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专题 > 幼儿园特殊教育交流
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案例分析

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19-01-28 09:51:02

《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案例分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特殊教育交流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小军,10岁,男孩,徐州市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自闭症,智残二级,智力水平相当于三岁孩子。肢体健全,身体发育状况良好。有语言,但语言单一,常常机械的重复家长或老师说过的某一句话,语言运用能力较差。上课时经常吮吸两只手的大拇指,造成手指发炎、指甲脱落。

通过对其家人和学校老师访谈得知,小军在家中出现吮吸手指的频率偶尔才出现一次,但其在学校出现吮吸手指的次数较多。因此在学校中对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跟踪观察,记录其出现吮吸手指的时间和次数。每日观察记录结果如下:



次数

集体课

(30min)

个训课 (30min)

课 间(10min)       

第一天

9



第二天

8

0


第三天

9


0

第四天

7

2


第五天

8



第六天

9

2

0

第七天

9


0

由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个案出现自我刺激行为的高频时间集中在集体课上,个别化训练课(简称个训课)和课间自由活动时间吮吸手指的频率大大降低甚至不出现,接下来将对其在集体课课堂的自我刺激行为发生情况进行重点观察记录。

运用ABC行为功能分析法,了解个案出现自我刺激行为的功能和目的。

行为ABC观察记录表

时间

A(前事)

B(行为)

C(结果)

个训课



得到奖励情绪兴奋

吮手指

教师要求其将手拿出来

个训课

上课分心眼睛看向别处,老师批评

吮手指

教师要求其将手指拿出来并分着老师仿说:我不高兴

集体课

教师在前面讲课

吮手指

教师让其把手背后

集体课
教师提问别的小朋友吮手指教师让其把手拿出来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集体课教师表扬别的小朋友吮手指教师让其把手拿出来集体课
小朋友们进行涂色练习,其完成任务吮手指教师让其把手拿出来,并帮教师整理画笔。通过行为ABC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小军出现自我刺激行为主要有如下三个功能:

1.获得关注。通过吮手指这一自我刺激行为引起老师注意,达到被老师关注的目的。如上表中老师在提问别的小朋友的时候,小军为了将老师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而出现了吮手指的行为。老师注意到了其吮手指的动作并加以制止,小军成功的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达到了目的。

2.表达情绪。小军情绪激动时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因此用吮手指替代语言表达兴奋或者愤怒、伤心的情绪。如上表中其在个训课中得到了较为喜爱的奖励,情绪十分的激动而不知如何表达,故而出现了吮吸手指的行为。

3.获得感官刺激。其痛觉较为迟钝,手指发炎也依旧吮吸。通过吮吸手指其能够获得口腔器官的刺激,带来口腔的舒适满足感。因此独处或者无聊时,其会吮吸手指以获得感官刺激。表中老师在前面给学生讲课,其坐在位子上悄悄的开始吮吸手指,获得口腔的满足。

制定基于自我刺激行为功能的行为干预策略:

1.感觉消退策略。感觉消退策略,是假设自我刺激行为会带来某种感觉刺激,屏蔽这种感觉刺激,以确定自我刺激行为是否依靠这一特定的感觉刺激维持。为小军戴上手套(并把手套口扎紧)或将衣袖口扎起来,阻挡手指伸入口中,阻止其通过吮吸手指获得口腔器官的刺激满足,从而减少其吮吸手指的频率。

2.在手指上涂抹辣椒水,减少吮手指次数(阻断法)。在其将手指伸入口腔中时,获得“辣”的痛苦刺激感受,从而在再次吮吸手指时首先感受并联想到的是痛苦体验,慢慢减少并消除自我刺激行为。

3.积极行为支持。积极行为支持强调使用行为功能分析,分析行为的功能和引发行为问题的环境因素,改变个案所处的环境,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或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基于积极行为支持的理念,干预者在干预方法上更倾向于使用前奏事件的干预策略和环境的改变,包括提供给儿童选择的机会,改变环境,改变日常安排和课程等。集体课上教师尽可能多的关注到小军,不让其感到无聊而去吮吸手指。并且高频强化其好的行为(如专心听讲、手放在桌子上等行为),在其为了引起教师注意而故意吮吸手指时,忽视其此时的吮手指行为,不做任何反应(因为批评和制止也是一种关注),即“区别强化”。

4.教小军用恰当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情绪。如兴奋的时候语言表达:我真高兴/我好高兴呀,或者轻拍双手表示高兴;生气的时候语言表达:我生气了;难过的时候表达:我难过/我伤心。

5.匹配性刺激替代法。提供多样化的感觉刺激,以符合个案生理所需的感觉刺激水平和感觉刺激类型。可以通过替代性的和更恰当的方式为儿童提供感觉刺激,但是要注意,该刺激必须与自我刺激行为提供的刺激相同。如个案需求的是口腔器官的感觉刺激,则可以利用口部按摩器给小军按摩口腔,为其提供口部所需的刺激;适量给与小军较有嚼劲的食物如牛肉干、牛皮糖等,通过口部的咀嚼运动获得口腔感觉刺激。

6.尽可能地提高个案在环境没有为他提供最佳水平及最佳类型的感觉刺激的情况下的行为能力水平。通过持续的认知能力训练,逐步提高其自身对吮吸手指这一行为的自我认识。这个也是最理想化、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种干预策略不是独立使用的,在对个案进行行为干预时往往需要多种干预策略结合使用,如感觉消退同积极行为支持相结合,区别强化同匹配性刺激替代法同时进行等,方能取得更好的干预效果。

运用上述干预策略两个月后,个案相比于两个月前,吮吸手指的次数有所减少。从对个案自我刺激行为的功能上分析,获得感官刺激是其出现自我刺激行为的最主要原因,其次出现吮吸手指行为的原因是获得关注、表达情绪。因此这两个月的干预策略重点放在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口部感觉刺激上。由于干预期较短,且无法在课堂中为其提供口部按摩,因此集体课上出现自我刺激行为的频率相较其他课堂依旧较高,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对个案进行了充分的关注,并采用区别强化,因此其出现自我刺激行为的次数有所减少。
相关阅读
推荐
  • 巧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幼儿活动情境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到来为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心的活力,受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一致喜爱。本文以情境教学法为理论基础,结合教学时间不断总结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创设幼儿学习情境方面的经验,归纳出了电子白板在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真实的角色扮演情境、探究式的问题。 一、巧用电子白板,创设有趣的游戏活动情境。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孩子们的本能与天性,寓教于乐能够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与提升。 二、巧用电子白板,创设真实的角色扮演

  • 主题背景下的数活动

    二期课改的理念要求以整合的思想来实施新教材,数活动当然也不例外。可是,传统的数教学模式,使幼儿园数教学始终游离在主题活动之外,那么在主题背景下,数活动真的那么难以开展吗? 我在快乐的冬天主题活动中开展小主题新年快乐时,首先进行了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孩子们自愿地把自己心爱的小挂件拿到幼儿园,帮着老师一件一件地在教室中央挂了起来。一、二、三、四一边欣赏,孩子们一边数了起来。可是,尽管反复地数,他们也没有数清到底挂了几个。趁着孩子们的好奇,我及时把球抛给了幼儿:你们想想用什么好办法才能数清这些玩具。一句话激发了孩

  • 特殊幼儿的游戏治疗

    游戏治疗模式众多,其中又以跨领域之游戏本位评估TPBA(Transdisciplinary play-based assessment)模式最适合学前阶段的特殊孩子,其特色乃根据观察订定游戏治疗的目标,作法如下: 要进行跨领域之游戏本位评估模式(TPBA),需有一个设备齐全,且空间够大的教室。为了要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教室内需设有不同的角落。例如:娃娃家区、积木区、美劳区、玩沙区、粗大动作区等等。教室靠走廊的一边,最好有适合观察的单面镜,若无法设置单面镜,则需为观察者安排一个不干扰孩子活动的位置。若没有适

  • 浅谈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 五三小学 邢春梅 幼儿的发展应是全面的,要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就应重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的交互与渗透作用。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教育过程中,在重视对幼儿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教育的同时,也不容忽视对幼儿的随机教育。 所谓随机教育,就是指在教师教育计划之外的、随客观提供的教育情景而临时组织进行的教育。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而随机教育正是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而临时组织进行的教育,随机教育所抓住的事例往往具有情境性、直观性,容易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而教师对随机教育也是一个

  •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初探

    攻击是幼儿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具有不良行为的幼儿往往不积极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很难集中精力,从而各方面的能力很难发展。由于在交往中常常有攻击性行为,和其他幼儿关系处理不好,常会受到别人的排挤。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准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因此分析和控制幼儿攻击性行为,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当今幼儿教育中一项严峻的课题。通过研究与实践,对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对策总

  • 对不同家长的指导教养策略

    高燕萍 亲子教育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的示范式的参与指导,是实现活动与指导的融合。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相处,遇到具体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帮助。亲子教育课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0~3岁亲子教育的具体、系统的方案。 指导家长策略是运用多种手段帮助家长获得科学育儿经验,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亲子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承载者又是活动的传递者,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每一刻最终实现孩子健康和谐发展。这种发展是全面的,立体的,丰富的,实现这种发展

  • 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近——聆桐心事(比较特别的孩子)

    艺术幼儿园 丁 晶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欣欣然,张开了眼。孩子,也是这样,出生后不久,便用好奇的双眼打量这个世界。当一步一步走近孩子的时候,也聆听到孩子的心事。 一、背景介绍 唐聆桐,男,6岁。他是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他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说话时语句连贯完整、词汇丰富,能背诵古诗词;他喜欢唱歌,很多动画片的歌曲,他听几遍就能唱出来;他记忆能力较强,能够清楚地回忆很久以前家里发生的事,心情愉快时会主动告诉老师。但是,他在群体中,却有许多的困难:喜欢用舌头去舔能见到的各种物品,包括:颜料、树

  • 康复幼儿个别化教育专题小结

    常言道;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同样,孩子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差异,包括生理结构和机能上的差异。性格类型差异,还有行为动作,语言表达,智力发展,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对我们康复班的孩子来说,这种差异更为明显。 因此对康复班的幼儿教育,不能采用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应要注意个别化的教育。使教育真正推动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为此为康复的每个孩子为期一学期的个别化教育和探索,所谓个别化计较于探索,就是老师根据孩子们能力和需要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提供不同材料,不同教学方法,安排不同时间教学的教育

  • 特教老师很平凡与孩子们一起平凡而伟大着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作为一名特教老师,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工作的艰辛和无私的奉献。特教老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