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资料 > 幼儿园课程教材分析
探索、学习、提高——以教研活动“纸爱变花样”为例

探索、学习、提高——以教研活动“纸爱变花样”为例

更新时间:2014-07-20 21:35:13

《探索、学习、提高——以教研活动“纸爱变花样”为例》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课程教材分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安徽省天长市城南幼儿园 刘文兰   陶行知先生有云:.“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在新课程改革中,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新课程在理论和指导思想上摆脱了旧的模式,但在实践中,几十年形成的惯性依然存在并影响到年青一代教师。本文通过对“纸爱变花样”这一案例的两个方案设计、执教的比较和解析,以期为年青教师在日后教育教学中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案例一:《纸爱变花样》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并能按照儿歌的语言创编儿歌。

2.收集观察各种不同的纸制品并了解纸的不同用途。

3.体验用纸变出不同物体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儿歌”《纸爱变花样》

2.CD:《纸爱变花样》

3.纸杯、纸巾、广告纸、信纸、纸类玩具等。

活动过程:

拿出各种纸制品,请幼儿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

1.今天老师带来什么?

2.你有没有见过这些纸制品?在哪里见过?

3.这些东西用来做什么?

二、欣赏、学习儿歌。

(教师播放CD)

1.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儿歌《纸爱变花样》。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请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

2.教师讲解儿歌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

3.教师念一句幼儿跟着念一句。

4.幼儿念儿歌。

三、幼儿各拿一张纸,进行玩纸的游戏。

1.配合儿歌展示纸的不同样子。

师:请你把椅子下的纸拿出来,我们一起来折一折。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折出各种东西。

师:现在老师给你5分钟时间,请你折一个你会折的东西。

3.和幼儿一起将做出的各种东西创编到儿歌里去。

师:“你们手里的纸都变成什么东西了?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师:“现在,我们就把小朋友的想法也编出一首儿歌吧。”

四、结束活动

案例二:《纸爱变花样》

活动设计意图:

纸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中的纸制品很多。孩子们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都能接触到各种纸制品,报纸、纸杯、广告纸、餐巾纸、书本等等。平日里,不少孩子拿者纸在手上玩,他们会折成飞机满教室跑,开心极了,也有把纸揉成球往天上抛,老师发放报纸的时候,有些孩子会把报纸卷起来做金箍棒学孙悟空,孩子们兴奋不已,纸成了他们快乐的游戏。于是老师以“纸”为题,把教育性、趣味性整和在一起,巧妙地设计成活动并引进幼儿的学习和游戏之中,倍受孩子喜爱。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能学习儿歌的语言格式创编儿歌。

2.收集观察各种不同的纸制品并了解纸的不同用途。

3.体验用纸变出不同物体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儿歌”《纸爱变花样》

2.磁带:《纸爱变花样》,录音机。

3.纸杯、纸巾、广告纸、信纸、纸类玩具等。

4.ppt:《纸爱变花样》

活动过程:

拿出各种纸制品,请幼儿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

1.这些东西都是些什么?(幼儿说出各种纸制品的名字)。这些东西是用什么做成的? (纸做的)

2.你用过或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过?

3.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纸做的东西呢?

4.我们是如何使用它们的?

二、和幼儿一同看“儿歌”《纸爱变花样》

(教师播放ppt)

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纸制品,现在就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来看一首儿歌,你们可要仔细看哦。”

提问:“你们刚才都看到了什么?”

2.老师朗诵儿歌,让幼儿结合文图理解儿歌的含义。

(方方一张纸,扁扁的肚子,写写是信纸,卷卷当棍子,折一折变成小箱

子。)

3.学习念唱儿歌。

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学念这首儿歌。”

三、幼儿各拿一张纸,进行玩纸的游戏。

1.配合儿歌展示纸的不同样子。

师:“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张纸,就放在小椅子下面,现在,请你把它拿出来,我们一起边玩纸边念儿歌。”(配合儿歌展示纸的不同样子)。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折出各种东西。

师:“我的纸已经变成小箱子了,你们的纸有没有变呢?现在就请你们把手里的纸变成不同的东西吧。”(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折出各种东西)。

3.和幼儿一起将做出的各种东西创编到儿歌里去。

师:“你们手里的纸都变成什么东西了?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师:“现在,我们就把小朋友的想法也编出一首儿歌吧。”老师引导幼儿想象,纸还可以变成什么花样?和幼儿一起将做出的各种东西创编到儿歌里去。(如:揉一揉,是小球;折一折;是扇子等等)

四、结束活动

几点思考和解析:

亮——新颖的设计理念

教学如同三套马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即备课,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成功的教学在于教师出色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因素。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优化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是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积极策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案例二透过看—想—学—创编等环节层层递进帮助幼儿掌握儿歌内容,让幼儿敢于畅所欲言。活动中幼儿能大胆讲述生活中的这些常见物品,由此联想到生活中使用过的物品,丰富幼儿想象能力以及在生活中乐于观察的能力,并与儿歌相结合通过看—欣赏—纸为手段、为道具来阐述。(其间共同诵读时配以肢体动作,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儿歌内容。)的确手势加儿歌使儿歌的内容更易于理解,所以看了一遍听了一遍很多幼儿已经会讲述大概。接着以纸为道具,让幼儿通过制作更贴切地理解了:写写是信纸,卷卷当棍子,折一折,变成小箱子。最后老师让幼儿创编,并把幼儿的想法记录在卡纸上,这样幼儿在创编中就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每位幼儿的创编都有一定的创新,幼儿的兴趣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状态。

1.细节决定成败:“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有过这样的感叹!中国快餐拼不过麦当劳、肯德基恰恰败在我们做不好“细小事”。在教学设计中也同样如此: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有些细微的小地方案例二处理的很独到:在介绍、讲述完纸制的物品后,多了句“除了这些东西,你还见过其他纸做的物品吗?”既是对活动的巩固与强化也是让幼儿能及时地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讲述。让生活与教育有效地柔和,使得教学环节也更加流畅、自然。

2.视听结合与听。教材中给予的的确只有CD,案例二的独特在于不照搬教材,融入自己的想法,关注、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考虑幼儿的思维及语言环境的局限性,幼儿通过听难以理解儿歌的具体内容。此时,如果听力内容能结合相应的图片,做到图文配合,即可适当降低难度。因此为CD配以图片,让幼儿在听的同时提供表示生动的画面的形象,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协调作用加速理解,从而提高听力能力。这样幼儿在边看边听中,对于儿歌的把握的效果,肯定是不言而喻的。

3.部分与整体。在幼儿听儿歌后,老师同样提出:听到、看到的东西。案例一中请幼儿回答时,幼儿说:“我听到了肚子”,老师立即说:“真棒!小耳朵真灵!还有谁听到了?”如此反复还有很多幼儿也在重复讲述,效果可想而知。案例二的老师在听到同样的回答时,老师能立即追问:“什么样的肚子?”幼儿能讲述出扁扁的肚子,通过老师的“挖一挖”便能让幼儿完整地讲述,老师乘机将儿歌连贯、自然地说给幼儿听。对于儿歌的掌握也有决定性的作用。

演——执教的魅力

语言魅力: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孩子。语言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对于幼儿园的老师来说,语言的运用尤为重要。因为幼儿处于语言迅速发展阶段,语言的学习能力很强。幼师伴随幼儿一日活动,随时随地都影响孩子。老师的语言要能支配孩子。让孩子愉快使孩子依赖你、喜欢你,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直至给孩子的语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同孩子说话是很讲究的,需要一定的技巧。

成功的课堂教学,无不得力于有魅力的语言。优秀的教师应该把语言学家的准确,数学家的严密,哲学家的深邃,演说家的雄辩,艺术家的情感集于一身。讲起课来不仅内容丰富、思路清晰、论证严谨,而且生动优美、风趣幽默,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实践表明:教师准确、生动、优美、富有感情和启发性的语言,往往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掌握知识的多少同教师表达的优劣有很大关系,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晰,幼儿掌握的知识就准确,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幼儿掌握的知识就会模棱两可。因为教师内在的意象和拥有的知识,是通过语言呈现给幼儿的。因此研究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让教师的语言充满魅力是十分必要的。(1)儿化语言的重要性:教师的语言应当形象生动、富有感情。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学校教育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当更加生动、有趣、形象、活泼。幼儿有一种本能心态,即期望得到教师的“爱抚”。在与幼儿交往中教师要用温柔的语言,充分展示女性的魅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由于幼儿基本上识字不多,教师的语言更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幼儿教师的语言要清晰,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来说,说话时在声母、韵母、声调、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对幼儿教师来说,语言表达仅仅做到准确、清晰、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实现语言的“儿童化”,才可能吸引幼儿。幼儿教师要注意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首先使语言甜美;其次使语言童趣;接着使语言短小;最后使语言灵活。

(2)命令语气要不得:“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在活动中,我们大可以让幼儿去自主创造,而我们的前者看了看钟对幼儿说:“我给你5分钟,请你制作出一件与我不同的东西。”对于幼儿教师提出如此严格的要求,的确很意外。

自信的魅力:

(1)放松与紧张:由于在活动中前者较为紧张,导致在活动中放不开,对幼儿来说距离远了,生疏了,与幼儿间的互动性则显得苍白无力。

(2)教育理念:“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同样的学习儿歌,这样的教学方法:“现在我念一句,你们跟着我念一句”。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在教研课上看见这些很是意外!

“用教材教”与“教教材”

伟大教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在新课程中,我们强调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倡导“用教材教”,而不能“教教材”。

(安徽省天长市城南幼儿园 刘文兰 电话:15212097242)
相关阅读
推荐
  • 在美术活动中,应不应该给幼儿范例

    在美术活动中,应不应该给幼儿范例,让教师争论颇多。 美术教学活动中,可运用适当的示范和讲解进行启发和引导。范例能给幼儿的美术作品以参考,也能帮助幼儿唤起想要表现物体的清晰意象。但为了避免幼儿对范例的模仿,教师可提供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但主题相同的幼儿绘画作品给幼儿欣赏,并组织幼儿对这些绘画作品进行讨论,可让幼儿从别人的创作中获得启发和灵感,这样让幼儿感受到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其实除了使用范画以外,还可以实地观察、实物观察等,更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在美术教学中:有些幼儿能把教师的范例临摹得很像,不过给他

  •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与实践载体》心得体会

    12月10日有幸聆听了无锡市教研中心主任李俐的讲座《行进中的课程影像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与实践载体》,受益匪浅。李主任着重从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和实践载体两个方面为我们阐述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思想和做法,非常具有时代性和现实价值,让我深有感触。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课程是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获得学习经验的多种活动的总和。不管是建构式课程、整合课程、项目课程还是方案教学,每一种课程内容和形式都有其适宜的对象,我们使用的课程要适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并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何有效的开展园本课

  • 有感于教学《小野猪和它的妈妈》

    小野猪搀着妈妈,一步一步稳稳地走在山路上。林子里静悄悄的,银色的月光洒在山路上,洒在小野猪和它妈妈的身上。 当我把故事讲完,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的美好的画面之中,活动室里格外地安静。这时候,苏苏说:王老师,我喜欢小野猪的妈妈,我更喜欢小野猪。打破沉寂之后,孩子们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小声地议论开来 今天的课上得特别有意义,孩子们也仿佛被故事感人的情节所感动,整堂课温馨满满。 其实细细品味《小野猪和它的妈妈》这个故事,能够深深地体验到爱和被爱的那种幸福感。(课后回顾教学过程的时候,我觉得今天可能对这一方面引导不够。

  • 小议“园本课程”的开发

    园本课程近年来一直是幼教界颇为流行的词汇,各地幼儿园都对其趋之若鹜,纷纷投入到开发园本课程的热潮中。可是,我们对园本课程的理解是否正确、做法是否恰当呢?我想大多数幼儿园还是在摸索中,我们也是。 华东师大李季湄教授指出目前幼儿园对园本课程这一概念还存在诸多误解,这些误解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幼儿园课程与园本课程的关系误解为并列关系,即认为园本课程是独立于幼儿园课程之外的另一套特别的课程,是与幼儿园课程平行实施的;另一类是将幼儿园课程与园本课程的关系误解为包含关系,即把园本课程看作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 常规的培养也是一种艺术

    曾经有人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睡午觉等。小班是跨入社会的第一步,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同时,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教育的有利条件,只有有了良好的常规教育,幼儿才能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我们教师也已经认识到了常规建立的重要性。因此,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1、设立规则明确、要求统一。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三位老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们就有了标准,如搬椅子的姿

  • 幼儿园老师课题报告阅后感

    体会谈得多了,也没有了基点,或许就这样随意地说说自己阅后的看法,也许更能够说明问题。 同事们的课题报告大都厚厚的,我大致翻阅了一下,说心里话并没有系统地仔细地领读其中的每一本、每一篇、每一页,但粗粗地一瞥,也足已让我这个在科研这块邻地没有丰硕成果的老小子取经、学习。 一、精美包装,耐看、更耐用。 大家都熟悉可口可乐吧!不管你走到世界的哪个地方,也似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使人过目不忘的Coca-Cola的标准字体、白色水线和红底色的图案,而且这一切又都会使人联想到那具有特殊口感的饮料。作为一种可乐型的饮料,可

  • 在研讨中提升,在互动中成长——大班早期阅读《跟进式》研讨的活

    活动目标: 1、为了培养青年的教学水平,探讨早期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2、探讨选择教材的有效性,讨论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策略。 3、讨论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参加人员:大班教研组16位老师 第一阶段:教材的选择和解读 根据执教老师姜老师的精心选择,老师们的共同讨论,根据大班幼儿对早期阅读的喜爱感,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选择了东方娃娃的小老鼠和大老虎,幼儿都知道,老虎是强者,老鼠是弱者,这其中二者的矛盾冲突便呈现了,书中通过人物中的对话,充分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但是结局又出人意料,用一个比较完

  • 体育活动中教学组织策略与活动内容的研究

    活动目标:1.能根据指令运输相应的蔬菜,提高动作的敏捷性。 2.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小组合作,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简录 (一) 热身运动导入,设置情境。 孩子们,让我们拿起方向盘,学着小司机的样子开汽车吧,注意红绿灯哦! 幼儿自由运动,教师吹哨子示意红灯停,绿灯行。 (二) 帮助小兔将菜分类好 教师示意幼儿将车停下来,接通了电话,创设情境: 喂?小兔子?你好!什么?装蔬菜的车翻倒了?好好好,我们马上过去帮你的忙! 孩子们,你们愿意去帮助小兔子吗?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事发地点,了解情况。 蔬菜都从

  • 什么东西飘下来——小班建构式集体教学活动调整

    活动目标:1.对物体飘落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2.能运用身体动作表现物体飘落的样子。 1.感受物体的飘落,对飘落现象有兴趣。 2.能看懂记录单,尝试简单记录。 提出目标2,是让幼儿能够逐步了解看图记录,逐步养成记录的习惯。 活动准备 1.观察过落叶的情景。 2.各种叶片、羽毛、纸条、自制降落伞(塑料袋下挂一块积木) 1.观察过落叶的情景。 2.叶片、羽毛、纸条、自制降落伞(塑料袋下挂一块积木) 3.小记录单人手1份、哭脸笑脸贴纸;大记录单补充3是为目标2服务的。 活动流程 1.观察材料,摆弄落体 请幼

点击查看更多