存也同样需要阳光和水,现在让我们喝水去吧。自然结束。
故事:
小鸟吃苹果的时候,一粒种子掉在了地上。小鸟拍拍翅膀飞走了,泥土像又轻又软的被子盖住了种子。春天的时候,种子发芽了,伸出两只嫩嫩的小手,似乎想要更多的拥抱。太阳说:“我来抱抱你吧。”雨水说:“我来抱抱你吧”抱一抱,再抱一抱,小芽就长高了。一天,小芽正在晒太阳,听见一只小鸟在叫它:“喂,苹果树!”它奇怪地问:“你是在叫我吗?”是的,它已经长成了一棵苹果树。
科学道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需要水需要泥土里的养分还有空气。
活动反思:
《苹果种子的故事》是一篇科学童话。教学中既要让孩子进入童话的情境,又要学到科学知识。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这节课教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语言训练和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小班幼儿处于形象思维,我非常注意发挥这一优势。“幼儿操作这一环节,把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儿童语言发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发展了思维,又训练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丰富了儿童的词、及表达能力。这节课还充分利用图画,训练儿童看图、想象和说话。
通过看图讲述,使学生形象具体到感受蚯蚓说的“外面亮得很”。第二次是在种子挺出地面以后,通过看图讲述,把“苹果种子长成苹果树的过程”具体化。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7的组成
2、初步感知数的分合有序性
活动准备:教具:每名幼儿人手一份数量为7的棋子,记录纸,数字粘贴,
活动过程:
一、设计情景:“有一只小猪做事不专心,有一天妈妈确定考考小猪,让小猪分一分7能分成几种小猪低下头难为情的说妈妈我不会”请幼儿来帮助
二、幼儿动手操作:分棋子
边分边记录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请幼儿来说一说是怎样分的,教师在黑板上记录(记录时要找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是有规律的,一种是无规律的)请幼儿对比一下,哪种方法更容易记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感知数的分合有序性
四、幼和相互检查并改正记录纸上的错误,改过后自已奖力自已数字粘贴,贴于胸前
游戏:找朋友。
玩法:跟椐胸前的数字粘贴进游戏,要求两个好朋友胸前的数字合起来是7
活动反思:
经过之前对数学数字的练习,我班的幼儿对数字组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的开始,我们对5、6的组成进行了复习,这样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先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对幼儿接下来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让幼儿在学习新知识会更容易更轻松。
本课活动完成后,幼儿对7之内数字组合还是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庆祝活动,为让全体幼儿在感受节日气氛,体验童年幸福与快乐的同时,培养一份纯真的爱国之心,使幼儿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1、布置富有欢庆气氛的环境
2、排练团体操《火红的旗帜》
3、准备活动奖品和奖状。
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7 日(星期五) 上午八时。
活动地点: 塑胶广场。
参加活动范围:全班幼儿及家长。
活动反思:"六一"应该是属于孩子的。只要每位教师怀着"把节日还给孩子"的理念,善于倾听孩子心声,善于捕捉生活中美好的、有趣的事物,那么让孩子拥有难忘的"六一"将不再是一句空话。通过一系列活动,取得了幼儿家长双丰收。
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活泼向上的幼儿"六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使家长在参观和参与幼儿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幼儿教育的观念,从中使自己对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启发;通过向家长、社会展示幼儿的"六一"活动,进一步塑造本园的良好形象。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
2、让幼儿感悟自己成长过程中妈妈所付出的的辛劳,培养幼儿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增进亲子之情。
3、能用实际行动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感恩。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协商选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材料布置节日环境,编排诗朗诵《母爱》等等。
2、制作花、贺卡、项链、服装所需要用的的各色皱纹纸、细铁线、彩色卡纸、油画棒等。
3、《感恩的心》、《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音乐。
4、邀请妈妈来幼儿园参加庆祝活动。
5、联系家长代表致词(家长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
6、幼儿回家观察妈妈在家要做的事情和妈妈的工作。
活动过程
一、介绍“母亲节”
今天是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小朋友知道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 “母亲”是什么意思呢? “母亲节”是谁的节日呢?(是天下所有妈妈的节日)这一天,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孩子都会为自己的妈妈过这个节。
二、开展“母亲节感恩会”活动
1、唱一唱
今天我们把小朋友的妈妈请到了幼儿园,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她们。首先我们为妈妈们献上两首好听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和《我的好妈妈》。
2、说一说
小朋友的妈妈在家一定得干好多好多的事情,谁来说一说,你的妈妈在家里都要干些什么事?妈妈既要上班又要在家里干这么多的家务活,可真辛苦。你打算帮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呢?
3、做一做
现在你想为妈妈做点什么呢?放舒缓的音乐,幼儿在音乐中为自己的妈妈捶背、揉肩。提醒妈妈:你们觉得宝宝捶得舒服吗?表扬宝宝。
4、朗诵诗歌《母爱》
5、妈妈代表讲话
师:刚才妈妈们听了小朋友的朗诵都特别感动,她们有许多话想跟小朋友说,今天我们请到了×××小朋友的妈妈,有请她代表所有的妈妈们为小朋友们讲话,大家欢迎。
三、 亲子游戏:“妈妈,放心跟我走”
游戏规则:妈妈蒙上眼睛,听到“开始”指令后,宝宝搀扶着自己的妈妈走向终点。游戏过程中,宝宝要提醒妈妈抬高脚或低头跨过障碍物,继续向前,到终点后,请妈妈坐在椅子上,帮妈妈捶捶背。
四、幼儿制作礼物
在《感恩的心》的音乐伴奏下,幼儿动手制作礼物,送给妈妈,并对妈妈说一句体贴、祝福的话。
五、活动延伸
1、今天我们主要聊了妈妈对你们的爱,但除了母爱,还有师爱、亲人的爱、朋友的爱、社会上的爱。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接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别人。
2、回家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反思: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母爱纯洁而无私的沐浴下长大,在成长的道路上,母亲的付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而现在有很多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对孩子过分宠爱、骄纵,造成了很多孩子对母亲的爱视而不见,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更谈不上关心母亲,感恩母亲。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我设计了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活动,让幼儿理解妈妈的辛劳,体会妈妈的爱,进而从感恩母亲开始,学会感恩所有的人。
活动目标:
1、通过亲子活动,使幼儿进一步体验与妈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妈妈养育自己的辛劳。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主题活动录象,一定数量的水果;果盘;牙签。
2、音乐磁带《感恩的心》《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都知道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母亲节)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是天下所有妈妈的节日。妈妈为了养育我们付出了很多,非常辛苦,所以呢,母亲节虽然已过去了三天,但今天老师还是把小朋友的妈妈请到幼儿园,让我们再一次的感谢妈妈、亲亲好妈妈。
下面小朋友就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妈妈的到来……
2、说妈妈:
(1)请幼儿回忆、讲述妈妈养育孩子的难忘事情。
妈妈是这个世界是最疼爱我们的人,妈妈的爱和照顾让我们感觉到非常幸福,小朋友和妈妈之间一定有很多难忘的事情,现在就请小朋友说说和妈妈之间难忘的事。
(2)请妈妈说说对孩子印象最深的事情。
我们大2班的小朋友真懂事,刚才说的真好!别看我们小,但妈妈对我们的爱我们都牢记在心里,对不对?
(3)集体表演:《我的好妈妈》
当辛苦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家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做妈妈:
(1)观看“做妈妈”的专题录象,体验妈妈的辛劳。
师: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变得越来越懂事,这就是妈妈就高兴的事,前几天我们小朋友也做了一天的妈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段录象。
(2)谈谈做一天妈妈的感受。
我们小朋友也做了一天的妈妈,非常开心,你做事情的时候、睡觉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觉?
(3)讲一个关于妈妈的故事,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小朋友做了一天的妈妈都感到非常的辛苦,可妈妈要做10个月才能生下宝宝,下面我就讲一个关于妈妈的故事。(故事略)
4、谢妈妈:
每个妈妈身上都会有很多感人的事,妈妈是守护我们的天使,她会用所有的爱来呵护我们,小朋友也要把妈妈的爱永远记在心里,用一颗感恩的心珍惜妈妈的爱,长大后回报妈妈的爱。
(1)面对妈妈露出最甜美的笑容,齐声说:“谢谢妈妈!妈妈我们永远爱您”
(1)亲亲妈妈,对妈妈说句心里话。
(3)集体表演:《感恩的心》
(4)邀请妈妈一起舞蹈《大家一起来》
(5)动手操作:做水果拼盘给妈妈吃。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懂得了爱妈妈,知道自己怎样做是爱妈妈,对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感恩教育。
小班音乐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
一、活动目标:
在《小小蛋儿把门开》歌曲的伴奏下大胆想象,创作游戏动作,感受一起活动的快乐。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二、准备:
大鸡蛋1个,小鸡蛋15个,配班教师扮演鸡妈妈,大班幼儿1名。(已辅导好部分教学内容),录音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找鸡蛋
1、以《小小蛋儿把门开》为背景音乐,幼儿跟着教师拍手律动。
2、鸡妈妈出现,大家一起找鸡蛋。
(二)小小蛋儿把门开
1、一起找到鸡蛋,猜猜鸡蛋里有什么?
2、小小蛋儿把门开,小鸡进行边唱边表演。
3、教师扮演小鸡进行歌表演。
4、多种形式进行练习,请幼儿上来一起躲在鸡蛋里,请小鸡来敲敲。
(三)集体游戏
1、幼儿扮演小鸡,教师来敲蛋壳,小鸡出壳游戏。
2、让幼儿猜猜小鸡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小小蛋儿把门开有多个相关教案及PPT课件,还有MP3音乐下载,请点击这里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活动目标
(1)熟悉妈妈的特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妈妈的特别之处。
(3)激发对妈妈的爱,体验画画的乐趣。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幼儿了解自己妈妈的特别之处。
材料准备:绘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班级博客上幼儿妈妈的照片。
重点:熟悉妈妈的特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难点: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妈妈的特别。
活动过程
1.介绍自己妈妈的特别之处。
(1)师:你的妈妈最喜欢什么?(炒菜、滑冰、游泳等)
(2)引导幼儿仔细观看妈妈做事情的照片。
重点:理解每一个妈妈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
2.幼儿画《我妈妈》,教师指导
重点:先想妈妈最喜欢做的事情,然后画出妈妈的特别之处。
3.分享与交流
师:请介绍你的妈妈有什么不—样的地方。
活动延伸
将幼儿画的《我妈妈》放在班级博客上。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开展的庆祝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深刻地体会 到妈妈工作很辛苦,要从内心去体谅妈妈,理解妈妈的付出,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表达了对妈妈的爱,也是让孩子体会爱、接受爱,让孩子更多的去爱他人,从小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主动参与此类活动的主动性。我们感受到德育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家庭抓起,让孩子从小懂得关爱、懂得回报.....让感恩教育多溶于生活学习中!让家长渐渐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有关月亮的电子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幼儿与老师一起准备:月饼、水果、贺卡等。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5.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过程:
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图:月球(请点击)讲讲月亮的变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欣赏
3.人们怎样过中秋。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在家里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的?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相应资料:人们过中秋(请点击
4.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请点击)
3)幼儿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乐曲《春江花月夜》(或看VCD),边听音乐边分享月饼,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5.互送贺卡,学说祝愿的话。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让他们感受的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浓浓的节日气氛!
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常见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故事内容,学说礼貌用语请对不起。活动准备:挂图、各种动物图片及毛绒玩具。活动流程:谈话:宝宝,你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什么小动物呀?(幼儿自由回答) 针对几个幼儿熟悉的动物进行提问:它长什么样子?走路什么样子?喜欢吃什么?他的家在哪里? 了解故事内容,学习礼貌用语: 咱们小朋友认识这么多的小动物呀!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只小动物,你来猜猜它是谁?谜语引出: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左右摆,水上划船子。出示图片:小鸭咱们一起跟小鸭打个招呼吧!小鸭你好呀!
教材分析:《香香的蔬菜》整个主题教学的第一个活动。活动旨在于帮助幼儿梳理和回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蔬菜,在说说它们外形特征、味道、食用方式等的基础上,感知蔬菜的丰富多样性。 并通过从局部推断整体的智力游戏,全面唤起幼儿已有的蔬菜经验认知。 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感知它们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蔬菜与人生活的关系。 2.尝试通过局部推断整体寻找各种蔬菜,唤起对蔬菜的经验感知。 3.感受蔬菜的丰富多样。 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见过家中近几日食用的蔬菜,看过整体外形特征。 2.材料准备:若干新鲜
设计思想: 随着圣诞节的到来,幼儿园的大厅里摆上了漂亮的圣诞树和许多漂亮的挂饰,幼儿园的院子里还有一位会跳舞的圣诞老人……这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大家站在院子里随着音乐和圣诞老人一起跳舞,久久不愿离去。为了满足幼儿对新事物的渴望,我设计了本次主题活动,使幼儿感受到圣诞节的节日气氛。 活动一:认识圣诞节 活动目标: 1、了解圣诞节,圣诞老人,圣诞树的由来。 2、 初步感受圣诞节欢乐的气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圣诞节的图片,故事。 活动过程: 一、参观幼儿园迎圣诞节的环境布置。 请幼儿认真观察圣诞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9月10日是我们中国的教师节。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关心关爱老师的情感。 3.发展幼儿的大胆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二、 活动准备: 1.幼儿早已学会儿歌《老师本领大》。 2.多张老师平时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的照片,制成幻灯片,录音《生日快乐》。 3.每人一个小盘子,各色皱纹纸一小块。 三、 活动过程: 1。用儿歌《老师本领大》引出主题。 以前我们学了一首儿歌,名字叫《老师本领大》,我们一起说一边。 老师本领大 老师老师本领大, 会折纸,会画画, 唱歌跳舞顶刮
设计意图 幼儿入园后,周围的环境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在孩子的眼里,幼儿园有好玩的玩具、广阔的游戏场所、陌生和蔼的老师和许多同龄的小伙伴,很多幼儿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走入这个环境,还有部分幼儿怕生、胆怯,心不甘情不愿的被迫来到这个环境,为了帮助初入园的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生活,热爱幼儿园生活,特设计主题活动我爱幼儿园,这一主题活动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主题活动提要如下: (一)美丽的幼儿园:该主题活动的教育意图在于通过看
时间第11-13周设计者杨学青 游戏名称: 角色游戏: 娃娃家 游戏目标: 1.能够明确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并能监守岗位; 2.能够使用礼貌用语,较安静地游戏; 游戏过程: 一、引导语 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来玩娃娃家了,你们高不高兴啊?上次我们在玩娃娃家的游戏的时候啊,xx小朋友玩得可棒啦!他是娃娃家的爷爷,后来他看到奶奶很忙,就忙着帮助抱娃娃,哄娃娃。 而且他抱娃娃的方法与别人不一样,他用的是摇床摇,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小朋友是不是都能够试一试,并且能够把娃娃哄睡着。还有,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要安静一点
1、小班教案玩沙真快乐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玩沙的快乐,感知、发现沙子的特性是松散的、细细的。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玩沙的操作工具(铲子、小篓子、勺子、打洞的可乐瓶等),毛巾。
1、小班教案帮水宝宝搬家反思活动目标: 1.体验玩水的快乐。 2.激发合作和创造意识。 3.感知水的特征。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活动
1、小班教案我为古猗园设计标志反思 设计思路: 现代社会生活中,标志无处不在,服装上、大街上、食品包装上、医院里……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标志,因此在让幼儿用亮眼睛观看、观察这世界时,我们与幼儿又一起走进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