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声音《好听的声音》主题活动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作者: 嘉定菊园幼儿园 张唯 活动背景:随着幼儿的感官不断发展,他们对声音的存在越来越敏感,并且充满无限的好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声音,周围各种声音都逃不过孩子们的耳朵,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我们走路时的脚步声,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孩子们能说出许多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声音。同时,随着《好听的声音》这一主题的不断深入,孩子们渐渐产生了关注周围人与事物的兴趣,特别是每次走进聪明屋,他们对里面的东西充满着好奇,摇一摇,甩一甩,摸一摸,小罐竟然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到底里面装着什么呀?真想一探究竟……情况记录:
刚进入聪明屋,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寻找着自己感兴趣的材料,看似奇怪的这些材料其实激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因此,不一会儿大家就都找到了“目的地”。
“沙沙,沙沙”传来了一阵清脆的声音。原来是阳阳使劲地摇了摇手里的旺仔牛奶瓶,每摇一次,便会发出一阵响声,小家伙似乎觉得很有趣,一个劲的使劲摇晃着。一旁的瑶瑶听到后,也起了劲,立刻拿起一个瓶子甩了起来,“叮叮,叮叮”她的瓶子发出了和阳阳不一样的声音。瑶瑶有些纳闷地问阳阳:“咦,我的声音怎么和你不一样呀?”说完便把瓶子递给了阳阳,阳阳拿起瑶瑶的瓶子,摇了摇,果然发出了“叮叮,叮叮”的声音。阳阳似乎有些不敢相信,又摇了摇自己的瓶子,“沙沙,沙沙。”
就这样,阳阳重复着、交替着摇着自己的瓶子还有瑶瑶的瓶子,旁边的瑶瑶则若有所思的看着他。过了好一阵,阳阳大叫了一声,很认真的对瑶瑶说:“啊!我知道了。里面装的东西肯定不一样!”“你怎么知道?”瑶瑶怀疑地回了句。“因为它声音不一样,里面肯定不一样。”阳阳很肯定的将自己的结论告诉给伙伴听,“不信的话我们打开看看。”说完,两个小家伙开始拆起瓶子来。
于是,阳阳和瑶瑶分别拆起瓶子来,两个孩子拆的很认真,一副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样子。这个时候,有孩子向我告状他们俩把东西拆坏了,阳阳和瑶瑶便胆怯地望着我,他们的眼神分明告诉我他们想知道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所以,我微笑着表示他们可以继续。得到我的肯定后,阳阳和瑶瑶兴奋地再接再厉,终于,他们顺利地取出了里面的东西,果然,一个装着米粒,一个装着硬币,两个瓶子里装着不同的东西。得到这个结果后,我们的阳阳和瑶瑶则开心得像只小兔子,一蹦一跳的拿着瓶子,嘴里不停的叨念着:“嘿嘿。我们不一样的。我们不一样的。”……
分析与反思:
生活中随处可以听到声音,对孩子们而言,声音是熟悉的,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同时声音又恰恰是奇妙的,充满幻想的,通过《好听的声音》这一主题的开展,让孩子在感受辨别各种声音的同时,了解声音带来的信息,然后渐渐引发孩子关注周围人与事物的兴趣。 正因有了前期的这些经验,所以,这个阶段我们的孩子对声音特别敏感,对声音特别关注。
今天的情景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是小班的孩子,但他们对一切新奇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从对聪明屋里的材料跃跃欲试到迅速的找到目的地,从孩子之间的交流到一起找寻答案,我们欣喜孩子逐渐有了探索的精神,即便还只是株稚嫩的小苗苗,但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牛奶瓶子甩甩摇摇发出的声音今天吸引了我们两个孩子的注意,而且得到了这两个孩子极大的关注。“咦,我的声音怎么和你不一样?”“我知道了,里面装的东西肯定不一样。”“不信的话我们打开看看。”……这些孩子们言语间的交往促进了他们的探索。假如,阳阳和瑶瑶只是自顾自的使用材料,那么也不会有今天“刨根究底”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探索的过程中,互相间的交往能够促进、推动探索的进程。
当然,小班的孩子因年龄特点多数是进行平行游戏,但在各种活动中,我们仍不能忽略对孩子间交往能力的培养,应该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一个宽松的交往平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今天没有阻止孩子“拆瓶子”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